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散文诗作品展
蔡旭散文诗:不带枪的抗日英雄(二章)
1、《窑洞里流出一条黄河》
陕北的窑洞。延安的土炕。
一条从天上来的黄河,在窑洞里翻腾,满屋子怒吼的涛声。
这时,冼星海盘腿坐在抗战烽火燃遍神州的年3月。
身边放着罕见的两斤白糖。
物资稀缺的延安,难得地尊重着这位广东人的创作习惯。
啊,踏探黄河的这一个月,踏探人生的这34年,让一颗作曲家的心,不能不迸发无穷无尽的火星。
伴着光未然的诗句,漫天飞舞的五线谱在没有房梁的窑洞里绕梁三日,又三日。
他一边抓白糖入嘴,一边让激情在心中涌流。
烟雾从超长烟杆缓缓升起,曲子从笔下喷薄而出。
妻子的土咖啡,不间断为他熬了六日六夜。为一曲《黄河》,他不间断熬了六日六夜。
齐唱,独唱,对唱,轮唱,合唱,8首曲汇成了波澜壮阔的《黄河大合唱》。
汇成激昂亢奋又婉转抒情的民族解放的音乐史诗。
这条从窑洞里流出的黄河,就这样流进了抗日战争史,流进了中国革命史与中国音乐史。
流进了中华民族年势不可挡的奋斗史与复兴史。
唱歌的人们,看不见那两斤白糖。
是的,它早就溶化了。溶进一位伟大艺术家的抱负、胆识、灵感、力量、才智中去了。
溶进那条振奋全国,震撼世界的黄河中去了。
2、《达夫之谜》
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赵豫记酒厂老板赵廉被叫到日本宪兵队。
只因他会说日语,就被日寇逼他当了翻译。
其实,谁也不知他到底是谁。日寇不知道,连他这时的妻子何丽有也不知道。
只有他自己知道。
只有他,才知道自己是年,以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轰动了全国文坛,发出疾呼:“祖国啊祖国,你快富起来,你快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人。
是年,为纪念鲁迅,写下了“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的人。
是年,帮助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进入台儿庄,加速了美国援华抗日的进程的人。
是年底,出任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最多同时主编8种报刊,被称为他的笔“相当于好几个师的军队”的人。
是年之后,利用翻译身份,掩护印尼、新加坡抗日活动,援救了华侨领袖陈嘉庚等许多抗日志士的人。
而年,他的秘密终于被汉奸知道,被日本宪兵队知道了。
年8月29日夜里,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14天之后,竟因害怕泄露罪证,而把他秘密拘捕,在印尼的丛林中伐倒了他49圈的年轮。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铭刻着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的名字。
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蔡旭,广东电白人,年生。曾任《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及 ———走进建川博物馆中国壮士塑像群
站出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站出来!炎黄子孙就要沦落亡国奴的紧要关头.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正面战场站出来川军,晋军,桂军,东北军......站出来一排排身先士卒的威武大将军. 地道战,地雷战,百团大战......敌后根据地,站出来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站出来人民战争的铁壁铜墙. 北国林海雪原,站出来啃树皮咽草根的钢筋铁骨. 南疆天涯海角,站出来孤悬海外的抗战大旗. 国难当头,放下家仇,站出来匹夫工农兵,站出来商贾志士仁者,站出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赴沙场,同仇敌忾,站出来国军,共军,地方军,站出来百折不挠的抗日武装...... 枪林弹雨里,中国壮士就是冲锋陷阵的勇士. 刀山火海里,中国壮士就是威武不屈的忠烈. 电闪雷鸣中,中国壮士就是乌云压顶不弯腰的泰山. 历史长河中,中国壮士就是拯救民族振兴中华的国魂. 肃穆,低头,向中国壮士致敬! 一个壮士,站出来就是一尊中流砥柱. 一队战袍,站出来就是一道钢铁长城. 这尊壮士塑像呵,挺起泱泱大中华的脊梁,传承漫漫年文明的魂魄.尊塑像的身后,捍卫和平的万威武之师亮剑.尊塑像的身后,爱好和平的13亿龙的传人为伍......
2.《窑洞里发出世界最响亮的声音》 ———延安新闻纪念馆记之一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在黄土高坡的窑洞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了强悍的红色电波...... 也许这是世界上最低矮的播音室,却发出了世界上最响亮的声音---- 那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声音; 那是用小米加步枪抵御飞机加大炮,不屈不挠持久抗战的声音; 那是一代伟人向全世界宣告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大无畏的声音; 那是黄河在咆哮,黄河在怒吼,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热血澎湃的声音! 这声音,是一万支鸣镝,让践踏土地背叛人民的敌人闻风丧胆. 这声音,是一丝丝春雨,让干涸的大地枯木逢春. 这宏亮的声音呵,是万钧雷霆,是劈天闪电,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我们心头久久回荡......
3.《南侨机工塑像》
世纪大桥,连接着20世纪与21世纪,连接着历史的来路与去向。 世纪大桥旁,竖起了两尊7.7米的塑像。那群英姿勃发的南侨机工,面对着烟波浩渺的南洋,缅怀着75年前的峥嵘岁月。 《告别南洋》悲壮的歌声,仿佛还在波涛汹涌的南海上回荡。 滇缅公路的盘山道上,仿佛还听到南侨机工车队马达的轰响。“南侨机工”,一个忌讳而久违的名字,从沉轮的岁月里钩沉出水面。“南侨机工”,一个海外赤子精忠报国的群体,赫然屹立在灿烂的阳光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永不磨灭的故乡,南侨机工却比常人多了个第二故乡。一个故土老家融化在漂泊四海的血脉里,另一个故乡在海那边妻儿父老的情怀中。 但南侨机工只有一个祖国,一个叫做中华民族的母亲。当母亲在倭寇的铁蹄下遭受蹂躏,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多个热血游子,听从了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召唤,组成了海外华侨回国抗战的军团。 冒着日寇战机的狂轰滥炸,忍耐丛林峻岭的烟瘴侵袭,闯过悬崖峭壁的倾覆惊险……南侨机工是一支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 拉着雷霆万钧的钢炮,传送救国复仇的军火,带来国际正义的支援,南侨机工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抗战大动脉。多公里的滇缅公路,埋藏着多名南侨机工的忠骨。多名琼籍南侨机工,谱写了海南华侨抗日救国的光辉篇章。 有些人可以选择遗忘历史,但历史不会遗忘真正的人生。 有些人可以恣意编造历史,但历史终究会还原本来的真相。哪怕是死前身后,哪怕是千年万年…… 每当夜深人静,大海就要弹起世纪大桥的多彩竖琴,海浪就会唱起一支心潮澎湃的老歌,南侨机工的塑像,一定会默默地哼起那忧伤悲壮的老调----“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
王辉俊:海南省作协理事,中国金融作协会员,海南诗社副社长,海南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洋浦湾》丛书执行主编。著有诗集《热岛情话》、散文诗集《绿岛情怀》、小小说集《椰岛情调》、《人生能有几回醉》、金融随笔集《策划万绿园》及主编《银海扬帆》丛书等。
“海诗刊”题词为著名军旅作家、“笔外意象”创始人、海南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梅国云。其含义是:海,可以飘起来;诗,要成行;刊,要做成风向标。
创刊宗旨
倡导“天人合一,融合古今,传承传统,弘扬新诗学”的理念,创办优秀的诗歌民刊。
平台栏目
1、头条推送:每周至少推送1名以上的优秀诗人(含散文诗人)的优秀作品(以6首诗作为宜,附字以内的个人简介、详细通联、真实姓名、生活照片),可配诗评。
2、诗歌联展:每周2至3次,每人3至5首诗作,每次推送5名以内诗人作品。
3、诗歌评论:每月推送一至两次,每次限3人。
4、青春诗坛:每半月推送一名优秀青年诗人作品,每人以5首为宜,每次3人以内。
5、散文诗苑:每半月推送一次,每次3至5人,每人3至5首。
6、军旅诗坛:每月推送一次军旅诗人的军旅作品。
7、国际诗坛:每两月推送一次国际优秀诗人诗作。
《海诗刊》是一个立足海南,面向海内外的诗歌交流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jj/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