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让渔夫陷入无边无际中的青螺幻形、通神的桨橹,惯看潮起潮落的千年巨蚬,变幻无穷的海盗绳结,让海风穿胸而过的古老渔猎民族……

《渔具列传》中,作者盛文强为古老渔具作传,是文还是史?光怪陆离的渔事钩沉,纷繁世界的镜像,是真还是幻?盛文强与书中的“枕鱼斋主人”,又有什么样的神秘联系?可谓“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古东夷部落的渔具、渔猎谱系及其相关的传说,古今海岛生活图景,种种惊心动魄、荒诞不经,被作者一支奇崛之笔和汪洋恣肆的文字表现得雄浑而旷达。黄鳝笼

这本被誉为“国内首部关于渔具及海洋文化的笔记体小说”“你从未读过的古老渔具的故事”的《渔具列传》,正是关于这段海洋文化延续的记录,分为舟楫、网、钓钩、绳索、笼壶和耙刺六个部分讲述。

全书构思堪称精密,以“列传”的形式记写我国古老海洋文化历史上的渔具故事,将史书的笔法与虚构的人物故事相结合,写出了古老渔具的美感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人文内涵,从体裁到内容都是一种文学创新,也给读者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阅读体验。

在作者看来,渔具是古老东夷部落精神的孑遗,本书对渔具历史的钩沉可以上溯到洪荒时代的海洋秘史,将渔具符号作为主体与客体共同的投影,竿、钩、绳的微妙变形都在无意中透露出现世之谜,隐含着质朴的美学特征,接通了原始的混沌精神,堪称对海洋渔业秩序的终极狂想。通过梳理和审视,全书深入探求了中国古典渔具细微幽隐的精神背景,也使得古东夷部落的原始渔猎精神在纷繁的渔具谱系中得以集束式释放。

本书充满了远古猜想和先民记忆,为读者展现了一张荒诞不经的原始海岛文化精神图谱。全书图文并茂,将传奇、野史、方程式、考据、采访、引语、地方志、名人生平、考察手记、家族秘史及个体经历熔为一炉,文字娴熟练达,也是对小说写作的一种崭新的尝试。

---------------------

“沪”原是古老渔具

众所周知,上海简称沪,亦称沪上,但鲜为人知的是,沪是一种古老的渔具,其雏形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似乎和今日上海的都市景观全然不相干,但若梳理上海的前世之身,也就不难理解“沪”这一简称的来历。

我们的先民在沿海沿江之滨,插竹或堆石为坝,利用潮差来截获鱼虾,用竹者称为竹沪,用石者称为石沪,沪是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渔具之一。南朝顾野王《舆地志》载:“插竹列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而出,鱼蟹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扈”。《太平广记》中也提到了扈:“近有海上人于鱼扈中得一物,是人一手,而掌中有面,七窍皆具,能动而不能语。传玩久之,或曰:‘此神物也,不当杀之。’其人乃放置水上。此物浮水而去,可数十步,忽大笑数声,跃投于水。”在古代诗文中,此器又名鱼梁,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云:“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即言水落之后鱼梁露出。因在江河湖海中使用,“扈”后来被加上三点水,写作“滬”,即“沪”的繁体。

沪最早见之于地名,可追溯至东晋时的上海一带。那时吴淞江直通大海,沿岸居民在海滩上置竹,以绳相编,根部插进泥滩中,浩荡的竹墙向吴淞江两岸张开两翼,迎接着随潮而至的鱼虾蟹。而那呈喇叭形的河口又唤作“渎”,故吴淞江一带被称作“沪渎”。陆龟蒙《渔具诗序》说得更为直接:“列竹于海澨曰沪,吴之沪渎是也”。

沪渎也即布满竹沪的河川,其地大致相当于青浦县东北旧青浦一带的古吴淞江。吴淞江古称松江,又名松陵江、笠泽江,河口段曾“宽二十里”,乃震泽(即太湖)东泄的主干水道。唐天宝五年(年),吴淞江下游南岸的聚落演变为青龙镇,镇东临海水面辽阔,曾是鱼沪林立的世界。东晋吴国内史虞潭“修沪渎垒,以防海抄”,“沪渎”又成了一个抵御海寇的军事要塞的名称,屡屡出没于地图上。东晋末年孙恩起义,袁崧筑沪渎垒以防备孙恩,但终被攻破,城陷身死。《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了一则与这次战役有关的故事,从中可见六朝时沪渎的战乱之苦……

至宋代中期,沪渎大概已经不能行驶大型的船舶,故往来商船都停靠到吴淞江支流上海浦,沪渎旧址也逐渐塌陷于江中。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上海浦日益繁华,设为上海镇,后来,沪之旧名仍在,便作为上海市的简称,至今沿用。

“汕头”源自渔具抄网

与沪类似,汕头这一地名也源自渔具。汕也是一种古老的渔具,《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汕,即带有提线的抄网,用来捕捉小鱼小虾,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囊袋状有把式的小型网具,主要用于内陆淡水,作业规模相对较小。艺学轩影宋本《尔雅音图》中有“谓之汕”的考证。汕与罾之类的提线式网具相似,但比罾稍小,灵活性似更佳。潮州一带俗称汕为栅薄,专指在江海出海口的岸边水域里设置的捕鱼设备。相对于栅薄这种民间俗称,汕已经是极为古老的名称了。

抄网

清康熙八年,改浦水寨为汕头汛,乃有了汕头之称。因市区原处韩江三角洲的沙堤上,常设栅薄捕鱼,因栅薄古称汕,故名沙汕头。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称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从中可见汕头的地缘优势。如今,汕头已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与汕头相似的,还有汕尾,二者都与汕这种古老的渔具大有渊源。

这些以渔具为地名的古老地带,如今已被高楼大厦覆盖,尤其上海,已从小渔村演变为国际大都市,古老的渔具难觅其踪。渔具成为城市之地名,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文化事件,这是渔具的胜利,亦是民风民俗的胜利。回想当年,这些沿海城市的海面上还满眼是竹沪与网影,一眼望不到尽头,乃至遮蔽了海滩,与此同时,这些定置渔具的使用又非止一日,以其极高的使用频率而久占近海。可以想见,若无庞大的空间绵延优势和持久使用的时间优势,小小的渔具是难以左右地名的命名权的。

——摘自《城市晚报》及《渔具列传》

盛文强

年生于青岛。近年来奔走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致力于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研究,兼及海洋题材的跨文体写作实践,著有《半岛手记》《海怪简史》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1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