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

我们祖国的母亲河是黄河,然而作为上海这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拥有母亲河,而这一条河就指的是苏州河。早些年间苏州河沿岸发展并不是特别的好,周围也只不过是小村庄而已,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还经常因为洪水的泛滥而被夺走生命。但是在时间的推移下,几乎从这个地方发源出了大半个上海。

在这之后又用近百十年的时间建起了水域的框架。然而这水域的框架在构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争夺。可能很多人会疑惑,古往今来因为土地资源而大大出手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

然而因为河流而产生纠纷,或者是争抢的还是比较少的。并且黄浦江和苏州河,还被载入了史册,就是因为这两条河流曾经因为入海口而发生了“争夺”,不得不说从中受益最大的就是上海。

一、“黄浦夺淞”事件

1、史书的记载

明朝永乐年间,人们的生活还是相当富足的,百姓们也安居乐业。当朝的执政者就是朱棣,在他的带领下,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并且生产建设等各个方面也有了质的飞跃。

而在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黄浦夺淞”,就是当时的黄浦江是需要进行疏通的,然而主持这个项目的人叫做夏玉吉,具体的做法是让黄浦江经过吴淞口,紧接着在奔涌入海。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太湖,在雨季的时候有地方可以排水,进而不对周围村庄的老百姓带来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或者是淹没了村庄。但到最后却是由吴淞江也就是苏州河的入海口,最终奔流入海的事情。

之所以会发生这一事件,自然界的万物是争斗不起来的,在这背后是我们人类的力推。明成祖朱棣,在当时下达了诏书命令手底下的大臣夏元吉,去改善吴淞江周围的环境,让他把这一条河流的河道进行清理和疏通。

在河道还没有疏通的时候,黄浦江只不过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而已,如果把河道清理干净之后,吴淞江的水量就要更大一些,排洪水的能力也将更强。

《明史》中针对于这件事情就有相关的记载,就在河道得到了疏通之后,黄浦江的水量要大很多,不管是从宽度还是广度上来看,都已经把吴淞江超过了。

这也就意味着之前太湖入海的主要渠道就是吴淞江,而现如今因为黄浦江的水量特别大,在一瞬间都已经反超了,也正因如此黄浦江就直接把入海口夺走了。而这也就意味着现如今黄浦江都已经成为了主流,而吴淞江却成为了黄浦江的支流。

2、地理位置的因素

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上游就是太湖,因为太湖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确是比较低的,并且太湖的周围还有很多的河流,大大小小的都有,称得上是聚集在了一个被众多河流所交织的大网中。

倘若恰逢连日的阴雨,水量稍稍大一点,太湖中的水就会奔涌而下,甚至形成洪灾。可能有人会说太湖的水就可以排到吴淞江中,但当时的吴淞江河道并不是特别的通畅,完全没有办法承担如此大的泄洪。

每当在雨季的时候,周围的村庄就会遭到洪水的淹没,很多老百姓的房子或者是财产都在一瞬间被洪水带走了。

然而位于苏州河靠近南方的黄浦江,因为被梳理了河道之后变得更加的宽阔一些,虽然地势比较低,但是水流特别的急。也正因如此,这个地方的泥沙就很难淤积在这里,所以河道就变得更加的顺畅了。

太湖在排洪水的时候,黄浦江就承担了重大的责任。正是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整改之后,黄浦江的重要性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滞留反而变成了主流,并且还担任着疏通河道的重任。

而此时原本汹涌澎湃的吴淞江,却因为这样的整改之后从汹涌澎湃变得平静如水,而吴淞江也就是现如今人们所称的苏州河。

二、“黄浦夺淞”带来的福音

1、“黄浦夺淞”前,吴淞江是问题河流

在最开始的时候,疏通河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排泄洪水。但是真正疏通了河道之后,却又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如果仅仅去看地图上,这两条河流的分布,或许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相同点,只不过是弯弯绕绕的线条而已。

可实际上,在还没有治理之前,吴淞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泛滥成灾的现象,也正因如此,在这一条河流的下游,几乎是荒无人烟的,哪怕有人居住在这里有小小的村庄,一场洪水过后,也就变得荒无人烟了。

当时百姓们唯一的想法,那就是希望能够有人治理河道,不再破坏他们的家园。就像村庄还没有成形之际就遭到了破坏,更何谈经济的发展呢?

当洪水涌来的时候,人们唯一的想法那就是保命,还管什么经济,又或者是商业活动。就像大多数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的,按道理说,被河流所包围的地方,商业活动应该是比较发达的,可实际上,吴淞江沿岸,完全没有繁华的商业活动。

并且在发大水的时候,一瞬间就会把周围变得满目疮痍。哪怕是不涨水的时候,也没有办法把这一条河道利用起来,或者是发展交通或者是发展水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河流的弯道特别多,除此之外河流中还堆积着特别多的淤泥。

看起来吴淞江是特别宽的,但实际上这一条河道特别浅,完全承载不住吨位特别大的船只。稍稍大一点的船只,在这吴淞江上,稍不留神就会搁浅,完全没有办法通行,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条河流也称得上是一个问题河流。

2、“黄浦夺淞”后,解决排洪问题

就在黄浦江直接替代了吴淞江之后,紧接着就成为了太湖排水的主要通道。此时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老百姓,就得到了真真切切的福利。因为河道本来就比较宽,并且河道还特别的深,虽然河流的弯道比较多,但是水流的速度比较快,这也就意味着淤泥没有办法堆积起来。

所以太湖在排洪水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大的疑虑了。伴随着河道的苏通,在最开始的时候淤积在吴淞江底部的那些很多的泥沙,都陆陆续续的伴随着黄浦江奔流而下的河流,带到了吴淞口这个地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堆越大,而这也就孕育出了最早的上海雏形。

把黄浦江疏通了之后,不仅仅是起到了排洪的作用,更是让周围一大片的地方得到了福利。把令人头疼的太湖排洪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并且还在不断的扩展着上海这一地区的面积。周围居住的老百姓也不再讨厌吴淞江,甚至还有人赞美吴淞江,现如今看起来就像是江南韵味儿的小河流。

三、“黄浦夺淞”的促进意义

1、改善人文环境

得益于黄浦江的疏通,以及吴淞江的改观,让这一地区的人文环境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人们不再因为洪水泛滥之际而仓皇逃命,也不再惧怕生活在这个地方。至此人们能够在这里搭建出幸福的家园,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还得益于这一条河流,发展交通以及展开相应的商业活动。

2、促生上海的兴起

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本来就比较特殊,站在全国的版图上来看,就在北京和广州的中间部位称得上是连接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中心。除了这地理位置之外,上海还有长江三角洲可以做依靠。

称得上是一个特别繁华的地带,并且发展速度也特别的快。所以,站在某个角度来看,“黄浦夺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上海的兴起,更力推着,上海不断的崛起。倘若没有明代朱棣的领导以及夏元吉这位大臣所做出的努力,可能上海的发展完全不实,现如今这般繁华,反而还是一直被吴淞江这一条河流所威胁着。

尽管有苏州河,但苏州河完全没有能力承担如此大的重任。更没有能力发展交通以及带动当地的商业发展。

经过了疏通后的河流,不仅成为了水路,时的人们还借助于这个契机也发展出了一个港口,而这个港口也就被人们称之为上海港。在当时,黄浦江也仅仅从一条支流反而变成了一个主流,甚至还成为了特别重要的一条交通线路。

结语:

“黄浦夺淞”,不仅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受洪水威胁,还力推着上海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借助于周围特别便利的水利条件,上海在黄浦江以及吴淞江的推动下,拥有了雏形并逐渐的发展,到最后迎来了一番兴盛。

可能领导这一事件的人在当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解决苏州河的泛滥。让这一现象能够得到相应的治理,可能他们也没有想到,经过这样的整改之后,不仅解决了本质问题,并且还带来了水上交通越发便捷的利好影响。

参考文献

《明史》

《清史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nr/16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