蔡旭散文诗结尾的一种方式细节化

散文诗结尾的一种方式:细节化

蔡旭[海南]

散文诗的结尾当然是花样百出、千变万化的,不会有什么模式,更不应有什么定式。但是,也不排除可以把它归纳为若干“类”。比如细节化,就是其中的一种。试以我的一首《咸咸的乡愁》为例。

◎《咸咸的乡愁》

从小在海边长大,吃着鱼长大。

当然是最贱价的鱼,比如“狗母”,面目狰狞,混身是刺。

当然是醃的,新鲜的吃不到,也吃不起。

之后几十年一直在外地晃荡。远离大海的城市,吃鱼是遥远的挂念。

每次返回家乡,母亲总说我脸黄肌瘦,一定是缺少鱼腥。

吃了几天海鱼,面孔果然就圆润起来。

好在后来我又在海边的城市生活,也告别了穷酸,鲜鱼成了餐桌的必备。

可是鱼档里很难找到“狗母”了,价钱太贱,摊主都不愿进货。

更难见到这种咸鱼,据说也很少人醃制了。

只能把它寄存在我的挂念里。

寄存在远方的故乡,及更远的童年里。

写到这里,打字的手便停了下来。似乎可以结束了,我甚至顺手写下了写作日期(年3月13日),准备搁置几天后再来修改。静坐了5分钟,一想这样不行,此诗显得太平,太简单,太单薄,太空泛,还可以写得具体一点。于是,加入了这样一个细节:

有一次,好不容易才买到这种鱼,让我吃得兴高采烈。

儿子却不小心遭到鱼刺攻击,由此坚决不再伸出筷子。

这个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事实上发生过这样的事。写到这里,自己醒悟过来,顺利地收笔作结。结尾应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

有什么办法呢?

外地出生的人,我很难把他带回故乡。

更做不到,带到我的50年前。

写完自己觉得还算满意,想表达的意思总算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前后相比,可看出有这么一些好处:

1、深入了,也深刻了。一具体,就深入。从面到点,到局部,到细部,到个别,到立体,更加可见,可感,印象更深了。一深入,它所包含的意念、感悟,也就更深刻,更引人深思了。不但暗示了乡情的由来,又进而暗示了乡情淡薄的由来,从而揭示了有无与故乡同甘共苦的经历,是乡愁的有无及浓淡的关键。没有这一个细节,是无法达到这一刻度的。

2、更丰富与丰满。有了对比,两代人的不同态度与感受更加鲜明,想要强调的更加突出了。加入这一细节,使诗的内容更丰富了。这样,也让诗的情感更丰满。不但有老一辈的情感,有后一辈的情感,又有由此产生的老一辈的无奈与忧虑,有层次,有波澜,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更能引发联想与回味。

3、更生动,更贴近,更亲切。这一细节的加入,使诗的表达更生动,反映的生活更真实,与读者的经历更贴近,让读者的感受更亲切,更易引起触动与共鸣。

我近年的写作有一个新的习惯,喜欢把基本能脱手的新作贴到网上,接受诗友们的检验与鉴定。果然很快得到踊跃的回应,有些评点对坚定我的设想与开拓我的思路有很大的启示。

诗友龙玉薛评点说:“第二节儿子的出场,让乡情更加咸而有味。”他肯定了正是这一细节的加入,对整首诗所起的重要作用。“诗人星燃”评点说:“乡愁,愁在乡情越来越淡。”这正是我意,但在诗中并没有明指,而她指出来了。这一点,就是在这一细节中,由儿子的“淡”及“我”的无奈中得到体现的。

不少读者在评点中还反复引用了诗的结句:“外地出生的人,我很难把他带回故乡。更做不到,带到我的50年前。”说明这一细节及其引出的这一疑似警句,得到了大家的







































复方倍他米松
治白癜风有什么土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1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