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随笔我当ldquo团长rd

“团

长”

校友于次

我从没当过兵,所以,本文的内容与标题似乎没有联系。但我的确当过两次“团长”,只不过那不是部队里的团长,而是全国晚报世界杯足球赛采访团的团长。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体育记者出国采访都是单兵作战,最多也就是三两个关系较好的兄弟报纸的记者结伴而行,一起出发,住同一家酒店,采访大型赛事时分工合作,分别采访不同的比赛,写完稿后相互交换,在稿子结尾处将别人的名字改为自己的,发回报社即可。这样合作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自己只需写好一两篇稿子就行了,与别人交换后,自己每天的劳动成果就变成了五六篇甚至更多。

于次年采访日本广岛亚运会,在开幕式上

记得我当体育记者后第一次出国采访是在年,到日本广岛采访第十二届亚洲运动会。当时我和关系较好的成都晚报记者王若男合作,由于我懂英语,我后面跟着天津今晚报、大连晚报、海口晚报等一大帮记者,问路、联系酒店、与组委会联络等一干杂事都由我出面,累得我够呛。不过,既然做了“老大”,大家都听我的,他们都说:“次哥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跟着次哥,有吃有喝!”。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奠定了自己在全国晚报体育新闻系统中的良好口碑和老大地位,当然,我所供职的重庆晚报体育新闻部的地位也在全国晚报界迅速提升。

我当体育记者那些年,同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同城媒体之间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假如同城两家报纸的记者出差采访期间住在同一个房间,那是相当的尴尬,晚上两人写稿时都会一只手写,另一只手挡住稿纸,生怕对方看到稿件内容。不过,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一般竞争对手都会分开住。

年,在北京奥组委工作

年底,中国足球队在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的率领下,首次打进了韩日世界杯决赛,举国上下一片沸腾,这样,对中国球迷们来说,就使得年5月——7月期间举行的世界杯决赛显得非同寻常。也因此,全国体育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

为了打赢晚报与日报、晨报间的新闻竞争大战,年3月,全国晚报体育记协决定成立全国晚报世界杯采访团,以此形成合力。并决定由我来担任这个采访团的团长。我的天啦,全国有50多家晚报的记者要参加这个采访团,有的晚报派出两个甚至三个、四个记者,这就意味着我要领导近80个记者!作为团长,我不但要管理这个团队,还要进行新闻策划、采访选题的制定、记者们任务的分配……,我能担起这副重担吗?推了多次也推不掉,我只好硬着头皮承担下来,我心想,尽力而为吧,搞好搞砸都听天由命了。

那届世界杯决赛由韩国和日本共同承办,中国队分在韩国赛区,在西归浦、全州、汉城(现在叫首尔)三地比赛。首战在济洲岛上的西归浦进行,因此,我就把晚报采访团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归浦的一个宾馆里,全团成员全部住在这个宾馆里,进行“半封闭式”的管理,所谓“半封闭”,就是晚报团的成员不得到其他报纸记者住的宾馆去串门“报料”,同时也禁止其他报纸记者到我们宾馆来“偷料”。因此,我每天都要“查房”,发现日报、晨报类的记者来串门,就要客气地把他(她)请走,为此,我得罪了不少媒体的记者。实际上,这种“半封闭”是完全不可能的,就靠我和副团长、秘书长几个人,哪看得过来呢?况且,我还有其他那么多事,自己也要去采访、写稿,虽然我当年只有40多岁,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啊。

那么,大家写的稿件是如何共享的呢?年时,已有了互联网,刚开始有了QQ,但还没流行QQ群,于是,采访团就注册了一个的超大邮箱,所有记者的稿件和照片都往里面传,每个记者都可以在里面选自己需要的稿件,稍经自己编辑后,署上自己的名字就传回后方。但这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两个问题比较严重。

首先是如何保密。要进这个邮箱,就得知道密码,但如果密码外泄到晚报团之外的其他媒体记者那里,晚报团之外的记者都进去取稿,那成立晚报团还有何用?那我们的稿件不都成了新华社的通稿了?因此,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边写稿,边适时修改密码。有时一天要改十多次。因此,我的房间也不断人进人出,不一会就有人来问:“于团长,密码又改成什么了?”有时密码修改后不到十分钟,日报、晨报类的记者就知道我们的新密码了。真是防不胜防啊。

其次是分工难。我们的原则是,每人每天至少要写一条有质量的稿子传到邮箱里,你就可以取到几十条乃至上百条稿子。但有的晚报的记者要么很懒,自己一条稿子不写,进邮箱就可取到几十条稿子,署上自己的名字传回报社。耍么自己只写一两条无啥价值的小稿传进邮箱,自己写的有质量的大稿子根本就不往邮箱里传,而是直接传回自己报社,以保持其独家性。同时又把邮箱里的大量稿子取走。比如上海《新民晚报》的几个记者就老这样做。有一次,我还为此事向该报的一个大牌记者发起了脾气。

在那些日子里,我可真是殚精竭虑,筋疲力尽。

不过,这届世界杯第二阶段我就没那么累了,一方面是中国队在小组赛三战皆北,早就出局了;二是我在第二阶段去了日本,只带了部分团员到日本,其他成员留在韩国。有时候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第二次做晚报世界杯采访团团长,我就轻松多了。那是4年后的年德国世界杯赛。当时晚报采访团分为两个分团,一个在汉诺威,负责北方赛区的比赛报道,另一个分团在法兰克福,负责南方赛事的报道。我住在汉诺威,只管20多个记者,加之这届世界杯没有中国队,新闻竞争没有上届那么激烈,所以对我来说相对轻松一些。

作者简介

于次

于次,原四中初72届校友,班主任傅雪川老师。-先后在四中任英语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英语教研组长、政教主任。年调重庆晚报,先后任体育编辑、记者、体育新闻部副主任、文体中心业务总监。年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在年底通过考试受聘于北京奥组委,担任二级高级项目专家、北京工人体育场运行团队媒体副主任。因在北京奧运会的筹备和举行过程中工作成绩显著,年9月,于次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享受全国劳模待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fz/13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