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59655.html1.关于衣衣服用来干嘛的呢?大家都知道,它至少有两种用途:其一,用来遮羞;其二,用来御寒。可是,我发现若是去了某个特殊的地方,这两种功能完全可以抹杀,譬如海南的三亚,一年四季热得要死,至少就可去除御寒这个功能。若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人们完全可以不用穿衣服,个个赤身裸体好了,哪个男人没有生殖器官,不就是阴茎吧?哪个女人没有生殖器官,不就是乳房和阴道吗?根据物以稀为贵、鹤立鸡群的原则,如果大家皆这样,你若在一群一丝不挂的人群当中反而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大家肯定会认为你是一个怪物,甚至认为你可能没有生殖器官,你可能是一个外星人,你不属于人类。于此说来,遮羞的功能也就丧失了。你可能会说,这样会让男人受不了,男人看见女人的裸体其下面会勃起来。但是,你不要忘了,人是一种有理智的动物,如果身边的女人皆如此,他的审美功能就会发生偏差,生理功能自然会有所退化。男人正是因为出于猎奇心理才会对女人产生性幻想,现在好了,关于女人的神秘感一点也没有了,他反而对女人不太感兴趣了。况且,退一万步来说,男人的阴茎咋能老处于充血状态呢?若长期以往,他可能会死掉的,为了健康,他自然会转移注意力,于是意淫也便消失了。我曾经去过三亚的大东海海滨浴场,记得那是年的一个春天,我们这里或许春寒料峭,冷得要死,他们哪里却热气腾腾。我在大东海漫步的时候,看见那里的老男人只穿一条窄窄的小内裤,下面鼓囊囊的,连小孩子都知道那里面包裹着什么东西,如果内裤不是深色的,估计跟裸体没啥区别。照理说,老男人的生理功能退化了不少,应该更怕冷些,可他们依然在大海里游泳,随后又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好像很怕热似的,恨不得连那条小内裤也脱掉。而那些女人呢,我发现主要是外国女人,毕竟外国人的性观念更开放些。她们穿着薄薄的比基尼,露出深深的乳沟,乳头凸起来,差不多有一半的乳房坦露在外面,下体也被紧身的比基尼勒成了一道深深的缝隙,其阴道的轮廓纤毫毕现,这与皇帝的新装又有什么区别呢?也许脱掉那件比基尼更能消除男人的猥琐心理与邪念,反而是那种若隐若现的半裸体状态更让男人蠢蠢欲动、欲罢不能。我在三亚周边的某个旅游景点曾经逗留过,发现那里的黎族姑娘其肤色普遍比较黑,这当然是日光过盛晒太阳过多的缘故。她们虽然穿着裙子,但其外露的头颅、脖子、手臂、小腿和双足却是黝黑的,因为她们是女人,所以要尽可能多地穿衣服,这当然不是用来御寒,而是用来遮羞。我可以想象,当她们赤身裸体的时候,被衣服罩住的地方肯定是白刷刷的,呈现女人那种天然的白皙而细腻的肌肤,但没有被衣服罩住的地方却黑得像炭似的。这样一副黑白交错的胴体假如突然呈现在你的面前,你肯定会感到很惊讶,令你大跌眼镜,或许会完全失去你对女人的兴趣,倒不如像非洲女人那样,通体黑漆漆的;或是像俄罗斯女人那样,通体白晃晃的,这样会让男人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些。而那里的黎族小伙子就不一样了,他们穿着敞开的褂子,估计除了臀部有点白,其他部位都是黝黑的。当这样的一副男性胴体呈现在你的面前,尽显阳刚、壮硕与粗犷之美,相信一般的女人都会喜欢这种美。我曾经去过广东河源的龙源温泉,那里就有一个天体浴室,不过是针对日本人的,我当然没有去过。不过,我可以想象,一群男女在一起沐浴,就好比一群不穿衣服的人在一起过日子一样,只不过生活的内容变成了洗澡而已,这个时候,衣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男人看着一群女人的裸体,下面是萎缩的,也不会对女人的胴体品头论足,脑海里也不会产生什么邪念,顶多就是开了眼界,想不到女人在脱光衣服之后还是蛮有区别的;而女人看着一群男人的裸体,她们也不会叫春,顶多就是开了眼界,想不到男人下面的那个东西还是有点区别,想不到某些男人的胸部还长着浓密的胸毛,而自己的丈夫却没有。我的衣柜里收纳了很多衣服,有袜子、内裤、秋裤、裤子、皮带、秋衣、圆领衫、衬衫、公司制服、T恤、西服、外套、夹克、羽绒服,反正什么都有,多得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拥有什么衣服,那都是陈年累月积累起来的。这些服装一年四季的都有,当然都是一些比较低档的产品,也有几件高档的产品,可是我却将它们束之高阁,使用频率极其低下,倒不如将它们直接扔掉算了,可省去空间和挑选它们的时间。春天来了,我就去找适合春天的衣服;夏天来了,我就去找短袖式衣服;秋天来了,我就去找长袖式衣服;冬天来了,我就去找外套。我经常为找一件适合的衣服而翻箱倒柜,挑选来挑选去,折腾得要死。一旦某日突然变天了,又不得不去衣柜折腾一番,于我而言,御寒之功能胜过遮羞之功能。有时,为了参加某个重要的应酬或活动,这个时候,衣服的第三种功能就突然冒了出来,那就是身份功能(本人定义的一种功能)。因为在挑选衣服的时候,要考虑公合场合的主题、别人的身份和个人的面子,如果自己觉得这件衣服衬托不起自己的尊严,或许还要去商场重新购买一件。我有一套西服,那是结婚时买的,但是我却很少穿,因为我总觉得打领带是一件好繁琐的事情,只有重要场合我才会迎合那种庄重严肃的场合。我真佩服那些做销售的男人,每天都是西装革履,头发油光发亮,皮鞋锃亮,总是一副精神抖搂的样子,换成是我,我就做不到。在这里,不妨说一件我的糗事,因为我偏矮偏瘦,当我穿上西装的时候,老是有朋友对我说,你的西装偏大,应该换件小号的,殊不知,我的西服已经是最小号的啦,所以我每次买衣服的时候,总是找“S”(英语单词:small)型的服装,尴尬之中透着说不出的无奈。这两三年,因为写作的缘故,也算小有成名,于是,有朋友对我说:“你应该换一身适合作家身份的行头,比如汉服什么的,长袍马褂什么的。”对此,我总是莞尔一笑,他真不知道我的苦楚啊,我哪有足够的闲钱、充裕的时间和闲情雅致去琢磨这些面子工程哦!2.关于食活了半生,平生也走过不少的地方,见过不少的朋友,品尝过各地不同的美食,可一旦填饱了肚子,我又往往忘了那道美食的名字,至于它的滋味更是回味不起来了,或许说明我天生就不是一个美食家。我常常想,人要是无需吃东西该多好啊,我说这句话好像我是一个精神病人似的,人不进食那是会死的,这个地球人都知道。我说的是,人要是不需要吃东西就少了人间的许多烦恼,譬如生存问题,因为人的那张嘴就像一个无底洞,生命不息,永远也填不满。一日三餐,早餐不吃,中午会感到饥饿;中餐不吃,下午会感到饥饿;晚餐不吃,睡觉时会感到饥饿,而饥饿的滋味最令人难受,一旦饿起来,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事实上也做不了,那种感觉像犯人被用刑一样,真是生不如死。而我却是最怕饥饿的,虽然吃得少,但饿得也快,也不知哪里出了问题?是身体有恙?还是用脑过度?抑或是写作过甚?容我臆想一下,人要是真的不用吃东西就好了,譬如科技进步到猛吸一口空气就饱了,空气中的氮气可转化成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机蛋白什么的,空气中的氧气与氢气产生化学反应可转化成水,这样一来,水也无需喝了,这多省事啊!若真是这样,问题也就来了,人们好像不用再为生存而四处奔波了,因为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好像都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这里的“口”就是那个无底洞——嘴巴,这个“家”有几个家庭成员就决定了有几张“口”。我听说,有些人为了减肥竟然学习辟谷之术,我不懂辟谷,也没有体验过,不知其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辟谷不能保证一个人永远不吃东西,若辟谷真的具有永久不进食的功能,我倒真心愿意去虚心学习一下,于一个清贫的作家而言,省点膳食费也是好的。我虽然不是吃货,但也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其第一季、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所有纪录片我都看过。坦白地说,我真心佩服那些厨师和那些擅长烹饪的平凡人,他们不仅愿意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心烹制一道美食,而且还能将那道美食做成一件色香味俱全的艺术品。相比之下,我就差远了,我不懂烹饪,甚至有点厌恶烹饪。我在家里几乎不做饭,觉得做饭是一件好麻烦好浪费时间的事情,从买菜、洗菜、配料、烹饪、吃饭直至事后的洗碗,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我觉得烦透了,出于男女平等的原则,所以我在家里总是承担洗碗的工作,图个清静,其他的工作全由内人打理。我当然知道她做这些事情心不甘情不愿,但既然遇上了我这种人,想必也是无可奈何,长期以往,她也就麻木了。我若是独处的时候,几乎都是去外面解决肚子问题,早餐喝一碗粥就饱了,中餐吃一碗粉或面就饱了,比如桂林米粉;晚餐吃个快餐就饱了,比如木桶饭。较之于其他男人,我的食量真是小得要命,饱得快,饿得也快,所以我一直很羡慕那些真正的吃货或是食量大得惊人的人,看着他们一餐可以吃好几碗饭,或是一口气可以吃好几个油腻得要死的红烧扣肉,我常常瞠目结舌,咂巴着嘴。我相信,就算别人使劲帮我塞食物,像填鸭子那样,事后我也会吐出来的。我常常对美食垂涎三尺,口舌生津,但又痛恨自己做不出来;我常常有制做美食的冲动,但一考虑到那要浪费我太多的时间,如此一想,念头又沉下去了,只好又跑去外面,随便找个餐饮店扒拉一下,经常是不到五分钟就解决问题了。我甚至想,与其在烹饪上浪费时间,还不如用这段时间拿来看书或睡觉岂不更妙?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妹夫,这个在烹饪方面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我备感惭愧的人,何出此言?缘于年的除夕那一天,他一个人愣是煮了十二碗美味佳馔,每一道菜肴皆色香味俱全,让常年在广东生活的我硬是饕餮了一番。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什么职业厨师,他常年在广东的云浮打工。我虽然成不了美食家,但并不意味着我写不出美食方面的文章。有一次,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我们吃的是柴火狗肉,这是湖南桂阳的一道美食。事后,同学们对我随便开了一个玩笑,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舌尖上的柴火狗肉》,以示对聚会发起人的酬谢。我承认,我是一个“君子远庖厨”的人,但我并不是什么君子,因为很多人说我是一个不懂女人的男人。我既不懂养生,也不过多地挑剔食物,也没有忌口,真的是有什么吃什么,碰上好吃的开胃的菜就多吃一碗饭,遇上不合自己胃口的就胡乱应付一下。我也是一个正常人,时常憧憬美食,期望大鱼大肉,也渴望能吃上鲍鱼、燕窝、海鲜与熊掌。我知道我又在痴人说梦了,说不定哪天我对荤菜不感兴趣了,专门吃素也未必,说不定哪天我已经无力进食了,生命也就行将终止了,于是那个叫做湘南徐工的作家也就真的死了。3.关于住房子当然是用来住人的,原始的意义是让人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一个休息睡觉的地方。如果你结婚了,也有了孩子,房子的意义就更大了,可为家人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让家人有一个让身心与灵魂得以栖息的空间。我以前打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家,经常以公司为家。公司一般提供住宿,有时几个人共用一个房间,那个小小的窄窄的铁床就是我的家;公司有时为我提供单人房,那个无人打扰的小空间就是我的家;如果公司不提供住宿,自己只得租房子,那个需要缴交房租的空间就是我的家;若一时不方便租房,就长期住旅馆,那张破旧的席梦思就是我的家。总之,只要有一个供我晚上睡觉的空间,那里就是我的家。那个时候知足常乐,我没有太多的渴望,日子倒也过得潇洒而快乐。现在情况变了,结了婚,也有了两个女儿,烦恼自然多了起来。年金融风暴的时候,虽然在东莞的樟木头镇买了房,但因为内人长期在东莞的长安镇工作的缘故,一家四口只能窝居在长安的某个出租房里,而将樟木头的房子出租。这样一来,我就具有双重身份了,一方面,我是别人的租客,而另一方面,我又是别人的房东,但长安的租金要比从樟木头收取的租金多得多,并不持平。有时,内人换了工作,而她的工作也只局限于长安,于是两三年之内总会搬一次家,甚是无奈。若是碰上可以提供住宿的老板,则不同租房了,多少省去一些生活费用,但这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在长安居住的这些年,自年至今,我就住过六个地方。大家都知道,搬家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情,挈妇将雏,大包小包,家用物件越买越多,主要是孩子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旧的东西又不舍得扔掉,于是每一次搬家要比上一次搬家更累人,往往要折腾三四天,却也无可奈何。常言道:“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孟子也说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关于清心寡欲,我是能够做到的,但偶尔也会被同学或朋友的豪宅深深地刺激一下。有时,去朋友的家里做客,人家住的是大房子,然后在交谈中他又说看上了什么地段,打算再买一套房子,或是因为这套房子升值了,打算把它卖掉,在别处再买一套房子。有的朋友很发财,这个城市一套房子,那个城市一套房子,或是在这个城市拥有几套房子,或是干脆买别墅,住到这座城市所谓的乡下去。人家炒房图个赚钱也罢,人家的钱多得数不清也罢,那是人家的能耐,我管不着。但是,我发现好多人的房子几乎空空如也,一年到头也没什么人光顾,除了让家人住得舒服一点,在朋友面前有面子一点,它真正的意义也就是提供一个吃饭、休闲、读书和睡觉的空间。哦!我应该将“读书”二字去掉,因为好多人是不太喜欢读书的。我曾经去过一个同学的家里,发现在偌大的房子里竟然没有一本书,相反,我在客厅里却发现了一台可以自动洗牌的麻将桌。那一刻,我觉得我和她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形同陌路,渐行渐远。4.关于行谈到行,当然离不开交通工具。我平生去过很多城市,也带着两个女儿去过很多风景区,所采用的交通工具无非就是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出租车、小汽车、面包车、卡车、地铁、公交车、绿皮火车、高铁、动车、轮船和飞机,再加上两条不要钱的双腿,唯独没有用过自己的私家车,因为我没有。这年头,买一辆私家车并不是什么难事,豪车买不了,买一辆低档车总没什么问题吧,譬如低档的比亚迪不也就是五万块钱左右吗?毕业这么多年,并不是我买不起车,那么我所赚的钱都去哪儿了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我不擅于理财,对于金钱,我看得比较淡,完全可以用“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日愁与忧”来形容。但现在想一想,我所赚的钱大多用在了访友、游山玩水和购买书籍等方面,当然,我必须得承认,我赚的钱实在是太少了,微薄得捉襟见肘,较之于别人,我简直就是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人,这一点,时常让我觉得很没有面子,也常常抬不起头。但是,话又得说回来,虽然现在的我暂时没车,但我平生所坐过的车丝毫不逊色于你们,中低档车就不提了,各种品牌的高档车我几乎都坐过,有宝马、奔驰、奥迪、陆虎、保时捷、凯迪拉克、丰田霸道、丰田皇冠、丰田陆地巡洋舰、英菲尼迪、捷豹、宾利、玛莎拉蒂……还有一些品牌我现在忘了。我承认,我都是蹭别人的车,或坐老板安排的车前往某处,或坐举办方安排的车参加某个活动,或坐朋友的车前往某处,或坐朋友的顺风车回家。我也承认,蹭车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但我所能做的就是让对方觉得我坐他(她)的车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这个“值得”二字你懂的,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我用写作、精神与人品做到了。我经常坐在别人的车里目睹别人在城市里努力寻找车位的焦虑情形,目睹司机聚精会神眼睛直勾勾盯住前方心无旁骛驾驶的情形,目睹因严重堵车令人心烦意乱的情形,目睹因导航不准而迷路的情形,目睹两辆小车因发生一点小事故而喋喋不休吵个不停的情形,目睹别人因长期驾驶而精神不济的情形,我突然又觉得,开车确实好麻烦,假如我有足够的钱,我又不太愿意买车了。为什么呢?一则我坐在别人的车里不用考虑那么多事情,我可以闭目养神,我可以欣赏窗外的风景,我可以与别人聊天,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二则我去某个城市的某个地方,在如今这个年代,我借助于地铁、共享自行车、公共汽车、优步(即UBER,一种打的的APP软件)、步行等形式,我发现在时间上并不会慢很多,至于性价比,绝对高于自驾。当然,我这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这也决定了我的活动范围只能选择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若是我想去某县、某镇或某村采风,若没有私家车,还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钱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地打的,生活就是这么悲哀与无奈。5.关于喝之前说过,我不会养生,也不注重养生,什么都喝,但经常喝的还是家里的桶装水和外面买的矿泉水、纯净水,好像我是一条贱命似的,什么都能喝,什么都拿来喝。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市场上用来喝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琳琅满目,不胜枚举。不信,你去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超级市场走一遭,那里陈列了无数的让你叫不出名字的可以饮用的液体,我相信,你穷其一生估计也喝不了那么多。我只是想说,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真是太丰富了,这是一件好事情,也是一件坏事情,好事情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自己想喝的,坏事情是好多液体其实都是工业产品,掺有香精、色素和食品添加剂等等啥的,其实它并不有益于人的健康,而商家为了赚钱,总会巧立名目制造一些营销噱头,或美其名曰功能性饮料,可以益气提神;或美其名曰保健型饮料,可以健胃益脾;或美其名曰养生型饮料,可以延年益寿,青春常驻,容颜不老。如此之多的液体食品,谁知道它的功能是真是假?于顾客有啥好处呢?我喜欢喝一种碳水化合物饮料,主要是汽水型饮料,譬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口。我明知道这种饮料于人的健康几乎没有益处,但还是忍不住隔三差五地买一瓶来喝,因为我喜欢那种口感,喜欢那种入肚的滋味,我真怀疑那种液体里面掺有一种类似鸦片的化学物质,让人总是上瘾。若是隔一段时间不喝了,又会怀念那种久违的感觉。这种陋习可能源于我多年前那种不好的生活方式,记得十多年前的夏季,广东的夏季一般都很漫长,那个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养生的概念,家里若是没有桶装水了,我就去沃尔玛买那种1.5升装的百事可乐,才卖4.9元,甚是便宜。买回来之后,便大口大口地喝,完全是把它当成日常的饮用水来喝,图的就是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以及无比舒服的口感,就连打嗝时感觉从嘴巴里冒出来的二氧化碳也是甜的。现在,人过不惑之年,也开始明白养生的重要性了,主要还是喝家里的桶装水,若是外出便购买矿泉水或纯净水。当然,我也喜欢喝茶,但几率很低,总觉得一个人泡茶有点浪费时间,好像我的时间很宝贵似的,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做这些于我看来有点无聊的事情,倒不如喝点白开水更实在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蒋介石就喜欢喝白开水。过了几天,旧病复发,又忍不住会去买瓶可口或康师傅旗下的各种饮料过下瘾,什么冰红茶、绿茶、马蹄汁、酸梅汁、水蜜桃、橙汁、茉莉清茶、水晶葡萄、番石榴啥的。哦!我这条贱命随它去吧,估计这个似好非好、似坏非坏的习惯一辈子也难以调整了。6.关于玩鲁迅说过:“要学就学得踏实,要玩就玩得痛快。”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因为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缺乏自律精神,价值观也未成形,做起事情来比较随性。但成人就不一样了,一方面迫于生存压力,需要起早贪黑做点俗务;另一方面也要寻求精神生活,找点娱乐项目来放松一下。鉴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与价值观不尽一致,于是在娱乐方面成人的世界简直是天上地下,花样繁多。有的人喜欢看书,但从不写作;有的人喜欢看书,偶尔也写作;有的人喜欢打牌、搓麻将,乃至上瘾成性,通宵达旦地干,而这年头,不小赌一下是没有人跟你玩的;有的人喜欢户外运动,或骑山地自行车,或自驾,于是结识了一帮驴友;有的人喜欢钓鱼,于是结识了一帮钓友;有的人喜欢下棋,譬如中国象棋、围棋,于是结识了一帮棋友;有的人喜欢涂抹丹青,于是结识了一帮画友;有的人喜欢挥毫泼墨,于是认识了很多书法界的朋友;有的人喜欢唱戏,于是结识了一帮梨园界的朋友;有的人喜欢唱歌,没事就去KTV引吭高歌;离谱的是,有的人喜欢喝酒,经常和一帮狐朋狗友喝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德国哲学家叔本家曾经说过:“因为人们彼此之间没有可以交换的思想,所以,他们就交换纸牌,并试图赢取对方的金钱。”这句话当然有点道理,实质上宣告了思想的破产,但对普罗大众的要求也未免太高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绝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圣贤之人毕竟凤毛麟角,有句话说得好“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就是对平凡人从事娱乐活动的最好注解。我也是人,当然也喜欢玩,但玩的方式却和别人大不一样。我喜欢游山玩水,在名山中享受清幽,在大川中享受恬淡;我喜欢阅读,与别人的思想碰撞,因为我觉得读书也是一种消遣的方式;我喜欢与朋友把酒言欢,在交流中深入地了解人生;我喜欢东游西荡,美其名曰云游,闲云野鹤般放任自我;我喜欢带着两个女儿游学,履行父亲的职责,让她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我喜欢与朋友们在KTV一起放声歌唱,拾回久违的音乐情怀;我喜欢与朋友们一起泡酒吧,一边喝着黑标,一边看着舞台上那些热辣的美女。哦!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我承认我也喜欢欣赏美女,男人都这样,无可厚非。但是,我不喜欢打牌,更不喜欢搓麻将,觉得这种娱乐真是浪费时间,简直是在挥霍自己的生命,尽管这样,我却尊重别人的生活,只是个人不参与罢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感到孤独与寂寞,所以我也学会了求同存异,放下清高与孤傲的架子,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暂时忘却作家的身份,将书一扔,将笔一掷,重新走入市井小巷,复又融入烟火红尘,与民同乐,与友同欢,快乐莫过于斯。7.关于乐人活到一定岁数,对快乐肯定会有新的认识。美食上的口欲、物质上的满足、性爱上的快感、美酒的陶醉、美女的养眼、父爱的给予、名山中的怡情、大川里的养性等等,它们都是短暂的,来得快,去得也好,须臾即逝,而只有精神上的满足和富有才是永久的,毕竟漫漫人生,长路迢迢,你总需要一两样伴随至死的喜好。这种喜好或可谓之癖好,诚如张岱的那句话“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所以朋友之间能否将关系维持到底,撇去人品、胸襟、格局与利益的个中关系,大多与喜好有关,这也就是这个友那个友竞相涌出的主要原因,譬如文友、棋友、画友、驴友、书友、钓友、牌友、戏友。我的快乐主要还是源于阅读与写作,阅读是为写作服务,写作是为精神服务。每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与兴趣爱好皆不一样,每个人的朋友圈也不一样,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必苛求。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不管怎么说,喜欢读书的人真的很少(学生不算,那是一种教育形式),喜欢写作的人更是少得可怜。有些事情想不明白,想不透彻,譬如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生与死,朋友也说不出个所以样,事实上,很多朋友也不愿意说,只好去书中尽可能地寻找答案,试图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与智者对话,仅此而已,而这也是我获取快乐的其中一种方式。书看多了,有时就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即使不看书,若是对一个问题思虑良久,有时也会产生一种书写的欲望。钱锺书曾经说过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我们容易把自己的创作冲动理解为创作才能。”至于我有没有创作才能?我已经不关心了,这个问题当交予别人来评判。我只知道,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写作?》《我是如何堕落成一个文人的?》,或许能说明点什么。坦白地说,写作真的是一件非常孤独、让人备受煎熬的事情,尤其是在仍需要考虑一家人的生计的前提下,没有一定的毅力与恒心,没有一定的信念、情怀与理想,没有足够的执着与疯狂,说成偏执也行,没有伴侣在背后的支持与奉献,很多人难以长久地坚持下去。也许,今天心血来潮写了一下,明天又因为俗务去忙别的事情了,反正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法有时连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每当写完一篇文章,绞尽脑汁也罢,呕心沥血也罢,倚马可待也罢,信手拈来也罢,反正都有成就感,而这就是我的快乐源泉,这种快乐远胜于阅读,就好比某个业务员接到一笔大订单一样。作品就好比我的孩子,我与智慧时不时地交媾,播下激情的种子,于是也会时不时地诞下另一个孩子。至于孩子们长得怎么样?是否受到别人的喜欢?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本人不是很关心,但我也会听取别人的诤言,争取下一个孩子的颜值更高一些,更讨喜一些,但要做到人见人爱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文学作品只能够迎合一部分人,不可能取悦天下所有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有的朋友会说:“你为什么不去尝试写一本大部头著作呢?你完全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不要老是写这种短平快的文章嘛!”对于这个问题,我有我的无奈,我已经在另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写长篇小说?》中对读者们作出解释了。8.关于烟抽烟一般是男人的事情,但有些女人也会抽烟,我所关心的是女性作家会不会抽烟,但遗憾的是,我几乎没有与女性作家打过交道,所以这个问题我也答不好。我不知道抽烟对写作有什么帮助,但我知道很多男性作家是抽烟的,而且抽得很凶,虽然大家都知道,香烟含有尼古丁,长期吸烟有损身体健康,但于我看来,一个人的寿命长短与抽烟并无直接关系,只有间接关系,既然那么多的男性作家喜欢抽烟,至少可以说明,抽烟对写作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拿我来说,我写作的时候是不抽烟的,就是想抽也抽不了啊,为什么呢?因为我要用两只手来敲打电脑键盘啊!但那些老一辈的传统作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停留在以前的那种创作方式,将印有方块格子的稿纸铺在桌子上,右手执钢笔,在稿纸上唰唰唰地写着什么,要么奋笔疾书,要么一副凝思状,表情严肃极了。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腾出左手来抽烟,猛吸一口,精神为之一振,灵感似乎来了,然后马上用右手龙飞凤舞地记录下来。一根香烟抽完了,灰烬掉落在稿纸上,吹一下或轻微掸一下,再续上一根香烟,继续抽,继续写,所以嗜烟成性的传统男性作家大抵都是这个样子。虽则在码字过程中我是坚决不抽烟的,但这并不代表我自始至终不抽烟啊!有过相同体验的人都知道,写作是一种需要耐得住寂寞与孤独的活计,炮制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说洋洋洒洒动辄上万字的长篇大论,就是少则两三千字的文章,你也不可能一气呵成。写至中途,有时需要停顿一下,休息一下,点上一支香烟,吸上一口,提点精神,嘴巴咂巴着,屋内香烟袅袅,氤氲散开而去,看着那副烟雾朦胧的情景,也是一种短暂的欢愉、惬意与享受。别人抽烟的感觉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喜欢手执一根香烟,将香烟当成一种道具慢慢地欣赏,然后在吞云吐雾中想点事情,我喜欢那种一吞一吐机械性的简单动作,我喜欢看着淡淡的烟雾在空气中弥漫,悠悠地往上飘扬,然后淡淡地散去,不由让人产生诸多遐想。总之,就是喜欢那种感觉、那种在场主义的逼真感、那种活着的亢奋的精神状态,这种感觉因人而异,说得过于透彻便失去意义了。明明知道抽烟于身体弊大于利,但因为自己的职业关系,今生恐怕是难以戒烟了,它与酒缔结战略联盟,成为生活中帮我深入挖掘创作素材的铁杆朋友。9.关于酒按理说,应将酒纳入喝的范畴,但因为酒具有仪式感,早已充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媒介与润滑剂,所以需单独成篇才是。酒是一种液体,但因其含有乙醇,这是一种能够麻痹神经的物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酒象征着生活的一种仪式,是人际交往中一种良好的催化剂,当然,它主要针对男人,因为女人十之八九是不饮酒的。我倒是能喝点酒,虽说酒量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好歹也是酒精考验的性情中人,至今呕吐过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反正也曾经为了所谓的豪情、爽快与面子难受过若干次。但是,我有一个弱点,就是不擅长品酒。个人觉得,喝酒也是有天赋的,这种天赋与生俱来,也就是人一生下来,身体里就携带一种基因,好像叫做乙醛脱氢酶基因,这种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你解酒,排除毒素。活到如今,我平生喝过不计其数的酒,酒的种类有很多,我从不挑剔,什么酒都能喝,但最喜欢喝的还是啤酒。我喝过的酒有白酒、啤酒、葡萄酒(以红酒为主)、黄酒、米酒、药酒、洋酒等。我是真不会品酒啊,我喝过各种品牌的啤酒,感觉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喝过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原浆白酒,感觉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喝过轩尼诗、人头马、芝华仕与威士忌,感觉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喝过价值不菲的茅台、牛栏山二锅头和才卖几块钱的白酒,也感觉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总之,它们就是含有酒精的液体,酒精度低,不容易醉;酒精度高,容易醉;品牌知名度高,大家感觉有面子;品牌知名度低,大家感觉平等罢了。有时,同学之间在一起拼酒,我将别人比下去了,别人烂醉如泥,呕吐一地,而我还比较清醒,于是有好事者戏谑我为湘南酒桶(缘于我的笔名湘南徐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对此,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好保持沉默。可是,当我被别人搞得烂醉如泥的时候,翌日醒来我暗暗发誓再也不喝酒了,可是过不了多久,我与朋友促膝聊天的时候,一时兴之所至,又将“戒酒”二字抛到九霄云外去了。10.关于茶虽然我不大喜欢主动泡茶喝,因为我觉得做那件事情过于浪费时间,尽管如此,但是我平生所喝过的茶绝不亚于你们。当然,这里的喝茶并非我被国家安全局请去喝茶,我可是爱着这个伟大的国家,也不妄议政治。自大学毕业之后,我经常去别人那里喝茶,或我服务过的老板,或朋友,或校友,或老乡,说来惭愧,可是我至今仍未学会泡茶,就像我仍未学会烹饪一样。我以前喝的是一种工夫茶,而有的人却将它叫成功夫茶,虽然一字之差,我也常常搞不懂谁对谁错。但是,今天为了撰文,我不得不研究一番。据说,“工夫茶”与“功夫茶”两词各有所指,切莫混为一谈。工夫茶着重于茶叶制作之精良,强调茶叶的品质,其品质优异者比如工夫红茶、闽红工夫。《续茶经》中说道:“武夷山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两山之别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而“功夫茶”着重于茶人的素养、茶艺的造诣以及冲泡的空闲时间,与茶的品质并无多大关系。如此说来,我大抵明白了,“工”字强调制茶过程中的繁琐工艺,“功”字强调泡茶过程中的真功夫,我这样一解释,大家就容易记住了,也就不会张冠李戴了。如今细细回想,我之前所喝的茶绝大部分应属于功夫茶,就算我真喝到了工夫茶,作为一个外行,我想我必是品尝不出来的,实有暴殄天物之罪。我在别人那里喝茶的时候,真是佩服那些人,不仅茶具精美,连泡茶也那么有耐心,感觉男人不像个男人,仿佛是个女人,而女人却更像个女人,咋那么有耐心呢?主人的眼尖得很,像青藏高原上的鹰隼一样,客人刚刚将小茶杯的茶水一饮而尽,主人马上又续上了,有时客人只喝了半杯,主人也及时续上,生怕怠慢了坐在茶几周边的客人似的。我以前不懂礼数,别人泡好了茶,我拿来就是一饮而尽,不管大杯还是小杯,像牛一样,一点也不文雅。后来才知道,若是大杯,最好分三次喝完;若是小杯,最好先用嘴巴吹嘘一下热气,然后再慢慢地品,也要让主人知道这是一壶好茶,切莫辜负了别人的一番美意。另外,还有一个习惯,可能是广东潮汕那边人的风俗,当主人为你倒茶的时候,如果你尚未结婚,最好用右手的食指轻轻地叩击桌面;如果你已结婚,最好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一并轻轻地叩击桌面,一个手指代表单身,两个手指代表夫妇,不管你的伴侣是否在现场。我见过无数次涉及到茶的器具,可是我却连名字也叫不出来,因为我压根儿就没有研究过茶之道,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的写作。我在别人那里见过形形色色的茶台,有些人真是收藏家,我甚至见到了用金丝楠乌木制做的茶台。多年后,我在广西南宁的青秀山公园终于目睹了一棵金丝楠乌木,这棵原木被陈列在一个博物馆里。至于其他茶具,真是名目繁多,我大抵能说出来,也能对上号,只是不会鉴定优劣而已。这些茶具有茶壶、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羽扇和钢筷等,有的主人还会在茶盘上放一个衔着钱币的动物,然后将茶水从上面慢悠悠地浇下去。关于这个动物,我看上去像个癞蛤蟆,但有的人说这是金蟾,是茶宠的一种,寓意着聚财、勤劳、镇财和仁和,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的叫法罢了,无非图个吉利而已。在喝茶时我们喝的真正是茶水,是茶水中的茶叶,更是从茶叶中渗透出来的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通过水这种液体来承载,而所谓的茶具全是摆设,是一种形象工程,说成面子工程也行。我是真的不会品茶,说文雅一点就是品茗,我甚至一度怀疑我的味觉有问题,什么茶水进入我的口腔都是一个味,我只能区别这是茶水还是开水,真是让你们笑话了,但这是事实。尽管如此,我还是记住了一些茶叶的名字,毕竟见多识广嘛,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我喝过的茶叶品种至少有滇红、绿茶、红茶、白茶、毛尖、金骏眉、大红袍、黑茶、菊花茶、茉莉花茶、龙井茶、铁观音、碧螺春、普洱茶,当我写下这些茶叶的名字时,我甚至有一种负罪感,感觉我的肚子就是一个垃圾场,好坏不分,良莠不辨,真真是遭踏了这些好东西。不得不说,中国的茶文化的确博大精深。关于茶圣陆羽,这个我是知道的,因为他写过一本叫做《茶经》的书,但我没有读过。但我听说,喝茶很有讲究,学问多着呢,是为茶道。单就冲茶要诀、冲茶方法、文化内涵及茶礼,你若是有幸遇上一位精通茶道的专家,也愿意向别人请教,估计你三天三夜也听不完。我曾经在别人那里见过一种茶具,主人说这是红泥小火炉,然后他又饶有兴致地朗诵起来:“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手舞之,足蹈之,完全陶醉在个人的诗情画意当中。对此,我大为惊讶,这不正是白居易的那首诗《问刘十九》么?我不知道他是临时抱佛脚事先背下来的?还是真喜欢唐诗?不管怎么说,我已经对他肃然起敬了。茶的确是个好东西,这个我得承认,无论是有助于沟通,还是有益于健康。我甚至想,如果有朋自远方而来,我一定要戒酒,为他(她)沏上一壶茶,然后装模作样地附庸风雅一把,抑扬顿挫地朗诵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湘南徐工文化工作室
姓名:徐颂翔
身份:独立作家
自由撰稿
跨界中年
文化使者
邮箱:songka.x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