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渠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38′-°15′,北纬30°38′-31°16′,截至年,渠县辖15个镇,45个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截至年,总人口为万。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便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賨人在今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年)设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年)定名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渠县人民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竹编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渠县地名
地名是文化产物,富有风土味和特殊性。地名的产生和演变受历史、自然和人文等因素影响,故地名兼有历史和地理的双重意义。渠县历史悠久,史称上县,今为百万以上人口大县。全县现行地名个,多以自然村寨、山川地貌、数字组合、典故传说、吉祥福地、物产类别、姓氏命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数字地名,从一到万。有一碗水、二甲坝、三层岩、四方井、五里坡、六梯寺、七龙嘴、八蒙山、九倒拐、十人寨、百堰沟、千丘磅、万寿桥等,包含了从一到万的数字,使人一目了然,不用解释。
对应地名,有上有下。如大溪口、小溪口;大通桥、小通桥;上中坝、下中坝;上石河溪、下石河溪;上柏杨河、下柏杨河;上常家湾、下常家湾等,皆上下对应,妙趣天成。
典故地名,引人入胜。如跌马凼、将军坝、老爷湾、道子坪、清闲寺、雷打石、雨台山、南阳滩等,都具有典故和传说,引人入胜境。
地形地名,形象生动。如三汇、沱湾、大峡谷、三耳岩、云雾山、石门坝、锣盘嘴、罐子坝、达子岭、北斗坪、牛背垭口、白石坡等,都以地形地貌命名,真是妙趣横生。
物产地名,如见其物。如棕树湾、火石岭、白蜡坪、灯草沟、杉树湾、桂花村、桴木台、马桑潭、檬子梁、梅子垭、李子林、葡萄坝等,既是地名之称,又反映了这些地方物产物品。
姓氏地名,可考先民居聚。全县有多个姓,以姓命地名的约有多个姓,共计个姓氏地名,占全县地名总数的35%。其中以王、李姓地名为多,有93个。其次是张、杨居多,分别有78个、77个。
吉祥地名,相互祝福。如祥云村、安乐寨、兴隆巷、贵福驿等,都是象征吉祥的好地方。
此外,以“大”命名的亦多,如大丘、大沟、大湾、大石头沟、大马丘沟、大寨岩脚等,反映了该县土地辽阔,幅员广大。以江、河、溪命名的也不少,如渠江、流江河、望溪、流溪、锡溪、李馥溪、临巴溪等。
更有趣的是有地名组成的对联,这在全国都少见:石人场石茶盘石堰石马门,石马湾石院墙石梁石垭口;大山村大色山大坡大岩坎,大兴场大井街大坪大屋基。
渠县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1]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便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賨人在现在的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公元前年设置宕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渠县人民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竹编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六处七尊汉阙为国家级文物,其数量居全国之首,城坝遗址的汉砖、汉井,南宋礼义城的雄姿、清代文庙的建筑风格,賨人谷的自然风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古往今来曾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旅游观光
建设中的市景,也曾孕育出了先秦早期著作家鹃冠子,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国镇北大将王平、大成国皇帝李雄、宋代经术学者黎锌、清代守护台湾的副将王万邦、著述颇丰的翰林学士贾秉钟等一大批不凡的历史人物。
全县地貌特性完全受构造岩性控制,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全县地貌以渠江为界,东部、西部及西北部边缘为低山、西北部为深切丘陵,中部为中切丘陵,南部为浅丘陵的地貌类型。山地占33.2%,丘陵占63.8%。平坝(主要是河流阶地)占3%。枢纽区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坡积堆积层,基岩为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地层(J2S2),岩性以暗紫色泥岩为主夹灰紫色砂质泥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