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福清海丝历史文化的奥秘,福清海丝历史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8569.html

3月7日上午,在遍布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的福清市海口镇,由本报与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主办,福清市文体局、福清新闻中心与本报五大洲海外版协办的福清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调查正式启动,并展开了对福清市海口镇海丝遗存调查与采访。

福清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世代福清人是绵延多年海上丝路的延伸者与拓宽者,

也是海丝文化的重要缔造者,

目前区域内保存着众多自唐至清海上丝路文化遗存,

还保留着见证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福清人践行海丝精神的建筑、音像与文献,是福州海丝文化的重要富矿。

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与本报联合举办福清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调查与系列报道的活动,目的有三:

一是通过深入挖掘、考证、整理、报道世代福清人在开辟和拓宽海上丝绸之路的努力,充分展示福清人在中国海上丝路史上独特地位,展示福清人在海丝文化的形成与丰富中的独特作用。

二是通过深入挖掘、考证、整理、报道世代福清人在开辟和拓宽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贡献,展示福清丰富的海丝历史文化遗存,在进一步提升福清人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凝心聚力,为建设“海上福清”提供文化支撑。

三是通过充分展示福清丰富的海丝历史文化遗存,进一步丰富福清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力。

福清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调查选择在海口镇启动,是因为海口镇早在唐代即是海上丝路始发港和关防重镇,因其雄居福清湾顶部,揽福清母亲河——龙江入海而得名“海口”。由于长期是海上丝路始发港,镇中海丝遗存丰富,本报从明天开始将推出《福清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调查报告》专栏,详尽介绍调查结果。同时,也将及时通过本报五大洲海外版详尽报道福清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福清当地百姓对推出“福清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调查”给予积极评价。

出生于福清市海口镇的陈霞生,原是部队文艺工作者,转业后在福清市邮电局工作,退休后回到海口,倾力家乡文物古迹保护。他上午带着调查队跑了多地进行考察,中午不休息,继续带着记者翻山越岭进行调查。

他对记者说:

推出福清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调查是件大好事,我听说后非常高兴。因为海丝遗存是福清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应当挖掘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这不仅能让福清人自豪,更爱家乡,而且也能让更多外乡人来福清参观访问。

记者感谢他的不辞辛苦,他说:

“我是福清人,我是主人,这是我分内的事。”

  

记者在海口古渡口采访时,天突下密雨,热心的数位当地居民自发地前来介绍关于古渡口的故事,他们怕影响记者拍照,任雨点打湿衣服也不打开手中的雨伞。

在古街采访,又有居民热情相邀进屋歇脚饮茶并说:“我们家乡是个宝,只希望你们多来。”此间所展现的文化自信让记者感动。

福州晚报记者刘琳陈坚杨勇

新媒体编辑陈心斐

福州晚报新媒体部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福州日报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3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