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声濂和其责任编辑何晓玲在“钥匙”出版后交流。
核心提示:
松涛水库是开发海南宝岛的第一把钥匙。海口市民、今年80岁的老人谢声濂新作《第一把钥匙是怎样锻造成的》,最近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这部采取虚实结合手法写成的长篇小说,可以看到作者在松涛工作几十年,耳闻目睹的许多感人故事,也可知道这把一直烁烁闪光的钥匙,它开掘了多少宝藏,还有多少宝藏等待着开掘,展现这把钥匙以及钥匙背后的人和事,鲜为人知。
锻造海南“第一把钥匙”——八旬老人谢声濂创长篇小说讲松涛人故事
海口晚报记者彭桐文/图
A、拼老命写过去
年5月的一天,烈日炎炎。头发泛白的谢声濂站在高高的松涛水库大坝上,看左边,绿树连片,看右边,碧波轻漾,脚下,一条大路蜿蜒而去,似乎要把人的目光牵引进历史深处。
55年前,参加过松涛水库建设的松涛老兵,大多已七八十岁,有40多人,每月聚会海口一次。仿佛是不约而同,其实是心灵共鸣,5位腿脚尚灵便、思想很活跃的“老顽童”想去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逛一下。于是,就有了这个酷暑烈日下的回访游。
谢声濂和其责任编辑何晓玲在“钥匙”出版后交流。
那放水塔上周恩来的题字依然清晰,那库区里的天湖更显美与魅力,还是“海南岛内的大海”,但岸线与林地都作了精心的梳理与妆扮,放眼望去,不见任何疮疤,更加赏心悦目,还有那游船上火锅里的鳙鱼,味道简直赛过儋州调声的鲜美。回访老人谈笑着,到水库大坝、到电站、到管理区,一直到各条水道,目光依恋每一寸角落。
“7万多海南军民肩挑背扛,历经12年,搬走13座大山,建成33亿立方米库容的松涛水库……”,就在几位自称松涛老老兵的对视中,谢声濂耳畔不由响起这段话,看着眼前的巨大变化,他激动得双手有些颤抖,真想十指能立刻化作神奇的彩笔,一下子描绘出建设松涛水库时一幅幅轰轰烈烈的画卷。
谢声濂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把钥匙是怎样锻造成的》。
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写写松涛。——回访归来,大家达成这样的共识,并一致推荐由谢声濂执笔。松涛的见证者们年纪都大了,而谢声濂是历经30年从技术员干到退休,既对技术了解,“能把道理说得通”,又写有工作笔记几十本,还有近十年的灌区代表会议工作报告和年度总结都是其起草,“能把事实说得清”,而且一直拿笔,“在文字上能过关”。
“那我只好拼着老命写了!”谢声濂说,有众人相信,有精神鼓励,又有着丰厚的回忆,但是他已近八旬,身体又不怎么好,记忆也常“断片”,“可是我不能把那些东西带进棺材,我要尽人生的最后一次义务!”凭着这种想法和各方催生的激情,他于回访的当年8月动笔,于建库55周年之际完成初稿,历时近两年,在去年春天脱稿,后找到出版社审编,于今夏《第一把钥匙是怎样锻造成的》正式出版发行。
松涛水库大坝上游浮桥运土筑坝情景。(资料图片)
像经历了人生又一场艰苦的战斗,这是谢声濂真实的感受。他说,捧到书时,他笑了,而在完稿时,他哭了,一切都是情不自禁,都是因为内心激动。
B、诠释松涛精神
为了“这把钥匙”的书,谢声濂不止一次激动地流泪、伤心地泪流。
尘土飞扬,豪气如云,战天斗地,这些不时浮现在谢声濂的眼前,而在他大脑中清晰定格的却是另外一种更为真实的场景:年8月,松涛大坝第一期拦洪工程胜利完成,在6万人聚集一起的庆功大会上,欢呼声一片,那来不及放下的锄头、来不及摘下的草帽,都在滴淌着汗珠儿,有人笑了,在脸上抹汗,却发觉是咸咸的泪水。
年,松涛大坝总攻“”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在南渡江这条海南最大的河流上,缺乏机械几乎全靠人力,要建80米高的大坝,难度可想而知。年7月1日动工开建,一年内就要拦洪,因为地处海拔米,故名“工程”,攻克战打响,虽然缺衣少食,7万人誓与大坝共存亡,每班干12小时,白天晚上连轴转,终于抢在九月台风季来临前,修建到了防洪的高度,遏住了施工时会被洪水垮坝泱及澄迈、定安、海口等各市县的危险。
“攻克,与洪水赛跑”、“人在坝在,坝毁人亡”等飘扬的旗帜,无法掩饰异常艰苦的条件。数万人进驻人烟稀少的山区,四周山岭环抱,道路崎岖,气候变化无常。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只有自行车和脚底起泡的徒步;没有米没有油没有肉,就在漏雨的工棚边种菜养鸡养猪,在河里抓鱼去山上采野菜。住茅房、睡竹床、让山蚂蝗咬,喝山沟浊水……建库动工后的五年内,那生活过得“与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最艰苦时差不多”。
高80米的松涛水库大坝。(资料图片)
勘查测量的一名队长,在时冷时热不停“打摆子”中痛苦地永久地闭上了眼睛。感冒、疟疾、水肿和蚊叮虫咬带来的各种疾病,困扰并残害生命,医院人满为患;开凿导流洞时,一名军官招呼战士及时撤离,自己却在炸药爆炸中粉身碎骨,于是有了“八一洞”的来历;还有工友或劳累过度或意外发生,先后多人长眠在库区的青山绿水中,来不及和家人有最后一句话语……
这些点点滴滴,都是融于血与火建设松涛水库的一部分,就像一张张老照片,当谢声濂用笔在细致描述时,不时滚烫的泪珠落在稿纸上,很多人看了,也老泪纵横,当他写第一部分时,就没有控制住情绪而掩面痛哭。谢声濂说,他写的是松涛建设的历史,更是实干的松涛精神,“那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信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松涛水库南丰输水隧洞进水塔。(资料图片)
C、展现人间情爱
28万字的《第一把钥匙是怎样锻造成的》,完成了谢声濂多年的一个夙愿,是以小说的笔调和手法,深情讲述“钥匙”铸造、锻打和开锁那惊心动魄的熔炼过程,展现的是松涛人的精神与风貌,其实也是展现水的爱恨与情怀,关于水利人的精彩故事。
谢声濂介绍说,松涛水库是全国的大型水库之一,也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的广东省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规划,提出在南渡江上建松涛水库,在万泉河上建海涛水库,在昌化江上建佳涛水库,并建议“三涛并举,松涛优先”,计划获得中央批准。兴建松涛水库就成为开发海南的第一个重点大型工程,被誉为”第一把钥匙”。
松涛水库溢洪道。(资料图片)
海南岛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可不时闹起干旱,人们衣食困难,这种情况下荒凉落后的海南岛如何开发建设?“海南不是缺水,而是让水跑掉了!”据说,解放后来海南视察的一位中央领导,听了汇报之后讲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海南从此大做水的文章。
“关于松涛,有让人紧张不已的数字,也有令人欣喜若狂的数字!”谢声濂说,松涛水库于年动工,年基本建成,在建设进入第二个高潮时,曾有9市县14万人参加开挖灌区渠道大会战,在转入以灌溉管理为主,同时加速工程配套后,开展水利工程的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在年已达亿元,是效益较好的全国大型水库之一,对海南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松涛水库长米的东干渠黄竹大渡槽。(资料图片)
谢声濂的笔触从开发海南宝藏松涛库区出现的第一声响,到中国土坝第二高坝出现,再到近年来松涛水库成为3A旅游景区,时间跨度近60年,书中出现领导干部、技术人员、解放军,老工人、农民和知青等各种代表性人物,他们在松涛发生的一桩桩重大事件中交集,巧妙地展现出其核心是松涛三代人的奋斗历史。
这是反映松涛全貌的第一本文学书籍,讲述的是一群水利人的故事,却是谢声濂的第二本小说。早在年他创作出版了退休后第一本小说《爱还能补回来吗——一对夫妻的水利情结》,是以第一人称所写近30万字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妻子和他是水利同学,同在库区“战斗”几十年,不幸遇车祸于年去世,那些枯燥的日子有夫妻在一起的美好生活,“水利变奏曲”使平常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部小说虽然重点刻画的是一对夫妻,但和‘钥匙’这部一样,都是围绕着水展开故事情节,反映无悔的青春、互助的力量和水利人的高尚品质,贯穿两部小说的主线都是情、义、爱!”
谢声濂及其“钥匙”一书中的简介。
谢声濂鹤发童颜,吃得香、睡得甜,他说这点健康底子是他长期走路泡在沟里练出来的,也是野外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滋养的。近6年已有两部“水之作”,问他会不会在有生之年,写“水的第三部曲”,这位曾参加过联合国援助工程的水利高级工程师、海南省首批优秀专家,笑说:“我长期从事水利技术工作,是业余文学爱好者,你看我的秃笔还能不能写?!”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