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在昆明东风东路北侧,曾被昆明市民形象地称为“大电视”的生产车间经过装修后外表焕然一新。红砖立面替换了原来的水洗石和瓷砖墙面,建筑内外采用“新德式包豪斯风格”进行了改造。产权持有者给了它新的名字和新的定位——“C86山茶坊”“LOFT商业中心”。
曾经的“大电视”如今的C86山茶坊(网络截图)
对于居住在“大电视”建筑背后,原云南电视机厂职工宿舍区里的退休工人和下岗职工来说,“大电视”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很多职工的命运并未能如“大电视”一样重获新生。种种困境让很多人的生活随企业的破产而黯然失色。老楼,见证了太多人的辉煌与失落。
老楼之变
下岗职工全顺智说:“这栋厂房以前是东风东路上的一枝花,是我们厂的象征,它是企业辉煌时期的见证。”但下岗职工刘振华则说:“这栋楼和我已经没有任何关系,相比那些早逝的同事,我能活到退休已是幸运,对它的感情已经很淡。”
昆明市民之所以称这些建筑为“大电视”,是因为云南电视机厂A栋车间朝南面的外立面由许多镜面玻璃装饰,职工们看它就像电视机显像管。而从远处看,生产车间西面墙体上附着的混凝土线条,把整个大楼修饰得如同一台老式电视机外形的一半。
正如全顺智所说,改造后,这里已经没有了“大电视”的痕迹。车间内早已没有了电视机生产线,原来能装载一辆小汽车的大型电梯也消失了。A栋外立面像电视机显像管、像电视机形状的混凝土线条和玻璃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红砖和新式玻璃窗。
改造后的老厂房(网络截图)
虽然“C86山茶坊”的营销场所内还摆放着两台山茶牌电视机,但在楼里上班的人们大多说不清建筑原先哪里像一个大电视,他们不关心这栋楼的前身。
曾经见证“大电视”拔地而起、见证老楼里创造出多个云南“第一”、与企业一同辉煌、一同失落的人们,就住在老楼的背后。他们与老楼的距离亲近到连一墙之隔都没有。
光荣记忆
下岗职工马永琴回忆:“当时人们的思想追求不以金钱为目标,职工们都有免费医疗、廉价房租,不用为柴米油盐操心,没有后顾之忧。”
上世纪80年代,能进入“大电视”工作是人们羡慕的对象。
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强谈起对云南电视机厂的印象时说:“那是很多大学生都想去的单位,能分进去的都是优秀人才。”
“我们厂总工程师的收入比当时的大学教授还高,有的工程师年一个月的工资都是四五百元,好几个工程师的对象都是大学老师。”全顺智说,即便是普通工人,也是其他企事业单位人员羡慕的对象。当时工作的地方没有烟尘、没有风吹雨打,都是穿着白大褂在流水线上装配电视机。
曾经的调试线上一片忙碌(资料图)
云南电视机厂的前身诞生于年12月26日。据《云南省志电子工业志》记载,该厂最初的名称是“东方红像章厂”,为省革委会直属单位,生产毛泽东像章、塑像和彩色立体像。建厂初期工人平均年龄22岁,人才荟萃,大多数人能歌善舞,画家张建中、蒋高仪也在其中。
年3月,该厂转变经营方向并更名为云南广播器材二厂,为普及农村广播网而生产陶瓷喇叭,同年试制出第一台山茶牌黑白电视机。
年9月,该厂划归云南省电子工业局管理,更名云南电视机厂。电视机厂迎来辉煌,从年开始。这一年,厂里第一条电视机生产线建成,当年扭转了长达十余年的亏损,盈利29.1万元。
五朵金花
年,该厂成为国家二级企业,年至年,该厂跨入全国电子百家企业行列。整个上世纪80年代,山茶电视机和当时的春花自行车、兰花冰箱、白玫洗衣机、茶花汽车被喻为云南工业的“五朵金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先富裕起来的人开始购买电视机,电视机厂产品销量逐年增加。
全顺智回忆,在购买电视机需要票券的时期,厂里每年给每位职工发放两张购买电视机的票。当时电视机是紧缺物资,又是财富的标志,有些职工会把票券拿到外面私下出售,“一张购买电视机的票券能卖到六七百元。”
山茶牌电视机(资料图)
年,企业从日本JVC公司引进彩电生产设备。山茶牌电视机一路高歌猛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还远销东南亚和东欧国家。
曾任云南电视机厂宣传干事的一名女干部回忆,山茶牌电视机之所以能担当云南工业的“五朵金花”之一,是靠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上世纪80年代大理下关曾出现过一次电压异常事故,一瞬间民用电路电压高达伏,不少其他品牌的电视机损坏,唯独山茶牌电视机完好无损。电视机主人将感谢信寄到厂里,她立即赶赴大理采访,此篇文章曾刊发在《云南日报》上。另外一位居民家中失火,屋里的山茶牌电视机在已被烘烤至部分塑料壳熔化变形后,居然还能放出影音。消息传回云南电视机厂,厂里用新电视机对其置换,并将这台电视作为产品质量过硬的标本收藏起来。
年至年,该厂彩色电视机累计产量超过万台,销售总额20.4亿元,其中从年开始年销售额已超过2亿元,位居昆明地区上缴利税十大企业之一。
危机到来
被称为“大电视”的生产大楼,于上世纪90年代初竣工。但厂房建成不久,企业就开始出现危机。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长虹、康佳等省外电视机品牌的崛起,山茶牌电视机主宰云南市场的局面受到挑战。价格大战随之而来,导致山茶牌电视机被迫降价,以至于每生产一台只有20元不到的利润。
为了巩固市场和扩大生产,企业开始贷款。但面对市场竞争,电视机出现滞销局面后导致资金回收慢。资金链的紧缺又让企业没赶上电视机更新换代的浪潮,自此云南电视机厂出现亏损,并开始走下坡路。
一些职工发现,医院看病的费用,总会被拖上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报销。
企业开始改革,先是在部门之间分流人员,之后开始放假。
年,云南电视机厂被南京一家被誉为“电子工业界黑马”的大型国企兼并,改名为“云南宣创电子有限公司”,开始生产电脑显示器。但令所有职工失望的是,南京这家国企又引入了一个民营企业参股管理该厂。在仅投入设备和少量资金的情况下,兼并企业还利用原云南电视机厂的固定资产进行贷款。职工们认为,在榨干了工厂的“最后一滴血”后,年春节过后,民营企业派驻的负责人便不见踪影了。接着是工人们连续11个月无法拿到工资,工厂就这样被整垮了。
如今的商场已经看不到山茶电视机的身影了(网络截图)
这一年,以兰花冰箱破产为标志,云南工业“五朵金花”全部退出市场。
年,“云南宣创电子有限公司”参照国有企业破产政策实施破产。
下岗职工们曾聚在一起讨论,当年那台烤坏了塑料壳体还能播放的电视机到底去哪了?全顺智在人群中平静地说:“曾经放在仓库里,但它作为国有资产已经移交给接收的公司。别人不像我们一样知道它的价值,或许早就被处理了。”
(为尊重当事人意愿,刘振华、罗江为化名)
其他四朵金花去哪儿了?
茶花汽车
年,第一辆茶花样车诞生。它的诞生,四零三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字眼。
年,茶花汽车制造厂创下辉煌业绩,年汽车和汽车底盘产量超过台,创造一个多亿的销售收入。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茶花汽车最为繁盛的时期。
年,茶花与泰国M亚太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车身专科制造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昆明乾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虽然乾元生产的汽车仍以茶花命名,但至90年代中期,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汽车无法量产,前期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改革和执行机制,让公司退守到“维持”状态。
年1月18日,云南建工集团以7.亿元价格中标,成为四零三实业有限公司国有产权受让人,并成立了云南建工昆明四零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公司,已经在业务上与茶花没有联系。
春花自行车
年后,位于昆明海口镇的云南老牌军工企业国营第厂,实现了“军转民”的转变,利用自身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开发生产轻便型自行车。
80年代风靡整个云南的春花牌自行车随之诞生。这是国营第厂首次军品转民品的尝试。
春花自行车质量十分过硬,年在国家商检局外贸仓库随机抽检中,春花自行车荣获全国第一名。
然而企业追求质量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从年上马到年内部破产,春花自行车只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
白玫洗衣机
年,白玫洗衣机在云南诞生。
凭借高质量,白玫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和全省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云南洗衣机厂也获得全国家电企业强的殊荣。
进入90年代后,国内冒出了诸多洗衣机品牌,开始大量涌入昆明家电市场,在强敌的进攻下,白玫节节败退,市场占有率也从原来的45%降到不足10%。
年,白玫走到尽头,生产了15年的白玫终于全面停产。
年,随着国有资产全部退出,云南洗衣机厂正式改为股份合作制,并更名为云南省医疗器械厂。白玫一词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兰花冰箱
年9月4日,兰花冰箱诞生。由于引进了意大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工厂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一台台不同型号的冰箱运出生产线。
凭借过硬的质量,“兰花”牌电冰箱曾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航天部年优秀产品等23项荣誉。
兰花冰箱火红的日子就是年到年以前,随后就出现了拐点。在沿海地区的冰箱品牌迅速崛起后,盛极一时的兰花冰箱走向没落。
年,“五朵金花”中的最后一朵——兰花冰箱正式宣告破产。
孔丽华综合
来源:春城晚报云南经济日报
排版:曾钞
往期精选
看点|未入中国八大菜系昆明凭什么申报世界美食之都
看点|揭秘48种电信网络骗术被骗走的钱还能回来吗?
热点|中考要改了?怎么改?教育部这么说……
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