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m-mip.39.net/pf/mipso_7693919.html第期
贵州作家
来日并不方长袁泽高老师与世长辞了!
得知噩耗时,我正在洱海边。风,很大;天气突然加倍的冷。
袁泽高老师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高个、清瘦、儒雅。中山装、白衬衫,是袁老师四季着装的主打元素。夏天,我最喜欢看袁老师穿白衬衫的样子——他将衬衫扎在笔挺的裤子里。冬天,袁老师着挺括的黑呢大衣,加上他的稳健步伐,实在是风神潇洒!
那时,我除了语文出众外,其他科目的成绩都是平平的,这让我少有自信,走起路来自然就低眉颔首了。还有,我总是踩着铃声进教室,一放学就往家里跑,和同学少有交流,根本就是一个边缘生。
可是,袁老师却一直特别地肯定我。他在班上大声朗读我的作文;还把它张贴在学校宣传栏醒目的位置;课堂上,又让我给同学们分析《寡人之于国也》中阐述的“富民”、“教民”的思想……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教学行为了,而是一双手,一双把我拽到自信路上去的手啊!
上袁老师的课,我亦是喜悦盈怀的。袁老师的一堂课,信息量大,再佐之以风趣幽默的讲解,四十五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很多时候,我都会责怪下课铃声响得太早。
时至今日,袁老师上课的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天,袁老师给我们讲《鸿门宴》。袁老师讲到“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一句时,他举起右手、高过头顶,拇指和食指做出捏着一个小东思的动作,头朝左边略倾斜,眼睛在我们和“小东西”之间游动着问:“是不是项伯要刘邦第二天一定得捉一只跳蚤去谢谢项王啊?”
袁老师的声音本来就高亢清越,他把“跳蚤”一词说得很重,并故意作了很长的停顿,又把“谢谢”二字念得极夸张,这样,一副生动的画卷就出来了:有声音、有人物、有情节、有情感。
自然,我们不敢贸然作答,赶快看书下面的注解。我们明白了真正的意思,一下子就记住了:“蚤”是通假字,通“早”;“谢”,是“道歉,请罪”的意思。
近三十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讲台上,仍然会不自觉地重复袁老师的这个动作,这个提问。
经典的东西,必然薪火相传!
那年高考预选,我以5分之差落选。
袁老师第一时间来到我家,安慰我说:“永践,你有很好的文学素养,明年一定会考上大学,到中文系学习的。”过后,袁老师又叫我的好朋友吴三把同学们冲刺阶段做的试卷带给我,要我在家定时做,然后又叫吴三代去学校,分别麻烦各科老师给我批改,并书面写出我应该的训练方向……
这真是把我当“人才”来培养的好老师,我人生路上的恩师啊!
我除了从失败中抬起头来,争取把其他几科的成绩拿上去,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地许给袁老师一个承诺: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中文系!
第二年,我离开故乡尚嵇外出补习。谁知这一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再回去时,已经是十多年后的事了。
我急着想去见袁老师,因为我兑现了承诺,并且还是一名师范学校的语文老师啦!可是,同学一说袁老师去了遵义,一说去了贵阳。到底,我还是没能见着他。
去年夏天,我在南白碰到袁老师的大孙子,终于知道了袁老师就在南白,住在“芳邻学府”最小的孙子家。
我急着要去拜望尊敬的袁老师。在得知袁老师不喝酒只喜茶后,我跑向南白那家著名的茶店,准备买袁老师喜爱的茶去拜访。我还没有走到茶店,远在仁怀的家里有十万火急的事要我必须马上赶回,于是,拜望袁老师的事只得放下。我在心里想:只要知道了袁老师的地址,哪个时候去看都行,来日方长嘛!
不久,我在南白的两个妹妹(她们也是袁老师的学生)去看望了袁老师。她们发了袁老师的照片给我,并告诉我,袁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耳朵不怎么听见了,神志也有些恍惚,但他说起我,依然清晰。末了,四妹说:“大姐,你得抓紧时间来看看袁老师啊!”
“一定,一定。”我回答。但期末的工作实在让我脱不了身。紧接着过年的忙乱、春节的出游,我个人无法终止的一串计划,还是推延着去看袁老师的时间,我只得安慰自己:来日方长,来日方长!同时,我也告诉自己:春节后,第一件事必须是去袁老师的小孙子家。
谁知……
来日并不一定方长!有些心愿,如没有完成,可能转眼就会成为终身的遗憾。如果,一念既起,一定得拼尽心力当下完成啊!
洱海开始下雨,下得越来越大。
子夜美酒已是子夜,街上行走的车,只剩下车轮和地面摩擦的声响了。
峰的电话。他说此刻就在我家楼下,要我出去喝酒。并强调,他带的是茅台酒。
酒,尤其是茅台酒,是多大的诱惑呀,没有不想喝的道理。可是,时间已经是子夜了呀!
峰听出我的犹豫,在电话那头,命令着:“3分钟后,下来。冯和梅马上就到了。”
峰、冯、梅,都是我高中补习时的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们虽然都在同一个城市,但相聚的机会却是那样少。
峰,我还是一年前见过。他打理着一家年产值上亿的公司,是我们这群人里最忙的一个,总有很多忙不完的事。
冯也不是闲人,做贸易,当空中飞人的时间多。我呢?高中老师是也,每天都在用我的白发和花季的少男少女们PK着。只有梅是一个闲人,全职太太,家中有保姆,有钱有闲。
我们的每次相聚,都做不到有约在先,只能是——峰式的霸道。
很快,我们就在一家茶吧坐定。
点了一壶翠片,摆上在“张家卤味”买来的猪耳、牛肉、豆腐干,然后,开了茅台酒。亲切、温馨的氛围随之荡漾开来。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补习时期,眼前的一切,包括那冰且硬的地板,似乎都柔软起来。
高中补习时,我们住校,家在几十公里外的乡场、小镇。周末,我们会数数兜中的钱,盘算一下开销,决定是一起去看场电影呢,还是下馆子炒两个肉菜?
补习的日子,单调、枯燥,还有点点小烦。但有了一个这样的周末,我们就有了一个期盼,压力似乎也远离着我们。
偶尔,我们还会偷偷买了啤酒,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的跑到学校的凉亭里,就着一包怪味胡豆,一边喝酒一边畅谈人生啊、理想啊、爱情啊。也点评老师啊,同学啊,家长啊。那滋味,真是甘甜美妙,感觉奢侈极了!
一段日子,峰爱上了邻班一个叫燕的姑娘。叫我给他送信。当初我不敢,所以不干。峰就央求我:“好永践,峰哥请你下馆子。”我还是拒绝。“那请你看电影?”我哪能答应。最后,峰说:“要不,请你喝酒。”当然,我要答应。
从此,喝酒,就比下馆子啊,看电影的次数多了。慢慢地,喝酒,居然演变成我们周末的主打节目。
“说,今晚突然叫我们喝酒为那般呀?”
“就是想你们了,就是想和你们一起喝喝酒,说说话啊!”
是啊,亲情的聚会,还需要理由吗?倒是,那一点点的霸道,才是亲情的姿态。
冯说起梅,一次月考,梅的数学得了52分(总分分),其眼泪一碗一碗的下。冯拉着我们陪梅去喝啤酒。几杯下肚,梅醉,嚷着书是读不下去了,回家种田也比读书轻松。
冯说:“好,我陪你一起去种田。”然后,哼起了越剧:“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在凉亭里,在月光下,我们击掌和着冯的歌声,直到梅破涕而笑!
那个春天,我感冒了,吃了几天的药依然不见好。梅说:“喝包谷酒可以治感冒”,并且补充:“我的外祖母就是这样的。只要一感冒,她就喝包谷酒,早上起来喝一口,中午、晚上各喝一口,不出3天,感冒就好了。”
梅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不试是不知道的。于是,峰和冯就去老街那户卖包谷酒的人家,买来半斤酒,要我按照梅开的处方吃“药”。梅看只有半斤,就嚷着说不够:“‘一口’只是概数,起码,一次至少要喝二两嘛!”
峰和冯疑惑地对看一眼,又转而看着梅,最后,在梅铁定的神色下,他们又去买了两斤酒回来。
我小心翼翼地照着梅的说法,喝了将近二两酒。半夜,我开始呕吐,发高烧,说胡话。梅吓得赶快跑去叫来了峰和冯,医院……
第二天,梅给我道歉。她说只是想在我身上验证一下外祖母的感冒疗法,没想到出了状况……还有,她藏了一个小秘密:自己想喝酒,而且是一个人,偷偷的去凉亭喝。只是不敢独自去买酒——一个女生家,怎么能去买酒呢?
看着一脸内疚的梅,我答应不把这事告诉峰和冯,让这成为我和她之间的秘密。
后来,梅给外祖母说起包谷酒的事。梅的外祖母说,包谷酒哪能治感冒喔,那也只不过是当年年轻的她想喝酒的一个托词吧了!
原来如此啊!
过去了的事情,做过的、说过的、答应保密的,现在在子夜里把它们一一细数出来,在茅台酒醇和的馨香里,每一件都是那样的温润,恰如在太阳下晒过的那块棉布,有阳光的亮、阳光的暖、阳光的香!
这样的气氛,这样的情谊,淡淡的、纯纯的、暖暖的,和着光阴一起走,走到我们的白头!
冰糖皂角米大概是往老里走了,对平常日子更是敬畏。每个睁开眼睛的清晨,都有一种活得赚的喜悦。
不敢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床上,握着手机循环翻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