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推出诗歌作品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中国诗歌黄金台~~~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毛诗序》有:发乎情,止乎礼义。河间自古出慷慨悲歌之士。抚今溯古,河间之名始序于春秋战国,中兴于秦汉,盛肇于唐宋。历代均在此设郡、立国、建州、治府、成县、设市,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誉。东汉科学家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曾任瀛州(河间)知州,尤其汉博士毛苌在河间传授诗经,作《毛诗诂训传》,并以整理孔子所编著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名传后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个面向世界的河间,世界同时也面向河间。河间人,敢为天下先的河间人,把城门大开,把黄金台高筑!
(沈阳执笔)
————————————————————
《河间诗人》杂志社、
河间踏浪诗社、
河间市诗经文化研究会
河间市作家协会
联袂主办
中国诗歌黄金台总第六〇期
环渤海诗坛
河间诗人杂志社倾心钜献:
建国70周年诗人巡展◎环渤海诗坛
1,☆环渤海诗坛:沧州十二朵金花
?夜子(泊头市),?斐儿(东光县),?赛利麦.燕子(河间市),?鱼儿跳跳(沧州开发区),?天天(沧县),?梅子(河间市),?觉斓(沧州市区),?涟漪(任丘市),?战芳(十三化建),?戴丽华(沧州市区),?李爱花(沧州市区),?王秀云(沧州市区)。
2,☆环渤海诗坛:九河十三骏
☆祝相宽,☆吕游,☆杜吏仓,☆苗笑阳,☆马俊华,☆王汉中,☆王萌,☆纪坤栋☆张福猛,☆杨洪谦,☆三月雪,☆阿步,☆沈阳。
未录作品存目:
☆祁胜勇
☆张祈
☆李浩(“河北四侠”之一)
☆李寒(“燕赵七子”之一)
主持人语:
编选这次沧州籍诗人巡展,是年年底就有的想法。为纸刊《河间诗人》备稿,是一项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认真。选稿标准就是诗人俱好。我一直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作品,应该是其心像之呈现,并且葆有某种深刻意义的悲悯情怀。
入选“环渤海诗坛◎沧州十二朵金花”的女诗人们,她们用自己的诗观,观照自我的个性化叙写,都有着悲悯的文学情怀,而且创作正旺,她们,是沧州诗坛一道最美的风景。
当年第一缕阳光升起来的时候,我还在阅读她们的诗歌:夜子的空灵剔透;斐儿的情致高美;燕子的净洁凝聚;鱼儿跳跳的恬静惬意;天天的天性诗情;梅子的精致优雅;觉斓的温润如玉;涟漪的戏剧诗写;战芳的茉香之喻;戴丽华的诗画之心;李爱花的锐性思辨;秀云姐的灵之高蹈;她们以自己与众迥异的特质之美,一直感动着省内外甚至全国诗坛。能够让她们缀连盛开,是河间诗人杂志社的幸运。
之于诗歌创作,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前辈沧州籍诗人申身、贾漫、刘小放、何香久、闻章、刘松林等老师,对沧州籍青年诗人的引领、扶植、影响,应该说是巨大的。眼下的沧州诗坛,沧州市作协诗歌艺委会主任祝相宽、副主任吕游等诗人,很明显地又让诗人们的创作风生水起。编发这次诗人巡展,我和河间诗人杂志社编审健君老师有过一次面对面交流。我们遵循“诗人俱佳”这个标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为诗人们服务、服好务。做好这些是艰辛的,但更是幸福的。诗人是骏马亦是骑手,“九河十三骏”这个称谓颇有意趣。在男诗人的名字前缀上四言,不是定语,只为好玩,以博好友们一笑,足矣:
诗乡菩提◎祝相宽;诗歌万首◎吕游;诗海水手◎杜吏仓;沛然骄子◎苗笑阳;渤海诗医◎马俊华;枣花社长◎王汉中;中捷悟道◎王萌;定云止水◎纪坤栋;沧海诗俊◎张福猛;沧州辣笔◎杨洪谦;诗书妙手◎三月雪;凌波时光◎阿步;情人主义◎沈阳。
我之所以非常感动,因为卞毓方先生、闻章老师,辽宁诗人李轻松,天津诗人罗广才,等名家,专门为此次雅集的相关诗人写了评点,他们垂青之举令本刊同仁甚是感动。
“诗经故乡出诗人”,这是原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生前为《河间诗人》的绝笔题辞,让我们以此共勉,肩并肩手牵手,且行且珍惜。
(沈阳于戊戌腊月河间)
※诗人祝相宽代表作※
作者简介
祝相宽,现为河北省沧州市作协副主席,沧州诗歌艺委会主任,青县作协主席。高级讲师。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窗外》、《祝相宽诗歌》、《诗情,》、《感动》、《五人诗选》等。作品曾获《诗刊》举办的“白沙杯——我心飞翔”全国诗歌邀请赛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举办的“爱与和平”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首届全国乡土诗人优秀作品奖。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当代诗库》等选本。
祝相宽与沈阳
《幸福的麦鸟》
麦鸟,此刻还有谁比你幸福
你正在大平原无边的麦地上飞翔
你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一会儿钻进麦子的怀里
一会儿又飞回到天上
麦鸟,此刻没有谁比你幸福
你的鸣叫汇入了麦子的合唱
你多像一个快乐的音符
一会儿看不见你的身影
一会儿又亮出小小的翅膀
麦鸟,此刻你是最最幸福的了
麦地是你拥有的天堂
今生你肯定离不开麦子了
活着,与麦子作伴
死了,灵魂化作麦香
麦鸟麦鸟,我真羡慕你的幸福
这辈子,我想做一回你
麦子在下,阳光在上
你教给我,起飞或者降落
你带着我,倾听或者歌唱
《幸福的麦鸟》简析
“麦鸟”作为具象化的一种存在,与大平原,与土地,与麦子对接起来,与生活的大背景对接起来,相互交融间拓展着诗意的颖回。在诗人祝相宽笔下,“麦鸟”被冠之以“幸福”的字眼。“飞翔”也罢,“鸣叫”也罢,“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钻进麦子的怀里”;“像一个快乐的音符”,“亮出小小的翅膀”。“麦鸟”与“麦地”的共生,形成一种视觉上的传达,折射着蓬勃的鲜活的生命力,与传统的乡土诗歌有了质的不同。“麦鸟”不单单是“幸福”的象征,而是有着美好、温暖的基调。“活着,与麦子作伴”,“死了,灵魂化作麦香”,诗歌人化的构筑,犹如我们精致的人生,有了灵魂之上的体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索,对乡土的情感寄托,从一只“幸福的麦鸟”身上,有了具体的阐释。那就是“做一回”“幸福的麦鸟”,“麦子在下,阳光在上”,欢快地“倾听或者歌唱”。基于此,诗人的叙写就有了清晰的精神向度。面对一只“幸福的麦鸟”,在现实的镜像中,寻找到真实的、自我的乡土,一种价值存在的皈依。一首《幸福的麦鸟》,凸显着祝相宽“乡土意象”诗歌构置的镜像写作维度,带给人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也颇见其创作功力之深厚老到。
读诗人简介
官华,陕西大荔人。诗人,诗评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国文学》《诗选刊》《延河》《新文学》《文学月刊》《河北文学》《无名文学》《青海湖》等发表诗歌余首。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选》《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选》《陕西青年文学选》等50余部以及权威诗歌年选。出版诗集《春天错过花开》《一个人的渭河》。
《平原上的树》
大平原上,哪里有一片绿荫
哪里肯定有一个安详的小村
大平原上的人和树,说不清
谁是谁的影子谁是谁的根
村上的人种树爱树
把树看成一个个亲人
杏树桃树是他们疼爱的女儿
杨树榆树是他们魁梧的子孙
村上的人出门
总有大树站在路边相送
一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
守护着小村千年的好运
大平原上,哪里有一片绿荫
哪里就有我们的亲人
有的人在劳作有的人已长眠
长眠的地方有树伴随
也是一个小村
《平原上的树》简析
“哪里有一片绿荫/哪里肯定有一个安详的小村”这是一首一读就喜欢,一读就产生无限遐想的诗。祝相宽通过“树”与“村庄”对接起一种乡土根性的认同。诗人对“树”与村庄与人所赋予的不仅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一种存在,而是一种精神还乡的祈愿以及对乡土精神的依存。就如“树”,庇护下的“小村”,“爱树”“把树看成一个个亲人”的乡民,这是一种融合了质朴的情感的精神的回归;就如“出门”,有“大树站在路边相送”,一棵树亦“守护着”村庄的“好运”,赋予物象灵性的拓展和深意;就如“哪里有一片绿荫/哪里就有我们的亲人”一样,即使“长眠”地下,也“有树伴随”,一样冒着烟火气息。那是一种根植于传统意义上的图腾式的关联。可以说,一首《平原上的树》,诗人祝相宽以平实的语言,以浓厚的思想脉动,以浓郁丰赡的乡土气息与根性文化的阐释,以期获得与灵魂的对接,让“树”具有更深的意蕴,一如村庄一样,折透着呼吸、体温与烟火,成为一种存在的背景,自然的、生活的、精神的背景。
读诗人简介
贺军武,笔名香袭布衣,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渭南市作家协会、散文网会员,喜爱阅读写作。
清郎世宁《骏马图》
※诗人吕游代表作※
作者简介
。吕游,男,原名吕宏友,年11月生于河北省沧县。诗作见《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中国诗人》、《上海诗人》、《天津诗人》、《山东诗人》、中国诗歌网等专业诗歌刊物及网络媒体,有作品多次获奖,入选《年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卷》、《中国年度优秀诗歌卷》等各类年度诗选。曾参加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首届河北省青年诗会。目前创作诗歌近首。
夕阳也是一匹快马
夕阳也是一匹快马
不是你们想象的,它老了
缓缓坠落,如石头坠落山崖
由红鬃烈马长成白马
再由白马,长成那匹红马
时间的血流出夕阳身体
我们都累了,我还要
交出身上积攒的星星般的钻石
深渊就是黑夜,夕阳的
这匹红马也会回头向后奔跑
为了找回青春的记忆
那不过是我,站在月光背后
树梢因为沉重,动了一下
上面留下马的印记,在金秋
停在路口,成为那片枫叶
杨志学点评:
这是一首颇具现代感的诗,多跳跃、转弯度大,省去了过渡与铺垫的内容,由读者的想象去填补。此诗题目和第一句均是“夕阳是一匹快马”这样一个创新性隐喻。细读下来,你会看到此诗几乎每一句都在跳跃,都在转折。诗不长,而意象联翩而至。诗意朦胧,而其题旨却也并非不可把握:它是感叹时光流逝的,有岁月如梭、老之将至的悲伤,也有追怀青春的激动与欣慰……意象的多变造成了诗意的蕴藉,令人回味。
叶延滨(左一)、杨志学(左二)、吕游(右一)
读诗人简介
杨志学:年生人,笔名杨墅。河南沁阳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诗刊》社编辑部主任编审,现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事业部主任。
所有的五谷都在这一天集合
——写在腊八节前夜
所有的五谷都在这一天集合
在锅里,母亲把它们放在一起
像小时候,把我们姐弟七个
放在小小的炕上,七个出窑的瓷器
脸皴着,妈妈一个个洗干净
像洗这些五谷杂粮,只有这一天
四季是团聚的,冷和暖
在一个锅里沸腾,只是少了黑豆
弟弟代替黑豆种在地里
今年,还是不能回家
卢辉点评:
由一个民俗,一个贴心的民俗所引出的人间冷暖是这首诗最重要的伦理标签,在这世上还有比家人团聚更超常的“伦理标签”吗?答案是否定的。由此而来,所有的五谷都在腊八节这一天集合,在看似“圆”了五谷杂粮的“地俗”与“天道”之际,在看似从物到人归“圆”归“心”之时,诗人笔锋一转:“只有这一天/四季是团聚的,冷和暖/在一个锅里沸腾,只是少了黑豆”。这还不够,究竟是物换人,还是人替物,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场“不圆”的伦理诉讼与情感诉求由此展开:“弟弟代替黑豆种在地里/今年,还是不能回家”。在一场“所有的五谷都在这一天集合”所带来的暖流中又平添了一股凉气,一股悲悯肃穆的追思油然而生。正所谓:人间冷暖,且珍且重;旦夕祸福,且然且豁。
吕游和卢辉在上海
读诗人简介
卢辉,男,年6月生于福州,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三明市作协副主席,特约主持《诗潮》杂志“中国诗歌龙虎榜”,编著《中国好诗歌》等多部诗集和诗论集。获得福建省政府文艺百花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
一个人走了
一个人走了,什么也没有说
眼睛看了我一眼,不说话
走过的身影,仿佛一片叶子
从秋天的枝头掰落,然后
被风托举着放在地上
很熟悉的一个人,在我心上
一次跳动,又一次跳动
很多步子因为这个人而走
是我很多次莫名其妙的表情
一个人走了,不是很突然
甚至像离开的火车,在病房里
检票,然后躺在病榻,然后
挥挥手,微笑着闭上眼睛
我能跟着这个人走的
只有眼角的泪。我得留下
告诉后人,他们看到的阳光
或者月色,都是这个人的身影
林荣点评:
显然,“这个人”,是一个值得诗人吕游和很多人记住的人。他是谁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有光芒的人,重要的是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可悲的是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好人。
吕游在这首诗的结尾写到了“阳光”和“月色”,读者可以想象得到,这个让诗人念念不忘的人,一定是一个有骨头、有脊梁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情和温暖的人。
这首诗是吕游对于写作技术的无痕迹运用的成功范例,他并不是直接去写那个让他怀恋的写作对象,而是于旁逸斜出中完成了一种令人深感悲伤与肃穆的仪式——祭奠与怀念。
读诗人简介
林荣,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代禅诗研究会会员。首届67度诗歌奖获得者。民刊《67度》执行主编。认为写作是一种倾听,倾听那些发出光亮的事物。
清郎世宁骏马图
※诗人杜吏仓代表作※作者简介
。杜吏仓,年出生于河北黄骅,现居河北沧州。作品散见于《河北文学》《百泉》《诗神》《渤海风》《诗选刊》《诗选刊年度大展》《天津诗人》《诗潮》《知音》等文学期刊,曾和何香久等人合著诗歌合集《夏天的八音鼓》。年河北作协会员,津京冀诗歌联盟理事。
诗观:生活是老大,装与不装?活着就是孙子。诗歌是灵魂的风铃,响与不响自然真实才舒服
我的年龄是惊动岁月的风铃
以无法复制的局促我的手指足尖发冷,面对你
,2期《无名文学》
10个人组成一个“渔火点点”的栏目
10个黝黑的名字泛着海的亮色
浮浅的浪花开呀开
我们是一队偶尔露出水面的龙兵
一页页见物思情的风刮过
整个下午阳光陪着我
热总是一如既往的理解寒冷
久经火焰后
我是崩裂的石头,散落.
三十年的日子冬虫夏草般活的昏天地暗
没有弥漫的花香.
你们是我上空的星星
回忆是一场最短的龙卷风
此刻靠背椅子是过山车
时间早已制定出我的未来
三十多年的我一路风情地晕陆
一条船坐在嘈杂风浪里一个趔趄又一个趔趄
身边的事物轻松地滑过
我的年龄仍是惊动岁月的
风铃
闻章读诗:
有谁能够称得上朋友加兄弟?杜吏仓算一个。杜吏仓是诗人,更是一个渔民。因为海,因为风浪,他才写诗,三十多年前他就写诗,一直到今天他仍在写,激情不减当年。写诗之前,风浪在海上,写诗之后,风浪在心上。他不仅自己写,还组织起“渔火诗社”,一九八四年二期《无名文学》集中发表他们诗社十个社员的诗,成为他们的一个节日。诗中写的正是这件事。他不是在写这件事,这件事已经过去,那些人也多数不写诗了。他写这个,是因为他依然活在当年,诗心不灭,诗人不老。因此他才说:“身边的事物轻松地滑过,我的年龄是惊动岁月的风铃。”就因为他是“龙兵”。
杜吏仓与闻章(右)
读诗人简介
闻章,本名靳文章,河北河间人。现居石家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沧州《无名文学》编辑,泊头市文联副主席,《河北农民报》副总编辑,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理事。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永恒星座》,长篇传记《韩羽》,专著《周易趣读》、《老子趣读》、《周易讲生活》、《老子讲生活》等。短篇小说《鲍二嫂》获年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纸上的海谣
在纸上出海
海鸥低声鸣叫
望乡那么薄
鱼儿在纸的背面或惊悚或舞蹈
皱巴巴的贪婪获得舒展
比纸还易破的海是佛祖或伸或扣的手语
水漂白有阴影的自己
浪把纸上的月亮卷起来
船沉下去
白花花的浪挺起来,像极了满纸起义的人
一层层浪是一部部《史记》
一次次卷起又一次次被翻过去
朱煌解语:
一接触杜吏仓老师的诗题目“我的年龄是惊动岁月的风铃”,就感觉很出彩,能体现出诗者是个人生非常精彩且自信的人。岁月再沧桑,却能迎风而歌!曾记得朱煌语录里有句是这样说的:“人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两口子,不是你奴役它,就是它奴役你!”对的,非常对!杜老师给诗起了这样的题目,能充分证实他是一个多么善于驾驭生活而且诗意满满的人!
睹情思过往,老师忆起曾经青春年华时逢着的益友,曾经一起用诗歌咏,一起发表,志向满满,兴高采烈,个个如朵朵浪花,以为可以把生活蛟龙般任意翻江倒海,风云叱咤!
青春尚无知,生活的现实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在生活起伏不定时的波涛里曾经那般地浮浮沉沉。诗人天生谦卑,艰难困苦中抬头望天,把伙伴都看作星星,似乎别人都比自己闪亮。
直至后来,自己做了生活的主宰,事业略有建树。这人生的时间啊,形同过山车,大半生一晃而过,好不容易闲散在午后的阳光里,清风徐来,觉得自己还似那风中之铃,依然能把生活搏击得叮当作响!
读诗人简介
朱煌,汉族,先锋诗人,个体工商业者,年生于贵州赫章。赫章作家协会会员,赫章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百柳文学》《四季风》《东方诗刊》《夜郎风》《高原》《中国荒原诗选》《赫章日报》《毕节日报》《乌蒙新报》《龙泉驿作家报》《渝黔文苑》《贵州民族报》《贵州文学》)《贵州作家》等发表作品。
清郎世宁骏马图
※诗人苗笑阳代表作※
作者简介
。苗笑阳,男,汉族,年7月生,河北省沧县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硕士,博士生导师。多所知名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文学院副院长,沧州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沛然集团董事长。
自年开始发表作品,在《美文》《诗刊》《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散文百家》等报刊杂志和媒体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万余字,部分作品被多次转载。已出版《食物与爱情》《我们的北斗星》《给你一杯清澈的水》等文学专著7部。
系沧州市第十一、十三、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九届沧州市委员会常委,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等。
涌动暗香
我知道这个季节里的飓风
肯定是要来的
所有璀璨的风景都让它给肃杀净了
怎么能会放过这一树的怒妍
但是它来吧
即使将我所有的花瓣都散裂
哪怕只留下一丝丝蕊儿与杆相联
仍旧能够释放出顽强的花香
我知道在这样的季节鹅毛般的大雪
肯定是要来的
为了不存下一点点的生机
它宁可让整个大地统一成为银装素裹
但是不管大雪压了又压我多少层层
只要天地间还存留一线线阳光
我都会成为素裹银装的天地间
最耀眼的一株红艳
最坚利的穿器是滴水
最坚韧的钢铁是柔钢
最长久最怡人的清香
是暗香
卞毓方读诗
我对于诗,并未有专门的研究。但是我从笑阳的诗中感悟到诗的魅力一一亦或是启迪。在他的诗里,有诗人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心中最美好的事物的追求。让人感到诗人的心的震颤,感到一种急切地寻求新基点的急匆匆的脚步,感到诗人那澎湃的心潮在猛烈地“啪啪”有声地拍打着生活之门的音波。
笑阳的诗中还有哲理,甚至有些诗可以称为“哲诗”。关于以哲理入诗的说法,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地。但是我认为,既然是文学作品,就应该在给人以启迪的同时,再加上理念的启示。笑阳的哲诗,妙就妙在诗后余味反咀之中,顿感“哲意”的存在。
读诗人简介
卞毓方,男,年生于江苏,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系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国著名文学家、散文家。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教授。
其出版文学作品十余部,绝大多数的国家级报刊、杂志及选集,均发表、转载和收录过他的作品。
卢华山读诗不畏的“暗香”
“涌动暗香”叙述是一个即将来临的冬天故事,虽然描述是自然界景象,但稍知作者背景的人,便从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一种豁达、从容和坚定。(1)洞察的嗅觉:季节的表飓风肃杀无情,但仅存的“一丝芯儿与杆相联”,“仍释放顽强的花香”。其中,一个“联”字串联起树的“怒妍”、花瓣的“散裂”与“花香”的声响和味道;(2)独到的视觉:深冬的大雪威严无比,不禁使我们想起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可陈毅只是点到青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但诗人物化的“我”,仍愿为“素裹银装”的“一株红艳”,(因为时代在进步,)为那般?“我”眷恋天地间那“一线阳光”;(3)长久的哲理:最艰难的岁月只要有“滴水”和“柔钢”信念和勇气,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清郎世宁骏马图
纪晓岚与金丝小枣
你曾经向别人讲述着关于家乡小枣的故事
如今家乡的传说里
也有了关于你和小枣的故事
你曾经将家乡的小枣编织成美丽的光环
戴在你的头上
如今家乡的人们将你编织成美丽的光环
戴在小枣的头上
你曾经苦苦地哀叹小枣被乡党们当成了“为物苦不厚”的多余品
然而直到今天
乡党们仍然手捧小枣
一脸的茫然
你的孩童时代
你玩耍在童年的枣林的时候
你将家乡的天空当作了海
像鱼儿一样你无忧无虑地游着
头顶上的颗颗红枣
如同羞红了脸的珍珠
珍珠的灵性启迪了智者的智慧
小枣的朴实使你感受了人生的学问
你明白了“美恶焉能匹”
你懂得了“所期适口腹,安问形与质”的人生哲理
你大声疾呼着“采采慎所求,无为以貌失”
于是
当你跃过龙门后
便将小枣放于笾豆之中
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尊贵的人
人们都认为你是在以物喻人
其实你自己明白
是在给家乡的人们寻找着改变生存的出路
你认为三千年的历史付予了小枣凝重的文化
于是你刻意做着文化与枣的传播者
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
你会成为小枣的化身
可是三百年后
人们便将你当作了小枣的代言人
向世人宣扬
期望通过你改变小枣的命运
家乡人因你鼓吹过小枣而窃喜
没有人知道
你听到了这个消息
觉得非常可悲
从在你当时都看来就十分遥远的宋代
祖先们就摸索着枣的工业文明
渴望着能将上苍给予我们这方的恩赐
成为赖以生存的重要
你努力拭着这红色珍珠上的灰色
然而直到今天
你玩耍过的那片海洋里的珍珠
仍然蒙披着一层阻挡光辉的朝露
你不要任何的版权
让人们任意演绎着你与小枣的戏说与传说
你苦吟着:乡党们啊
为什么直到今日我还品尝着小枣的无奈与苦涩
一架摄像机
对准了一株刚刚出土嫩芽
你担心镁光灯将这株嫩芽烤焦
更担心乡党和准乡党们会用尿液将它淹灭
你知道
家乡的人们
一惯爱站着小便的
小便的时候总要找个目标
你苦吟着:乡党们啊
你们的尿液正冲击着我的头颅
这株嫩芽是我脑浆里的智慧的火的种子
于是你找到了芽的根
百遍千遍地重复着“毅然露风骨,勉彼君子德”的思想
千遍万遍地重复着“岂同灌莽中,险阴生丛棘”的人生目标
你看到了海洋远处那根已然露出了尖的桅杆
你看到东方即将喷薄的朝阳
那轮朝阳在你的眼中
如同家乡神圣的红枣
你苦吟着:乡党们啊
我不想再品尝到
小枣的无奈和苦涩……
卢华山读诗品味人生
“纪晓岚与金丝小枣”讲述了历史的传承,警示大家珍惜已有,创造属于自我产品(包括物产和精神产品)。一首有思想的好诗,需要理性对生命本质的穿越和融汇。清朝名臣纪晓岚生于金丝小枣故乡,他的生长、升迁及声望与“枣”息息相关,他把枣举上头,真正从枣的身上找到了灵性,启迪了智慧,给己和家乡找到了改变的出路,但当代一些人本末倒置,试图通过纪晓岚给枣以华丽转身。但是,稍有智商的人从现实的碰壁中,领悟到纪晓岚对小枣风骨的寓意,将家乡枣芽的根重新定位到生由险中出的奋斗目标。全诗采用夹叙夹议手法,以古人深刻哲理赋予小枣再生的力量,启示人们如何生存和发展的真谛。
读诗人简介
卢华山,河间踏浪诗社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间商报》主编,曾在《河北企业文化博览》、《河间诗人》等发表作品和诗歌评论。
※诗人马俊华代表作※
作者简介
。马俊华《齐鲁文学》执行主编,《中国诗》专栏部主任,《渤海风》编委,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天津书画院理事,河北毛体书法家协会理事,沧州新华区收藏家学会副会长,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会秘书长,河北清州印社副秘书长,医院长,曾在《河北文学》《江河文学》《火花》《大渡河》《湛江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数百首,多次获奖;国画、篆刻作品曾在《齐鲁文学》《咸宁周刊》等多家刊物发表,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年出版个人画集《马俊华工笔画集》(中国画院出版社出版)。
诗观:诗歌是心的语言,也是人生的注解。
鞋子的命运
一双鞋子
不管它有多么结实
也不管它有多么漂亮
哪怕是灰姑娘的
那双水晶鞋
都不能奢求与帽子攀比
鞋子,就是鞋子
从开始就注定,这一生
只能在主人的脚下
被各种各样的脚来踩
被各种各样的路去磨
直到最后被磨破
鞋子,永远无法
与帽子相比
哪怕是一顶最破的帽子
也会站在主人头顶
陈华美读诗
这首诗用鞋子与帽子两个事物,揭示了两种不可抗逆与无法改变的命运,就像这社会上许多形形色色的现象,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值得深思与反省!点赞!
站在一朵莲上冥想
一朵莲花站在风口上
炫耀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立场
而我却想站在一朵莲花上
去展示一副凡心未泯的菩萨心肠
莲花,其实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污泥
就像我的心也只是偶尔闪过佛光
一粒莲子在荷塘的污泥里
向上发芽,高高举起莲花的风光
就如我的心站在莲花上苦思冥想
一生也没想出为谁活着一样
一粒莲子在荷塘的污泥里
向下扎根,拼命为莲花吸取营养
就如尘世中的我
为了一切我应该为的人
坚强地假扮成佛
一副普度众生的模样
陈华美读诗
这首诗有点讽刺意味,从没接触过泥的莲花的炫耀,而一粒莲子埋在泥里默默为莲花艳丽与营养所做一切,由此把莲想成“我“一样,“坚强地假扮成佛,一幅普度众生的模样“!现实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现象,也是无声与无奈的抗诉!写得非常好!最后一节直接点明。
读诗人简介
陈华美,笔名花好月圆,江苏盐城人,现旅居新加坡,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人民日报》海外版《延河诗歌特刊》《春风文艺》《中国诗人》《四川诗歌》《香港诗人》等海内外刊物,入过年选,获过奖,有个人诗集《远方·孤独》
清郎世宁骏马图
※诗人王汉中代表作※作者简介
。王汉中,男,沧州市人。曾任枣花诗社社长,文化馆创作员,八十年代在《诗神》《东方少年》《朝阳》、《春风》《沧州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因故搁笔三十年后,于年复出,在《华厦诗报》《大河》诗刋、《延安日报》、《华东文学》《齐鲁文学》以及《环渤海文化》《吕游诗界》《中国诗人》《龙门诗家》等网络平台发表诗歌百余首、长篇小说《再婚》一部。现为《大河》诗刊签约诗人、《中华文学》签约作家。
诗观:诚实做人,恭敬写作,去浮华,回归本真。
大嫂(组诗)
可能是声音小了点儿
大嫂死了,我打车
跑了八十里路
赶在入殓之前
看她一眼
大嫂的气色真不错
很安祥,像刚刚睡着
我喊了一声“嫂子!”
可能是声音小了点
她没答应……
点评:情到真处是难以掩饰的,唯有诗人可以抒发万种情怀。这首九行文字的诗中,诗人将大嫂死后的情景择取了两个场景,看她一眼和喊一声“嫂子”。看她一眼中,“跑”“赶”两个动词表达出了嫂子在诗人心中的重要位置。喊了一声“嫂子”之后,按照常情应该是泪水夺眶而出,或者失声痛哭之类的表现,诗人却灵巧地用了“可能是声音小了点/她没答应……”,将生死之别骤然拉在生活现场,将阴阳两隔虚拟成为信息错位。巨大的悲痛化作无声的答应,令人在这无声处动容,更动心。
第一次看到大嫂睡觉的样子
细想想,还真没见过
大嫂睡觉的样子
原来这么安祥
一点儿鼻息的声音都没有
记得小时候,父亲让我
去麦场看麦子,顺便
把大嫂替回来
月光很亮,我找不到大嫂的影子
便喊,结果她从麦秸里钻出来
像个稻草人
她说她害怕
点评:逝者已睡,诗人之哀也索性静息在优柔的氛围里。这个夜晚,是一个放置句号的时刻,但是诗人却返回句号之前的逗号,返回到了若干年前麦场的那夜。那会大嫂还年轻,在夜里害怕。本来应该是问今夜的大嫂还害怕不?诗人就匆匆停笔了。这一停,让读者的思绪去延续,让读者的想象来填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言已尽、意无穷吧!
清郎世宁骏马图
老嫂比母
都说老嫂比母
大嫂够老了
我没感觉到
她甚至不如姐姐疼我
可我不能不疼她
父亲说过
“她是你们的大嫂!”
大嫂为王家生了六个孩子
二嫂为王家生了四个
三嫂生了两个
我老婆也生了两个
大嫂的地位
稳如泰山!
点评:在农村,一个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儿育女,儿女的多少自然也成为女人自身价值的具体体现。我们不需要用现代的理念来说服这种“小农意识”,我们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特权去评价农村的父老乡亲的观念。乡下,很多落后的、偏执的东西就是传统文化的最后载体,我们没有理由去做任何改变。老嫂如母,多子多福都是真实的存在,真实的就像家乡的那座山,风雨洗礼冲刷多少遍都巍然不动。诗人在这里,他只能记述多子,没有写多苦多累。他,是对的。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给大嫂一点钱
每次回老家
我都会给大嫂一点钱
一百、二百
数目不定
不是刻意的
视囊中羞涩的程度
大嫂患糖尿病并发症
眼睛看不见东西
她说,“他老叔
你给钱我也花不了了。”
小时候我想吃糖
跟娘要钱,娘不给
跟大嫂要,大嫂从腰带里翻出一分钱
给了我
想到这些,我眼睛湿了
说,“大嫂,你拿着吧!”
我总觉得,咱穷苦人
攥住钞票,就握住了江山
点评:茶无叶不如水,人无钱不如鬼。诗人“视囊中羞涩的程度”,是对亲情的眷顾,也是对自己的嘲讽;“攥住钞票,就握住了江山”是对现实的抗争,也是对生活的赤诚。为什么诗人每次回老家都会给大嫂一点钱,那是因为大嫂比母亲还大方,“从腰带里翻出一分钱”的刻骨铭心记忆总是催动眼睛在湿。亲情之爱需要说出来,但是更要做出来。亲情要用钱来支撑、维护,这一真理总是隐藏在朴素的认知中,在一次次的现实生活中已经证明,钱不仅仅是物质等量代换的介质,更是情感交流汇集的动力。
读诗人简介
崔完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1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诗歌班)学员。作品在《诗刊》《星星》《诗选刊》《延河》《黄河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余首(篇),并入选部分年选。著有诗集《挚爱者》《信天游的大地》及报告文学、编著作品多部。
※诗人王萌代表作※
作者简介
。王萌,网名悟道空空。男,年5月生,河北沧州中捷农场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神杯校园诗特别奖、九子岩诗歌奖获得者。参加过河北省第三届青年诗会。诗及诗论、小说等余篇发表于《诗歌月刊》《诗刊》《诗选刊》《知音》等报刊。现为中国诗歌在线新汉诗十九首栏目版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rc/1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