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输液
发烧了?输液
腰疼了?输液
……
近年来,医院就医时会发现
不管什么病都少不了输液这种治疗手段
医院还是小诊所
都是吊瓶林立
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
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而在日常生活中
其实有很多种病是不需要输液的
9月,海南省首次提出
探索在3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海口、三亚、儋州
逐步停止门诊输液
……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医院里,输液往往成了“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和治疗常态。
近几年,随着对抗生素认识的增加,人们对输液的态度变得矛盾而复杂,既抗拒又依赖,知道可能会过度治疗,为“好得快”仍禁不住主动向医生提出要输液。
当海南省开始探索逐步停止医院门诊输液时,不少老百姓却给出了“那我该去哪里输液”的疑问。
停止门诊输液看似简单,可困难重重,而具体实施方案也在研究制定中。下面关于“输液的危害”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输液有哪些危害?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体液平衡紊乱以及医源性感染等情况
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可能导致的栓塞、肉芽肿等危害,长期输液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
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使耐药细菌变成“超级细菌”
为什么需谨慎选择静脉输液?1静脉输液微粒危害大输液微粒是指注射液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经污染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杂质,如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切割安瓿产生的玻璃屑、穿刺胶塞造成的橡胶微粒、输液器具携带的微粒以及温度、湿度变化、pH改变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晶等。如此多的微粒直接进入我们的血液循环,小颗粒可能堵塞毛细血管,而较大的颗粒可能堵塞小血管、毛细血管,从而导致出现血管静脉炎、栓塞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次,输液微粒本身就是抗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变态反应,刺激组织发炎,形成肿块。
2静脉输液并发症①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大多与内毒素有关,单个输液的内毒素限量合格,但是内毒素也有叠加作用,同时配伍使用多种静脉输液可能导致内毒素限量不合格,从而出现发热反应;
②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等均可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③代谢紊乱:大多数输液剂偏酸性,短时间内输人大量液体,引起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改变;
④负荷过重:若输液量过多或输注过快,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使循环负荷过重,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症状。
3静脉输液中的交叉感染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因破坏人体天然屏障,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等不良反应,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更快,更严重,其风险远高于口服、肌内注射等其他给药方式。此外,输液器具、输入的液体、输液部位的皮肤以及护士的手等被污染时均可导致交叉感染,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也易引起感染。
什么情况下必须输液?有人担心不输液会耽搁病情,“感冒转成肺炎怎么办?!”那么海哥告诉大家——除了危急重症,一般疾病都不用输液!
静脉输液仅作为急救、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下列疾病方可使用,如①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患者;②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脱水及食物中毒等患者;③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吞咽困难的患者及胃肠吸收障碍的患者;④严重感染、水肿的患者;⑤外用、口服药物无效的患者。一般疾病患者不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这些疾病不需要输液!最后,关于逐步停止门诊输液,海南省卫计委医政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海口、三亚、儋州)逐步停止门诊输液(除急诊、儿科门诊外),需要个过程,不会在尚未准备周全的情况下采取“一刀切”。该委将综合省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能吃药别打针!
来源:综合海南日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羊城晚报
海南在线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白癜风如何根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zn/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