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泉池,放飞一代小小说作家梦

程少为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505800.html

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河南商城汤泉池

汤泉池,放飞一代小小说作家梦

申弓

每到五月,我都做着一个同样的梦,梦见来到了汤泉池,徜徉山水,浸泡温泉,切磋象棋,喝酒赋诗,畅谈小小说。

应该说,这是一种情结,是我们第一代小小说家的深深情结,也是小小说人的深深情结。

时光倒退三十年。

那年五月,于不经意间,中国发生了一件极平常,但也极了不起的事:由河南百花园杂志社、小小说选刊编辑部组织,在河南商城县的汤泉池举办“首届中国小小说创作笔会”。说它平常,就是一帮侍弄小小说的编辑和作者汇集一起交流小小说的写作经验和心得,事情就象文体本身一样,小而无名,从外部看,无非是自己给自己打打气,自我赏识,聊以自慰而已。而从历史看,却真有着了不起的深远意义。首先因为它是第一次,而且是全国性的。什么事情,如果是第一次,那就是开先河,就会有它的非凡意义。千百年来,或者说新中国建成几十年以来,以小小说的名义组织起来交流创作经验,这还是第一回!成了一个中国之最,甚至于世界之最!

首届全国小小说创作笔会,又称“汤泉池笔会”作者、编辑合影年5月

就是这一次汇集,大家都认同了小小说的第一个中心——郑州,他们不但有专业的团队和专门的刊物,而且是他们具有了超前的胆识和眼光,才有这次行动,点燃小小说的星星之火,继而发展成燎原之势!

就是这一次汇集,我们的小小说作家开始成为第一代的中坚,虽然全国只选取了二十位,此后三十年,这批作家却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从汤泉池走过来的杨晓敏,王奎山、孙方友、刘国芳、谢志强、凌鼎年,滕刚,吴金良,方雨瑞等,哪个时期没有他们?哪个报刊没有他们?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坚持,中国小小说得以长足的发展,汤泉池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名词,一个象征:中国小小说的的根据地,中国小小说的梦,就从这里放飞,飞向祖国各地,飞向五洲四海。

参加汤泉池笔会的作者合影,前排左起:程世伟(辽宁)、谢志强(浙江)、雨瑞(安徽)、沙黾农(江苏)、王奎山(河南)、滕刚(江苏)、刘国芳(江西)

后排左起:申弓(广西)、凌鼎年(江苏)、刘连群(天津)、曹乃谦(山西)、吴金良(北京)、生晓清(江苏)、王保民(小小说选刊)、张记书(河北)、孙方友(河南)

中间:邢可(河南)

年5月8日拍于信阳南湾水库鸟岛,有几位作者走散了,未参加合影

记得那年春末,小小说选刊老主编王保民向我传达了一个信息,要在近期举行一个全国性的小小说创作笔会,我向王主编举荐了两位编辑、作家,一位是广西民族出版社社长冯艺,一位是海口晚报副刊部主任廖怀明。也不知道是因为名额有限还是什么,王主编只答应冯艺一人。我便于五月四日到南宁跟冯艺会合,一起踏上了往北的列车。经一天一夜的奔驰,来到了河南信阳。冯艺虽然不是小小说作者,可小小说跟他却一拍即合,笔会之后,立马组织出版了第一套小小说丛书,由冯艺所主持的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因为发行不错,影响很好,接着又编辑出版了第二套和第三套,一共有三十位小小说作者的三十本小小说著作横空出世,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形成了极好的影响。

年的汤泉池

我们先在信阳住了两天,乘船游览了碧波浩渺的南湾水库,登上美丽的鸟岛,聆听了众鸟千奇百转的歌声,感受了鸡公山下的大自然鬼斧神工,然后才移师汤泉池,下榻于文化分馆,在汤泉池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研讨学习和交流。与会的作者,年纪最大为邢可,生于三十年代,年纪最小的是腾刚,生于六十年代,其余大多是五零后。称作第一代,其实这批作者的年龄也并不大,年长的五十三岁,年青的才二十八岁。

沙黾农、邢可、申弓合影于信阳南湾水库鸟岛

王保民与申弓

左起:谢志强、刘国芳、生晓清、雨瑞、冯艺、申弓

是汤泉池的创作座谈会,让我们头一回感受到了全国小小说的浓烈气氛,生机无限;是文友们的真知灼识,让我头一回认识了小小说的博大精深,前景无量,从而立志要终生为小小说而奋斗,甚至于“要吊死在小小说这棵树上”!是汤泉池的自然温泉,给了我们许多创作的灵感。我们聊累了,就去泡温泉,跳进去,让那温宜之泉从头到脚浸泡一通,便会感觉神清气爽,醍醐灌顶,出来便又有一番宏论。

小小说选刊编辑与广西代表左起:杨晓敏、王保民、申弓、冯艺、郭昕

我们还开展中国象棋友谊赛。中国文人大都都喜爱棋琴诗画,不想我们这一批代表之中,竟也有一批象棋爱好者,其中也不失高手。我们组成作者联队及编辑队进行对抗赛,由本人及程世伟、曹乃谦、方雨瑞、沙黾农等挑战编辑部的王保民、杨晓敏、金锐。李运义、李刚。最有意思的是,我在一番斩关夺锁之后,最后我竟然落败给一个最不起眼的小青年李刚,这就是小小说的结尾,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当然也是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乎情理之中的结尾!

年5月笔会代表下榻的宾馆

汤泉池的五天,是十分短暂的,短暂到我们还没来得及深交,就散去了;可汤泉池这次活动,却是十分漫长的,漫长到后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千百年!它让我们这一批老人时时想起,时时怀念,时时感奋,时时前行。它也让后来的年轻作者抬头仰望,心向往之,并以其中一些作家为偶像,勤奋耕耘,立志成材。

雨瑞保存的珍贵资料:签在宣传纸上的名字

汤泉池十年是世纪之交的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纪念活动,也许当时大家都在撸起袖子苦干,没有时间顾及。汤泉池二十年,年,三月,我向郑州提出了纪念汤泉池二十周年的倡议,当时的小小说选刊当家人杨晓敏总编立马行动,联系到了信阳市文联作协,于五月这个红色的日子,将全国各地的小小说作者队伍,再次带到了这里,那阵容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在这里举办了“纪念全国第一届小小说创作笔会暨小小说纳入鲁迅的纪念大会”,充分体现出了小小说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从年的二十作者,到了年来了一大批,足足坐满了一个礼堂,而且还因为名额限制,将不少杰出作者挡于门外。

年二上汤泉池,全国首届小小说笔会20周年暨小小说纳入鲁迅文学奖纪念大会现场

这二十年,以小小说的名义举行的创作笔会、作品研讨会、作品颁奖会、以及出版作品集已不计其数,还成立了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及全国多省小小说学会,小小说的发展从组织上到思想上到艺术上都臻于完善,而且,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小小说第一次被中国文学的殿堂接纳入鲁迅文学奖,虽然那一届参评的24部作品没有入选,却大大地鼓舞了士气,让小小说作家长足了精神,加倍努力,这不?再隔一届,冯骥才先生的小小说集《俗世奇人》终于敲开了这扇沉重的大门!

二上汤泉池合影

今年是汤泉池笔会三十周年,我自然也不忘发出提议,可因为疫情严峻,没有办成,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只好在这里敲一篇小文聊以纪念了。

汤泉池,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水池,但因为她是热的,包含着地心的热能,源源流出的都是充满热量的带着温度的地心之水,给人以无限的能量。由汤泉池所代表的小小说发韧之地,也是充满着文学的热量,三十年来,这个池在人们心中不断壮大,无限扩大,今天,小小说之树已经蔚然成林,数以万计的小小说作家脱颖而出,继第一代小小说作家风靡之后,后来不断地涌现了成批的新生代,屈指数来,有申平、蔡楠、刘海涛、刘建超、陈毓、秦德龙、王往、陈永林、秦俑、侯德云、于德北、袁炳发、夏阳、黄建国、安晓斯、欧阳明、李永康、王培静、周海亮、杨汉光、韦延才、非鱼、刘公、胡炎、安石榴、周波、魏永贵等等等等(因掌握数据有限,名字随便开列,尚可添加),他们后来居上,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各自能撑起一片天,领军一方。

一代小小说作家欢聚:沙黾家在讲戏,生晓清在看,刘国芳在听,司玉笙在围观,雨瑞不知道在干啥,申弓在拍摄

小小说的重要推动者杨晓敏有两个著名的论断,一个是“小小说是平民的艺术”,另一个是“五百年后,中国文学看唐诗、宋词、小小说”!我更欣赏的是后者,小小说因其精致和深刻,也因为是时代的需要,在全民参与的情况下,必然会繁荣昌盛,而繁盛之后,必然会给中国文学留下不朽之作,正好像盛唐之诗及大宋之词,可以流传千古,可以引领风骚,试想,千百年后,汤泉池这个放飞小小说之梦的地方,一定会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

出席汤泉池笔会20周年纪念会的部分第一代作家编辑。

左起:方雨瑞、司玉笙、王奎山、杨晓敏、王保民、沙黾农、申弓、凌鼎年、郭昕

让历史再一次记住这些名字:王奎山、孙方友、刘国芳、谢志强、凌鼎年、沈祖连、吴金良、滕刚、邢可、许世杰、司玉笙、生晓清,沙黾农、方雨瑞、程世伟、张记书、曹乃谦、刘连群、高铁军、杨晓敏、王保民、冯艺、郭昕、李运义、金锐、刘谦、刘思谦、乙丙、李今朝、杜石荣(前十九名为纯作者).......

作者简介:

申弓,原名沈祖连,中国作协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已出版小小说集《男人风景》《做一回上帝》等15部。曾获得广西文艺铜鼓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作品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等国家大书。部分作品译为外文发表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并入选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大学教材,曾供职于钦州市文新局。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3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