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绛县任卉星火燎原迴马岭绛县第

第期A

云水风度人文精神家国情怀

“天下第一县”红色经典系列(26)

星火燎原迴马岭

——绛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

文/任卉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里,

在那个重峦叠嶂的迴马岭,

在那个简陋破旧的窑洞里,

一群不甘寂寞的热血青年,

用理想和信念、执着和奋斗,

谱写了一曲曲星火燎原的壮丽诗篇……

——题记

早春二月,莺飞草长,春暖花开。绛县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到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迴马岭采风。迴马岭,这个仅有余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山区小村,被称为“绛县的延安”“绛县的西柏坡”;年11月,绛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迴马岭成立,同年,中共绛县县委转移到迴马岭,并以此为革命根据地,开展党的活动与抗日斗争,相继成立了抗日游击大队,组建了抗日政府。从此,迴马岭的星星之火,在广袤的红色土地上熊熊燃烧,开创出一片片新的天地……目睹着那个时期的遗留物:窑洞、长枪、大刀、地雷、马灯、石碾、办公桌,聆听着老支书李延龙那满含深情的讲述,那个时期的战斗场面、奋斗历程又展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心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杨蔚屏奉命来绛

强实力发展党员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在全国范围内,党的力量还是很弱小的。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大多数党组织被破坏殆尽,许多地区只剩下零散的党员。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形势和抗日斗争的需要。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巩固和扩大党的秘密组织的同时,用一切方法争取党的公开与半公开,发展党的组织。

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为了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任务,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决议要求各地党组织大胆地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以及坚决的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要特别注意在战区、在前线大量地吸收新党员,建立强大的党组织。在后方无党组织的地区,应有计划地、迅速地去重新建立与发展党的组织。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下达后,各地党组织都把发展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年初,中共中央北方局派李志刚、杨蔚屏、王醒予、南俊杰等4名共产党员来绛县加强党的工作。为了隐蔽身份,他们以牺盟会的名义,在县政府各科局任职。杨蔚屏生于年,卒于年12月6日,山西省临猗县人。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绛县、垣曲县委书记,晋豫区中条地委书记,太岳区四地委副书记,洛阳地委书记。建国后,任河南省委工业部长、秘书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省委书记,安徽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副省长,省委书记、省第6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来到绛县以后,他们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绛县牺盟会的领导工作,发展壮大牺盟会组织,一方面走上街头、深入群众,利用刷写标语、演讲、唱歌、表快板、演话剧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统一战线和《民族革命十大纲领》。揭露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等侵略罪行,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增强了反侵略的斗争决心和抗日必胜的信念。杨蔚屏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主动请缨,单人匹马深入革命根据地迴马岭,秘密发展党员,从事革命活动。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开展革命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好在有党的地下工作的同志将他秘密介绍给了村里的进步青年苗绍龙,说杨蔚屏是他的一个朋友来探亲,一时找不见亲戚家,暂时在他家住几天,苗绍龙愉快地答应了。凭着一手庄稼人的老茧,杨蔚屏与苗绍龙攀上了河南老乡,寄居在苗绍龙家中的一孔窑洞里,两人你有言来我有语,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慨。一个在暗中考察发现培养革命的种子,一个对反动派充满深仇大恨,两个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就像夜幕中的一缕灯光,杨蔚屏给这一眼破窑洞和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它还很微弱,但就是这一星半点的火种,正重新点燃愤怒的山村。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接触,杨蔚屏了解到了一些青年的思想和活动,他欣喜的意识到,迴马岭的群众基础好,思想比较进步,需要的是一粒点燃他们的火星。于是,他决定首先要在这片沃土中播下红色种子——在迴马岭发展地下党员!白天,他深入群众,与迴马岭的进步青年们同吃同住,称兄道弟,在一起劳动的过程中,悄悄的灌输共产党的理念和思想,为发展党员打好基础;晚上,在他居住的窑洞里,举办青年农民学习班,先教青年农民识字,然后以讲故事、说历史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教材《青年农民识字课本》,为农民讲授;农民晚上来学习,识了字,明了理,学员迅速增加,最多时达30多人。他们逐步认识到:当今世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青年农民学习班,作为提高青年农民文化水平和开展党的工作阵地,成为迴马岭茫茫黑夜中亮起的一盏明灯。

而对于对于那些倾向革命,思想较为进步的青年,杨蔚屏就把《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书籍借给他们阅读;对于受过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群众,杨蔚屏循序渐进,逐步使他们明白:推翻地主阶级,自己当家作主是他们最渴望的事,而共产党能把他们所渴望的事变成现实,在他们的心中,共产党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救星,他们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就这样,杨蔚屏适时改变工作方法与策略,深入群众交朋友,由感情朋友到政治朋友,达到发展党员,壮大组织的目的。

一天傍晚,杨蔚屏在窑洞里正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新青年》杂志,苗绍龙突然闯了进来,只见他脸色绯红、呼吸急促,一本正经地问:“杨大哥,您……您是共产党员?”

杨蔚屏放下杂志,亲切地望着苗绍龙,反问他道:“你看呢?我像不像共产党员?”

苗绍龙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连连点头,说:“像!像!太像了!您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我太幸运了,我家里住了一名共产党员!”说着,苗绍龙竟激动地“呜呜”地哭了起来。

杨蔚屏把苗绍龙扶到床边让他坐下,拿出手帕让他檫干眼泪,语重心长地说:“绍龙,目前,我们这个党还很年轻,革命征途尚任重道远,需要长期作战。我来迴马岭就是要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建立革命根据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因此,我们的工作要格外小心谨慎,机密从事,绝不能暴露身份,对党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希望你和老乡们支持我的工作。”

听了杨蔚屏的话,苗绍龙“啪”地一声站了起来,坚定地说:“我一定保守秘密,全力支持党的工作!”然后又小声对杨蔚屏说:“杨大哥,我……我也要加入共产党,您看我够条件吗?”

杨蔚屏拍了拍他的肩膀,严肃地说:“只要你的条件成熟,党的大门时刻为你敞开!”没过几天,经杨蔚屏介绍,苗绍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迴马岭革命根据地第一位共产党员。

在迴马岭,杨蔚屏充分利用老乡、同学、同事、兄弟、夫妻关系,广结人缘,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高了广大青年农民的政治觉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秘密而又积极地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但他也深深地意识到,要让革命的火焰在故绛大地燃烧起来,仅靠这样的小打小闹是不行的,必须对广大青年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才能使他们的思想更加进步,意志更加坚强,对党的忠心更加坚定。于是,经过请示县委,在年的7月下旬、8月中旬、11月上旬,连续4次以迴马岭革命根据地为中心,辐射周围几个乡镇,组织多名进步青年举办抗日救国训练班。其目的是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党的基本常识教育和抗日救国斗争教育,使广大的进步青年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团结起来,奋勇抗日,在军事知识方面懂得如何站岗放哨,传达情报,盘查嫌疑行人等基本知识,培养他们成为建党积极分子。经过这4次培训教育,培养和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仅迴马岭就吸收发展了何增祥、苗思胜、赵忠发、吴金福等4名进步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至此,革命根据地迴马岭共有5名共产党员。

年10月初,中共曲沃特委对绛县县委进行改组,李志刚、王醒予、解玉田先后调离绛县。改组后,县委成员由4人组成:县委书记杨蔚屏,县委委员:刘良、马健、陈杰。刘良任县委组织部长,马健任县委宣传部长。

创建革命团体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年7月7日,日军牛岛部和清水部分别从翼城县和闻喜县入侵绛县。日军侵占绛县后,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无恶不作。他们不仅大肆屠杀抗日进步人士,还把被害者的头颅悬挂于城楼之上,警示大众。绛县告急!运城告急!山西告急!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勤劳勇敢的绛县人民,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抗日斗争的浪潮此起披伏,抗日的口号和歌声到处可闻,拥军参军,捐款捐粮,制作军鞋,义务执勤,抗日锄奸等英雄行为举目可见。革命根据地迴马岭更是如此,在杨蔚屏的关心、关爱、关怀下,纷纷创建革命团体,团结一致打鬼子,英雄寒夜袭敌营,抗日斗争的烽火在故绛大地熊熊燃烧。

农民救国会。全村成立了由78人组成的农民救国会。该会的宗旨是组织发动全村农民团结起来,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武器,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农救会建立后,先后举办了2期农民救国训练班,使参训农民懂得抗日救国统一战线的政策,学会打枪站岗等军事常识。农救会负责人:王绍贞、刘宜仁。

妇女救国会。妇救会的宗旨是动员和组织妇女群众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向社会,团结一致,抗日救国。主要任务是组织全村妇女纺花、织布、做军衣、军鞋、军帽等,支援前线,服务前线。妇救会负责人:魏凤莲、杨秀花、侯玉莲。

儿童救国团。村小学组织了儿童团,主要任务是抗日宣传、站岗放哨、查路条、传递情报等。儿童团团长:闫永才。

“黑条子”抗日游击队。迴马岭周围几个村子的20多名猎手立志把“黑条子”(土枪)对准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县委立即把他们组织起来,在迴马岭建立了“黑条子”抗日游击队,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做出了突出贡献。游击队队长:苗绍龙。

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革命团体,在绛县的抗日战争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已经担任县委书记的杨蔚屏意识到了“组织起来”的巨大威力。他立即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建立农村党支部问题,得到了全体常委的大力支持,形成了“积极地秘密地快速地发展党员,尽快把经过培养后条件成熟的青年吸收到党内;在条件成熟的村建立一批农村党支部”的决议。

年11月20日,这是一个值得载入历史史册的日子。一大早,杨蔚屏和县委组织部长刘良化妆成倒贩药材的药贩子,找了一辆独轮车和一些中药材,怀里揣着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从日寇入侵后转移到毛家坡的县委出发,向革命根据地迴马岭走去。一路上,他们巧妙地躲过敌人的岗哨和封锁线,于下午5点多到了迴马岭村苗绍龙家,此时天已经擦黑了。杨蔚屏和刘良顾不得吃喝,就让苗绍龙马上通知全体党员召开党员大会,组织部长刘良把那面鲜艳的党旗悬挂于窑洞的正中间。

天寒地冻。凛冽的西北风刮得山岗上的灌木丛“呼呼”作响,几只正在寻窝的老鸹“哇哇”地叫着,很是渗人。

窑洞内却是另一番景象:一盏马灯把屋里照得通亮,柴火在通炕的炉灶里熊熊燃烧,不时发出“啪啪”的响声,炉灶上搭着一锅开水,热气腾腾,火光把那面党旗映照得熠熠生辉。土炕上,杨蔚屏、刘良、苗绍龙、何增祥、苗思胜、赵忠发、吴金福等7名共产党员围坐在一个低矮的方桌周围,由县委书记杨蔚屏主持召开迴马岭村共产党员会议。“根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决议精神”,杨蔚屏压低声音说,“结合迴马岭革命根据地抗日斗争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建立农村党支部,以便更好地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组织起广大民众,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咱们听党的,党咋说咱咋办!”苗绍龙快人快语,声音不大,但铿锵有力。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咱不能老是一盘散沙,确实应该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了。”何增祥幽默中显着机灵,说话有板有眼。

听了大家的话,杨蔚屏高兴地点了点头,说:“那咱们就认真地讨论一下党支部组成的事情吧!关于名称,就是中共迴马岭村委员会。关于支部书记和委员,大家酝酿、讨论决定。”

村里的5名共产党员经过充分酝酿之后,一致同意推选何增祥为迴马岭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因病去世,苗绍龙接任),担负宣传党的政策、组织民众、开展对敌斗争等领导工作,苗绍龙为组织委员,赵忠发为宣传委员。

“现在我宣布,绛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迴马岭村党支部今天正式成立了”,杨蔚屏激动而欣喜地说,“大家跟我向党旗宣誓!”

7名共产党员走下炕头,站在熠熠生辉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面前,庄严宣誓:“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谨誓。”

在这次会议上,杨蔚屏向大家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用一棵大树与树枝、树叶的比喻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是党委,什么是党支部,什么是党员,党支部、党员该做些什么样的工作等等?

绛县迴马岭村党支部的诞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开端,这一革命火炬的点燃,对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绛县农村,培养和发展党员,组建农村党支部,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实现农民的彻底解放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仅年和年,绛县县委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发展党组织,先后建立了4个区委和30多个党支部,发展党员名。

革命火种一经点燃,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迴马岭村党支部的成立,让迴马岭的人民看到了希望,认清了方向,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思想意识也受到了较强冲击。人的热情和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主动向党支部靠扰,要求加入党组织,积极给党支部提供情报,完成党支部交给的任务。村里出现了很多“叔侄党员”、“兄弟党员”和“夫妻党员”。“叔侄党员”有叔叔苗自胜发展侄儿苗绍彪、苗绍奎入党;“兄弟党员”有王建和发展弟弟王建林、尚明华、尚利华和尚耀华兄弟3人,闫永春、闫永合、闫永茂、闫永增兄弟4人,李及位、李及章兄弟2人;“夫妻党员”有李及位、侯玉莲,苗自胜、魏凤莲,侯光胜、杨秀花,闫有信、王玉兰,尚利华、吉秀莲夫妇等等,平时,他们安分守已的在地中劳作,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暗地里却悄然组织农救会、妇救会、民兵、儿童团等从事革命工作。抗战时期,迴马岭村就有26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蔚屏播下的革命火种,点燃了棵棵火炬,接续传承,光照四方。抗日战争期间,这里的人们谱写出气壮山河的对敌斗争新篇章。他们拿起土枪,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他们搬出窑洞,让给人民子弟兵,自己搭建草棚居住;他们拿出粮食,让给子弟兵吃,自己吃糠咽菜;村党支部先后组织了三次大的参军热潮,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姐妹送兄弟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年3月,为支援“中条山战役”,村党支部组织了上百人的运粮队,每人背50多斤粮食,冒死穿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行程百余里,为前线送去急需的给养;村里组织了担架队,奔赴前线,抢救伤员;成立了妇女支前突击队,筹建被服厂,纺线织布做军装、军鞋,支援前线。在战争年代,迴马岭村有53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有30人参加革命工作,奔赴抗日前线、解放战争的战场上,16位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样一群普通百姓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多年来党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觉悟了,使他们确立了对共产党的真心拥护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觉悟了的、组织起来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随着党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工作范围也在扩大,由初期的重点发展党员、恢复党的组织转为动员广大进步青年投身到抗日救亡、解放战争中,进而发动广大民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杨蔚屏点燃的革命的火焰在故绛大地燃烧起来,就像喷薄而出的曙光,光耀大地……

点击阅读“红色绛县”

凤塬时讯

缅怀先烈启迪未来——《绛县红色革命根据地迴马岭》付梓面世

红色绛县

战斗英雄王凤江/李文龙

红色绛县

根据地的桥头堡——磨里峪郭家庄/胡文明牛智贤

红色绛县

建国前夕绛县干部南下纪实/卢廷荣魏洲

红色绛县

迴马岭上三劳模/赵晓爱

红色绛县

闫新:迴马岭上走出的巾帼女杰/曹爱武(山西绛县)

红色绛县

威震敌胆的地雷战/唐广帅

红色绛县

军民智取日伪军/李文龙李延龙

红色绛县

粮库保卫战/蝴蝶

红色绛县

侦察英雄徐松林/孙卫东

红色绛县

抗日先驱李亚东/李保林

红色绛县

绛县革命先驱曹金海/李文龙

红色绛县

陈赓大将在绛县/刘玉栋

红色绛县

绛县革命武装发展记/刘玉栋

红色绛县

血火砥柱杨蔚屏/刘玉栋

红色绛县

横水镇乔寺突袭战/刘玉栋

红色绛县

“英雄楼”的故事/刘玉栋

红色绛县

朱德总司令在绛县/刘玉栋

红色绛县

东官庄阻击战/蝴蝶

红色绛县

飘扬在东华山之巅的革命战旗/刘玉栋

红色绛县

机智勇敢的运盐队/徐凌志

红色绛县

“老虎”的故事/李淑芳

红色绛县

东南城反击战/吴志良

红色绛县

我在绛县战斗生活的五年/裴长德(福建闽侯)

红色绛县

潘金岭——我的英烈老舅/鄢云飞

红色绛县

迴马岭拒绝叛逆者/吴海师

红色绛县

任卉:星火燎原迴马岭——绛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

本期作者简介

任卉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人,供职于山西绛县农商银行。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绛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自幼喜欢写作,先后在中办《秘书工作》、上海《秘书》《农村青年》《书与人》《水晶石》《家庭生活指南》《新村》《时代姐妹》《这一代》《中国金融文学》《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杂志以及《中国妇女报》《金融时报》《中国工商报》《中华合作时报》《开发报》《海口晚报》《四川经济报》《山西日报》《运城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多篇,部分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获奖。

点击“阅读原文”

人在旅途

那年上学在北山/任卉

人在旅途

任卉:《"书事"三题》之情有独钟纸质书

人在旅途

任卉:《"书事"三题》之终身难忘的买书经历

人在旅途

任卉:《"书事"三题》之爬木梯读书

人在旅途

作家笔下的凤凰塬麦收情景(上篇)/任卉

人在旅途

作家笔下的凤凰塬麦收记忆(中篇)/任卉

人在旅途

作家笔下的凤凰塬麦收记忆(下篇)/任卉

人在旅途

身份问题(小说)/任卉

人在旅途

渴望读书(散文)/任卉

人在旅途

任卉中篇小说连载:半边阴雨半边晴(1-13)

人在旅途

小说:槐花飘香的季节/任卉引玉

出品:“凤凰塬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rc/14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