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建老师题字
绿色的稿费单
文/宋子伟
绿色的稿费单,实际上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取款通知单。
稿费单上那绿色的字,有收款人地址、姓名和汇款人地址、姓名等。当然,我最关心的是汇款金额,那就是稿费了。
第一次收到稿费单,我的心情,是无与伦比的灿烂,仿佛是万道金光出现在面前。我一直想当一名作家,用稿费过日子。年,我发表了一首诗,报社编辑寄来了样报,于是,第一张稿费单也飘然而至。当时,在学校里还是比较轰动的,学校发报刊的图书管理员大声嚷嚷,说要我请客,还在每个办公室说:“宋老师今天有稿费了。”
从此,我有了第二个经济来源,也从此有了私房钱。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确实太大了,就是写稿子也“适逢其时”,写诗,写散文,写议论,还可以写新闻,我全面出击。一篇篇新闻发表了,一张张稿费单寄来了,一本本证书到手了。大报小报都发了通讯员证书,还有采访证,有些报刊还为通讯员做了名片。我最喜欢的是《人民日报·市场版》的名片,名片上“人民日报”4个字很大,还是红色的。市里镇里的宣传部门聘请我担任通讯员,人大、工会、妇联等部门也如此,就是国土部门,也办了小报小刊。特别让人开心的是,国土部门还组织优秀通讯员到庐山旅游7天。那时的通讯员也都特别精神,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已有时,大家勤奋写稿,名利双收,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候,年年还评选优秀通讯员,开展征文比赛,发奖金,发证书,每年的获奖证书都有几十本。一位通讯员说,他的获奖证书家里有2麻袋,家小,放不下,要卖给收购站了。现在,我的获奖证书也有本了,都静悄悄地躺在书架上。
那时,稿签纸是通讯员的最爱,编辑老师有时会私下赠送几本,那是如获至宝。一篇稿子,往往要投寄好几家新闻单位。特别是电台,每天用的稿子非常多。有两个暑假,我在无锡县报、无锡县广播电台当编辑,电台每天要编20多篇通讯员的稿子。通讯员发到电台的稿子基本上都是用蓝色的印纸复印出来的,薄的稿签纸能够复印五、六张,发稿似天女散花,策略是广种薄收。当时,新闻稿是提倡一稿多投的。
编辑老师也特别敬业。无锡日报的编辑特别关心我们这些优秀通讯员,经常举办通讯员培训班,还请通讯员到报社开会,还说,在座的都是资深通讯员。我们听了,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居然也会与“资深”连起来。无锡县报的中缝也刊登小新闻,有一期的报纸上,我居然发表了8篇,新闻、散文、诗歌、评论都有,光中缝上就有4篇,我也因此被文友誉为“高产作家”。稿费单也源源不断,3元5元不嫌少,20、30不嫌多。我还加入了杂文协会,大报小刊都发,居然命中率挺高的,还上了《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等,还有好多家晚报,稿费也都50元60元了。几十年后,我教的班级举办同学会,好多届的学生都对我说:“宋老师,您一进班级,常常把一叠稿费单举过头顶,神采飞扬,令人永远难忘。”是的,用一叠叠稿费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我的“神来之笔”。果然,一些学生特别喜欢作文了,也笔下生花了,也发表出来了。当学生也收到稿费单的时候,我的快乐就像天上的云锦、大海的波涛。
学生们的作文一篇篇发表了,校长也分外开心,学校成立了文学社,文学社办了刊物,由印刷厂印刷。我当上了文学社社长、总编辑。春风得意马蹄疾,学生的作文发表得更多了,获奖的作文也越来越多,在一次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中,学校文学社居然有多名学生获奖。年,我辅导的高三学生殷丽萍的《母爱灯》一书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殷丽萍是孤儿,出书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殷丽萍高考榜上无名,南京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都要破格录取,她在大学里曾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年,在华东六省一市(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无锡市(包括宜兴、江阴)有5名学生获一等奖,玉祁中学就有2名学生获奖,由我辅导并推荐的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和获奖的有余篇。
我撰写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等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也有余篇。在《人民代表报》《合肥晚报》《海口晚报》《新华日报》《中国土地报》《杂文报》《中国教育报》《教师报》《作文报》《人民与权力》《太湖》《现代农业》《自由撰稿人》《福建科学》《江苏教育》《教书育人》《吴文化》等报刊发表,并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一些文章还由文摘报转载,《参考消息》居然也转载了我的文章。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报》《现代教育报》《作文报》《作文周刊》《中学生学习》《教育周刊》《语文天地》《语文知识》《中学语文》《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作文》《初中生》《语文世界》等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学随笔余篇,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被资料型刊物转载。
同事看到我经常有稿费单,就经常“幽默”我,说我“写写小文章,摸摸小钞票”,“一块‘豆腐干’的小文章,可以买上10斤豆腐干”。还说我是“‘自留田’里大丰收,月月奖金最最多”。因为我连续多年是高三语文老师,工作量最多,奖金也最多。我心想,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好戏还在后头呢。
稿费单带来的写作动力是非常有威力的。
我的论文一篇篇发表了,结集出版了论文集;我的散文一篇篇发表了,结集出版了散文集;我的新闻一篇篇发表了,结集出版了新闻集。不知不觉出版了8本书,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礼社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下子得到了元稿费,那张稿费单,我拍了照片,自我陶醉了一下,又好好保存了起来。我写的散文也能够在晚报上整版发表了。我很想把这些都告诉给我的同事。可惜,时间不知不觉像流水那样流逝了,我和我的同事都退休了,不在一个办公室了。有时,退休教师开会时见到那些同事,想对他们说自己得了元稿费的事情,但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又一下子不想说了,觉得应当谦虚一点,低调一点。也许,没有这些同事的“幽默”,说“豆腐干”,说“小文章”,我可能就不会如此努力和勤奋。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稿费单越来越少了,稿费都由编辑老师直接打到银行卡上了,总觉得有点遗憾。想想自己已经退休12年了,不可能再神采飞扬地将一叠稿费单举过头顶了,想到这里,不觉莞尔。
绿色的稿费单,渐行渐远,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绪。
作者简介
宋子伟,年考取江苏师院,年在玉祁中学任教。玉祁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师文学网18名教师作家之一,《中国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语言学会会员。年参加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担任该会《校园生活》杂志编委。在《中国教育报》《文汇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新民晚报》《江苏教育报》《教书育人》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出版作品有《三月三》《芙蓉花开别样红》《落在宋词里的雨》《卷起千堆雪》《礼社村》等。
《渤海文学》编辑部
顾问:李一鸣丁建元李登建
主编:风扬子
编辑:文蔓玉清
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