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的大王庙老街(图1)是安庆市区保存不多的老街之一,青砖黛瓦的连片平屋或二层小楼,将人们的记忆带回到几十年前。关于这条老街的历史与文化,本文想做一简单梳理、考证,以期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它。图1:城西大王庙老街(程峻峰先生提供)01
金龙四大王与大王庙
大王庙原址位于大王庙老街的西段,民国时改建为安庆市第二小学(参见:程小苏《安庆旧影》),今为长江小学。据清道光《怀宁县志》记载:“大王庙在正观门(安庆城西门)外,乾隆年巡抚託庸建,祀宋谢绪。”那么,谢绪是何许人也?据元初徐大焯《烬余录》、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等史料记载:谢绪为南宋末年浙江人,东晋太傅谢安之后。蒙元军兴,他预感宋朝将亡,隐居金龙山。咸淳年间(-年),浙江地区大饥荒,谢绪捐散家财以赈济灾民,救活了很多百姓。后来,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谢绪不愿降元,绝意殉国,吟诗云:“立志平夷尚未酬,莫言心事付东流。沦胥天下谁能救,一死千年恨未休。湘水不沉忠义气,淮淝自愧破秦谋。苕溪北去通流塞,留此丹心灭寇仇。”吟毕投水而死。几十年后,朱元璋起兵抗元,当朱元璋部将傅友德与元兵战于徐州吕梁洪上,空中有披甲者来助战,元兵溃败,士兵们发现这是谢绪显灵。明永乐年间(-年),朝廷兴修遭运,谢绪再显灵保护来往船只,百姓纷纷建庙祭祀。明隆庆年间(-年),追谥谢绪为“金龙四大王”,庙遂称“大王庙”。从全国范围看,金龙四大王是明清时期在水运发达的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种信仰,与漕运、水运有密切关系,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王庙。就安庆府治所在的怀宁县而言,便有多座大王庙,除了城西大王庙,清道光《怀宁县志》还记载有:渌水乡大王庙在拦江矶安乐圩口、钦化乡大王庙在高河铺、尧年乡大王庙在石牌。可见,清代安庆地区金龙四大王信仰是比较普遍的。02因水运而兴的大王庙街
上文已述,金龙四大王信仰与水运有关,而安庆城西大王庙街正是因水运而兴的。民国四年《怀宁县志》对大王庙的记载与道光《怀宁县志》记载大体相同,但有补充内容:“大王庙在正观门外新河湾……咸丰三年毁,同治八年长江水师重建。”首先,这处记载明确了西门外大王庙的具体位置在“新河湾”。又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记载:“石门湖之委,纱帽山外阮家冲郭家圩及和尚山以东邬家圩诸水皆注焉,由四顾墩之南,纱帽洲之北曰新河,东下大新桥入于江。新河为康熙时所浚,以导皖水入江。乾隆时疏复故道,遂于新河上口筑坝,以遏皖水。而新河独为石门湖之尾闾矣。咸丰时省垣陷,舟师驻黄石矶者,由海口入,掘坝以入石门,与陆师合围,相犄角焉。”这样我们便知道,城西大王庙所在的新河湾之新河是康熙时开挖的一条疏导皖水(皖河)入江的河道,故叫“新河”,位置是在“四顾墩之南,纱帽洲之北”,东边到大新桥后入江。这条河道在大王庙街的南边,现在还能看到一些河道的踪影,而当年这可是皖河流域各县水路运输到安庆的重要水道,来往的商船、人流、物流必经于此,因此可以说大王庙街正是清代康熙时期“新河”疏浚之后,因水运渐渐兴起的商业街。《怀宁县志》中也提到“乾隆时疏复故道,遂于新河上口筑坝”,说明乾隆时期,新河河道得到进一步维护,而前文所说新河湾大王庙正是在乾隆年间安徽巡抚託庸所建,建大王庙的目的应当正是祈福新河上水运商船的平安。03大王庙与长江水师营垒结合道光、民国四年两部《怀宁县志》可知:城西大王庙始建于乾隆年间,咸丰三年(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八年(年)由长江水师重建。而城西大王庙曾出土过一块刻有“安庆水师营前四”的石碑(参见:闵传超《谈安庆内军械所的几个问题》),看来大王庙确实与长江水师有着密切关系,可能是长江水师的军事驻地之一。“长江水师”是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同治五年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沿江流域建立的军事机构,共设水师二十多个营。《皖政辑要》一书中录有《长江水师湖口镇标安庆营官弁营汛表》记载:副将1名,驻扎安庆府西门外……另有一把总驻扎新盐河。年3月,在大王庙旧址(长江小学施工时)处发现一座营垒,并出土各式铁炮17尊:其中大型洋铁炮8尊,长1.3-1.4米,重约公斤,其上有“皇冠”标记或英文缩写字母;喷筒炮8尊,长1米左右,重约25公斤;另有“清同治二年六月吉日造”火炮1尊(参见:胡寄樵《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火炮的发现及调查》)。以前认为这批火炮可能是太平军撤离时遗留下来的,但从一门炮上“同治二年”(年)纪年铭文看,此已在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失利后的第三年,不太可能是太平军在安庆时的武器装备,而更可能是长江水师某部驻防时的装备。04大王庙街上的古迹与民居
图2:年安庆城市全图局部在年的《安庆城市全图》(图2)中可以看到,大王庙街及附近街巷的一些老地名,如大节祠、女儿桥、雷公巷、月字街、大新桥、小新桥、广济桥等,这些地名有些被保留下来,有些则已少被提及。比如现在的大王庙街东端街北的原大王庙小学,是大节祠旧址,是为纪念元末安庆守将韩建而建的,余阙曾为韩建作《大节堂记》,因此取名大节祠,咸丰三年毁于太平军战火,同治十二年官民重建,民国以后改建为小学,名大节祠小学,再后来改为大王庙小学,现在小学也已废弃。雷公巷是大王庙街西段向北的一条小巷子,如今巷内还有一口古井,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月字街,名字很有趣,是因为其街道走向弯曲,如一轮新月,故名。女儿桥、大新桥、小新桥、广济桥都因桥而得名,说明当年大王庙街一带河道众多,这里因水运而兴,同样也是受水患影响最严重的地方,这是一张年洪灾时的老照片(图3),门牌上写着“安庆市西区月字街居民委员会”“新桥居民委员会”等字,门前的水已很深,搭起了跳板。另一张照片(图4),则看到年洪水使大王街南边靠河的地洼处一片汪洋。图3:年洪灾中的月字街居委会图4:年洪灾中的大王庙街远眺大王庙老街上的民居大多建于百余年前,如今虽显几分破败,但品之韵味悠长。印象最深的是谢家老屋,两进,二层小楼,正门背面门额上写着“天锡纯嘏”四个字(图5),语出《诗经·鲁颂·閟宫》:“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古汉语中“锡”通“赐”,“嘏”意为福,门额四字有感恩上天赐福之意。大王庙街东边相连的广济桥街有一处民居院内还保留着一座民国时期的二层西洋建筑(图6),这户人家姓汪,当年经营的药店叫“汪精一国药号”,在安庆城西颇有名气,这座小洋楼记录了汪家曾经的辉煌。图5:谢家老屋“天锡纯嘏”门额(朱学山先生拍摄)图6:汪家小洋楼(朱学山先生拍摄)(原文刊载于《安庆晚报》年6月10日第14版,有增改)
?精华推荐?
足球是永恒的“画”题
有图有真相:再说年前龙眠山庄16景
看!多年前北宋画家笔下的龙眠山
方观承与乾隆皇帝《御题棉花图》
桐城孟侠小学、孟侠公园的老照片
年前,安庆和桐城的运动会旧影
走,带你去看魏璎珞的“延禧宫”
安庆城史上的战事
“五四”百年,寻找我们身边的历史
端午佳节赏龙舟
赵希衮与天柱山“止泓”石刻
白居易写诗称颂的望江县令——以诗立碑,千古流芳
徐锡麟安徽巡警学堂起义旧址辨析
邓石如与毕沅的翰墨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