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湿地荒漠化防治丨林草播报

中国绿色云媒大数据系统草原、湿地、荒漠化防治专题播报

01

草原区域热度榜单

TOP10

地域热度分布

内蒙古、甘肃、四川、广西、黑龙江、河北、新疆、青海、西藏、陕西

注:该权重值基于全网权威媒体信源,通过大数据算法监测信息总量测定形成。数据统计周期:年6月03日10:00时-6月10日10:00时。

02

草原热点主题精选

草原主题精选

1.亚行贷款草原项目规划备选申报工作启动

近日,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项目(简称亚行贷款草原项目)确定项目实施范围为山西、湖南、广西、四川共4省(区)。

该项目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组织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打捆项目,各项目省(区)以子项目形式参加。项目旨在利用亚行资金和国际经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发挥国外贷款在推动改革发展方面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以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绿色发展为主题,适当倾斜生态环境脆弱区,鼓励生态环境良好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探索和方式方法创新。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2.国家林草局草原司到四川阿坝州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调研工作

5月30日至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司副司长李拥军率队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调研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情况、国有草场建设情况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

调研组实地调研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麦尔玛镇漫泽塘湿地保护区和龙藏乡卡西草种基地,红原县草原科学研究院、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现场和瓦切种草基地。调研组要求:

要切实摸清家底。结合国土三调全面掌握县域森林、草原、湿地地类分布和利用状况,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申报力度,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实施。

要夯实群众基础。宣传贯彻草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了解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获取广大牧民群众的支持。

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3.遥感技术助力新疆草原生态评价

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科院草业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于年1月1日申报并执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新疆草地资源遥感定量估算研究与灾害预警业务化系统”,经过四年持续研究,项目取得一定成果。

据悉,作为项目的核心成果,新疆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系统已经正式上线,通过电脑屏幕,就能快速呈现草场植被生物量、覆盖率以及草原生态现状评价,准确率达90%以上。利用该系统,可准确分析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状况,揭示草原植被变化规律,进而提出草原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措施,从而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国产化、实用化、可定制、易管理的特点,可以提高草原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的精度,实现大尺度草畜平衡。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4.“草原免耕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生态恢复研究转化项目”进展顺利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沙化草原开展的“草原免耕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生态恢复研究转化”项目进展顺利,实现亩的退化草场植被覆盖度提高50%~60%。目前,该项目已建成试验示范基地13处、亩,并在中科院内蒙古草业中心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驼绒藜种植和混合草种(冰草、披碱草、木地扶、羊草等)免耕种植;已完成9个试验示范基地测量设计。

来源: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

03

湿地区域热度榜单

TOP10

地域热度分布

海南、广东、黑龙江、河北、青海、广西、天津、湖北、宁夏、福建

注:该权重值基于全网权威媒体信源,通过大数据算法监测信息总量测定形成。数据统计周期:年6月03日10:00时-6月10日10:00时。

04

湿地热点主题精选

湿地主题精选

1.黑龙江形成全国最大省级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6月10日是第5个黑龙江省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城市和谐共生”。据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有国际湿地城市1个,全球仅有18个城市获此殊荣;国际重要湿地9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处;湿地公园78处,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省级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先河。全省万公顷湿地共计个湿地斑块全部纳入黑龙江省湿地名录管理并造图上册。制定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目前,已累计向扎龙湿地补水28.35亿立方米,同时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履约与国际交流合作。

来源:黑龙江日报

2.海口在全国率先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6月4日,海南省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综合科负责人吴淑邦介绍,海口湿地面积公顷,湿地率达12.7%,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和46个湿地保护小区。为了把湿地管住管好,海口市以组织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在全国率先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设立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实现海口市湿地资源统筹规划、系统管理,有效提升了海口市湿地保护效果,使“国际湿地城市”成为海口市亮丽的新名片。

来源:海口日报

3.厦门成立湿地保护中心:投入72亿启动38个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

6月8日,福建省厦门市湿地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厦门市湿地保护中心依托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力量组建,是厦门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将承担湿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统计和建档工作,促进厦门市湿地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据了解,厦门市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大类,面积超过3万公顷。根据厦门市制定的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到年,全市将启动38个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估算投资72.5亿元,同时生成39个储备项目,滚动推进建设,使厦门市的海岸线、海岛、河流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公园,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来源:台海网

4.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学校挂牌成立

日前,中国湿地学校网络委员会、国际湿地、甘肃省湿地保护中心、张掖市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在张掖市湿地博物馆加挂湿地学校标牌,成立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学校。这是甘肃省第2个湿地学校,也是全国第5个场馆类湿地学校。

来源:每日甘肃

05

荒漠化防治区域热度榜单

TOP10

地域热度分布

辽宁、内蒙古、上海、四川、浙江、广西、北京、河北、湖南、甘肃

注:该权重值基于全网权威媒体信源,通过大数据算法监测信息总量测定形成。数据统计周期:年6月03日10:00时-6月10日10:00时。

06

荒漠化防治热点主题精选

荒漠化防治主题精选

1.宁夏中卫深入推进黄河流域防沙治沙工程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防风固沙体系不断完善,沙漠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有效阻止流沙南侵入河,起到了调节水沙关系的显著作用,同时大力发展沙漠绿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

据了解,中卫市综合运用植物措施、工程措施,探索出了一套“先固后治,固阻结合”防沙治沙新模式,利用麦草方格固沙,用生物工程治沙,目前累计完成扎设草方格42万亩、营造灌木林42万亩、种植经济林19.33万亩,在北部沙漠边缘筑起了60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大力开发改造沙荒地,在沙化土地较为严重的南山台子和北部沙区形成了以苹果、红枣、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基地近20万亩,年产值达6.9亿元。

来源:中卫日报

2.“光伏+”催生沙漠治理新模式

站在沙山顶,俯瞰库布其沙漠生态太阳能光伏光热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区,一排排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颇为壮观。

该项目采用“光伏+”立体化治理新模式,以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工业旅游相结合,在获取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同时,实现沙漠治理改良,带动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发展。截至目前,项目已建成光伏71万千瓦,完成投资50亿元,治沙面积7万亩,年发电量约12.5亿千瓦时。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

3.《荒漠生态学》出版

近日,《荒漠生态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教育系列教材之一,填补了相关科研和教学机构未有“荒漠生态学”学科体系独立著作的空白。

该著作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荒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等,比较全面地概述了荒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为客观认识荒漠地区的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可对荒漠地区的经济建设、生态安全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注:该热点主题基于全网权威媒体信源,通过大数据算法初选后精编完成。数据统计周期:年6月03日10:00时-6月10日10:00时。

审核丨唐秀萍

编辑丨宋美歌

版式丨宋美歌

往期回顾

林草改革、林场种苗专题播报

年6月09日

野生动物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地专题播报

年6月08日

森林资源管理专题播报

年6月05日

生态保护修复专题播报

年6月04日

草原、湿地、荒漠化防治专题播报

年6月03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ys/12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