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老师扎堆请产假或请假备孕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新学期,不少学校的女教师们要么休产假,要么挺着大肚子来上班。自今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讲台上的女老师不少都去休产假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都生孩子去了,这些坑怎么填?”这让校长和家长梦烦恼不已。
如果说政策刚实施的时候,校长们还在为将来女教师扎堆生孩子的局面发愁,可转眼,这“愁事”就来到了家门口。
焦点1: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女老师去生孩子谁上课?
据羊城晚报近日报道,广州越秀区某重点小学校长说到,他们学校有位教师,90%以上是女教师,她们的平均年龄是38.17岁,其中40岁以下的女教师有95人,35岁以上有45人,“不到40岁的女教师都积极想生二孩,还有超过40岁的女教师也蠢蠢欲动。”校长有些无可奈何,刚刚开学,工作才进入正轨,然而当下学校正在保胎或休产假的女老师就有10个。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刚刚开学的海口市琼山区第三小学,目前已经有4名女老师在休产假,2名教师病休。琼山三小校长吴成承认,“确实带来一定压力。已经有4人在休产假,2人休病假,另外我们学校还有教师怀孕暂时没到休假时间的。这种情况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来说压力很大。”该校共个编制,目前只有个教学老师,又由于6人休假,目前学校上课教师的人数比应有编制少了20多个名额。而去外面招聘也需要培训过程。面对这样的压力,琼山三小基本通过校内调配进行解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他老师工作量。
焦点2:骨干教师集体休产假,师资不足校长压力大
据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大军集中在70后和80后,而在中小学校,这个年龄的老师大都是骨干教师,一旦休假会给学校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准备生二孩的女教师大多年龄偏大,现在要是不生,再过几年可能就生不了了,所以容易扎堆。许多生二孩的教师,往往怀孕后就请假回家保胎。校长能做的只能是祝贺怀上二胎宝宝,并叮嘱遵医嘱在家静养。“不到40岁的女教师都想生二孩,甚至超过40岁的女教师也蠢蠢欲动。”山东省临沂市区某小学分管人事的负责人苦笑着说,目前,学校休产假的女教师有13人,已经怀孕的女教师有34人。
临沂市区另一所小学副校长说,“年轻女教师生二孩一般会坚持到最后,但是高龄的女教师孕前期可能要保胎,这时会休一两个月,到生孩子时会再休3个多月。个别体质实在不好的,怀孕了便要一直保胎,直接请假一年多的也大有人在。学校师资实在调剂不过来,今年招聘了60多名教师。”一些校长普遍表示“压力较大”,还有一位小学校长打趣道,“妈妈想生二孩,最发愁的是谁?其实是我!”
焦点3:老师怀孕更换频繁,家长有意见
“我儿子刚上小学五年级,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刻,可新学期语文、数学两科老师因为生二孩都要休假,语文换了一名年轻老师,摸不透水平什么样,另一名数学老师11月休产假。老师生二孩不是不能理解,可一换就是两门主课,孩子需要重新适应新老师的讲课方法,也不知道能不能跟上?”济南市民韩女士忧愁地说
市民王女士则表示,她女儿今年上初二,是学校的尖子生,平时在班级组织能力也非常强,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很高也很看重孩子,可班主任二孩休产假后,更换的班主任教学方法让孩子很不适应,上学年期末考试,成绩下滑了十多个名次,可愁坏她了。
对于很多学校来说,临时招聘老师虽然成为学校解决扎堆生育的主要办法,但是要找到有教学资质、教学经验的临聘教师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广州不少名校打出了招聘代课老师的广告,学历要求是大专,工作经验不限。任职要求持有教师资格证,至少能上一个学期的课等。前几天,有家长发现孩子的班主任是临时聘用的老师,着急地四处找人要求换班。“代课老师一问三不知,怎么办?”
焦点4:其他教师工作量增加教学秩序受影响
女教师休产假去了,学生们该怎么办?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扩充教师队伍外,不少学校给没有生育计划的教师增加了工作量。“我们原来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是一人教2个班,现在是一人教3个班甚至4个班,一天下来腰酸腿疼不说,嗓子都累得快说不出话了。”临沂市区一中学担任语文的李老师表示。
“原本我们每个老师带2个班,一周课程在12到16节之间,平均每天2到3节课,可自从女教师开始休产假后,我们需要带3个班,每天至少上4节课,而且还得兼任班主任,这可并不是工作量简单的叠加,还要处理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李老师无奈地说。
“对学校领导来说,女老师怀孕是一件很矛盾的事。”市区一中学校领导告诉记者,尤其怀二孩的老师,遇到的状况通常会多一些,所以有些会为保胎请假,他们最犯愁的就是不固定的请假,这对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学秩序影响不小。“一般老师请假一两个星期,其他老师还能帮忙顶顶,但像产假这种长时间的,就只能另找老师代课了。”
缓解产假式缺编,多管齐下方显效力
1.增加流动教师编制完善教师结构
为解决产假式缺编问题,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校长张凤娟建议,每所学校可以根据年轻女老师的比例,适当增加老师的编制,而增加的这些教师是“流动的”,可以将多出来的老师借给其他学校。这样不仅能解决女教师生育高峰的教学问题,也能未雨绸缪为迎接下一个上学高峰储备教师力量。
完善教师性别结构也能有效缓解全面二胎给学校带来的冲击。石家庄市外国语小学的女教师比例高达80%,但校长陈瑜说:“我们学校男老师有将近40人,我们要保证各个学科都有男老师。在进行工作安排时,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的任课老师,采取老中青都有的年龄搭配,防止一个班好几名任课老师同时怀孕的情况发生,尽量减小老师怀孕对正常教学的冲击。”
2.多渠道组织后援师资,应对产假式缺编
据了解,很多地区的学校为了应对产假缺编现象,已经开始储备教师人才,比如广州将分区探索建立后备教师库。后备教师库教师来源包括刚退休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师、具备符合教师资格的社会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教师、师范院校的待就业的毕业生等。“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这些人才储备起来,一旦各个学校有需求,就可以到后备教师库遴选。”
3、与师范院校合作,引进优秀准毕业生
有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统一调度,与一些重点师范院校达成合作协议,挑选优秀的准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广州已有学校聘请华南师大的实习生来任教。“他们虽然还没参加工作,但受过师范训练,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胜任非毕业班的教学。”东莞市谢岗中心小学校负责人说。
广丰人才中心——05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北京那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