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系列片千年青城解说词第二集互市

电视系列片《千年青城》解说词

第二集:互市传奇

■引子

热气腾腾的呼和浩特早餐:烧卖、砖茶

这是呼和浩特一天中最温暖惬意的时光,无论是草原、村庄亦或城市,食客们吃着热腾腾的羊肉烧麦,拉开又一个清晨的序幕,在地道的本地人看来,吃烧麦还必须佐以沏得酽酽的,这种产自南方、被压成砖头形状的砖茶。

北方草原孕育的羊肉,与南国风雨滋养的茶叶,来自两个文明体系,空间上相隔千里的两种营养,在同一张饭桌上,随时组合为美味均衡的一餐,更让开放交融带来的相依相存,变成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实。

单元一文明互补

呼和浩特城郊的大窑遗址,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遥远的过去,丰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让这里早在五十万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对于游牧在大草原、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来说,移动,是他们生活中的惯常状态,而固定,则是中原农业社会的惯常状态。差异巨大的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是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两位主角。

青藏高原、兴都库什山脉、伊朗高原、高加索山脉,挡住了南来的印度洋季风、地中海的温湿气流以及大西洋的夏季风。因此,山的北面降水量急剧减少,是面积广大的游牧区。呼和浩特就处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草原南端,这片地球上最广阔的温带草原西起匈牙利、乌克兰,东至蒙古和中国东北。

高洪雷作家

沿着这条长长的山脉,山的南部从东到西是农耕文明的明星,分别是印度河文明、两河文明、爱琴海文明。那么山的以北从东到西分别就是蒙古草原、准噶尔草原、哈萨克草原、俄罗斯草原、乌克兰草原。

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大冲击,带来了民族大冲突和大融合,在旧文明的废墟上产生了中国的秦汉帝国、古代印度、波斯帝国以及希腊、罗马等人类历史上的古典文明代表。

年,二战之前的欧洲,54岁的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出版了一部轰动学术界的作品,这部名叫《草原帝国》的著作,将活跃在蒙古高原上的民族合称为草原帝国,草原英雄们的机敏与谋略、雄心与霸业,在他笔下如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层层展开。

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带着某种自发的分工互补,彼此产品的交换和交流,成为双方生产、生活的共同需要。

潘照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不同的人群,有矛盾有冲突,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种自然形成的相互依存性。

粗看上去,蒙古马身材矮小、奔跑速度慢,越障碍能力弱,但是蒙古马却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而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能够应对自如。

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乍,勇猛无比,历来是游牧民族首选的军马。

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大学教授

蒙古马的灵活性、耐力,到现在为止,世界上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今天我们也能看到蒙古马的余威,今天我们60里的长距离赛跑,蒙古马都可以挺下来。今天最优种的阿拉伯马,它绝对不行。

郝诚之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驯服了马,跨上了马背,就实现了两个度的飞跃,一个叫高度,一个叫速度。

马背上崛起的成吉思汗和他英勇的子孙,缔造了元朝空前绝后的宏大版图,这个世界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乎占据了大半个欧亚大陆。然而,蒙古大军的数量却让人大跌眼镜,这支席卷欧亚的军队,还不到二十万人,正是蒙古马,驮起了一个伟大的帝国。

潘照东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

蒙古人横穿欧亚大陆,西征到多瑙河,到威尼斯,骑乘的都是蒙古马,而其他的各种名马虽然很有名,也有它各自的优势,但是恐怕都没有这样辉煌的业绩。

良马,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一种战略资源,战国时代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公元前年,地处胡人和华夏民族交汇之处的赵国,虽以农耕为主却频繁接触游牧习俗,胡人“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优长让赵武灵王逐渐意识到:草原骏马身上蕴含着一股改写中国历史版图的强大能量。于是,他在靠近河套的草原开始训练骑兵。除了制作马具之外,还模仿游牧民族精悍便捷的穿衣风格对部队的衣服进行改进,建立起华夏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

军队实行骑兵化,无异于现代战争史上陆军由徒步跃升为机械化的巨大变革。赵国军队藉此很快成为战国时代最勇猛的一支部队。

郝诚之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人类历史上最高贵的一次征服是对马的征服。而作为马背主人,包括汉族通过胡服骑射才掌握了这个技术的,那是从我们的兄弟民族手里学会了这个绝活。

潘照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从游牧民族入关建立中原政权,实现国家统一,依靠的强大的骑兵都是不可替代的,而中原王朝为了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抗衡,征服他,抗拒他的南下,也必须有强大的骑兵,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汉朝还是明朝,都有强大的骑兵。

草原,盛产名马和良马的福地。驰骋的骏马,历来是农耕社会希求于游牧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今天,宽阔的公路连通着呼和浩特与广西北海,两地之间的国道,沿途经过草原、山川、农田,直通大海,或许是历史的巧合,这条公路恰好经过湖北的兴山县,这里是王昭君的故乡。

公元前33年,长安城外,心满意足的呼韩邪单于一马当先。此次迎娶美丽的汉朝公主王昭君,汉元帝对他“礼赐如初,加衣服帛絮”。不仅如此,在王昭君的嫁妆中,还有数量庞大的纺织品和絮,这对草原部落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薄音湖内蒙古大学教授

夏天不耐暑热,缎布难得。有这么一句话,就是说,蒙古人有皮袄穿,冬天穿很暖和,夏天穿那太热了吧。

邓九刚作家

匈奴时代的单于、贵族家庭、家族能够从中原得到丝绸这样的高等的丝织品,穿戴起来就更舒服、更漂亮,感觉更好。

薄音湖内蒙古大学教授

要想穿薄一点,穿布衣服、绸子衣服、缎子衣服,这个只有靠抢来一点儿,自己是不可能生产的。

游牧文明的特点在于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辽阔的草原为游牧民族提供了最为豁朗的驰骋舞台,也伴生着游牧生计的一个致命缺陷:它的产品形态单一。这就使得它对于农耕社会的丰富产品有着特别强烈的贸易需求。

潘照东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

游牧业本身,它是缺少粮食的,也缺少很多的日用品。

王庆宪内蒙古大学教授

旱灾的时候呢,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

所以,每当游牧民族的生存出现威胁,或是它对农耕文明提供的必须产品需求得不到基本满足的时候,战争和劫掠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西汉初年,匈奴连年侵入边境,劫掠人口牲畜,“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成为边境大患。

高洪雷作家

那个时候生产力比较低下,本来就是牧草比较丰美的年份,他们也是仅仅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人要吃东西,牛马要吃草,遇到旱灾和雪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毁灭性的,没办法他只能到中原来掠夺。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

我们以前往往误解牧业民族就富有侵略性,其实它的根源还是为了生存。

历史上,这种围绕生存而开展的劫掠,让战争的阴云,不时飘临这片文明接壤之地。美国人类学学者巴菲尔德在研究游牧帝国与中国问题时,甚至用“危险的边疆”这个词来给自己的书命名。

然而,所有的挑战之地,又几乎都是机遇之地。危险的边疆,也是最直接的交流和贸易平台,是财富与繁荣的孵化器。

单元二贸易之权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八拜村,这熊熊的炉火已经燃烧了年,如今63岁的崔锐是这家崔铁炉的第5代传人。

崔锐铁匠

我的祖爷、爷爷,我父亲,我叔叔,都是干这个的。它就从那个时候整个就传下来了,传到我这一代呢,也就早早学了徒了。

年前,崔家的祖先从山西一路辗转来到了呼和浩特,凭祖传的打铁手艺在这里扎下了根。他们发现,除了内地铁匠常做的农具之外,他们还要经常面对来自草原牧民的特殊需求。

崔锐铁匠

像过去那个马镫呀、马鞍具啊这类的,做火撑子,就是蒙古人蒙古包里边使用的火撑子,做蒙古锅,做这类的。还有蒙古刀、火镰,打火镰和蒙古刀这些传统的东西。

崔铁炉红火的生意背后,是游牧民族对金属制品,特别是铁制品的大量需求和依赖。无论是骑射的马鞍、马镫,还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铁锅、铁壶,历史上,这些东西都只能依赖互市贸易从中原输入。

因此,一旦贸易的通道被阻塞之后,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往往就会以极端的方式来获取。

公元年,北京城外硝烟四起,数以万计的草原铁骑来到古老的城墙之下。为首的正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出身于黄金家族的阿拉坦汗。

刘蒙林内蒙古社科院副研究员

明朝对蒙古采取了一种封禁的政策,我不跟你来往,我不跟你交往,我在长城上一守,你只要甭来打,你别进犯我就行,你爱咋咋,我不跟你来往。

潘照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结果当时呢北方草原地区,金属材料不要说没有了,锅,做饭的锅都没有,怎么办呢,拿皮子做成皮囊来做饭,非常不方便。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如果你给他得到了必要的物资:铁器、纸张、布匹、粮食,有正常的渠道,那么抢劫就可以避免。

阿拉坦汗之所以围困北京,目的是为了逼迫明朝政府取消之前对蒙古地区的贸易封闭,让草原牧民能够通过正常交易得到基本生活所必须的粮食、布匹和铁器。

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他的这种军事行动本身,我觉得就是掠夺财富、示威、表现自己的实力更多一些。没有说要真的入主中原,建立这个帝国,我觉得没有这个想法。

兵临城下,明朝政府终于同意了阿拉坦汗的要求,决定与蒙古重开贸易之门。

杨绍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明蒙之间达成了和平协议,阿拉坦汗每年上供,明朝也给他丰厚的赏赐、封官,这样的话,从此以后,明蒙之间达成了一种和平、通货互市的局面。

潘照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草原地区和中原政权的关系上,最关键的就是八个字,和则两利,战则俱伤。

年,54岁的阿拉坦汗在边镇德胜堡,正式受封为大明“顺义王”,明朝统一在宣府、大同直到甘肃一线沿边,定期对蒙古开市贸易,这一事件史称“俺答封贡”。

战争换来了和平,贸易取代了对抗。俺答封贡之后,北方的蒙汉互市贸易兴起,大批汉人从中原迁居到塞外,使得今天呼和浩特一带的人口逐年增加,成为塞外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邓九刚作家

当年就有两万八千匹马在大同口岸实现了交换,换了什么呢,换了棉布、粮食、铁器。

薄音湖内蒙古大学教授

在阿拉坦汗时期,来到呼和浩特地区的汉人,大概有十万人。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所以清朝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做魏源,他在《圣武记》当中曾经写到这样一段话。他说“俺答封贡”不仅使得明朝北方边境地区知道有“有生之乐”,说在这里生活原来是不断地被抢掠,现在生活很安定,有生活的乐趣了。

常修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呼和浩特以南广袤的中原地带,我们有各种生产资料,铁器、丝绸、盐、茶等等等等,而那边的草原文明有马匹、有皮革等等,那么需要有一个互市的地方,需要有个沟通,需要有个中介,需要一个枢纽,这个枢纽就是在古代呼和浩特起了很好的作用。

封闭带来的是战争和劫掠,而开放带来的则是贸易和发展。呼和浩特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蒙汉之间贸易往来的集散地,数量众多的驼队以此为基地,行走在亚洲腹地的一个个重要城市,建构起一个气魄宏阔的物流帝国。鼎盛时,呼和浩特拥有的骆驼数量高达20万峰,按照每峰骆驼负载公斤计算,这座城市仅骆驼一种运输工具,同时启运的满载能力就高达4万吨。当地大量的百姓以骆驼运输业为生,成为庞大物流能力的组成部分。

刘国富当地村民

有钱的人家,养个百八十峰。我们村有一家姓岳的,就养过峰,还有一家姓崔的,养过80多峰。

呼和浩特蕴含的繁荣机遇,吸引着嗅觉灵敏的商人。清康熙年间,三位山西祁县的商人来到了呼和浩特,在这座不起眼的小院门口挂出了“大盛魁”的招牌,由此开始了一个充满传奇的商业帝国的构建。

大盛魁主要经营砖茶、生烟、洋布、斜纹布及针线之类,它的店员首先要在柜上学习三年蒙语,出师之后就雇一个蒙民组成若干小组到草原各个帐篷售货。

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大学教授副校长

大盛魁驼队下去,然后全部散发到了草原的深处,就像一个血管似的,一条一条一条的贸易商道。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系统。

大盛魁的驼队,沿着草原丝绸之路,在明末互市兴起之后,开始缔造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草原丝绸之路,这条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一样重要的千年商道,在两个文明之间贸易的刺激下,焕发了无限生机。

大盛魁从全国各地贩运商品到蒙古销售,他们深谙蒙古人的性格,诚信经营始终是大盛魁最闪亮的金字招牌,凡买大宗货物合价

两白银以下的,均现银交易,从不驳价,表示厚待“相与”。一时间,内地商人皆以与大盛魁交情厚为荣。而大盛魁则通过不断发展,“集二十二省之奇货”于一身。

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大学教授副校长

大盛魁使得草原结识了中原的文明,结识了中原的产品。今天很多的蒙古人都说大盛魁带来的好多的东西、产品质量还是上乘。

在蒙古草原站稳脚跟之后,大盛魁的经营者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欧洲。循着草原丝绸之路,大盛魁将中国内地的货物特别是砖茶运到蒙古、西伯利亚和莫斯科进行销售。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

农业民族跟牧业民族之间最主要的交流物资,就是双方的必需品,其中一样是茶叶。

刘蒙林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

因为蒙古人是一个马上民族,是吃肉的民族,他就认为喝茶以后对自己的消化非常有利。所以从元朝以来,世代就形成了一种这个嗜好。

不仅如此,在《中华风俗志》中曾留下这样的记载:“外蒙无货币,用砖茶计值”。砖茶的意义甚至等同于货币。

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大学教授

就比方说是一块茶它价值多少,它就用羊来数,一块茶三只羊,一个鼻烟壶一头牛,就是用这样的以物易物的一种(方式),实际上确实起了货币式的一种作用。

邓九刚作家

茶叶之路以呼和浩特为枢纽,通过汉水一路北上进入到呼和浩特之后,有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我们把它叫做主干道,就是一路向北到达现在的二连(浩特),进入到蒙古乌兰巴托,然后到达俄罗斯的恰克图、伊尔库茨克、图伦、托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然后到达秋明,到达叶卡捷琳堡,最后到达莫斯科、圣彼得堡。

沿着这条商道,旅蒙商人从外蒙带回来的商品也异常丰富,仅每年贩运的羊最少也有10万只,多则20万只。马,少则匹,多则0匹。由于蒙古地区交通不便,他们运送的物资具有巨大的差异性,丰厚的利润由此产生。大盛魁鼎盛时期的雇员达多人,骆驼2万峰,年贸易额高达万两白银。当时清政府的国库收入每年也仅在三四千万两左右。最兴盛时,大盛魁曾夸下海口,说可以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银元之路。

大盛魁的成功除了自身的经营有道之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呼和浩特所处的地理位置。从这张草原丝绸之路示意图上不难看出,地处草原南缘的呼和浩特位处交汇点的关键位置,是地理中心和交通中心的核心区位。从这里出发到东南沿海、东北、新疆、西伯利亚,距离几乎完全相同。大盛魁将商号总部迁移到呼和浩特,就是恰当的找到了商业的中心支点,也就当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

因为正好那边牧业民族比较集中,那么农业民族从这里出去,这个路又最方便,离物资供应的地方又最近。

刘蒙林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

把这些商品集中到归化城以后,再把它运输到漠北蒙古,也不算太远。所以选来选去,他们就看准了归化城,呼和浩特这个风水宝地。

张帆北京大学教授

因为当时是清朝在内蒙古的一个统治中心,人也比较多,而且自古以来它也位于一条交通要道上,所以它自然就成了当时内地和蒙古地区贸易的一个重要的据点了。

常修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凡是文明接合部的地方,就是十字的那个交叉的地方,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往往都是有生命力的地方,是个增长极的地方,它贵在文明的这种交汇、交融、碰撞。

这是公元年普通的一天,当这条绵延多米、由峰骆驼组成的驼队出现在人们视野里时,引来沿途万众瞩目。此情此景,如今已难得一见,却曾经是这片土地上络绎不绝、惯常不过的一种景象。今天,这群年轻人和他们的骆驼一起,试图用徒步两万里的方式,唤醒这条尘封了年、辉煌了多年的亚欧国际商道。

步履坚实的驼队所经过的呼和浩特,在曾经的草原丝绸之路上,是驱动贸易繁荣的发动机,是贯穿南北的关键枢纽。

尽管在呼和浩特的地界上,阴山与长城曾经无数次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铁血与战火,但是也正是在阴山下,长城边,中国人沿着万里商道走出国门,走向欧洲,走向世界。

历史早已无数次地证明,在人类的内心深处,比铁血战火更深刻地影响了这片土地的,是物流往来、是水乳交融、是春风化雨、是商业的力量!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电视系列片《千年青城》解说词第一集:千年逐梦进行阅读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rc/6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