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万成当年的语文课本是啥样子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pf.39.net/bdfyy/tslf/190620/7231539.html

崇文

博学

慎思

笃行

当年的《语文》课本是啥样子

作者:万成

语文之美,似轻柔暖风,能融开冰冻;如无声春雨,可滋绿荒原。语文可以使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狭隘步入博大精深。

读读《语文》课本,那些美好作品便如一朵又一朵的香飘过来,没有灰尘,不掺杂音,却似春花热烈盛开、秋月朗朗照耀。春花秋月的光景里,看不到忧伤,只有馨香弥漫。

从年的农民文化课本,到年秋季开学各级学校所用的语文新教材;从北京、贵州、广东、湖南等省编教材,到北师大版和人教版;从地方扫盲课本、职业教育课本、工农业余学校课本,到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级中学、大学课本,《语文》教材版本繁多,内容百花齐放,涵盖了不同时期的经典篇目和流行色彩,也能看出各个时期的编书风格,以及开本规格与印刷质量,这一切无不彰显着70年以来时代的伟大变革历史。翻阅《语文》,就是翻阅自己成长的足迹,就是翻阅文学的金碧辉煌、世间的真情和人性的伟大,就是翻阅祖国不断壮大辉煌的历史。

上了年纪的人依稀记得年代初期的《幼童国语课本》《儿童国语课本》和《少年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那时,教育部曾请苏联专家普希金来指导中国的语文,普同志在北京听了一堂语文课之后,说“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说“语文科是工具科”,建议语文课要讲文学因素、艺术手法等。学习苏联经验,彼时的语文课本,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在“教授读写听说”的工具性意义之外,更被赋予了巩固政权的特殊意义。《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等课文形象地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歌颂了祖国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反映和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品遍地而起,代表的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学生的作文亦多是《记大跃进中的一件事》之类。我的一位堂叔记得“大跃进”时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课:“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其文其景刻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经历过文革十年读书岁月的人,对那些封面是红太阳光芒四射图案的《语文》并不陌生。这一时期,语文课成为了“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几乎每一本书的封二都写着最高指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目录前面是主席像,课文前面是语录,课本充斥着“语录加批判”式的文字。据统计,在上海市年初中《语文》一、三、五册中,领袖文章和诗词、鲁迅杂文占50.2%,样板戏选场、评论、总结、家史和通讯占37.3%,古代诗文仅占2.4%。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课本内容,失去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种极左做法的一个直接后果,导致了国民语文素质大大下降。像学生的作文多是大话套话,文章后面表决心,缺乏文学色彩。怀化的汤老师,当年是读着这类课本成长的,对这一段求学历史记忆深刻,特别嘱我把几本文革课本的内容拍照给他,留着纪念。

年和年,《语文》仍然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左”的痕迹。比如,在小学《语文》中,《某某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某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等内容突增。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材的选材标准是“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仍然强调了“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这个时期教材上的汉字用上了年12月公布的简化字,为国家第二批简化字,这些字大约使用了八年,因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而宣布废除。自80年代开始,一些反映现代意识和具有时代感的课文也逐步增加。如袁枚《祭妹文》、杜牧《阿房宫赋》、陶潜《归去来兮辞》等过去认为“不讲政治”的篇目都得以入选。

年代末,部分专家开始对语文教学进行新一轮的反思。年,《北京文学》刊登文章,认为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这些声音,为新一轮的语文内容变革拉开了序幕。

年上半年,我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派遣,赴北京、长沙等地参加全国和湖南的语文教改会议,亲聆教材编写专家的教诲。《语文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出炉,在重视语文能力之外,新大纲对小学语文课本的思想教育功能进行了这样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中学生方面,特别强调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期间所发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一册,为淡黄色的封面,配有天安门城楼和鲜花。第一课是《金黄的大斗笠》《散步》两篇精美散文。在中国《语文》课本印刷史上,这个封面和这本完整课文内容的教材只印了一次,弥足珍贵。我的这本书上,还有包括初高中《语文》主编在内的当代语文界三位名人的签名。

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一代,一定不会忘记当年以石鼓、甲骨文、石狮、三晷、铜牛、泥壶为封面的初中《语文》课本,也肯定对以古代书法作品为封面的高中《语文》记忆犹新。《语文》的开本变大了,从小32开到大32开再到大16开本,拿到手上,厚实,美观大方;封面图案从之前的植物、火炬图案到文物、名画等背景,显得更丰富更漂亮更有内涵了,印刷质量亦趋精致、光鲜、大气。这一时期的《语文》给人一种宁静丰盈的质感。

《语文》课文内容异彩纷呈;情感世界亦丰富多姿。读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宛若置身荷塘,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读着彭靳风的《驿路梨花》,为那些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所深深感动……有人记得歌颂毛主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有人记得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人记得描写自然风光的《索溪峪的“野”》;捧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读就想流泪;翻看《醉翁亭记》,感觉

优秀的散文总是有着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朱自清《背影》中,那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很是沧桑,融入了作者深情的爱;《小蝌蚪找妈妈》,温情脉脉,爱意盈盈,那是一群可爱的小蝌蚪;“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则谜语是小学低年级一篇叫做《画》的课文;《小橘灯》里乐观勇敢的小女孩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做成小橘灯,这个情景温暖了很多人,也鼓舞了很多人。“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这是巴尔扎克《守财奴》的结句,刻画出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还有《上学了》《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乌鸦喝水》《农夫和蛇》《小马过河》《回延安》《一件珍贵的衬衫》《井岗翠竹》《阿Q正传》《雷雨》《济南的冬天》《沁园春·雪》《长江三峡》《天山景物记》《纪念刘和珍君》《百合花》《项链》《威尼斯商人》等等经典课文,举不胜举。这些经典篇章,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语文,最基本的功能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遣字造句及作文,然后是落实文以载道的功能,那就是更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ys/11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