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本专栏丰泽丰泽NO

白癜风患者工程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03/7110347.html

蔡芳本专栏

第期

丰泽丰泽

文_蔡芳本

我是我祖母带大的,俗话说,祖母疼太孙,我是长孙,自然属祖母疼爱,我是祖母的一条手巾仔,无论走到哪里,祖母都要把我带在身边。我的外祖母住在前坂村,她是祖母的姐姐,她们姐妹俩虽不怎么亲,倒也时常来往。每逢节日,祖母便会牵着我,从新门外我的家,走一条长长的村道,来到浮桥街,过了浮桥,穿过新门街,再穿过涂门街,然后走一小段田间路,便来我的外婆家。我外婆家房子是典型的闽南古大厝,在我幼小的眼里十分高大,跟我家那低矮的砖混房比,简直就是宫殿,虽然有点破落倒也有点皇家气派,跟周遭的房子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跟村边的田园也是有缝链接。村庄是田园的一部分,田园也是村庄的一部分,那样难舍难分。那时的前坂村,除了田园还是田园,连过去是一边后坂,津头埔,大围;一边是浦西、沉州;一边是田奄、围口,这些村庄在一片大平原里头,水系丰富,种下的水稻,长得格外青绿茂盛,很像我新门外的家乡。

早年的江滨美山渡口

年,从清源山上远眺泉州老城区。(摄影KatteBelletje)

在外婆家,我最喜欢站在村口看南门那边的车站了,车站掩映在木麻树干里,看得不太清楚,可那里开出来的汽车,在树干里穿行,就像一片片剪影,轻盈又朦胧;就像童话片里的动画,一片片划过我童年的脑际,那种神秘与美好,一直留到现在。我在村口看久了,就会跑回大厝里,央求表哥带我到水沟里捞鱼。那水沟其实就是一条小河,河宽水满,岸边相思与杨柳参差独立,更有一种秀气。我喜欢靠在树干边,扔下钓钩,然后不知怎么就睡着了,原来,那是阳光像一只小狗一样伸出小爪,撩得我身上爽爽的,了我的睡梦。对于童年的我,在这样没有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杂音的地方不睡着那是没有理由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宁静有时实在会使人忘掉一切。我跟祖母来外婆家过节根本不是我的意义,而是一种人的原始的愿望。我现在想,祖母与外婆大概一辈子都不懂得什么是美景,而我从童年时就已经感受到了。

春天,前坂村的田园插上了秧苗,绿色开始环绕着村庄,这个时候的园坂村是陷在绿色中间的;直至秧苗长旺长粗,绿色变得浓密厚重,整个村庄在田中央就像浮在绿色的翡翠上面一般。也可以说,整个村庄像一艘大船,在绿波中荡漾,而我新门外的村庄,面临田野,背靠在山边,更像一艘船靠岸入港。少年的我,根本不会想到这艘航船什么时候会起航,我只想它安谧的模样。那时虽然很美,但那时的船帆是破的,那时的船舱是破的。不论是外婆家的前坂村,还是我新门外的洋屿村。我见过祖母的许多笑容,也见过外婆温和慈祥的微笑,但见到更多的是她们的愁眉,是她们的眼泪。在美丽单纯但又贫穷的日子,当时的人根本没有太多的奢求,只求日子能过得下去,能够在这块土地上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生活,就是最大的满足。祖母与外婆是在用更多的微笑来掩饰心头的辛酸。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外公死了,我与母亲去吊唁,我吃到的下山饭竟是才掺了几粒米的所谓的红萝卜饭,送葬的人都吃这个,只有菜,菜还算好菜,米不见了,外婆家那座高大的古大厝笼罩的除了悲伤还有饥饿。而前坂跟我的家乡一样,应该是鱼米之乡呀!我不清楚,应是鱼米之乡,可我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呢,都拿哪儿去了?为什么,我们拥有土地,我们辛苦劳作却永远填不饱肚皮?为什么,付出与收获竟这样不协调?美丽与贫穷竟是这样的不合拍?

一直到了十五六岁,我稍加懂事,但学校停课了,没书念了,这样的年纪是最尴尬的年纪,肩不能挑手不能拎,美好的田园根本无法赋予你谋生的本领。祖母想要让我也能做点事情,便把我送到我姑姑的婆家浦西村。浦西村连着前坂村,隔一大片水田,隔一条公路,我跟祖母也常来姑姑家,有时是到了姑姑家,又从姑姑家来到外婆家赶场的。在姑姑家,我跟姑丈去放羊。姑丈是一个勤快又素直的人,一个人饲养几百只鸭子,几头牛,人晒得又黑又瘦,但却精干,利落。我们将鸭子赶入晋江溜石段,鸭子在江面上扑食,翻腾,它们根本不知愁苦的滋味,我在江边看着一本破书,望着对面的溜石塔,根本不知道这条江有那么多故事、不知道这条江承载着那么多的历史。这条江流过了泉州的那么多县市区,在现在丰泽的这一段停留,似乎特别辉煌。这一段是海丝商船聚集、起锚的地方,这一段是晋江的出海口,出这个口就是大海,就是茫茫无涯的大海,就是通往全世界的地方。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渔村,叫蟳埔,这个地方的女人们头插金钗,戴满鲜花,走街串巷,敲蚝卖鱼。泉州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有她们俏丽的身影,就连我那偏僻贫穷的乡村,也只有她们的出现,能给我们带来一丝生活的亮光。据说,我早产,祖母以为我会死掉,但是蟳埔阿姨十天半月的一只红蟳救活了我的命,我的身子虽然孱弱,但我的骨头还是硬的,我的精神还是饱满的。不能不说,蟳埔的风,从小就吹着我;这是蟳埔的海,滋养着我。我的血液里有蟳埔的海水。可以说,老家的水哺育我长大,蟳埔的蟳让我健身骨。虽然这是我后来才认识的,但对于蟳埔的那份情感却奇妙地存在了。就像我对于我生我养我的地方,就像对于前坂,对于浦西。

在浦西的日子虽然苦,但也让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姑姑家旁有一株大榕树,每天傍晚群鸦聚集,叫声一片,我不知道那是它们的哀叹还是它们的狂欢。

依旧的一天,我赶着鸭子在江边;依旧的一天,我赶着鸭子在收割后的田地里,忍着烈日,忍着秋风。丰泽这一带靠海,风太大了,简直是带着刀子来割你肉的。我在水田里,穿着单薄的破衣烂裤,被风割得瑟瑟发抖。我没看到希望和前途,我也不知道,这样刺人的风现在会被这么多的高楼大厦挡住,我也不知道这么冷的水田会平地生出这么多高楼大厦;我也不知道这热闹非凡的都市竟是以前清冷寂静的田园;我也不知道,这籍籍无名的一片村庄,竟会兴起一座新的城市,而且取名叫丰泽。在北京,那是皇上的地方,有个地方叫丰泽园,是老北京八大饭店之一。丰泽园是逃荒的山东少年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那是一个奋斗的故事,一个励志的故事,从无到有,从无到强,繁荣发展,而今的丰泽区不也是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景。一个经济文化强区,人民安居乐业,保留了过去的美好景色,更添新的美景,去掉了过去的旧貌,去掉了过去的晦气,保留了青山绿水,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宜居宜生,不由得你不喜欢。丰泽丰泽,丰衣足食、泽被人间,丰富而泽润,圣天福地,你能不歌赞?

我喜欢丰泽过去的田野,和我老家的田野一样,春天一大片的油菜花、春天的秧苗和夏秋的稻浪;我喜欢秋冬的一大片首蓿、紫云英、蚕豆花;我也认可现在丰泽的繁荣的都市景象,这是两个时代的美,自然的美和人造的美,这是本质上一样的美,我在想,如果两个时代的两种美能有机地相接,那就是美轮美奂了。

祖母已离去多年了,如果她还活到现在,她会有怎样的感叹呢?她会欣赏现在的美吗?她会喜欢过去的丰泽呢?还是会喜欢现在的丰泽。她老人家现在到她的姐姐家,就不要走路,就不要坐马车,不要坐三轮车,我叫我儿子开车过去接她就行了。太有意思的是,我家现在就住丰泽,我又回到我小时候来过的地方,我离我的外婆家只有几步之遥。我的小区里住着我的老家人,住着我的同学、朋友,住着我的学生我的亲戚,这新生的丰泽,住着五湖四海的人,成了一个城市的人,成了一个大家庭里的人,成了一个亲近的人。

我想,祖母可以喜欢过去的那个乡村,也是可以喜欢现在的这个城市的。

丰泽的山川河流古道都还健在,清源山、大坪山、桃花山;后渚港、东海湾、蟳埔港;石头街,海印寺,真武庙等等等等。天地造出的事情总是大美,许多人对你说,世界的美聚集在这里,你一定会相信,丰泽的文化神经,震动这个美丽世界,感动这个美丽世界,牵引这个美丽世界,诱惑这个美丽世界。这么久了,在丰泽,随便敲开一扇门,开门的,都是我的亲人。说真的,有段时间,我对这样一个新区在情感上很不能接受,毕竟这是旧泉州的一部分,是鲤城的一部分,怎么就成了一个新的区域呢?这个新的区域,除了一个新的行政单位,又能产生什么新的效益呢,新的形象呢?现在,我能接受了,毕竟,丰泽在发展,在前进。我注定跟丰泽有情缘,我在丰泽的土地上工作,在丰泽的土地上学习,在丰泽的土地上生活,在丰泽,我找到我的位置,我找到我的所爱,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无论我年轻在鲤城,还是我老在丰泽,其实都在我的泉州。虽然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但我想,我的祖母如果健在,她老人家一定能理解并且适应这种崭新的时代的。

(来源于蔡芳本新浪博客,年5月9日)

蔡芳本专栏蔡芳本-往期回顾

蔡芳本专栏

再不来春风就老了

NO.期蔡芳本专栏

唉!朋山岭

NO.期蔡芳本专栏

诗人蔡芳本的幸福生活

NO.期蔡芳本专栏

蔡芳本不是人

NO.期

蔡芳本专栏

阳台上的苦瓜

NO.期

蔡芳本专栏

在欢乐迪唱歌

NO.期蔡芳本专栏

走着瞧吧,许谋清

NO.期蔡芳本专栏

一生只穿夹克衣

NO.期蔡芳本专栏

收藏晋江

NO.期蔡芳本专栏

池店中学,我的学生们

NO.期蔡芳本专栏

我的女神

NO.期蔡芳本专栏

童年的那片帆影

NO.期蔡芳本专栏

读我的书

NO.期

蔡芳本专栏

初春,死了一只鸟

NO.期蔡芳本专栏

玉兰花语

NO.期

蔡芳本专栏

蔡其矫诗歌音乐会主持词

NO.期蔡芳本专栏

陌生之歌

NO.期蔡芳本专栏

我爱自行车

NO.期蔡芳本专栏

梦书

NO.期蔡芳本专栏

庄学培和他的家园

NO.期蔡芳本专栏

裤袋的功用

NO.期蔡芳本专栏

绿笛山庄一夜

NO.期蔡芳本专栏

风云舒卷湖头镇

NO.期蔡芳本专栏

深沪风味

NO.期蔡芳本专栏

衢州的震撼

NO.期蔡芳本专栏

继续!《南安文学》

NO.期蔡芳本专栏

祥华茶韵

NO.期蔡芳本专栏

金谷春深

NO.期蔡芳本专栏

蓬华风景

NO.期蔡芳本专栏

印象中的海印寺

NO.期蔡芳本专栏

序黄秀惠

NO.期蔡芳本专栏

父亲的背后

NO.期蔡芳本专栏

虹山家训留美德

NO.期蔡芳本专栏

这块给你吃

NO.期蔡芳本专栏

丁屋岭旧时光

NO.期蔡芳本专栏

钱仓记事

NO.期蔡芳本专栏

我认识的安溪茶人

NO.期蔡芳本专栏

画画记

NO.期蔡芳本专栏

血沃伯公凹

NO.期蔡芳本专栏

是怎样的一种美好

NO.期蔡芳本专栏

花钱的方式

NO.期蔡芳本专栏

崇武水关情思

NO.期蔡芳本专栏

愿望

NO.期蔡芳本专栏

我们要养活文学

NO.期蔡芳本专栏

感受南安城

NO.期

蔡芳本专栏

散点亮光——洪辉煌写人文章小议

NO.期蔡芳本专栏

写点小东西,过些小日子

NO.期蔡芳本专栏

看雷与听墙——许谋清散文艺术特点小议

NO.期蔡芳本专栏

不断寻找活着的答案——序贺彦豪

NO.期蔡芳本专栏

情与爱的结晶——序叶志如散文集《亮光,一直都在》

NO.期蔡芳本专栏

不老的母亲河

NO.期蔡芳本专栏

跟庄长江先生学习“戏剧人生”

NO.期蔡芳本专栏

诗歌灵源

NO.期

蔡芳本

蔡芳本,笔名老山羊、郑闲。福建泉州人。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分别在师专、中专、中学任教。年转入《泉州晚报》任编辑。年开始发表作品。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逆飞的荆棘鸟》、《只有你的声音》,散文诗集《紫丁花香》,诗书影集《故乡屋檐下》,散文随笔集《过简单生活》、《做一只快乐的猪》、《只要你愿意》。现任泉州七彩艺文会馆馆长、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西海岸文化平台现已开通以下作家专栏:

王忠智

陈客

戴冠青

姚雅丽

曹淑风

廖伏树

姚添丁

庄马炮

林世铨

王朝晖

郑剑文

胡建志

寇婉琼

陈丽桔

施伟

林清秀

木雷

郑智得

王勇

林火烟

蔡芳本

林素玲

李英霞

孙传勇

洪少霖

黄建团

贺彦豪

张家鸿

潘翠芸

顾月华

许谋清洪辉煌

栗冰

王燕婷

张明

李妙连

吴奋勇

王小敏

黄秋华

林轩鹤

骆锦恋

海伦

王常婷

陈谦

蔡水奎

洪顺兴

叶燕兰

任剑锋

张百隐(按开栏的先后时间为序)

爱写作的人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3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