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水东海堤(外一章)
蔡旭[广东]
一道海堤挽起水东湾海岸,护卫着城区的安全,串连了4公里的风景。
我在海堤上走着,一下子走回到我的少年时代。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用初中生的肩膀与汗水,参与了这道海堤的修建。
青葱岁月,就在海堤上披着晨曦,跑步,静坐,朗诵古文与英语。
月白风清的良宵,常有三代同堂迎面而来,成双成对擦肩而过。
远走它乡50余年,每次回到故乡,也会与海堤重叙旧谊。
堤外碧海蓝天,潮涨潮落,鸟飞鱼游,有变又更有不变。
堤内晨昏晴雨,树绿花红,半世纪不动声色地换着新篇:
看见运动场,人工湖,九曲桥,湖心亭,凯旋的冼夫人骑马驻立广场;
看见歌在飞,剑在舞,艇在游,会在聚,节日的花灯焰火映红了湖水。
这一天,我在海堤上走着,惊喜着一条新的生态绿道在堤上伸展。
棕色的自行车道,绿色的人行道,一条运动与休闲的风景线。
据知堤外还将有水上栈道,穿越红树林,串起海中小岛与心旷神怡的美妙。
听说堤下还要建浮雕长廊,讲述历史、民俗、风情,以及电白人的自豪。
我在海堤上走着,觉得故乡的美景总是看不够。
这道海堤总在不断地延伸——
连着过去,连着现在,连着走不到头的未来。
企盼引罗供水
这里的水最多。当地最大、粤西第三的罗坑水库,面积亩,蓄水1.15亿立方。
这里的水最好。青山环绕,环境清新,远离污染,难得的优质弱碱性的生活饮用水。
站在引罗供水工程的图版前面,我似乎看见罗坑水翻山越岭淌到面前。
60岁以上的水东人,都吃过海滨带咸味的井水。记得天旱时节,用皮球,用鲎壳打水的情景。
50多年前有了第一次欢呼雀跃,有了共青河,才扭开了自来水龙头。
这么多年过去,自来水已赶不上城区的发展。更何况,水质也已未尽人意。
站在引罗供水工程的图版前面,我急盼远水也能解近渴。
盼望它餐风宿露,风雨兼程,穿越60公里,来到水东城区,还有陈村片区、旦场片区。
令人欢喜的是,投资11亿元的大工程,还有两年就将建成。
采用了PPP的合作方式,由北京首创公司承建并特许经营。不用花钱,30年后全部资产会无偿移交政府。
一个惠民生的项目,采用了惠民生的方式。
站在引罗供水工程的图版前面,我盼望罗坑水流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洁净的水,清纯的水,你滋润的不只是一张张的嘴。
而是一颗颗的,心!
蔡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散文诗集《彩色的明信片》《蔡旭散文诗选》《顺流而下》《简单的生活》等25本。
订阅: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链接直接白癜风临床专家云南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rc/1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