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19.html
李再明
年上半年,我在海口九小代课。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救生员的广告。上面写香港中池公司秀英海滨浴场开业,需要招若干名救生员。
那时候,应聘者最喜欢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待遇好,牌子响,说出去脸上有光。只要是外资企业招人,应聘者总是趋之若鹜。香港那时还没有回归,香港企业也算是外资企业。
我一直觉得我有游泳的天赋。我从家乡的九丈沟、清宫潭、电排河,直到长江,都一一横渡过,在老家鲜有游泳对手。从小我也感叹,没有人发现我这棵游泳苗子!要是有人培养,我说不定能成为游泳运动员为国争光。而这则需要具备游泳技术才能获得工作的消息对我很有吸引力。当时教学任务也没那么繁重,于是,不知深浅的我决定一试。
当年的秀英海滨浴场就是现在的西秀海滩。那时的西海岸,沙坡地里长着木麻黄,木麻黄林里还驻扎着部队,也有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宿舍。一切都那么荒凉野蛮,完全的原生态。
那是一个上午,百十来个被广告吸引来想当救生员的人聚集在海滩上。海滨浴场负责招聘的人向大家解说招聘规则,指着海面上一圈白色的浮球让我们看。那些浮球在海边围成一个矩形,其中一边是沙滩,这是游泳的安全区。那人说,今天的招聘就是大家沿着浮球游一圈,看谁游得快,我们将在游在前面的人里面选出我们需要的救生员。
大家开始脱衣做准备,我也换上了泳裤,夹在应聘的队伍里。看到大家准备得差不多了,那人看看手表,记下时间,然后一声令下:开始!一帮赤裸着上身穿着各式泳裤的汉子们,对,当时没有一个女性应聘,像一群扑向海里的鸭子。
前面一段水浅,不没头,只能算是趟水。大家拉不开距离,有些人还互相碰撞。我不是第一次在海里游泳,海水的咸、苦、涩早就领教过。过了围圈的短边,转90度,沿着长边开游,显身手的时候开始了。当时我没有游泳眼镜,脑袋不方便钻进水里。我之前和之后很多年都没有戴过游泳镜。我就凭着自己的江湖泳技,拼命往前游。没在水里的手脚勉强是蛙泳姿势,昂在水上的头就很狗刨式了。绕圈一游距离对我来说小菜一碟,速度在那些人里面也算快的了。有一个泳镜泳帽齐全的大汉游得一手潇洒的自由泳。马上他就一骑绝尘,超过所有人游在最前头了。我虽然没他快,但我是矮子中的长子,在其它人中我是数一数二的。与海岸平行的一边最长,水也相对深一些。一阵猛游,没戴泳镜,昂头游泳的我,居然游到了前面。到长边尽头折身向岸,胜利在望,开始冲刺,一转眼我进入了前三。后面还有好长一截在海中扑腾的队伍。完成了游泳比赛,我顺利地和前几位泳士成为香港中池秀英海滨浴场救生员,开始了一段别样的经历。
秀英海滨浴场有一座弧形的建筑,面朝大海。泳客们先买票,换衣,下海游完泳,再到里面冲凉洗澡,热闹时人气哄哄,只听到水龙头流水的交响。那一带沙滩平缓,水流平稳,十分适合游泳。救生员任务就是在岸边巡视,盯着海面上的泳客,提醒准备下水的大人小孩注意安全。有时,也会下海混在泳客中间,和人交流泳技,聊天攀交情。
天晚后,在那里吃一顿免费的晚饭。晚到没有游人了,再骑自行车,回到秀英化工二厂石墨厂我的老窝睡觉。第二天上午去学校上课,上完课再回石墨厂,再骑自行车赶到海滨浴场。有时去得早,有时去得稍晚一些,充充实实地过完当时的每一天。
守厂一个月元,代课一个月元,当救生员一个月元。这样我一人打三份工,一份靠交情,一份靠脑袋,一份靠身体,一个月有元。按严格意义来说,我这样一仆三主,上演一个打工仔的无间道,虽说没有误事,但从道义来讲,有悖职业道德,是说不过去的。要说当时我一点不心虚,是不可能的。
海滨浴场的沙滩上放着一块帆板,上面有帆,香港主管来时,会把帆板拖到海里驾驶一番,那乘风破浪的样子很是让我羡慕。等没人时,我也会把那帆板拖到水里,一个人琢磨着玩。人还没站稳,就扑通掉到水里。接二连三地落水上板,搞得人没有脾气。反正有的是力气,屡败屡战,一回两回渐渐地可以在帆板上站稳,拉起帆,借风力向前进了。对自己的水性有信心,不怕被风送得更远,正面反面地折腾,顺风逆风都从容。哪怕离岸很远,我依然能返航。
秀英海滨浴场还是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现在仍是)。他们训练时,教练会开橡皮艇停在海上,观察和指点运动员。有时,我会游较长距离扒到教练的橡皮艇上和他聊天讨教帆板知识,享受蓝天碧海之间的舒畅。那片海滩上,也经常有当兵的如下山猛虎,在那里荷枪训练。也见过一艘漂泊到岸边的越南船,那尖尖窄窄的木船上女多男少,个个惶恐不安,衣服潮湿,通过听不懂的语言,大家判断他们是越南人。
当时中池公司还有两艘游艇,一艘“海南王子号”、一艘“海南公主号”。海滨浴场也是一个停靠点,有时船上的主管下来,戴副墨镜,像巡视地方的钦差大臣,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很有脸谱性。除了扶跳板,我也没有沾过“王子”和“公主”的边。
我本来是怀着好奇心,抱着测试水性的想法去应聘救生员的,结果还真当上了。工资不高,屈居人后,勉强干完了一个月,拿到元钱,在一个月夜,骑着自行车,回到我的栖身之处石墨厂。
9年后的0年,我为横渡琼州海峡做准备,人生第一次戴上了游泳镜,自称琼州海峡的浪里黑条。在海里风里雨里阳光里摸爬滚打几个月,最后在0年7月24日,以益虫的姿式(蛙泳),用6个多小时,创造横渡琼州海峡用时最短纪录。一个海滨浴场前救生员,用身体丈量了曾经用眼睛也难以穿越的琼州海峡。
附当救生员时写的一首发表于《海口晚报》的诗。
海滨浴场(李再明)
把能脱去的全都脱去
包括身份
把能敞开的全都敞开
包括心灵
以同一种形式
和大海亲近
人浪簇拥着海浪
欢声伴随着潮声
每人带来一份闲暇
汇集起来便是一片节日
让肉体和灵魂同时净化
让自身和自然和谐相融
海水阳光沙滩椰林
欢乐健美青春爱情
岸上林立耀眼的雕塑
海里游动夺目的星群
在岸上看一看海
在海上看一看岸
把世界看得更精彩
把夏天看得更清新
作者:李再明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ys/1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