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园纸刊年第2期总第44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

章治萍(青海)卷

  章治萍,男,诗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北煤炭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牧诗近四十年,尚未以单本书号出版一本可以被官方认可的合法著作,既感到幸运又感到不幸。目前主业围棋教育,副业摄影,再副业才是诗,喜欢独自浪迹天涯,走到哪睡到哪吃到哪,总不看任何人的眼色。直来直去,诚挚始终,为人如此,牧诗更是如此。地勘央企驻青海某单位职工,退休后辗居于西宁与无锡两地。

◆章治萍主要创作概述

  年,在《青海科技报》发表处女作(一篇科技小品文),得稿费4元,因那几年一直眼热地质大院里别的小孩过年有鞭炮放,特意走了二公里去曹家寨的商店用2角4分买了两盒浏阳生产的“百头小鞭”。

  年,高中毕业后入读青海煤炭技工学校机电专业,其间被推举为学校春芽文学社社长兼《春芽》主编,语文教师吴开镰、政治课薛青平老师等人为指导老师。开始在省内报刊发表散文诗等文学作品。

  年,参与西宁市城西区文化馆《城西文艺》油印刊物同仁活动。第四季度与一些文学同仁组成西宁市鄯州文学小组,被推举为组长兼《鄯州》文学小报主编。加入西宁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现作协)。油印出版诗集《一个无心的青年》等。

  年,在队党委曾庆详书记批准下,与所在工作单位——青海煤田(煤炭)地质物探测量队(现属青海煤炭地质局)几位同仁组成“篝火文学创作小组”,被推举为副组长(不久改任组长)兼《篝火》(8开对折打字油印、手写复印小报型)主编。以小组名义在海西州大柴旦镇分队驻地(基本废弃的中科院盐湖研究所观测站)与青海石油勘探公司团委合办“端午帐篷诗歌晚会”,翌年由著名作家柯蓝主编的《散文诗报》报道了活动消息、刊发了活动照片与我的散文诗作品。加入中国煤矿文学创作研究会(现中国煤矿作家协会)。

  年,“篝火文学创作小组”改名为青海篝火散文诗社,逐步扩大成全省性的民间文学社团,挂靠西宁工人文化宫(指导老师为时任该宫职员、现居福建厦门的著名画家白墨),改出手写复印杂志型《篝火》诗刊,基本每两月一期,每期16-20个16开版(用8开复印纸正反复印,再对折后骑马订式用普通钉书机装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公开类报纸《煤田地质报》(现《中煤地质报》)刊发“篝火”作品专版。从这年起,在西宁市主持每周一次的诗歌活动达四、五年之久,地点在舞厅、文化宫活动大厅、文化站活动室、企业会议室、公园广场等处。主编铅印的、内发的“篝火诗丛”,其中有自己与当时队友张锦平的诗合集《第四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现省作协)。年,年初陕西《当代青年》刊发由我主编的“篝火”作品专版,引得收到大量来信。担任陕西《女友》杂志特约编辑,并去西安参加相应的笔会。获《女友》“相思岛”爱情诗赛奖,作品在《女友》上刊发,引得收到大量读者来信,甚至信封上只写“青海省西宁市章治萍收”即可收到信件,这事到今天也不知“所以然”。收到的来信百分之二十是部队里免贴邮票的要求交友、请教的信件。选编《青海青年诗人作品集》等16开油印本并在西宁大十字新华书店出售。年,自行铅印诗与散文诗合集《纯情男孩》,除在西宁大十字新华书店签名售书外,还相继在青海财经学校(现青大财经学院)、青海卫生学校(现职院)、青海师范专科学校(现属青海民大)、青海医学院(现青大医学院)等院校签名售书并举行对话会。9月,被“借调”到西宁电视台,先在总编室负责《每周一歌》的编导工作,后在专题部担任编导,编导并播发了《祝福您英雄的母亲——访对越作战一等功臣聂建青母亲》《西宁盛夏花正红——“六月六”花儿会扫描》(共和国首部无解说电视专题片)《“青棉”在前进》等专题片。

  年,入典《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传集》(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年,担任海南省旅游局(旅游学会)《大旅游导报》社编辑部编辑、主任助理、副主任(负责人),在报上主持“中国诗人之窗”栏目,介绍李瑜、王若冰等西部诗人。有散文诗入选蔡旭主编的《中国散文诗大系·海南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诗作入选《海南青年报》“海南青年诗人专版”。在《海南日报》《海南侨报》《特区时报》《特区法制》《海口晚报》《海南新闻图片报》《海南特区报》《海南经济报》《青海日报》周末版、《益友报》(《西宁广播电视报》)《女友》及《大旅游导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明星采访类、情感游记类文章。   

年,被聘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社科新苑》杂志社社会联络部主任,主编其刊中刊《旅人》;出任西宁新苑企划艺术中心法人总经理,主持《青海旅游指南》的策划与编写(翌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主持《社科新苑》杂志社与西宁市园林局(人民公园)合办的“郁金香”文学笔会,朱奇、陈元魁、孙爱霞、赵秋玲、马钧等十余位省内作家(诗人)出席。年,主持《社科新苑》杂志社、青海棉纺织总厂主办的“首届西海女诗人节”,省委书记尹克升担任顾问,格桑多杰、朱奇、韩作荣、昌耀、刘钦贤、祁建青、马学功(马丁)、王久辛、萨仁图娅、郁梅(张钰)、周凤鸣、于小尘、郭毅、孙爱霞、林登豪等二十余名诗人及相关领导出席,青海电视台全程报道并在会后有电视专题片播放。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章治萍爱情诗集》,在西宁多家高校签名售书并举行座谈会。参加青海省作家协会举办的“互助北山林场笔会”,后在海梦主编的《散文诗世界》杂志上发表相关作品。—年,基本不进行文学创作,不从事文学活动。其间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选》(夏雨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青年诗人大辞典》(杨春光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等。

年,在无锡为某知名数码企业主编《IT资讯》半月刊,开辟少量文学栏目,选发诗人赵丽华等人的网络文学作品。开始在“榕树下”等网络园地发表文学作品,与广东诗人马丽、朱子庆夫妇及青海诗人孙爱霞、广西诗人大雁、广东诗人霄无等协作,主持创建“诗家园网”,开始主编《诗家园》读物交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加入中国诗歌学会。

年,组诗《大巅地》获美国第四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二等奖(该届一等奖空缺),系迄今该奖获得的诗歌类作品最高奖。有作品入选《年诗歌选》(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年,参加由中国作家协会、青海省作家协会举办的“首届青海湖之夏诗歌节”。与青海人民出版社及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合作开始主编“诗家园丛书”(迄今共主编四十余种图书,其中首辑有自己的诗集《大巅地》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西宁主持举办“人邻、章治萍、古马、赵贵邦作品研讨会”。安琪、远村、黄礼孩主编的中国现代诗编年史《中间代诗全集》上下两卷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系青海惟一入编诗人,集中推出诗作20首。

年,加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现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

  年,出版《话题或思想——第12届央视青歌赛综合知识题点评之点评》(香港天马图片有限公司出版)。

  年,以特邀嘉宾身份参加由青海省政府、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期间被选为新成立的青海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参加甘肃省张家川县人民政府与天水市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关山文学笔会”。独自开始“南丝绸之路”文化采风行走活动。参加由宁夏银川市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银川诗歌节”。在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原青海财经学校)主持由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首届地域诗歌朗诵会暨中国首届地域诗歌奖颁奖典礼”,并与到会的王若冰、成路等诗人在湟源“哈垃库图古城”签署建立“昌耀诗歌纪念馆”的倡议书。主编《最轻之重——“昌耀论坛”创立五周年作品选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出席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在贵州贞丰举行的笔会,会后跟随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常江教授在贵州铜仁等地采风多日。

  年,出席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单位在河南登封举办的第一届“大地诗心”活动。考虑到或许可以方便于组织诗歌活动,接受中国(香港)人文研究院汉语诗歌研究会会长一职的聘任。有作品入选诗刊社选编的《中国当代诗库·卷》(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年,被推举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理事兼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南丝绸之路”文化采风活动结束。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主持由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中国人文研究院汉语诗歌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第二届地域诗歌朗诵会暨中国第二届地域诗歌奖颁奖典礼”。参与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中国国土资源诗歌六十年”大型选集的选稿、编辑工作,该书当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有诗作入选无锡市作家协会选编的《新世纪无锡作家文选·诗歌卷》(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出席“衡山诗会”。出席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单位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第二届“大地诗心”活动。被聘为安徽科技学院文法(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下半年客居湖南常德,聘任为常德市诗歌协会办公室主任兼《桃花源诗季》编辑部主任。开始创作大型组诗《沅澧诗章》。

年,2月离开常德返回西宁整理、完善鼎力之作《青海地理诗典》《哈城之殇》两部诗集。有作品入选青海省诗歌学会选编的《诗青海·年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9月进行“唐蕃古道”西段(青海段)北部地区的文化体验行走。阳光出版社《中国当代风景诗选》入选者。

年,《延安文学期作品选?诗歌卷》入选者;第二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杰出新人奖得主;中国(香港)人文研究院汉语诗歌研究会“中国第三届(江西主题)地域诗歌奖”策划人,之后辞去该会会长一职。以《诗家园》专号的形式出版《哈城之殇》。出任《中国国土资源诗群通讯》(内部发行的双月刊)主编。在《诗刊》上半月刊发表组诗《青海纹理》,选发了好几首《青海地理诗典》之内的诗作,诗题及作者名上到封面及卷首语中——这是我首次有诗作在国家级专业文学杂志上发表组诗。

年,宁夏宣传部、作协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宁夏黄河金岸诗歌节采风团”成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举行的“大纵湖之行”访问团成员;羊城晚报出版社《中国地学诗歌双年选(-)》副主编与入选者;青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大风十周年诗选》入选者;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国新诗年鉴》入选诗人。

年,《中国矿业报》“元满新春”诗会策划人之一、入选者;《诗歌月刊》上半月刊第6期“全国民刊专号”入选者;无锡市作家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参会者;光明日报出版社《关雎爱情诗刊》“中国国土资源诗坛情诗20家”入选者;《中煤地质报》“‘中国国土资源诗群’作品展”策划人之一与入选者;《安徽文学诗歌年选》入选者。以《诗家园》专号的形式出版《青海地理诗典》。年底重拾摄影创作,开始在《诗潮》《青春》《环球人文地理》《群岛》《中国土地》《国土资源通讯》(《自然资源通讯》)《中国矿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海洋报》《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名城汇》《昆山日报》《国防时报》《吴江日报》《金门源》《白唇鹿》《祁连山》《江都日报》《闽北日报》《北海日报》《鄂尔多斯日报》《文化龙岩》《北方时报?周刊》《北京诗人》《湖北城市地质报》《地质风》《武进日报》《国土新闻研究》《蚌埠日报》《关雎爱情诗》《中煤地质报》《桃花源诗季》《无锡日报》《无锡国土资源》《宜兴日报》《江南晚报》《淮河晨刊》《中国工会财会》等报刊发表摄影作品(多个刊在封面、封底或彩色专版插页)。加入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

年,“中国爬虫杯(年度)”征文活动评委之一;《中国矿业报》“大拜年”诗会策划人之一、入选者;中国大地出版社《中国地学诗歌双年选(-)》副主编及入选者;“全国第五届海洋文学大赛”岱山颁奖与采风活动特邀嘉宾;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图书馆《地学文化动态》“文化人物”栏目推介者。加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年,团结出版社《中国散文诗(年卷)》入选者;香港诗人联盟出版社《年中国   年,香港天马出版社《年中国   年,组诗《啁啾之年》获得美国第十四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三等奖;银河出版社《中国   对这组诗最后的订正开始于宜昌6级地震之时,巧了,但不是我选择的。据悉不少地方能够感觉到这次地震,但我所在的锡城“风平浪静”,是通过不久之后的网络信息获知的——锡城离宜昌毕竟太远了。可是,仿佛总有一种迷糊的东西在暗地里支配着我的选择,对于词语,对于词语间组合而成的种种的思想,及其它。自然,这是短促而漫长的。或者,于一念之内;或者,于一世之外。我只求在其间捕捉到自己,自己的悲欢离合,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一丝呼吸,自己的千年侧瞥。或者,无所谓呺哭如魔;或者,无所谓沉吟如佛。

  这最后的订正,也就是改动几个字,换几个词,删一二行,增一二句,对于几十首组成的长篇系列组诗而言,这种订正工程是微小的,是微不足道的,但毕竟订正了。这得承认,这不丢人。

  曾几何时,对文稿的改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譬如昌耀师,其稿会经常在改,这是大家知道的事。为什么?恰巧诗人安琪在胡亮的朋友圈上说到此事,我便不禁参与了讨论。我说是时代背景所致,当时不像现在作品一写好就可以贴到网络上,理论上可谓是对全世界公开发表,这自然也就不会去经常改动。而过去是写在纸上,许多作品是不会对外见到阳光的,甚至对生前知名度不高的作者而言,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大多数都是无法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即使发表的部分,也因不是国报名刊而读者廖廖。故尔,对文稿的改动,曾经是即时进行时的,这太合情合理,太无可厚非了。

  那么,我为什么现如今还“热衷”于订正自己的作品呢?一是过去许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地难以改变。二是如我之类作为在底层创作的庶民诗人,基本上很少很少很少在大刊名刊上发表作品(自己也会知趣地基本不投稿),这使自己的作品往往搁至高楼,便为“订正”创造了条件。后者自然是主因,但不会无缘无故,“订正”总会有点原因,就譬如这组《哭夜》,完稿后首次订正是因为成都市作协诗委会主办的《芙蓉锦江》诗刊要发表它,这第二次订正便在于《诗家园》这期也刊发它之时。这决不应算一稿多发,因为两刊不是“内刊”便是“民刊”,发行量都很小。

  故尔,在中国当代诗坛,切不要以刊识人,更不应以人择诗。种种的假象,种种的虚伪,种种的欺骗,太多太多太多了。此时,我猛然心思一转要问自己——当这片土地上的“人性”扭转之后,品在嘴角的人,印在首页的人,站到A位的人,坐在C位的人,还会不会仍是现在的那些人?啊,这是需要警惕的,即使到了猴年马月。

我的这些诗大多写于夜间,尤在夤夜时分。因为对我而言,“牧诗”时必须是“静”的,是“空灵”的,夤夜时分或许正契合于此。

  夤夜时分,时常会想起一些需要感恩的人——而对于仿佛需要憎恨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往往是跳开他们的——这些感恩的人,有的已经离世而去,有的已经不知其所在,想着想着就会哭泣,于是我在这里的诗作都可谓是感性十足的,不想有任何的虚伪,甚至,那种在词义面的惺惺作态也尽量想去除掉——至于最终到底如何“清净”,我并不十分清楚,我只十分清楚的知道,我尽力了。对此,我对自己表示一种从未有过的钦佩感。我知道,这是有意义的,对我自己,也对我们。因为,它们超越了今天的判词,而给明天至少有了一种“参考”的可能。

多说无益。如同诗的冗长,对聪明的读者而言是没有价值的。也怪,我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我,手中无子,胸中却有千军万马。

黑白之间,你说谁能赢?最后。一瞬间的“最后”。

可能,只是时间赢了。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理。

年9月4日夤夜于锡城飘尘坊

  

当期《诗家园》封皮(设计:迟墨)

刊名篆刻:华荷生(江苏)

扉页刊名题字:洛夫(加拿大,已故)

封面图片摄影:章治萍(青海)

本期发稿:夏曼曼

关于诗家园

微刊选用诗人名录

栏目设置

编务团队

投稿信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ys/12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