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万方用10年克服心理障碍写爸爸

白癜风能除根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90516/7143439.html

近期,保利·央华的“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在南京保利大剧院隆重上演。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剧目,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魅力。女儿万方的《雷雨·后》则是继承了《雷雨》之后的新探索。这是“连台戏”的首次巡演,69岁的万方跟着剧组巡演到南京,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保利大剧院后台对她进行了专访。万方坦言:“‘曹禺的女儿’不是我的标签,他本来就是我爸爸。爸爸确实是天才,23岁就写出《雷雨》。我到54岁才敢碰戏剧,爸爸在北京人艺时常说‘要眼高手低’,他对我来说就是比较高的眼界,他的几部剧也确实‘压’在我头上,我要慢慢靠上去。”

01

遗传了爸爸的敏感,成了编剧和作家

万方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去东北插队,著有《空镜子》《和天使一起飞翔》等多部小说以及影视剧,作品曾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第四届中国优秀电影“华表奖”、中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中国优秀电视剧“金鹰奖”、曹禺剧本奖等。   其中《空镜子》《黑眼睛》等影视作品更是在观众中深有影响,电视剧《空镜子》根据万方的同名小说改编,她自己担任编剧,该剧由杨亚洲导演,牛莉、陶虹、姜武等主演,豆瓣口碑分高达8.5。   看过万方大部分影视作品和小说就会发现,她主要聚焦家庭话题。万方解释说,倒不是特意选了这个方向,因为这是她的一种直觉,“我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家庭和亲人这样的情境中最为真实。我作为一个写作者,对人最本真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我都愿意把人物置于家庭中,让他们摘下出门时戴上的那些面具。”   万方这种敏感天性遗传自爸爸,“这个遗传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它使我能成为编剧和作家,我很感谢这个天性。就算你经历了同样的事情,如果你不够敏感,可能这个事情就过去了。而如果你足够敏感,这个事情就会显露出千姿百态,你就能体会到身处其中的不同人的不同心情,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吧,这些需要以敏感为渠道。”   

02

“他太了解人性了,由着我们自由成长”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虽然曹禺说过,几个女儿中万方最像他,万方也是他的孩子中唯一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但万方告诉记者,她没有上过大学,她和爸爸的写作是互相独立的,不仅爸爸没有给过她任何写作上的指导,她也从来没有去请求过爸爸的帮助,询问他的意见,“因为到我长大开始写作的时候,他早就沉浸在写不出来的痛苦里了”,但是她受到了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看的戏和书都很多。   顶着“曹禺女儿”的头衔,万方无数次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个身份”。万方说:“我就是他的女儿,这不是标签。当然了,我年轻时写的东西不多,那会儿人家提到我说是曹禺的女儿时,是有些不喜欢的。这样的阶段,有过,但不强烈。”   万方更是透露,其实爸爸一点也不希望她写作,他更希望孩子们做医生、做科学家,“他希望大家做一些实打实的工作,像1+1=2,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正确的吧?然而写出来的作品,是好是坏?它没有标准。尤其有他自身的经历,他更希望孩子们能够不再有各种疑惑或受到质疑。”但是曹禺在教育上是个自由派,没有一点点家长的架子,“他很尊重我们的喜好,并且他太理解人性了,他由着我们的天性自由地成长。我也从来没把他当成一个了不起的剧作家,他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和父亲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雷雨》大概是中国戏剧舞台上被编排最多的作品,万方也被无数次邀请观看各种形式的《雷雨》,包括现代舞、芭蕾舞,甚至评弹、黄梅戏、京剧等等,“但是我作为曹禺的女儿,作为一名编剧,我却一直没有动过心思改编《雷雨》。后来有一次濮存昕老师跟我说,他也要排《雷雨》,年下半年就演。那次后我忽然心一动,我想把自己对《雷雨》的理解和认识排出来,就有了《雷雨·后》。”   

03

用10年克服心理障碍,写爸爸妈妈的爱和痛

万方插队后开始创作,年,小说《杀人》是她写作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收获》杂志上发表,曹禺看后说:“你真的行,小方子,你可以写出好东西。”   虽然万方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优秀,但是爸爸鼓励的话让她特别踏实,才真的确定,自己可以吃写作这碗饭。之后一段时间,万方的作品都给人以强烈、沉重之感。《空镜子》当算其创作生涯的第二个转折,那一次她写得平和、放松。   年,万方筹备了十余年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你和我》出版了。在《你和我》当中,她向读者们展现了曹禺和第二任妻子、万方的母亲方瑞相爱三十余年的一点一滴,“我不是写他们俩的传记,而是从我个人出发,谈谈我怎么重新认识他们,怎么理解他们的爱情,怎么向他们表达我的爱。我尤其想为我妈妈做点什么,她五十多岁就去世了,我又在十六岁离开了家,年纪越大我越想为她写点什么。现在非虚构的说法非常流行,我把这本书归类于非虚构,我觉得非常合适。”   万方感慨地说,她用了10年来克服写这本书的心理障碍,这才写出了他们的痛和他们的爱,“所以非虚构对现在的我来说,有着很大的诱惑。它让我更真实地面对自己,我曾经说过写完《你和我》,我变得强大了,真的是这样。因为拥有更健康的心理,你才能克服自己,才能下笔写,所以我比原来更勇敢了。”和父亲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04

写戏剧,就像是在剧场找同道中人

在写了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之后,万方认为自己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对人生的感受和体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才敢写话剧。   她54岁时写了第一部戏剧作品《有一种毒药》,首演那天她才第一次意识到爸爸给自己的压力,“是在去剧场的路上,我在心里跟我爸说:‘爸爸,我的戏要在首都剧场演了。’说完我忽然就顿悟了,原来我是有压力的,原来他的几部戏真的压在我头上。”   万方记得,曹禺常跟北京人艺的编剧提到“眼高手低”是艺术创作的必经阶段,而且“眼高”很重要,你“眼高”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所以她要努力往爸爸的方向去靠。而关于戏剧的初印象,万方讲到了小时候,她常常等爸爸回家,“我们家住在北京的张自忠路,院子里面,大门还套着一个小木门,平时只开着一个小门。爸爸妈妈经常出去看戏,我就特别期待爸爸回来,这成了我生活中一段很重要的时光,我印象特别深,期待着小木门一开,外面的街灯照进来。他们有时候会很热烈地讨论刚看到的戏,我就知道他们去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发生了特别好的事情,特别吸引我。虽然我那么小,但从那时候我就知道戏剧在一个地方上演着,这给我特别深的印象。”   万方大一点的时候,爸爸带她去看戏,有一次在北京老长安剧院看一个戏叫《芦花记》,6岁的万方因为剧情而难过地哭了。当时万方就感觉到爸爸对她的哭很欣赏。作为一名戏剧家,曹禺很欣赏自己的女儿这么小就能被舞台上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感动。   而如今小说、影视、戏剧等创作形式都经历过了,对万方来说各不相同,她更爱戏剧。“戏剧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可以在剧场找到同类,你在剧场就能找到他们。真的!特别具象,距离很近,就在眼前。”万方很喜欢在剧场看戏,看到不喜欢的戏,坐不住了她会走,这说明自己跟创作者不是同类人。   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巡演期间,万方会坐到观众席,“我能感受到那种气息,能感受到观众是不是被吸引。”这次巡演从海口开始,下午演出《雷雨》,晚上演出《雷雨·后》,整场一点声音都没有,也没有人提前离开,“我之前还挺担心,几场过后我相信它们抓住了观众。”   “能直观地看到同类,他们没有站起来走人,这种感觉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很珍贵的体验,而且是挑战也是诱惑。就算我到了这样的年龄,这依然构成了对我的诱惑。”万方说,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影视剧,谁读了谁看了其实并不那么明确,她此前写了多部影视剧,影视剧有一种“付费定制”的感觉,对创作者就会有限制,需要妥协和迎合,而戏剧的创作自由度更大一些,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她很享受这样的创作。   

快问快答

K=孔小平   

W=万方   

K:你经常跟剧组出来巡演吗?   

W:其实我有点社恐,也不爱接受视频采访。《雷雨·后》是我的第四部戏剧,前面的戏巡演时也跟过,但不是每一站都去。我这些年很宅,我的工作就是一个在家呆着的工作。

K:以前来过南京吗?   

W:大概是20多年前,我记得中山南路有很多梧桐树,有那种老城的美。   

K:你儿子苏蓬也是话剧导演?   

W:他曾经导过话剧,他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也做编剧,是《艳势番之新青年》《怪你过分美丽》等热播剧的总编剧。   

K:这个专业也是他自己选的吗?   

W:确实是他自己选的。实际上我跟我爸一样,也不希望他干这行。最早我真没看出来他能干这行,因为他爱踢足球爱玩,但他现在还真成了,可能也是受家庭熏陶的吧。   

K:如今大众需要解压,搞笑的舞台剧和影视作品都挺多,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W:每个人解压的方式不一样,比如我,会听音乐,会流泪。虽然现在流泪不多,但眼眶发热的这种时候还是不少的。另外把心里积攒的悲伤或者痛苦,通过读东西或者看东西来释放,也是一种解压。我还有小狗,我的小狗那是最解压的了。   

受访者供图

K:你养了宠物?   

W:对,小狗在我生命中也很重要。我下面的工作计划中有一个就是非虚构写我的狗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孔小平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戎毅晔赵雨晨视频拍摄

戎毅晔赵雨晨视频剪辑

戴哲涵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扬子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4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