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著名美食家说羊羊汤覅鲜覅要铜钿

羊大则美

无锡城南有一片老新村:曹张新村。新村里两条商业街交叉而行。每年入秋,一下子就会冒出十来家“藏书羊肉”店。

两条街的交叉路口,有一家两间小门面的羊肉店,掌柜的大约三十左右,姑苏农家美女,端庄秀气,一口吴浓软语,糯糯的,滑滑的,一张嘴,无论是兜揽生意,还是告诉她的“爷”(读ya音,老爸的意思),客人的羊肉怎样烧,那地道的苏州乡音,就直白的表明,这单生意就这么定了,准跑不了。

小小的新村里,十来家藏书羊肉店就她家生意最好。我每每一两个人想吃羊肉了,必定直奔这家店。

两小间门面,一间为操作间,一间为堂吃间,只放着三张小方桌,生意忙时,门外沿街还可再临时搭几张桌子。

我在这家店吃了好多年了,记得最早,小店只有一小间,操作、炉灶、堂吃全在一起。那时五块钱即可搞定一顿,如今至少要20元了。

江南这一带吃羊肉只吃半年,北方人想不通,无奈,南方就这习惯。每年入秋,苏州藏书的农民就象候鸟似的,飞向每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我猜测,光无锡也会有几千家。

我与这“吴浓软语”的厨娘和她的父母亲都已熟洛。落座后,边说怎么吃边聊天,只是图个舒心。即便我不说,也是老一套:一个人的话,切20块钱的羊肉,放白菜粉丝红炒,少糖少辣少油。这是我自己独创的吃法。外加一碗清羊汤,一碗米饭,一共27块钱。如果两三个人,则外加凉拌羊肚或其他。本地的一般吃法,烩汤是放羊肉、白菜、粉丝。如若炒羊肉,则是放大蒜炒,唯独我反其道而行之,自己一套个性化吃法,看客也不妨试试。

江南一带的羊肉市场,几乎被苏州人一统天下,江南人只认这个品牌:藏书羊肉。

据记载,早在明清时代,苏州藏书农民就有从事杀羊、烧羊肉、卖羊肉的副业,一般都以担卖或摊卖为经营方式,清末才开始到苏州城里开店设坊,俗称“羊作”。光绪年,藏书乡周家场周孝泉到苏州城,开设了城内第一家堂吃的“升美斋”羊肉店。到了民国时期,进城开“羊作”的逐渐增多。

藏书羊肉店,一般沿小街而设,不讲排场,锅灶立于店面,香气散至街坊,吸引众多食客,“羊汤覅鲜覅要铜钿”成为众人赞语。

藏书羊肉店几乎都是农民经营,不用厨师,小店简朴,成本低,价格便宜,拿一句现在的话,叫接地气。所以,城市的低收入群体,体力劳动者,脚夫等是常客。而如今,物价上涨的离谱,羊肉卖到了90或者95一斤,羊肉店快成了贵族店了。

我以前不太喜欢吃羊肉,但也不拒绝。周围的朋友中有几位好这一口的,久而久之,受他们的影响,渐渐地频率高了起来。尤其是我的朋友中:有河南人乔新中,安徽人刘运江,宜兴人吴俊,台湾人徐惠乾,他们喜欢吃,请我客,又想省几个钱,便拉我上羊肉店,喝羊汤——开个玩笑。这吃着吃着,就吃上了瘾。

有一年,安徽人老刘拉着我开车十多公里,跑到新区的一个村子,居民区里面一家店,小有名气。我们两个,羊肉、羊肚、羊宝、羊眼、羊蹄子,吃了个遍,外加几瓶黄酒,花了一百块钱。那个时候还不查酒驾,万幸!

我的另外一个好兄弟,国画家矫先生,曾拉着我过槐古大桥下桥东行,到塘南路路口左拐,再右拐,也是进一个新村。这一家羊肉店,据说是无锡卖藏书羊肉生意最好的一家店了,几乎每天都排队,一波候着一波。

无锡的羊肉店,大都没有太好的市囗,总是有些店七拐八拐,绕来绕去的,又统一挂着“藏书羊肉”的牌子,没有自己个性化的店名。于是,对别人介绍起某一家羊肉店,总也说不清楚,只好亲自带路,才能找得到。你看,吃一口羊肉有多难。

众多肉类中,说到食补疗效,恐怕第一也要数羊肉。羊肉可补体之虚,补血益肾填精,抵御寒邪。羊肉比猪肉脂肪少,却比牛肉热量还要高。

“美”这个字,为什么是羊和大组成的?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羊大则美。”羊大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好吃。

似乎许多与美有关联的都和羊有关系。人们把最美的玉称为羊脂玉。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写普法战争中的一位法国美女,名字就叫羊脂球。中国唐代美女杨贵妃,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杨羊同音。哈哈哈,这一段是一怪我的戏说。

兜了一大圈,又转回曹张新村那家小店。冬季里,数九严寒,拖着一天的疲惫,当你钻进热烘烘的小店里,除了闻到满屋飘着的浓浓羊香,还听着姑苏乡间糯糯滑滑的吴浓软语时,你还有理由拒绝下一次光临吗?

各地羊肉尝一尝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北京涮羊肉的老字号“东来顺”来无锡设了个分号,地点在西门桥物产大酒店前面,临人民路,当时的总经理邀请我这个非著名美食家前往多次品尝,果然不错。这来自内蒙锡林郭勒盟的羊肉,“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投入海米口蘑汤中一涮即熟,吃起来又香又嫩,不膻不腻。而且羊肉久煮而不老,的确有他百年老店的绝活。

然而,面对千万家“藏书”的“土八路”式的小舢板,象东来顺这样的航空母舰也不得不俯首称臣,败出锡城。

海南岛的东山羊早已闻名遐迩,大约年代初,有幸前去一尝。

无锡东方汽车海南马自达4S店的老板邀了几位媒体人飞赴总厂参观,此行成全了我久慕东山羊的期待。我有个朋友当时在海口,是某啤酒海南岛总代,他自己又是个吃货。于是带我去一家老馆子。记得那家馆子不是特别大,我们去的早,大约十点四十的样子,厨师们正忙着做准备工作。但羊肉已熟,行,先称一斤羊肉。

东山羊最有特色的吃法是带皮白切,调料备好,朋友有个习惯,先添饱肚子,出外买了几个烧饼,和着羊肉下肚后,再开始豪饮。

这东山羊,皮薄,几乎没有肥膘,肉特别的烂特别的糯特别的香,什么叫“入口即化”?吃了东山羊,我才领悟了这四个字的真谛。

其实吃羊肉最有名气的还是新疆,我两次赴疆,吃了不少的羊肉串和手抓羊肉。

今年在吐鲁番,我同学、新疆古城老窖董事长周文贵的朋友,工行的刘行长给我们送行,安排在很有特色的“丝路餐厅”,此店的拌面小有名气,其中的手抓羊肉也印象极深。

去年,我参与了一个画家摄影家的自驾游,成员有北京、内蒙、宁夏、西安、青岛的十位朋友,行程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羊肉一路歌。因为所经过的西北地区几个省、自治区都是以吃羊肉为主,并且品尝了蒙古族、藏族、回族、汉族不同的羊肉吃法和特色,有了对比,丰富了舌尖的体验。

西北自驾游十壮士和喇嘛次成。文中提到的两人,后排左一为韩欣潮,后排右三为钮馆长。

在呼和浩特,当地著名画家摄影家韩欣潮,真是盛情,邀请呼市名流十数人陪我们,

其中一次在老字号“麦香村”,让一怪领略了一番内蒙羊肉的特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稍麦”。

老韩开始说请我们吃“稍麦”时,我立即说,烧卖有什么好吃的。因为江南一带的烧卖是糯米馅儿的。老韩笑着说:呼和浩特的稍麦是羊肉馅儿的。

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了。

传说,明末清初之时,在归化城中(即呼和浩特古城),大南街大召寺,有哥俩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收入,为了今后娶媳妇成家,弟弟在包子上锅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带卖的钱积攒起来。久而久之,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捎带着卖之意。

另一次,去一家小店,古色古香,座定后,小二先泡一壶砖茶,原来,吃稍麦必须要喝砖茶,打油的。稍麦出笼,鲜香四溢。观其形,与江南烧卖相似,皮薄如蝉翼,晶莹透明,用筷提起垂如细囊。吃起来香而不腻。可谓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浓。

自驾到银川时,银川市美术馆的钮馆长招待,一是去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名店“国强手抓”,好吃自不必多说。再是去了老字号“三益轩”,这家店的碗蒸羊羔肉,真叫一绝。蒸出来的羊肉,没有一点儿膻味,口感特别好,基本都是轻轻咬,肉就会和骨头分离的很干净!刚刚你还觉得很油腻的汤,泡着米饭一点儿也不觉得腻。感觉调料味道重,这就是羊肉不腥的另一要素!总之,顶级享受!

一通羊肉吃下来,总的感觉,回族的做法更适合我们汉族人的口味。藏族和蒙古族的

羊肉,味儿浓重了点,更有嚼劲儿。新疆羊肉以烤制的最有特色。

以一怪我本人的评价,更喜欢海南的东山羊和银川的碗蒸羔羊。那种肥、糯、滑,很少能体味到。再就是,对“入口即化”四字的理解,在这儿得到了最高的对现。当然,内蒙的“稍麦”,一定不能遗漏,去了,是必须要用舌尖零距离接触的哟!

一怪再次重申,天南地北的美食各有特点,没有好坏之分。食无定位,适者口珍。适合你自己的口味,对于你来说,就是最好的。

看完突然有种晚饭有没有吃的疑惑?

饿了?

馋了?

要不还是再出去宵夜来碗羊汤吧!

特别感谢特约撰稿人:老聂

壹搭无锡——江南晚报旗下生活服务类公众平台

如果你喜欢本号内容,请扫一扫以下







































白癜风有那些症状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jj/4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