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BC称兵马俑灵感源于古希腊
来源:年10月14日参考消息网
原标题:BBC称兵马俑灵感源于古希腊:中西方接触于公元前3世纪
:考古学家最新研究显示,秦始皇帝陵墓里兵马俑可能从古希腊获得灵感;古希腊人甚至可能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抵达秦国,培训了当地工匠。
英媒称,中国和欧洲最早的接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13世纪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但陕西秦陵的兵马俑提供的新线索可能把这个时间提前到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人比马可波罗早年就开始跟中国接触、交流。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13日报道,考古学家最新研究显示,秦始皇帝陵墓里兵马俑可能从古希腊获得灵感;古希腊人甚至可能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抵达秦国,培训了当地工匠。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资深考古学家李秀珍说,“有证据表明,早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前,中国跟西方就有密切接触。”
另有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新疆发现的欧洲人线粒体DNA遗传密码表明,欧洲人可能在秦朝之前就在中国西部地区定居、繁衍。
报道称,中国陕西临潼农民年在秦始皇陵以东不到一英里处打井时发现了个兵马俑,那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真人大小的塑像,在技术和风格上都跟之前只有20厘米高的粗制塑像相去甚远。
李秀珍用外来影响解释这种差距。她说,“我们认为,秦兵马俑、杂技陶俑和秦始皇陵墓中发现的铜像灵感来自古希腊雕塑和艺术。”
维也纳大学的尼克尔教授认为,秦始皇陵墓中新发现的马戏杂耍陶俑可以支持这个理论。他认为,古希腊雕塑艺术流入中亚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年去世)之后的一个世纪,他甚至推想希腊雕塑家在秦始皇时期指导中国工匠制作兵马俑。
另外,最新研究发现,秦始皇陵墓比原先估计的大得多,是埃及帝王谷的倍。新出土的文物包括据信属于秦始皇长子的颅骨,里面嵌着一根弩箭,还有人称是秦始皇后宫嫔妃的支离破碎的遗骸。
2《中国人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新书座谈会海口召开
《中国人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新书座谈会海口召开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0月14日消息(南海网记者陈望)10月14日下午,《中国人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在海口举行新书座谈会,省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座谈,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人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俊担任主编,由人民出版社作为年度重点出版选题编辑出版,是省委宣传部和人民出版社、海南省社科理论界和高校教学工作者、机关干部通力合作形成的智慧结晶。
《中国人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在海口举行新书座谈会。南海网记者陈望摄
该书总体分为上下两篇12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的论述,力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中国人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作了认真解读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书全文通过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经典学说、史籍、诗句、故事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叙事说理,语言生动,可读性强,是一本写给大众的通俗读物。
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俊在座谈会上发言。南海网记者陈望摄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俊在座谈中表示,要切实发挥好这本书的作用,努力让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普通大众的沟通桥梁,成为国民尤其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国民在全面认知中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国民在全面认知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民在全面认知中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和伦理品质,培育强国梦想、社会理想和公民品格。
3什邡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今日启幕
四川在线德阳消息(张雪睿肖宇记者古蓉媛)10月14日上午,什邡市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在什邡中学汇演中心拉开序幕。开幕式上,来自什邡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为现场千余名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舞蹈表演。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什邡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正式开始。
第一堂讲座由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巴彦淖尔伦理道德协会会长韩东主讲。韩东用生动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对孝道的含义进行讲述。
什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组委会副主任高峰告诉记者,举办此次公益论坛的目的就是让全市人民都能知晓、学习、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种宣传方式来达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并带动全市面貌的改变,让全市人民都努力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个公益论坛非常好,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听了老师的演讲后,获益良多,令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前来参加公益论坛的市民汪靖明说。
据了解,此次公益论坛为期3天,邀请了韩东、田秀英、蔡光胜、王瑞、郭芙莲、吕明晰等老师。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专家们还将以《忠孝传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笑对人生》、《凝神聚气共筑中国梦》等为主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精彩演讲。?
4北京市总“国学讲堂”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来源:-10-12中工网
中工网讯近日,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承办,中国紫禁城学会协办“国学公益大讲堂”在北京太庙举行。活动聘请国学专家授课,内容涉及国学相关的各类知识,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版画艺术鉴赏》《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与道家的精神世界》。
据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负责太庙国学讲坛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期间,太庙国学讲坛特别面向全市职工于10月5日、6日、9日开展了三场公益活动。其中,10月5日的版画艺术鉴赏是讲坛结合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在展的多幅版画,进行的文化层面的梳理和提升,让大家在感官和知识层面对版画艺术和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参加座谈的职工表示,该活动师资水平很高,现场气氛热烈,很多互动环节让我们即娱乐自己,又学到知识,完全沉浸在国学的世界了,在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学到更多的传统手艺,不少职工表示希望更多的参加此类活动,丰富自己的文娱生活。(记者王鑫)
5北京西城区:开展国学课进校园活动来源:-10-14北京西城报记者刘新岩
日前,西城区文明办主办的“学经典,做模范”道德讲堂国学课进校园活动在金融街少年宫举行,北京育才合唱团为在场的70多名学生及其家长演唱了《君子四章》、《天下为公》等国学经典选段。选段经过编曲后,配以钢琴伴奏,以演唱的形式向学生普及,寓教于乐的形式颇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欢迎。
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西城区道德讲堂主题实践活动正在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如为了弘扬万寿公园“孝”文化,面向老年人群体开展了“孝礼传家,德润西城”系列主题课;在历代帝王庙、宣南文化博物馆总堂等基地,面向辖区居民持续开展道德宣讲;通过金融街道德讲堂的开设,向驻区企业的白领等高端群体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开展“学经典,做模范”道德讲堂国学课进校园活动;同时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将道德讲堂活动搬到移动互联网上,观众通过手机软件即可实时观看活动全景,扩大道德讲堂的覆盖面。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文明单位道德讲堂授课质量和参与率,提高西城区道德讲堂建设整体水平,上半年,区文明办在全区开展了“道德讲堂示范课和道德讲堂十大优秀主持人”评比系列活动,共评选出18堂优秀示范课和十名优秀主持人。同时,高标准高质量地拍摄制作了《崇德向善,文明西城》宣传片,进一步展示了西城区道德讲堂主题实践活动的成效,提高区域道德讲堂的影响力。
6芜湖:让国学经典之花绽放在校园来源:-10-14 大江晚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走进芜湖少林文武学校,看到学生捧卷细读的身影,听到朗朗的诵读经典之声。芜湖少林文武学校坚持“以文为主、武为特色”的特色办学理念,走过了20多个春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武兼修的特色人才,构筑起武校特色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日前,记者走进了这所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的全国知名武校。
国学教育遍布校园各个角落
少林文武学校的创办者李俊录,是个拥有武术梦、教育梦和国学梦的少林弟子,他把他的国术和国学梦想一点一滴都浇灌在他的少林文武学校之中。22年前,有着赤子家乡情的李俊录在创办了芜湖少林文武学校,这所涵盖了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12年的一贯制寄宿学校。
虽然是一所文武学校,但学校坚持“以文为主、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学生除了学习正常的文化课程之外,还学习武术、国学经典、书法、传统礼仪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在立德树人中以孝敬为核心,以《弟子规》为抓手,全校上下人人践行《弟子规》,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国术与国学紧密结合,更多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人才,年秋季,芜湖少林文武学校与安徽皖江书院联手打造首个“皖江伏羲班”,首批有21个“伏羲娃娃”在这里接受伏羲教育。
在少林文武学校,伏羲班不等于“读经班”,学校还特别重视艺术、武术、习老、书法、孝亲感恩等方面的教育,伏羲班基本课程除了语文、数学、美工、音乐外,书法和武术是每天的必修课。另外,伏羲班每周开设两节“口语”课,学生轮流讲故事,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胆量、仪态、声音上都得到有效训练。
李俊录向记者介绍,不仅仅是“伏羲班”的学生,少林文武学校所有入校学生都要学《弟子规》,将《弟子规》融入学校教育则是少林武校“国学教育”的一个侧影。朗诵《弟子规》以来,学生们较系统地学习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恪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7合肥:国学课丰富留守儿童课余“营养”来源:年10月13日中国妇女报
作者:方伟孙海燕王蓓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金秋,清脆悦耳的读书声从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站北社居委的小院内传出,近三十余名身着汉服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诵经典国学作品《弟子规》。
瑶海社区站北社居近80%的面积已拆迁,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递增。年11月,站北社居委引入“润德堂”社工组织,开办了国学小课堂,制定了国学诵读、绘画课程、书法培训、古诗背诵以及传统故事讲授课等相关实践计划,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为留守儿童进行免费国学教育。国学课堂除了学习经典国学外,在端午、重阳等传统节假日,组织孩子着汉服吟唱经典,举办了“亲子书香阅读会”“我为中秋来吟诗”“讲国学小故事”等特色活动,国学班多次代表社区外出比赛,受到家长们的高度称赞。
国学小课堂至今已开班三期课时,先后接受了80名留守儿童,丰富了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目前,该模式已推广至周边社居。(方伟孙海燕王蓓)
8泗阳:以经典诵读活动为抓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泗阳:以经典诵读活动为抓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信息来源:-10-14泗阳县教育局
新学年,泗阳县教育局把“大阅读”工作作为学年重点教学工作安排。自开学以来,各校根据县局要求,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读经典,品味书香,全县中小学读书交流活动蔚然成风。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一年级组开展了亲子共读系列活动。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一年级老师首先在班级群向家长发了亲子共读活动倡议书,使家长明确亲子共读的意义。提倡家长将每周留半小时定为“亲子读书时间”,与孩子们一同阅读他们喜爱的图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体验在特定环境下与父母一同读书的快乐。据悉,老师们还将邀请家长来到班级举行阅读分享交流会,请家长给孩子们讲有趣的故事,邀请家长们一起参与设计班级图书角。此次的亲子共读活动,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也增进了亲子的交流沟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读书的魅力!以书为伴,快乐健康地成长!
八集小学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了“经典故事伴我成长”讲故事比赛,部分家长代表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参加比赛的选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个个精神抖擞,仪表端庄,信心十足。比赛中各位参赛小选手表现得落落大方,他们用生动的语言,真挚丰富的感情,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老狐狸上当》、《八哥学舌》、《神奇的珍珠》、《一碗馄饨》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的精彩讲述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世界,掌声和喝彩声一次比一次热烈。这些有趣的故事也让孩子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认识了许多事物,孩子们也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快乐。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委们认真的评选,当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为本次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讲故事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学生健康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更促进了我校的“善爱阅读”,书香校园建设工程的健康稳步发展。
裴圩小学开展“诵经典品诗香塑人格我与经典通行”教师朗诵比赛活动。各位选手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形式多样,或集体诵读,或个人独诵,并配以相关课件。选手们全身心投入,精彩演绎经典,精彩的的朗诵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比赛高潮迭起。校长史宝林高度赞扬了老师们认真的态度,积极奋进的状态,并提出了殷切期望,期望大家能继续坚持阅读,提高自身的修养。此次活动的举办,在全校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
9山西文化寻找“个性”传统文化彰显活力山西文化寻找“个性”传统文化彰显活力
来源:-10-14山西新闻网
俗话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大抵是对山西文化最高的评价,山西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年的积淀才能这样完美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山西文化中最具个性的是什么呢?所谓个性就是有思想、有品质、有情感,山西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可谓是有思想的代表,说到山西的饮食文化,我们不得不提山西的面食,“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现在不断走向世界,更成为了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山西的民俗文化中,我们可以想到面塑,妇女们捏制出千姿百态的形状,也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了作品当中;电视剧《乔家大院》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晋商文化,“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这句民俗道出了我们山西人的诚信,诚信经营是我们晋商文化所体现的品质,也更应该是全国企业应该坚持的品质;“家有二两醋,不用请大夫”,这就是让我们山西人骄傲的老陈醋,酿造陈醋过程也是醋工付出情感的过程,可以说我们吃的不是醋,而是情感。
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为了追求经济的利益,好多传统的文化加入了商业的元素,比如民俗文化的过度表演,很多旅游景区里,在特定节日才有的民俗文化会为了吸引游客而进行不定时的表演,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确实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的的确确破坏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山西文化也不例外,作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也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平遥古城的酒吧,足疗店等现代娱乐设施逐渐增多,商业化气息浓郁破坏了古城的韵味。传统文化的过度商业化不仅伤害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会延缓山西从文化大省步入文化强省的脚步,这样更加体现寻找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急迫性。
10月15日历史上的今天
精选年10月15日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正式颁行格里历,以取代儒略历。(这一天是以公历定义,其中公历年10月5日至14日不存在,星期换算公式对之前不适用)
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开始实行选科制。
年10月15日广州商团叛乱被扑灭。
年10月15日浙奉大战爆发。
年10月15日前中共总书记陈独秀被捕。
年10月15日中国远征军歼灭缅甸八莫、卡的克日军。
年10月15日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处绞刑的纳粹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在行刑前两小时服用氰化钾自杀身亡。
年10月15日世界第一次超音速飞机10月15日喷气式飞机试飞。
年10月15日解放军攻克锦州。
年10月15日中央制定“右派”分子的划分标准。
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年10月15日周恩来参加苏共22大,阐明我党立场。
年10月15日中国与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建交。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首都马拉博。
年10月15日旅美华人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在旧金山自宅车库遭歹徒暗杀。
年10月15日华裔学者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年10月15日世界最长光缆纵贯神州。
年10月15日曼德拉、德克勒克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年10月15日海地流亡总统阿里斯蒂德重新执政。
年10月15日华裔学者朱棣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10月15日美国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年10月15日天安门广场万人表演太极拳。
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这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38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飞船环绕地球运行14圈,安全飞行了21小时23分、60万公里,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5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与神舟六号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作天地对话。
5年10月15日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举行。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结束西藏无铁路的历史。
文章来源网络与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治好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