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校齐发大湾区大学和港城大东莞同日

近几年,广东高校建设步伐加快,投入不断,好消息频出。就在这几天,又有4所新大学有消息传出。对广东考生来说,学校多了,也就意味着“不出省上大学”的机会多了。大湾区大学据东莞市大学筹建办消息,4月22日上午,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奠基仪式在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举行,广东省副省长王曦、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常务副校长龚旗煌,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王恩哥、江松、汤涛、方复全、叶向东,东莞市领导梁维东、肖亚非、骆招群、陈志伟、刘炜等,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领导出席活动。王曦为田刚颁发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聘书活动期间,王曦为田刚院士颁发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聘书,并会同郝平、景李虎、梁维东等为“大湾区大学(筹)”揭牌以及为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奠基培土,梁维东和田刚致辞。梁维东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东莞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机遇,从年开始谋划筹建大湾区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所立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集聚更多来自湾区内外的高端创新资源和高素质人才,加快完善东莞创新生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梁维东表示

在办学定位方面,大湾区大学将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贯穿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卓越人才、引领技术发展、领跑高教改革为使命追求,围绕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需求,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快速变化、支撑和引领大湾区科创发展的高端人才,产出国际一流成果,助力提升大湾区综合竞争力,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

在办学体制方面,大湾区大学将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采用常任教授制和特聘教授制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招引机制,着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

在办学特色方面,大湾区大学将突出教产学研深度融合,紧密结合东莞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创新教学组织架构,实施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突出前沿科技融合和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整合湾区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融合转化,催生出更多教学、科研成果,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活力、办出实效。

田刚在致辞中表示,筹建大湾区大学充分彰显了广东省和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格局视野、气魄胸怀和坚毅决心,将坚持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教学科研体系等顶层设计方面,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探索创新;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球,招贤纳才,加快组建高水平的创校团队和教学科研团队,以优质的教学育人;坚持质量为先,以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筹备,在校园建设上体现大湾区特色,在学校治理及教学科研上体现大湾区水平,把大湾区大学办成一流的教学研究重镇。

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拟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学历教育。校园按照“一校两区”思路开展建设。

其中,松山湖校区占地约亩,滨海湾校区占地约亩土地,总建设规模预计约万平方米,建设投资约亿元,预计年招生办学。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据东莞市大学筹建办消息,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将以“大学+大学”的模式开展合作办学,拟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学校目前处于筹设阶段。

4月22日上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仪式在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隆重举行,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市政协主席骆招群,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志伟,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耀成,副市长黎军等市领导,以及中国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资深院士于吉红,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等出席仪式并共同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培土。肖亚非市长、于吉红院士在奠基仪式上致辞。

嘉宾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培土

肖亚非表示,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东莞制造+香港科创”实现双赢的有力举措,是莞港多年亲密合作的全新升级,对于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有着重要的带动支撑作用。东莞将把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严格履约,用最好的资源、最强的保障、最优的服务,推动大学加快建设、早日落成,全力打造合作办学典范。希望香港城市大学充分发挥师资、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坚持高标准办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高品质运营。

于吉红在致辞中代表香港城市大学向东莞市政府、东莞理工学院对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支持表示感谢。于吉红表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已于去年5月份正式向教育部提交办学申请,正在争取尽快获得教育部批准筹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秉承“教研合一”的理念,矢志发展成为卓越科研和教育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学府,配合东莞市未来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学科规划,逐步建立多边跨学科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的平台,为促进大湾区的深度融合、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汇聚高端人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引领作用。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依托香港城市大学优质的教育基础,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引进和配备科研和师资团队,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设立理学院、工程学院、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管理学院共4个学院,于年先行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材料科学及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学科专业,教学管理按照香港城市大学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以及评核标准,确保与香港城市大学的办学质量一致。

珠海大学广东省珠海市已将“筹办珠海大学”写入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据澎湃新闻消息,4月21日,珠海市政府门户网站全文发布了《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持续推动教育现代化”部分,《纲要》指出,“筹办珠海大学,支持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到我市独立或合作办学,合理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和课程,力争高校数量达到12所,提升在珠高校毕业生留珠比例。”拥有自己的“珠海大学”,一直是珠海市不少人的梦想。据《南方日报》年7月在报道《建设“珠海大学”,是时候了?》中介绍,年,珠海提出,计划在年以前投资10.7亿元创办在校生规模为人的“珠海大学”。经过几年时间的筹建,珠海大学在年动工。后来,由于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珠海大学”的建设不得不搁置。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珠海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提出了“注重引进,追求所在,所在即是拥有”的创办大学新理念。在当年9月,珠海与中山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珠海将原来的珠海大学共亩土地连带已建成的建筑物,交由中大使用,设立珠海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亚洲最长教学楼”通过引进的方式,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科学技术干部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等多所高校接连落户珠海,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珠海艺术职业学院这两所本地院校形成互为联动的大学园区。上述《南方日报》的报道称,“珠海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招生规模和院校数量都位居全省第二。10所高校汇聚成的珠海高校军团打响了‘大学品牌’,给珠海的人口素质、产业发展、城市格局和文化品位等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改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在珠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珠海市人大代表保金凤曾提交了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珠海大学的建议。据《羊城晚报》报道,保金凤表示,在我国的经济特区中,深圳经济特区有深圳大学,厦门经济特区有厦门大学,汕头经济特区有汕头大学,海南经济特区有海南大学,喀什经济特区有喀什大学,唯独珠海没有自己的“珠海大学”。这与珠海现代化、国际化的定位是不匹配的。   报道提到,保金凤认为,珠海未来必将发展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高学历人才。珠海现有的高校整体实力较弱,其规模、层次、专业设置等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珠海迫切需要建立一所自己的高水平大学,助力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她建议珠海市委市政府统筹考虑、科学决策,圆“珠海大学”梦。广州交通大学据“南方+”4月23日消息,记者从广州航海学院了解到,广州交通大学建设项目立项于今日正式获得广州市发改委的批复,并获得黄埔区规划局的规划用地红线图,这标志着广州交通大学建设项目正式全面实质性启动。据了解,广州市政府计划以广州航海学院为建设基础,整合交通类高等教育资源,兴建广州交通大学。此次项目获批将推动广州交通大学加速建设。同时,记者独家获得广州交通大学建设规划图(草案)。记者:姚瑶通讯员:陈海航

综合自: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南方+、澎湃新闻、南方日报、羊城晚报

我要考大学

各类招考政策各校招生章程

投档和专业分咨询交流进步

按排位或成绩查往年可填志愿

点击下图马上使用??

点亮,考上你心中的大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jj/14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