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我思想的三次转变书香海南读书会第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151014/4709994.html

前言

年2月25日下午3:30-5:30,“书香海南”读书会在海南现代农业检测中心会议室开展了第十次读书会活动。参加此次读书会的人员共37人,分别是:张国群、刘明志、符碧玲、汤雷雷、谢坤棋、符少华、范效彬、牛星惠、吴淑君、章之乐、吴平、陈华美、建然、尹亚娇、吕顺、吕辉峰、邢建新、王翌、梁海容、张华、王媛、袁辉林、钟国骏、严宗炎、刘泽奇、张晓玲、黄彬、陈博、罗天问、叶伦贵、邓永芳、杨庆、陈智慧、杨靖、还有外号为西瓜、蘑菇、如果的三位小朋友以及未留名的另一位小朋友。本次会议由海南师范大学全民阅读推广中心助理杨靖主持。

会后,部分与会者参与了交流。有两位聆听者书写了阅读感悟。与大家分享:

(向上滑动启阅)

今天主要讲的是我读书的两个阶段和三次思想转变过程。第一次思想转变是我对世界观的认识;第二次思想转变是我对读书专和杂的认识,第三次思想转变是我对世界的认识。

我的第一阶段读书有三个特点。一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获取知识而读书,没有任何目的。二是读书很杂,博览群书,好读书,不求甚解。三是思想向左转。

年,我小学毕业,因为文革没考上中学,但有幸捡到一本四角字典,没有封皮,通过摸索学会了查字典。之后我对生字生词感兴趣了,就对自己做了规定,每天学习5个字。学了几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书魔”。我为何被别人叫做“书魔”呢?举三个例子。第一是我家里很穷,没有纸,没有笔,因此以地为纸,以树枝为笔,每天出工别人中途休息时,我总是在地上写写划划。第二是我最喜欢生产队夜里守场,可以整夜在公家的马灯下看书。别人睡前,见我在看书,第二天起来见我还在看书。三是我听说外公社一农家有一本《东周列国志》,就去借。当时一位老妇人在家,她说没有这本书,可是当她得知我是另外一个公社的,才十几岁,那么小就专程跑了15里路来借书,感动了,默默地进屋拿出书来给我说:“不要还了,送给你。”

但是在文革那个年代,很多书都被批成“毒草”,找书读越来越难,最后实在找不到了,我就读了《毛泽东选集》、《马列著作》。我完全是本着开卷有益的思想去读的,但是过了几年,我慢慢发现我的思想在转变,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这就是我所说的思想左转。我树立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不是空谈理想,是我感觉我十几岁二十岁的一个孩子,却越来越热爱国家,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国家大事了。我想弄明白,为什么农民老是挨饿,老是吃不饱?当时想只要把生产队领导好,人们就不会饿肚子,所以,我就产生了生产队长情结。但是我家是上中农,我的亲戚都是地主成分,在文革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我是不可能当上生产队长的,连民办老师都当不上,所以很多人说,你读书有什么用呢!但是我不为所动,因为我是不带任何目的而读书的,我只是为了获得知识而读书,读书已成为一种乐趣。

正因为我不带任何目的而读书,所以我完全没想到,在恢复高考后,能考上广水市的文科状元。一个农村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肯定是很神奇的,很高兴的。但是我很快就失望了,为什么呢?上古汉语课,教授讲一个字、一个词就用了一节课。这个字的本义是什么,引申义是什么,怎么解释的。我以为这是钻故纸堆,不是我所要的博览群书,便开始叛逆了,不听。一碰到这类课我就自学。我大学的四年,这类课,主要是自学。学着学着,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我还没去过长城、十三陵、八达岭。那时的时间感觉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年全班同学毕业30年聚会,放映照片,我特别想看到自己的照片,但是一张都没有,后来我想起来,那都是大学时同学们结伴出去玩时照的,我一次也没出去玩过,怎么会有我的照片呢?

也许在北师大二附中我实习讲课还可以,当时被点名去当老师,但我谢绝了。我毕业分配到湖北武汉,也谢绝了。我要求从武汉退档回到应山县(后来改为广水市),要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但档案到了孝感地区,被《孝感日报》截留了。当时,《孝感日报》就分来两个大学生,一个是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哥们,我的室友,另一个是我。他背起古诗词,一首接一首的,而我背不下来。我想一个北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怎么比武汉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差这么远呢!因此我就悲观了。但是实际工作以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们都当记者,采访回来后,一次又一次,他写的稿子都难发出来,后来没办法,他被调去当科技版的编辑,再后来地委宣传部要我,报社不放,就把他推荐去了。听说他在地委宣传部干到退休,一直都不是很顺心。我就不解,古诗词功底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怎么会搞成这样?而我呢,很快就进入角色,写的稿子影响力越来越大。原来我并不知道自己影响力有多大,一次有个投递员叫我签收信件,悄悄告诉我,同一信件,其中一封寄给了地委书记,我这才知道我的影响力有点大。现在想来,武大那位哥们之所以在专业上建树不大,我想主要是因为他读书太专了。一个现代人,思想还停留在古代,只喜欢古文古诗词,不喜欢甚至厌恶时事政治,所以,难以发现什么是改革岁月所需要的新闻,写不出时代需要的文章。因此我认为要看书杂点,不能太专,视野才能更开阔,才能融入时代,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也才能有所作为。

关于我的影响,我举三个例子。例一,有封来自我家乡广水市的群众来信,信中说有农村老两口腌制皮蛋卖,被国营食品所告状。乡长带人抄家,把皮蛋全部没收。我去调查采访,正好赶上县委副书记在那里搞调研,县委副书记对我说那位乡长不错,请我手下留情。我告诉他,我是《孝感日报》的记者,代表的是地委的声音,我不是和哪个人过不去,更不是和乡长过不去,而是要告诉农民,搞多种经营是合法的,国营的食品所就是应该受到农民多种经营的冲击!这篇稿子发出去后,反响很大。当时中国农村形成了发展多种经营热潮,僵硬的乡镇国营部门都被冲击了。

例二,孝感县的第一辆个体客车开到县汽车站门口,被拦着不准上下客。他们来找我,我去写了一篇稿子,头版编辑建议稿子拿到三版社会版发,因为这属于双方扯皮的社会新闻。我说,这不是社会新闻,而是重大的改革新闻,因为国营客运垄断经营,对乘客态度极其恶劣,我们就是要支持个体客运冲击国营客运!稿子在头版发出后,反响很好。个体客车蜂拥而起,国营客运线路最后都承包给个人了。那个年代的改革,就是自下而上推动前行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也应该是改革的推手。

例三,还有一个武汉的老板,30多年前,他曾办了一个乡镇企业,因为效益好,干部子弟纷纷挤进来,企业承受不了,他给我写信求救。我去写了篇报道,发在了《孝感日报》头版头条。这篇报道我早忘了,结局如何也不知道。前年有一天他给我打来电话,我才记起30多年前采访他的经历。他说,见报后,书记、镇长都受了处分,干部子弟也清退了,但他感觉完全被孤立,索性辞职下海,自办企业。他恐怕是孝感地区第一个辞去公职的人,现在他在武汉办的企业,每年上缴国家的利税就有三千多万。因此可以说,我的报道既“害”了他,也成全了他。

几十年回过头看,我当时因为融入了改革,思想开始右转,开始西化,这是我思想转化的第二个过程。之后我的思想一直在西化。年的时候,西化的改革之风把我吹来了《海口晚报》。年北京风波,我太忙了,没参加过游行,但并不等于我不认同民主运动。到苏联解体,我觉得很奇怪:共产主义越来越渺茫,看来永远也实现不了,那么连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都解体了,一个古老的中国为什么还要坚持社会主义呢?我一定要搞清这个问题。

不知不觉我的读书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我读书的第二个阶段也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专。所谓专,就是专找相关书籍读。第二个特点就是有目的地读书,因为我这时的读书就是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是为了解惑释疑而读书的。第三个特点,思想开始升华,开始关心人类命运,关心世界命运。我的思想既没有回到左,也没有继续右,而是在升华。

首先我探索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关于苏联解体的书我都找来看,差不多读了一千多万字的作品。看了以后,尽管我摸清了苏联解体的原因,但是并没有找到我要寻找的答案,而是思想继续西化。西化到何种程度呢?年,我去了一趟美国,美国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财富不知道去了哪里的疑问,因为当时美国的总产值是八万亿,中国才一万亿,美国是中国的八倍,却到处看不见厂矿企业。尽管如此,我还是对美国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回来和任何人谈话,都言必谈美国,就好像我自己是美国人似的。

那时候,中国三农问题很突出,这钩起了我的生产队长情结,写了本65万字的长篇小说。不过小说的主人公由生产队长变成了县长,所以,小说的原题目是《从美国回来的县长》,因为我设计这位主人公去过美国。在小说里我建议把纪委改为垂直领导,足见我当时对中国腐败现象的担忧和愤怒,也足见我当时有多么崇美。后来出版时,小说题目改为《人民关天》。

那么我的第三次思想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不知道是年还是年,我回故乡,发现几十年的塘泥没有挖过,传统的农家肥也没人要。我很奇怪,过去在生产队时,这些都是宝,怎么到了这时候都不要了呢?我问农民,农民说,你在的时候是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但是田就跟人吸毒一样,施化肥多了上瘾啊。到后期,你不施化肥,施再多的农家肥也没有产量。既然施农家肥无用,谁还会要农家肥呢?我猛然发现,城里的高楼大厦靠的是石油支撑,原来农业也是在靠石油支撑,因为化肥主要是石油做的。如果石油没有了,这粮食不是要绝收吗?我就了解这石油还可以用多少年。中东是世界的油库,听说只能用五六十年。我就觉得人类这样发展不对劲啊,那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哪里呢?

上一个答案还没找到,新的问题又来了,我又开始探索,但探索不出来啊。于是我就找世界史来看。我看了多个版本的世界史,但没找到答案。因为世界史都是西方人写的,中国人没写世界史,至少之前我没看到过。世界史都充满了西方人的观点,不会给我答案。我开始重读中国史。我从《史记》开始看,从《资治通鉴》开始看,接着就看《宋史》、《元史》、《明史》、《清史》,再接着看《民国史》。看完之后,突然眼前一亮,似有所悟。有半年时间,每天早上五点钟醒来,头脑中显现的想法很多,起床后就记下来了。半年以后,我就开始动笔,写的第一本书是年出版的《人类自救唯一出路》。我的大学同学蔡申看了这本书,认为有缺陷,推荐给我很多书做参考,然后我就去海南大学的图书馆去借,后来这本书在年再版的时候,我就加了一些东西进去,完善了许多,书名也改为《人类出路》。年我接着写《世界走势》,写《世界走势报告》,写《头条问答》,写《世界走势续》,总计篇。因为在网上发表后有一点影响,湖北的九派决定帮我结集出版。总之,我的探索不断加深,思想也不断升华。

最后要告诉各位的是,我终于寻找到了古老中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答案,并通过这个答案发现了人类出路何在。这些探索和答案都在我写的书中和文章中,现在向各位简要概述一下。

我在《人类出路》中将人类的进化分为五个阶段,现在概述,我认为分为三个阶段更简单明了,更容易让各位理解。

第一个阶段是人类由猿进化到人的阶段,长达六百多万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天与人的矛盾,是天欺侮人。因为人过着动物一样的生活,挨饥受饿,往往好多天才能吃上一顿饭;寿命短,死亡率也高;以洞巢为生,彼此隔离,进化非常缓慢。

第二个阶段是人类进化到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阶段。这一阶段人类社会发生了如下变化:一是由于人类走出了洞巢,实现了各人种内部大融合,进入了原始民主与共产的氏族部落社会。二是由于男性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类逐渐由母系社会进入了男系社会。三是由于生产和技术进步,有了剩余财富,公有制逐步走向私有制。四是由于财富得遗传,男人必须明确自己的后人是谁,所以伙婚制变成了一夫一妻或多妻的专偶婚制,氏族大家庭也变成了夫妇子女一家的小家庭。五是由于私有化导致的利益之争,既加快了人类的进化,又加大了人类社会的矛盾。六是由于游牧和农耕社会只能谋取地面财富,有限的财富只能为极少数人占有,所以难免出现人剥削人和贫富两大阶级的斗争。但无论斗争多么激烈,这一阶段也主要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只是人欺侮人。不但与天不相干,而且天仍然主导人。

第三阶段是人类进化到了工业文明阶段。由于既打开了地下宝库的大门,人类又获得了市场经济这把取宝的钥匙,所以财富飞快增加,人类有条件进入民主时代,人人可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好日子了。虽然富人仍占少数,但是中产阶级占多数,穷人也因为有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而衣食住行都无忧。于是,幸福的人类在短短六七十年间,人口增了3倍多,达70多亿,人均寿命也翻了一番。但是人类并没有满足,而是齐心协力要过上美国人那样的日子。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现,一个美国化的世界需要四个地球才能养活!而且天也承受不了,因为人类的天并非宇宙,只是大气层下的一片天空,有空气的空间才八公里高,人类过多往这片天空排放废气,势必影响大气环流,导致气候变化。

世界被以“华盛顿共识”为主的西方价值观主导。西方价值观仍然坚持认为,资本和高科技可以化解人类面临的一切危机!即使地下能源消耗光了,还有空气能、太阳能、月亮能,人类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事实上,人类如果把八公里厚度的空气变成能源烧掉了,人和万物怎么呼吸?人类过度转化太阳能,一定会进一步改变气候。人类大量引入月亮能,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排出的废气冲不出大气层,平衡被打破,一定会给地球造成更大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第三阶段主要是人与天矛盾,而且是人欺侮天。人改变了天道,最终毁灭的只可能是人类自己!人类为什么会面临自我毁灭?是被西方价值观主导的结果。原来,以“华盛顿共识”为主的西方价值观并不具普世价值,一个美国化的世界一定是人类走向毁灭的世界!

所以,人类要自救,必须认同以中国为主的东方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天人合一,即天人和谐,天人平衡,人不要欺侮天,天也不要欺侮人。天下为公,即不能像美国那样搞极端私有化,时时强调美国利益至上,而要公私兼顾,逐步由私有制为主变成公有制为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能由过度发展变为保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由非和平发展变为和平发展;由恶性竞争变为合作双赢。世界大同就是世界一统,这首先得认同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然后才有望成立世界政府。这个世界政府类似于中国夏商周时代的中央王朝,只领导地球人化解人类危机,不干涉各国内政。一旦世界政府得以成立,人类就正式走上了世界变为一个国家的统一之路了。

总之,人类的进化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个轮回,即由原始社会低级文明的民主与共产社会,轮回到世界大同高级文明的民主与共产社会。实现轮回是人类自救的唯一出路。

我们都是海南人,我认为如果能在海南成立一个思想智库,利用网络时代,把化解人类危机的大智慧推销到全国,推销到世界,就是海南为中国和世界做出了大贡献。而一旦海南因此而扬名全国,扬名世界,就是我们对海南做出了贡献!

谢谢各位!

范效彬

张先生的这个读书,真是大格局,我非常地欣赏。以“读书与第三次思想转变”为题也很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才能促成思想的转变。先生读书,有一种使命,想建立思想智库把海南推广出去,有兴趣的可以联系起来。先生的阅读深广、可敬,体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先生的讲座,十分的有理论高度。人生的价值观不同,就不在一个频道。先生的人民出路、智库等理念,体现出先知先觉和意志层面的一个努力。

张老师的讲座,非常的精彩。我的阅读和张老师的阅读,共同之处就在于读书多而杂。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身为教师,要想教好书,除了业务精湛以外,更多的功夫是博览群书。我是一个数学老师,仅仅会1+1=2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历史、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等。读书的同时,还要博闻强记,深刻领悟,而不是囫囵吞枣。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角色是多样的。除了讲课,教师还应是演讲家、主持人、表演家,要多才多艺,这样才能征服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凸多边形”时,我不仅交给学生什么是凸多边形,还教学生凸、凹的读音和笔顺,“轴对称”的“轴”与“压轴”的“轴”的读音的区别。所以,教师必须是业务上的精通者和杂家。谈到我的读书经历,主要是从我上大学读书时开始的。那时买不起书,就靠借和抄。我抄写了培根的《论人生》,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增强了我对文学的爱好,因此做了很多读书笔记。高中阶段,我学会了唯物辩证法,懂得了用唯物辩证法思考问题,看待事物。例如,互联网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她只有智慧地融入传统教学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传统教育也因此焕发生命和活力。

牛星惠

吴淑君

这样的读书会,我收获特别大,张老师讲话中间,讲了很多我没有看过和学过的内容,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今天读书会的这个地方,我很熟悉,是回家。年,这里还是一块空地。这个大楼的建设有我自己的一份参与。在这里办公有3年多时间,历史很有戏剧性,今天回到这里,很惊喜。农业厅是我的半个家,这里有庞大的资源,可以好好利用来读书。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心里非常激动,张老师的治学精神比专家还专家,非常值得我尊重和佩服,我要虚心向他请教。

章之乐

建晓

我在朋友圈里面看到这个信息,今天听张老师的讲座,很精彩,意义很大。张老师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博览群书的学习精神,带着自己的思考尤其是思考人类命运的家国情怀很让人感动。

听了讲座之后要做出改变,养成阅读的习惯。

尹亚娇

吕辉峰

张老师的讲座,让我感激,吸收了很丰富的营养。我感觉自己读书太少,写的更少,要先博学,打开思路之后才能走得更远。不然只能成为专家,成不了大家,成不了大师。专家离不开行业。先博后专,读书多了,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以后要实践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写作自己的专著。今天听了讲座,有这么多农业厅的朋友们,觉得农业会有一些希望。

刚才听了国群兄的分享,我先接着谈谈“天人智库”的筹建。我觉得“天人智库”就适合放在海南,放在海南甚至比放在“北上广”更有优势。人与天的矛盾,我国先秦思想家就已经十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bbts/12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