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慎入袁政府杀害辛亥先锋志一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点击上方蓝字“歷史之澜”一起玩耍

编者按

本文只收录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献身于维护共和,因讨袁而命葬袁氏鹰犬的烈士。乃为了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清政府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袁世凯帮它做到了,袁世凯杀害了成千上万的辛亥先锋。他们曾为民国的诞生赴汤蹈火,大难不死,却不苟安。当袁倒行逆施,阴谋称帝,他们起而讨之,未死于满清,竟死于袁贼。共和乃烈士血泪浇灌成之。袁世凯是共和的功臣或罪人?在史实面前,想必不言而喻。宵小尽可以休矣。其余烈士,如黄岱、夏述唐,曾投身辛亥、讨袁,却死于护法;廖新甲参加辛亥、讨袁却死于北伐;沈毅民、张大卓、钟明光、李桂森讨袁就义,却未参加辛亥革命,一概未收录文中。

01蒋翊武

蒋翊武(–),字伯夔,湖南省澧县人。年,就读上海中国公学,由刘复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年秋,为策动新军,蒋翊武投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年,被推选为“文学社”社长,在新军中积极发展会员。10月9日,汉口机关部失事,党人名册、印信被查抄,形势十分危急,蒋翊武决定立即起义。10日,武昌起义,全城光复。12日,蒋翊武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兼联络使,奔走于武昌、汉口之间,后补任为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11月27日,汉阳失守,黄兴离汉,蒋翊武被推为战时总司令部监军,后接任护理总司令,负责指挥战事。年6月,蒋翊武召开“文学社”社员大会,倡导全体社员加入中国同盟会。

年7月25日,湖南宣布独立,蒋翊武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派往岳阳布置军队,欲取荆襄,捣武汉,进窥河南。随着江苏、江西等地的讨袁军遭受失败,及至8月12日,湖南宣布取消独立。蒋翊武只好逃离湖南,改道广西再去香港。8月29日,蒋翊武南行至广西全州所属兴安县唐家冲,为驻军统领秦步衢部下所捕,秦电告广西都督陆荣廷,并将蒋翊武押送至桂林。9月9日4时,蒋翊武被押至丽泽门外刑场就义,时年28岁。年,归葬长沙岳麓山。年12月,孙中山出师桂林,专程来到丽泽门外凭吊蒋翊武,下令修建纪念碑,并亲笔题写“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

02宋教仁

宋教仁(–),字钝初,湖南省桃源县人,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是中国最早倡导责任内阁制的政治家,担任过华兴会和同盟会的主要领导、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也是民初国民党的主要筹建者之一。革命时有创刊播火种,著书保国土,义动廖氏女等轶事。年,宋教仁到上海组织反清运动,后赴香港参加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7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邀请或派人来往于上海、长江中下游各地,促进革命势力的发展和联合。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8日,与黄兴一同抵达武昌,参加革命政府的法律工作,起草鄂州约法,期间也为南京光复出力。民元约法虽不是他直接起草(实为王有兰起草),但却深受他所起草的鄂州约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的影响,其可谓当之无愧的民国宪政元勋。年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获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魁身份组阁。自国民党重要人士群集沪滨,商讨应付国会之党略,大纲既定,即拟挟至北京国民党本部决议施行,适袁世凯亦电促赴京,宋教仁于3月20日晚22时45分步入上海车站,遭刺客狙击,两日后伤重不治而亡。

03徐镜心

徐镜心(–),字子鉴,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民初国会参议院议员,时与宋教仁并称“南宋北徐”。年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山东主盟人。年回国,与谢翊臣等人创办烟台东牟公学。他还授意同省的同盟会员创办学堂,以开展革命活动;两三年内,仅黄县就办起学堂10余处。年,应友人之邀赴奉天任《盛京时报》主笔。同年,与宋教仁一起创办木植公司,以此为掩护招纳同盟会会员。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徐镜心与丁惟汾等在济南成立山东各界联合会,于11月13日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山东独立,但孙宝琦暗中与清廷勾结,11月24日宣布取消山东独立。徐镜心赴上海拜会孙中山,孙中山责成上海军政府给予援助,命徐继续领导山东革命。徐镜心回烟台后,与刘艺舟组织“北方共和急进会”,后北上大连,在同盟会员丘丕振、连承基的协助下将队伍招募齐备。年1月15日,与连承基等率余名士兵乘两艘日轮向登州(今蓬莱市)进发,乘夜登陆,一举光复登州,次日晚成立革命军政府。在徐镜心提议下,革命军立即西征,轻取黄城。辛亥革命结束后,徐镜心当选为首届国会的参议院议员。

年3月,宋教仁遇刺案发生,徐镜心在参议院弹劾袁世凯,要求查办赵秉均,主张宋案法律解决。10月,作为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一员,强烈反对袁世凯干涉宪法起草的做法。年3月15日,袁世凯指示军法处密造伪证,将徐镜心逮捕下狱(编注:从目前公开的民国档案看,徐镜心被捕牺牲完全系北洋政府构陷)。3月16日,京师警察厅即将徐镜心等人移交给京畿军政执法处。4月14日清晨徐镜心被害,被埋万人坑(今北京宣武区菜园街北),段世垣、林英钟是同时被害的国会议员。4月23日周树标、丁佛言等人将徐镜心遗体转移至北京宝应寺更换棺木。年6月10日,国民政府决定追授徐镜心为陆军上将,进行国葬,葬在济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04林文英

林文英(–),海南文昌人,出生于泰国华侨家庭,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海南辛亥革命第一人。年,林文英自泰国赴日本东京留学。年,在日本横滨经廖仲凯介绍结识孙中山,后加入中国同盟会。毕业后,返回泰国创办《华暹时报》宣传革命,协助孙中山筹款,购运起义军械,陪同孙中山奔走南洋,发动华侨支持革命,曾参与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年,林文英奉孙中山之命回到海南,在海口成立同盟会海南支会,发展会员。年11月广东都督府成立后,至广东,被派组织琼州机关筹备处,因当地顽绅反对作罢,旋又被派为琼州知府,辞不受。年8月,被委任为琼州交通部长,并受孙中山委托组建琼州国民党支部。

年,与陈宏猷、翁桂清等创办《琼州日报》,自任总编辑兼记者,宣传共和并创办平民学校,当选国会众议员后旋即赴京。二次革命后,被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离京返归故里,复创《琼华新报》,未及出版,年3月即遭袁世凯密令查封。3月27日,琼崖绥靖公署督办陈世华奉袁世凯之命,逮捕了林文英。4月2日夜,林文英就义时誓言:“溘然长逝去悠悠,竟把头颅换自由。我不负人人负我,愿将铁血灌神州。”年,林文英的遗骨归葬于文昌市清澜世坑村之南,孙中山亲自敬题碑文“烈士林文英之墓”。后来国民政府还接受海外华侨的建议和募捐,在林文英烈士牺牲的地方建立碑亭以示纪念。

05范鸿仙

范鸿仙(–),名光启,笔名孤鸿,安徽合肥北乡人。年,在安徽参加同盟会,年,参与谋划安徽安庆起义。年,协助于右任创办《民呼日报》,该报遭上海租界当局查封后,又创办《民吁日报》,旋即再遭查封,于是继续创办《民立报》。范鸿仙任报刊主笔时,常以“孤鸿”为名针砭时弊,孙中山称赞其“一支神笔,胜十万雄兵“。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范鸿仙参与光复上海、安徽、江苏的活动,更冒险只身说服清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反正,组织江浙联军,于年12月克复南京。

年1月1日,民国肇建,范鸿仙力主北伐,亲赴江淮招募壮士0人,成立“铁血军”,亲任总司令。南北议和后,自释兵权,且以安徽都督之位“则与肩贩车夫不过分业不同耳”,婉谢各界推举,仍回上海办报。袁世凯为了拉拢他,派人邀其开会,到了地点看到洋房、汽车、小妾都已配好,范勃然大怒,拂袖而去。袁政府又以授勋笼络,范鸿仙认为如此实贻共和污点,又坚辞不受。

挚友宋教仁遭刺杀后,范鸿仙激烈主张武力反袁,协助柏文蔚进行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袁世凯悬赏十万大洋购其人头。年3月20日凌晨4时许,范鸿仙正在上海嵩山路机关部寓所起草军书,4名凶手奉袁政府之命潜入寓所将其暗杀。孙中山闻讯后极为痛悼,并答应其遗属:“待革命成功后,定举行国葬”。年,国民政府将其移葬于南京中山陵东侧马群,为中山陵“附葬”。其墓地在抗战中被侵华日军所毁,抗战胜利后,在原址重建;“十年”中被彻底毁坏,后又重建。

06伍汉持

伍汉持(–),广东台山人,基督徒,同盟会会员,中华民国国会众议员,也是民国首位为共和流血牺牲的国会议员。早年习医,创立国强医学堂,教授学生四十多人,后与人创办赤十字会,开医院兼办十字会之先河。亦曾毁家纾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活动,在惠州起义、刘师复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武昌起义后,与莫纪彭、林君复等运动香山(今中山)陆军,首先反正,光复香山前山,率队趋顺德,逼近省城。时广州已光复,遂率军驻省城,筹备北伐,因南北议和而止,被陈炯明任为都督府医务部长兼任北伐军医官。

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宋教仁被刺杀后,主张法律解决,要求袁氏公开说明宋在沪被刺真相,后在国会中反对袁世凯擅行借款,依据《临时约法》向国会提案弹劾,促袁退位以谢国人,为袁氏所忌。8月1日,赴天津为友人医病途中,被袁世凯心腹王廷桢和杨以德秘密绑架。8月19日被袁世凯下令暗杀于距离天津二十里外的韩家墅军营,其夫人李佩珍将遗体带回广州安葬。该烈士遗骸在“十年”中被有心人埋藏,躲过一劫,可惜夫人的墓地被砸毁,致使无法合葬。几经辗转后,如今归葬在广州今中山大学附近一个小花园内。马英九曾亲自赴陆,为伍汉持之墓题词“勋猷共仰”以作悼念。

07潘节文

潘节文(–),字奕敬,号离恨,福建省永春县人。年,进入福建陆军小学,毕业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即从南京陆军第四中学中途辍学,赶回福建参加光复福州的战斗,福建督军孙道仁颁给他四等勋章一枚。同年11月,孙道仁派宋渊源(永春人,同盟会员,时任福建参事员)为闽南安抚使,潘任教练官,协助宋渊源安抚闽南一带,后任新军营营长。年2月,南北和议达成后,他辞职继续学业,之后进入保定军校学习。

年,袁世凯签下民四条约,潘节文愤然写下《闻中日交涉解决书愤》:“城下修盟耻辱奇,报书一读一伤悲。”年春,从保定军校毕业,当时袁世凯复辟帝制,潘节文回闽准备讨袁护国,在厦门、泉州,与其他革命党人组织闽南讨逆军,负责军事训练。5月30日,潘节文与庄育才率领闽南讨逆军多人,分为两队,向同安县城进军。战至6月2日中午,讨逆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潘节文与庄育才均在巷战中殉难。濒死时潘节文身受炮伤,犹谓:“我辈为共和流血,死亦何憾!特恨不及见汝曹随洪宪消灭耳!”

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势如破竹,潘节文生前友人张贞、许卓然、陈仲赫等筹资为其建筑纪念碑。年纪念碑落成,各界人士在碑前举行追悼大会。碑上刻有铭文:“洪宪存则生不如死,共和立则死胜于生。呜呼!鲁连遗范,烈烈轰轰。”年刊印的永春《桃源潘氏族谱》收录了其生前挚友许学源写的赞词:“烈士不死,民国不生;民国不生,国人皆死。国人皆死,五族同归于尽,共和云乎哉!有烈士之死,吾侪可以不死;吾侪不死,烈士虽死,亦如未死。呜呼!谁云烈士果死?”

08张振武

张振武(–),原名尧鑫,字春山,又名竹山,湖北省罗田县人。年,协助徐锡麟举义,因受牵连避走日本长崎。年加入同盟会。年毕业回国,于武昌黄鹤楼街小学任教,期间因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被捕。年,参加共进会并负责财务。年9月,出席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会议,预选为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回乡变卖祖产,以充革命经费。年10月9日,汉口机关被破获后,清吏大肆缉捕党人,张振武与朱次璋、李华模等磋商,联络各方代表约于10月10日晚7时发难。武昌起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主持军务十余日,部署有序、颇具胆识。

年1月,张携巨款赴沪购械,在沪广事交游,谋另组北伐军,倡言二次革命(编注:早在年,就有革命党人痛陈革命不彻底,希望发动二次革命倒袁)。返鄂后,创办《震旦民报》,设立男、女中学。黎元洪对张振武的言行如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不愿也不敢担当诛杀首义元勋之名,乃电请袁世凯畀以官职,调离湖北,张振武两度未就。黎设计诓张振武入京,发密电给袁世凯,说张振武“蛊惑军心,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图谋不轨,方维同恶相及,请均在京正法”。年8月15日晚上10点左右,张振武返回住处途中被步军统领逮捕,后押解到西单牌楼玉皇阁军政执法处。16日凌晨1时,张振武在京遭袁世凯谋杀。

09张培爵

张培爵(–),字列五,重庆荣昌人。年,入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科。年创办成都列五中学。年加入同盟会重庆支部,次年与熊克武等党人联络新军与会党共谋江安、泸州、成都起义,均告失败。年,走川南各县发动起义,继转重庆。年,参与乙辛学社,作为同盟会重庆支部的核心。年,经杨庶堪介绍任重庆府中学学监,发展同盟会员,策划革命活动。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张培爵派人到川东南各县活动,促使丰都、忠州等县先后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与杨庶堪等人于11月22日发动重庆起义,顺利光复。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举为都督,成(成都)渝(重庆)合并后,任四川都督府副都督、民政长。

年,袁世凯调张培爵入京,委以总统府高等顾问的虚职,暗中加以监视。张培爵坚请辞职,以病为由退隐天津,继续反袁活动。年2月20日,遭袁世凯诱捕,并被诬陷是“血光团”之要员,当年4月17日被害于北京宛平,时年仅39岁。年南京国民政府颁令褒扬,追赠为烈士,年国民政府明令国葬。年在城南卧佛寺为他建了墓园,年重建。

10宁调元

宁调元(–),字仙霞,号太一,笔名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期内作诗填词首,被称为“囚徒诗人”。年冬,经谭延闿、龙璋等人联保获释。出狱后到北京担任《帝国日报》主编,发表了许多抨击时政、痛悼先烈的诗文。武昌起义后,奔走于湖南、湖北之间,进行革命活动,先后在黎元洪、谭延闿的幕府中工作。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

年,宋教仁遇刺,宁调元赶至上海会见孙中山、黄兴,主张武力讨袁。后赴武汉运动讨袁起义,不幸被捕,8月4日,袁世凯下令将宁调元“在鄂就近讯明,按法惩办”。9月25日,宁调元被杀害于武昌抱冰堂,年仅30岁,后归葬醴陵西山。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下令褒扬,称“先烈士宁调元,赋性英毅,学术湛深,早岁奔走革命,屡濒危难,矢志益坚。癸丑之役,联络长江各省密谋响应,尤著勋勤……”并拨款修墓建亭,于右任撰书“宁太一纪念碑”碑文。

11仇亮

仇亮(–),字韫存,湖南省湘阴县人。青年时期留学日本,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期间编辑过《游学译编》、《民报》,又与留日学生陈家鼎、杨毓麟、宁调元等人创办《汉帜》等报刊,宣传民主革命。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年回国后,先在清政府军咨府任职,年被派往山西太原督练公所任督练官。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仇亮策动新军响应,太原光复。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陆军部军衡司长。南北议和后,辞去军衡司长一职,创办《民主报》。

年宋教仁被刺,仇亮在《民主报》上痛斥袁世凯称帝阴谋,并前往上海谒见孙中山黄兴,谋划二次革命。7月湖口李烈钧讨袁事起,《民主报》被查封,侦骑四出,仇亮潜至天津寓所避难。年春,告别妻子儿女,赴北京以图再继反袁革命,住宿同乡梅蔚南家。不料为袁世凯侦知,被捕下狱,系于军政执法处。在狱中,作绝命诗六章以寄志,其中有云:“努力追随宋渔父,头颅同我索生还。”“独恨魔王能作怪,忍教壮士早成擒。”年6月9日,就义于北京二龙坑,终年36岁。

12张同普

张同普(–),字寰震,山东潍县北乡大常疃村人。年秋,考入广文大学(今齐鲁大学前身),经谢翔臣介绍加入同盟会,与邓天乙、朱学海等人成立乐道院同盟会支部,秘密宣传革命,遭校方开除。年,武昌起义爆发,张同普被推举为潍县代表。12月下旬,赴上海参加17省代表会议,会后前往南京,参加山东北伐革命军。年1月11日,与陈明侯等人在南京参军,随部北上徐州,时烟台革命军起,又奉命达烟台与连承基等人汇合,率军转战登州(今蓬莱)、黄县(今龙口市)等地。在胶东月余,常深入敌后组织革命,6次被捕均机智脱险。

袁世凯掌权后大肆迫害革命党人,张同普愤慨至极,在济南军校联络数十名骨干反袁。山东都督周自齐劝阻无效,唯恐连累自己,下令逮捕张同普,将其押送回乡。张同普回潍后,联系刘德铭、秦明堂等人,组建桃园会(即讨袁会之意),很快发展数百人,并在青州宏文书院设下指挥部。年夏,黄兴委任张同普为鲁东革命军支队司令,正当革命力量迅猛发展之际,支队司令部的曾广生叛变,张同普被捕。山东督军靳云鹏闻知张同普被抓,即命押往济南,判以“共结团体,谋备叛乱,响应叛军”罪名。8月31日,与赵文庆等五人就义于东关小校场,年仅21岁。为纪念张同普,国民政府将其遗骨迁葬千佛山烈士墓。

编注:据一些文史资料说,张同普的生卒年是公元至,牺牲于9月22日,此处编者采纳《民国人物大辞典》的版本。

13杨王鹏

杨王鹏(–),湖南湘乡人。早年投湘军当兵,因反清言论被开除军籍,后到湖北第四十一校当兵。年,在部队中组织群治学社,年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被推举为社长。后以“杨王鹏秘密结社,图谋不轨”被告发,被黎元洪撤职,因难以存身,返回家乡。年湖南起义,杨王鹏在湖南都督府供职。南北议和后,任文学社机关报《民心报》经理。文学社并入中国同盟会后,被推为合并后的汉口交通部主任。

年宋教仁被北洋派暗杀,杨王鹏联合詹大悲等密谋在武昌举事,因黎元洪反对而失败,又到湖南劝谭延闿独立,亦失败。年,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奉孙中山派遣回国组织护国军,并亲至长沙运动混成旅起义。事起仓猝,年2月21日率百人进攻汤乡铭将军府,中埋伏,不幸被俘,2月24日惨遭杀害。当孙中山先生得知杨王鹏被杀害的噩耗后,连声痛呼“失我精英,断我股肱”,疾笔愤书悼联:“忍将麟凤供庖脯,如此江山待拂除”。

14月空

月空(?–),俗姓黄,名飞龙,浙江省乐清市湖头乡人。幼随父出家为僧,法名月空。年长后以宗教为掩护,与陈梦熊等同道参与反清活动。年,月空协助陈梦熊在乐清白鹤寺创办僧民学校,担任校长。入学僧民一律免费,并以《新山歌》为主要课本,号召救亡图存,引起乐清知县何士循的警觉,下令严查。僧民学校遭查封,陈梦熊流亡印尼,月空则联络同志,图谋起义。年,光复会会员张伟文从日本回国,计划从温州、处州起义,引清兵出巢,然后攻取杭州。不料时机不密,未待张伟文动手,就遭清兵围剿,起义流产,张伟文在永嘉楠溪被捕杀。而月空不知就里,与朱钊则等8人按期举义,坚持作战20余日,直至武器弹药耗尽而败,逃入普陀山避难。后与周李光等人招募敢死队,策划光复省城杭州。年,敢死队一举攻克南京天保,月空因此立功,被任命为温州渔团(民间起义武装)统带,同时恢复原名黄飞龙。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独裁专制,月空旋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普陀山,仍做和尚。年5月,遭叛徒徐华堂出卖,被诱骗至杭州遇害。

15程家柽

程家柽(–),字韵荪,又作润生,原籍安徽休宁。年被选送赴日本留学,期间得闻孙中山革命主张,与孙会面后,加入兴中会。年,协助秦力山、沉翔云等在东京创办《国民报》,向留学生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次年,赞助章太炎等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年纪念会”。年参加发起“拒俄义勇队”。年,协助宋教仁创办革命刊物,任编辑长。7月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加入同盟会,并与孙中山、黄兴等七人被推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8月20日,被选为同盟会外务科负责人。年回国后,他接受聘请先后担任北大农科教授、邮传部主事等职,以此作掩护与清廷周旋。

年,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迭下手谕缉捕程家柽,他闻讯避往日本。袁世凯仍不肯放过,暗遣刘麟尾追至日本图谋行刺。黄兴、宋教仁对刘麟晓明大义,才免罹难。在日本期间,程家柽曾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被日警追捕的同盟会员张继,助其逃往法国。年3月,与白逾桓等创办《国风日报》。武昌起义爆发后,与吴禄贞、张绍曾等密谋发动新军起义、围攻北京,因吴禄贞被刺未果。

年,袁政府暗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他擎起反袁旗帜,在其主办的《国风日报》上发表《袁世凯黄粱梦》一文,檄讨袁世凯帝制野心。二次革命失败后,与黄兴等流亡日本。他不顾个人安危,潜回国继续组织反袁活动,事泄被捕下狱,虽身遭酷刑,仍坚贞不屈,在法庭上历数袁贼罪行,被判死刑。北伐战争结束后,南京成立先烈祠,将其事迹及照片陈列其中。其墓葬于今东临溪镇林竹村,年重新立碑,供人凭吊瞻仰。

16臧在新

臧在新(–),字与成,生于江苏省天场乡。年投奔赵声(同盟会员),加入江苏新军。毕业后为见习官,翌年,考入江南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感染。后赴广州,出任虎门炮台教练,此间结识林述庆、冷遹、熊成基等革命志士,加入中国同盟会。年2月,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72烈士血染黄花岗。臧在新其志弥坚,奉孙中山、黄兴、赵声之命,至江浙一带发动新军再举义旗,便返回江苏任三十六标副军校。年,武昌起义爆发,臧在新任京江(镇江)炮台司令兼第五团团长,奉命率师进驻淮阴一带,抗击江南提督张勋所部,张勋北逃徐州。南北议和时,徐州屡遭张勋抢掠,臧率部严防辫子军侵扰,深得民众爱戴。

年夏,孙中山任命臧在新为中华革命军淮上总司令,时值冯国漳踞江苏,悬“谁捉臧在新,一两皮肉一两银”巨赏缉之。12月,蔡锷在云南起义讨伐袁世凯,臧在新亦打算讨袁护国,派同学陈云程与驻扎阜宁的旧部张宝华营联系,张宝华伪装赞同,暗为奸细。翌年,臧与陈乘船同赴阜宁,行至沟墩附近,被驻守的张宝华部逮捕,押解南京。年2月9日,臧在新在南京雨花台就义,临刑前留下一首正气歌:“石城风雨天地昏,不辨啼痕与血痕。飞絮落花谁是我,雨花台畔赋招魂。”殉难后,部属刘诸元将其遗体运回原籍。

17林述庆

林述庆(–),字颂亭,又作松亭,福建省闽侯闽安镇人。年,入福建武备学堂学习,与林森等创建革命团体“福建学生会”。年,任第三十六标一营管带驻扎江阴,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年武昌起义爆发,林述庆11月7日率部起义,攻占镇江,任镇江都督。11月26日,参与江浙联军攻打南京。12月2日率军首先攻入南京,任江宁临时都督。南北和议期间,他亲赴江宁进见孙中山,被孙中山誉为“光复南京第一功”。

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宋教仁,林述庆非常气愤,常当众拍案叫骂,表示要回南方召集旧部反袁复仇,为袁党所深忌。4月10日,袁世凯派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邀请林述庆单独赴家宴,在酒中置毒。林述庆归家后四肢奇痛,但平时体魄强健,以为只是寒湿病。13日,病情加重,医院。次日,痘疹发黑,小便皆血。15日深夜10点,终于与世长辞,时年32岁。黄兴送挽联:“风雨无情落花满地惊春梦,江山如故何日重生此霸才。”

18陈其美

陈其美(–),字英士,号无为,浙江湖州人。蔡元培盛赞陈其美为“民国第一豪侠”。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警监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经同乡周淡游荐介,认识正在东京求学的蒋介石,并于年介绍蒋介石加入同盟会、结识孙中山,蒋介石对其铭感不忘。年,陈其美奉孙中山派遣回国,往来于浙沪京津各地联络革命党人。年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年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人组织中国同盟会中会总部,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活动。年11月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上海光复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随即又攻克浙江巡抚衙门,组织苏浙镇沪联军攻克南京。

年“宋案”发生,主张法律解决。二次革命爆发以后,被推举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攻打江南制造局未果。11月赴日本,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年2月,潜回上海策动武装反袁,11月,暗杀上海镇守使郑汝成,12月发动肇和舰起义。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在山田纯三郎寓所将陈其美暗杀身亡。陈其美死后,唯蒋介石敢只身为陈收尸并安葬。陈墓的石碑坊匾额正中,有孙中山手书“成仁取义”四字,左侧是林森所题的“浩气长存”,右侧,则由蒋中正亲题“精神不死”。

19沈翔云

沈翔云(–),字虬斋,一字心岫,浙江乌程县人。早年肄业于武昌自强学堂,年,参与唐才常的自立会和自立军,遂被革除学籍,同年留学日本,经程家柽介绍结识孙中山。年5月10日,与励志会骨干秦力山、王宠惠、张继等人创办《国民报》月刊,并获得孙中山的经费赞助。年以后,《国民报》诸友星散,便返回故乡湖州。此期间,沈翔云曾到北京、天津等地谋职,不果,在天津舒清阿的家里结识了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两人都有搜集古董字画的癖好,于是成为好友。年,沈翔云应陈其美之邀到上海,成为得力助手。上海光复后,任沪军参谋部外务科科长。二次革命爆发后,沈翔云仍辅佐陈其美,后蛰居上海,被朋友出卖,年,被押至北京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当时他请求见袁克文,但袁克文正护送袁世凯之女袁伯祯出嫁给前清两江总督张人骏之子张允亮,之后又在外游玩,待其游玩归来同日,沈翔云遭袁政府杀害。

20颜承烈

颜承烈(–),字绍武,江苏淮安人。早年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在苏皖地区策划革命活动。年,赵声在南方集合同志,颜承烈即偕韩恢赴粤,随赵声奔走呼号,力谋起义,以期一举而事成。年武昌起义爆发,颜承烈参与光复镇江,旋又加入攻克南京之役。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下令北伐,颜承烈被委任为第一师第二旅第五团二营营长。在高作战斗中,身先士卒,奋战3日,打败了数倍于己的顽敌,荣立首功,擢升为一等参谋。嗣后袁世凯掌权,阳为共和,阴谋专制。颜承烈被孙中山委任为江北讨袁第一师师长兼右路军司令,智勇兼备,屡有建树。年8月,在镇江被袁世凯密探缉捕,9月28日在上海英勇就义,执行官问及颜承烈:“汝有何言?”颜承烈昂首以答:“吾生宏愿未遂,中华雷声已起!”可谓一生慷慨,终身壮烈。

21蔡锐霆

蔡锐霆(–),江西省宜丰县新昌镇人。年,蔡锐霆与其兄蔡复灵、其妹蔡蕙,联络熊公福等人组织“我群社”,旨在灭清扶危。年,蔡锐霆全家均加入同盟会。年,蔡锐霆兄妹三人东渡日本,途中结识黄兴,次年又结识孙中山。归国后,在南昌发起成立江西“共进会”,选为理事。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锐霆组织光复军先夺新昌(今宜丰),进而取瑞州(今高安),11月3日,瑞州宣布光复,蔡锐霆任袁瑞临三路都督。

年,与李烈钧等七人联名檄告讨袁,向全国发布《江西讨袁军对党团公启》,宣布江西独立,史称“湖口起义”。失败后亡命日本,年秋,奉孙中山之命潜回上海,拟在长江中下游策动起义。是年年底,不慎被袁氏密探认出,遭绑架带往租界巡捕房,旋被袁世凯贿赂沪英领事将蔡锐霆当“刑事犯”引渡,改押九江行刑。年1月18日,被枪杀于九江公署花园。年,孙中山署令追赠蔡锐霆为陆军中将。年1月18日,国民政府在南昌为蔡锐霆举行国葬,全城下半旗志哀。蔡锐霆一家衣棺共葬于南昌北郊,碑刻孙中山所赐“一门义烈”四个大字。

22张文光

张文光(–),字绍三,云南腾越(今腾冲县)人。早年,张文光在缅甸经商,与杨振鸿(同盟会员)结识,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创办自治同志会,进行革命活动。年4月27日,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再赴缅甸。武昌起义爆发后,张文光回乡。10月27日,张文光发动滇西起义,击败清军,被推为滇西都督,成立滇第一军都督府。不久,蔡锷等人成立云南军政府,张文光接受云南军政府的领导,被推为云南协都督,统领滕永国民军。

年,二次革命爆发,张文光亦有参加。革命失败后,唐继尧镇压云南杨春魁起义,并致电袁世凯说杨春魁“电催李根源、张文光来榆筹画进行”。袁世凯遂后复电称张文光“前属乱党,与匪同谋,仰即设法诛除。”得到了袁世凯的指令,唐继尧于是与参谋长姜梅龄密议,命令保山的团长施继伯派排长李青龙追杀张文光,于年1月14日将张文光杀害于腾越硫磺塘温泉。

23杨体锐

杨体锐(–),字姿英,又名学周,河南省洛阳孟津马屯乡班沟村人。17岁参加省考,在数千考生中一举夺魁,二年后被破格选送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深造。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想感染,入同盟会。年武昌起义爆发,他投入同盟会员张钫率领的“秦陇豫复汉军”,先后任连长、模范团大队长,后被选送至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

年,二次革命爆发,杨体锐放弃学业,赶赴南京见黄兴,被任命为河南讨袁豫西民军司令,负责回河南策动驻扎在豫西的镇嵩军起义。杨体锐冒险奔走于开封、洛阳、陕州、潼关等地,不料与其同行的高丹桂把计划泄露于敌,河南都督张镇芳得此情报,密令驻洛镇嵩军首领刘镇华缉拿杨体锐。杨体锐遭捕后解至洛阳,刘镇华刑讯无供,遂押送开封交于军警联合会,由都督张镇芳严刑审讯,逼杨交待同谋人。审官连施酷刑拷问,杨体锐坚不吐实,直至血溅骨裂,于8月4日壮烈牺牲。

年,国民政府调查河南讨袁牺牲的先烈事迹,经薜光汉把杨的事迹整理,呈报冯玉祥。苗培成以“体锐烈士遗墨,永鉴丹忱”为烈士敬挽,冯玉祥以“杨烈士体锐千古!碧血丹心”为烈士致哀。

24沈缦云

沈缦云(–),名懋昭,江苏无锡人。年,沈缦云与周舜卿合资,创办上海信成商业储蓄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商办储蓄银行。年,于右任在上海办《民吁日报》,沈缦云资助经费万余元,并由于右任介绍加入同盟会。《民吁日报》为清上海道衙门勒令停刊之后,他又出资5万余元,助于右任创办《民立报》。报社集合宋教仁、叶楚伧、邵力子、马君武等革命志士,成为革命党人在上海的总机关。年,沈缦云与宋教仁等发起组织全国义勇队,被清政府勒令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沈缦云以上海商团为基础,发起组织全国商团联合会,11月3日,他出动商团千余人围攻江南制造局,次日晨攻克,上海胜利光复。沪军都督府成立,他被推任财政总长,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特书“光复沪江之主功”匾额赠沈缦云。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大连联络党人,密谋反袁活动。年7月23日,被袁世凯遣人密谋投毒杀害,时年46岁。孙中山获悉噩耗,潸然泪下,亲题“如见故人”挽词,以志哀思。

25徐秀钧

徐秀钧(–),江西九江人,民初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年东渡日本,愤清廷之衰弱,谓非革命无以图存,与杨守仁等人秘密结集同志,成立“军国民教育会”。次年返回江西,与张世膺等人组织江西教育会,鼓吹革命。年,各省响应武昌起义,袁世凯督劲旅奉清廷之命南下,坚守直、豫。因民军仓粹誓师、屡战不利,徐秀钧十分担心,只身赴滦州运动张绍曾军。同时,张世膺成功夺取奉天军火,挟之赴往石家庄,欲与吴禄贞共谋袭击清军,让滦州军长驱直入北京。可惜计划尚未实施,张、吴二人均被刺死在石家庄车站,滦州军也很快瓦解。南北和议告成后,徐秀钧担任江西省顾问。

年,徐秀钧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不久宋教仁被刺,袁世凯大借外债、派兵南下江西,徐秀钧批评袁世凯身为总统,却日事阴谋、蹂躏约法,议院只能口诛笔伐、缺乏后盾,所谓监督根本无从实施;愤于此,力主五省联合,制衡袁世凯。好友劝阻:“今日之事,岂容君从容谈法律乎?"徐不顾危险,仍坚持法律解决。二次革命失败后,毫不畏罪,声称:“以身许国,祸至而避,非丈夫也!”9月后,被以“驻京刺探政情”罪逮捕于北京,袁世凯命令交付江西九江段芝贵处置,因禁锢严密,外人不知内情,但闻日受极刑而已,同乡中人上书保释均被拒绝。10月7日,徐秀钧被枪决,子弹洞穿胸口尤未死,竟被段芝贵军活埋。

26赵丹犀

赵丹犀(–),字秋芳,笔名爽兮,山东省海阳县城里人。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经福建省侯官县人林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在上海主编《华魂晚报》,“借报传呼声,挥文壮国魂,重整华夏,富民强国。”目睹列强侵华日凶,国势垂危,慷慨疾呼:“当学班定远,岂能于墨汁中求生存!”遂于年投笔从戎,参加武昌起义,孙中山嘉其抱负,题词赞谓:“风华正茂,有胆有识”。

年,袁世凯准备称帝复辟,赵丹犀等人奔赴云南,投护国军蔡锷麾下,合力讨袁。赵丹犀建功卓著,蔡锷欲晋其职,赵拱手回答:“我愿马革裹尸,不求衣锦还乡。”年,蔡师同袁军交锋于四川泸州,赵丹犀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垂胜关头,壮烈牺牲。战后,蔡锷题联哀悼:“悲夫!悲夫!帷幄失智囊,军中陨将星!壮哉!壮哉!碧血贯长虹,丹心照汗青!”

27张秀全

张秀全(?-),山西人。早年随父在南洋经商,后游历日本,加入同盟会,与蔡锷最相善,常资助革命费用。年4月黄花岗起义时在香港管理军需。武昌起义后,朱瑞、黎天才等人策划沪宁独立。苏州、常州独立后,任江苏援鄂军副司令。南北议和后,任南京第三师旅长,授陆军中将衔。

年宋教仁被刺后,提议讨伐袁世凯,见黄兴优柔寡断,张秀全愤然辞职,转而游历西欧。年3月,回国在上海经营实业,10月,在上海被袁世凯悬赏二万逮捕,押至京畿军政执法处待处置。蔡锷等人纷电营救,方得稍延时日,但至12月25日,松坡通电讨袁,袁世凯衔恨蔡锷而迁怒于秀全,于年1月6日将其杀害。

28石磊

石磊(–),字巨符,原名石恒岱,辽宁省辽阳东新堡人。早年毕业于盛京军校,后被保送到日本士官学校深造。留学日本期间,由同学蓝天蔚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担任由蓝天蔚任统领的新建陆军第二混成协司令部参谋,成立东北同盟分会。辛亥革命时期,蓝天蔚任关东讨袁军大都督,委任石磊为本溪湖地区总司令,在中路军总司令宁武的指挥下,与清军激战于辽阳、本溪、凤城、丹东一带。

年以后,石磊在辽阳地区组织起民主革命激进会,共有24人参加,开展反对袁世凯、宗社党的护国活动。年3月17日,获悉日本宗社党用帆船从大连老虎滩往营口运输枪支,石磊带领刘耀臣、王青山等23名民主激进会成员,乘帆船追击,将其载运的枪支弹药共37箱全部截获。次日,石磊和王青山在大连被日本警察逮捕,复县县长苏鼎铭视石磊为重犯,派人照会旅大租借地日本大连警察署,私下贿赂日本官员,于3月22日将石磊一行24人引渡到复县行政公署裁决。

引渡途中,石磊不忘激励同志,说:“人生在世,终有一死。为革命而死,至为光荣!我等虽死,却能激起国人对敌之仇恨,更能促使国人之醒悟,故虽死犹生!”入狱前后亦曾作诗数首,其中有云:“自由花开日,英雄报国期”,“国破家亡身何在,誓将热血染神州”,语句慷慨激昂。10月16日,24名革命党人被押至复州城外永丰塔东边刑场取义成仁。

29刘天恨

刘天恨(–),原名泽夫,字鹏飞,江苏射阳县新坍镇人。年参加科举县试,名列前茅,其时国家内忧外患,欲投笔从戎,其父劝其继续读书,刘则回答:“当今朝纲紊乱,政治腐败,不出数年,必豆剖瓜分,大丈夫必以爱存祖国为心,科第何补于民?”遂改名天恨,返乡习武,次年前往苏州应征入伍。又一年后,出走军营,游广东、香港、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结识黄兴、李烈钧、柏文蔚等人,革命思想渐渐成熟。年武昌起义爆发,刘天恨在武汉组建“湖北将校决死团”,后奉黎元洪之命操办青山粮台事宜。年民国成立后,赴日本、美国考察。

年,宋教仁遭袁政府刺杀,刘天恨闻讯后,于7月15日回国,参加黄兴的南京军政府,组织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部,任苏北讨袁军总司令。袁世凯派冯国璋、张勋率兵南下江苏、江西,张勋率东路军20多人沿津浦线南进,山东都督张宗昌率骑兵参战。刘天恨率讨袁军第九师至徐州韩庄固守迎战,激战后退守南京,南京三面受敌。黄兴见败局已定,于7月29日前往日本,刘天恨坚持至敌人进城,才改装化名出走。

二次革命失败后,刘天恨反袁之心不改,与柏文蔚密谋,在上海的寿祥里设立秘密机关,重组讨袁力量。其邑人杨瑞文探知刘天恨在沪组织反袁,派人以同乡身份诱骗刘天恨回盐城组织反袁。刘天恨不知有诈,将章印、委任状等一并带回。到盐城后,即被拘捕,旋即解送南京都督府军政执法处。年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下,时年26岁。年北伐告成,江苏省政府将刘天恨列入南京忠烈祠,将其生前功绩行文原籍、勒石铭功,以示褒扬。

30刘铁

刘铁(–),原名光锡,字碧如,湖北省京山县永隆镇人。年与族兄刘英同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斌学校学习军事,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年毕业回国,与焦达峰、刘公等人在武昌与汉口设立革命机关。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协助刘英在京山起兵响应,光复天门、监利、潜江、江陵等县,又随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出征,任招讨军游击队队长、十八标标统、北伐军中路总指挥。年南北议和后,任鄂军第八师三十团团长。

年二次革命爆发,刘铁在湖北沙洋宣布独立,称鄂西讨袁军总司令。黎元洪派徐镇坤部前往镇压,讨袁军迎战获胜,在挺进荆州途中,遭敌夹击而败。刘铁被悬赏万元缉捕,于是避走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在孙中山所创设的将校学堂浩然庐内,负翻译之责。后奉命归国继续反袁,抵上海寓法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被法国巡捕拘捕。袁世凯不惜以扩展租界为代价要求引渡,孙中山设法营救不及,于年6月20日被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杀害。

31龚士芳

龚士芳(–),江苏海门三阳镇桥西村(现悦来镇阳东村)人。年江南招募新兵,龚士芳16岁即应征入伍,编入清军南洋第九镇33标二营,其管带赵声正是革命党人。龚士芳在赵声的影响下,年春加入同盟会。同年,江宁(今南京)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奉令前来密査,发现龚士芳的手册上写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兴汉灭满”等字句,大惊失色对陪同说:“今日幸而被我发现,若被我师(两江总督端方)知悉,就要大祸临头!”即令龚士芳借故退出队伍,回到江苏海门任职警察。年武昌起义爆发,龚士芳奉宋教仁、陈其美之命,携江苏都督程德全信条,会见徐绍桢,促其反正。

年,为策应护国战争,龚士芳赴上海、苏洲等地参加革命,与国民党员伏龙、顾锡九等18人准备在南通发动起义。南通镇守使管云臣探知,伪装响应,派陈葆初等到沪邀革命党人至南通计议。伏龙、龚士芳等虽恐有诈,仍冒险前往。船至南通,管云臣假献殷勤,设宴接风,密电袁世凯请示处置,袁令杀之。管云臣派18顶小轿相送,行至南门小坝口,伏兵齐出,拖下轿杀害。龚士芳牺牲时,年仅25岁,遗体葬于南通西门城墙脚下。

32刘古香

刘古香(–),原名起今,广西柳州(一说马平)人。年,入广东将弁学堂习陆军,次年赴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在柳州组织建立中国同盟会广西分会。年,刘古香策动柳州起义,联络周边会党民军,指挥陈晓峰、张铁臣、柯汉资、刘震寰等人召集军民,共千余人集合于柳城太平圩候命,并派人到桂林联络新军冷御秋做策应,准备攻取柳州。不料被右江镇总兵李国治觉察,率清兵前往攻剿,双方激战四昼夜。民军为保存实力,全部撤进大苗山,刘古香与甘乃纲、张铁臣等人潜往广州。

年4月27日,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刘古香奉命召集广西会党同志二十多人,与黄兴一起攻打两广总督署,歼其守卫。后因清军援兵到达,寡不敌众,遂退出总督署,起义失败后避往香港。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到广州联络新军,光复广州,任广东都督府秘书长。11月13日,奉派回广西柳州,先任广西右江军政分府总长,后任广西陆军第五军统领。

年,为响应二次革命,在柳州起兵讨袁。陆荣廷收买柳州府长王狮灵和沈鸿英,伺机离间革命党、陷害刘古香。王狮灵、沈鸿英混入革命队伍后,以催促北伐为名在军中鸣枪造成兵变,陆荣廷派桂林守军来柳,以“平叛”为名抓捕刘古香。10月14日,陆荣廷亲自赴柳,将刘古香枪杀于东门外的鹧鸪堆处(原机关幼儿园),时年44岁。

33丘丕振

丘丕振(–),名天作,字丕振,今河北莱州市沙河人。年考入济南武备学堂。年被选派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年丘丕振因患头疾,在东京脑病院治疗,结识同在治病的宋教仁,受宋思想影响极大。年回国与三个弟弟合资创办元合机器织网厂。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与中国同盟会山东支部主盟徐镜心共议胶东举义。因烟台独立司令王传炯暗通清廷,被迫转移至大连。年11月26日,丘丕振与徐镜心率队攻入驻登州清廷水师营,生擒统领王步青,光复登州,成立山东政府。丘丕振先任山东军政府司令,后改登州军政分府司令,又另组鲁军北伐队,派其弟丘典五、丘子厚和丁纪连三人到黄县收缴清军巡防营枪械,光复黄县。年与马龙标共组五族大同会,任副会长,倡办实业。是年,被选为省议会议员。

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丘丕振应孙中山电召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年在奉天昌图策划起兵未成,再揭义旗于铁岭,又未成功。丘丕振携经费赴天津组织武装起义,不料抵津后不幸被捕,解至济南,在狱中写下《告国人书》。10月26日在济南被害,年仅29岁。

34林逸民

林逸民(?–),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早年肄业福州船政学堂,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与江苏籍革命志士赵声结识。年黄花岗起义时,任军需部长,失败后流亡法国。武昌起义后回国,任沪军都督府参赞(外交官)。南京临时政府既立,林逸民任交通部司长。南北议和告成,袁政府聘他为参议,之后担任京汉铁路总局站长。

年“宋案”发生,林逸民慨然而言:“元首杀人,道德伦常扫地以尽。克强(黄兴)无用,空望调停,吾党从此无噍类也!”忿然辞职回闽,闭门著书而去。年,林逸民为组织新学书社,从上海到北京去招集股款。某日,其旧友高某(时为京师稽查处密探)拜访,邀林逸民出去吃晚饭。林逸民原本坚辞不去,但不便推托,只好与之同去。不料高某人心怀叵测,“暗将孙文委任状乘隙置其衣袋中,以为图赏邀功”。林逸民当晚即遭军警抓捕,袁政府决定将其处死。同陷囹吾的王建中(后生还,著洪宪惨史,揭露袁政府冤狱)知逸民实非贪生怕死之辈,说:“请君先行,我辈将会见于地下也。”林逸民唯唯,即含笑而去,就义于刑场。

35陈景华

陈景华(–),字陆畦,自署无恙生,广东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人。年赴暹罗,时值孙文革命与康梁保皇斗争激烈,陈景华得闻三民主义,决意投身反清革命。年,陈景华与萧佛成在曼谷先后创办《美南日报》、《华暹日报》,宣传民主革命。是年11月,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曼谷分会,定《华暹新报》为机关报,陈景华担任分会领导。年,同盟会员、暹罗侨商马兴顺回到潮州,被保皇派告密入狱,陈景华展开营救。年,陈景华从暹罗回到香港,参与援救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未成而系狱的刘思复。年广东光复后,任命广东省警察厅长。

年二次革命时,陈景华一如既往,坚决支持孙中山,袁世凯密令龙济光杀害陈景华。9月15日夜,龙济光借口中秋赏月,邀请陈景华到都督府做客。陈景华刚进都督府,龙济光即向陈景华出示袁世凯的密杀电令,陈景华不予置辩,遂被杀害。陈景华死后,身无余财,可见其为官清廉,他的好友、曾殓葬黄花岗烈士的革命党人潘达微为陈景华墓碑写下铭文:“强项之令,猛以济宽。冤同三字,狱等覆盆。盖棺论定,毅力维新。哀我国民,丧此良人。”

36王金发

王金发(–),原名王逸、谱名敬贤,字季高,号孑黎,浙江嵊县人。年,留学日本大森体育学校,加入光复会。返国后,年5月,秋瑾创组“光复军”,王金发被任命为分统,其头衔相当于一个军长,秋瑾被捕后,王金发遭通缉。年,王金发随陈其美去上海,同年夏回到董郎岗变卖家产,所得款项买下上海天保客栈,作为革命联络站。年11月3日上海举义,王金发率敢死队“一行三十人奔杀制造局”,为光复上海打头阵。11月5日,蒋介石、王金发、张伯歧等又率领敢死队余人抵达杭州,参加浙江起义。二次革命时,任浙江驻沪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年5月,与同盟会会员姚勇忱到杭州活动,不料在仇人章介眉的策划下,遭革命叛徒浙江都督朱瑞软禁,6月2日下午4时被枪杀于杭州陆军监狱。黄兴称他为“东南名士,英雄豪杰”,蔡元培还为王金发墓题了词:“生死付常,湖山无恙,智勇俱困,天地不仁……”。

37段世垣

段世垣(–),字次珊,河南渑池人,国会参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留日期间,段世垣与张钟端、刘积学等创办《河南》杂志,积极宣传革命。同时,针对日本《朝日新闻》有意分裂中国、鼓吹藏独的谬论,段世垣曾撰文批驳道:“原属我国之自由处置,乃国法上正当行为,何得谓之夺夺之云者?非己所有而强取之,谓日之于韩是也!”回国后,段世垣创立河南省商业学校,任校长。年,与杨勉斋、刘粹轩等人筹划河南起义,又参加张钟端领导的开封起义。

年,当选国会参议院议员,被推选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袁世凯不知他是同盟会员,任命其为总统府秘书。段世垣任职期间,甚至曾压下袁世凯逮捕邹鲁、李根源的密令,并通知他们及时逃脱(此事邹鲁《回忆录》和李根源《辛亥前后十年杂忆》中均有记载)。是年底,段世垣受孙中山密令在北京成立“七人小组”,及至形势日趋紧张,段世垣不畏凶险,继续留京。因秘密组织反袁活动而被捕后,袁世凯才发现段乃“暗刺干事”,发电急催陆建章速决呈报。年7月29日,段世垣在西安英勇就义,遗体被运回家乡安葬,傍于黄河之滨。

38张永正

张永正(?-),字子刚,安徽定远人。早年结识倪映典,赴安庆投新军,隶马营。年11月,参加熊成基安庆起义,失败后逃至南京,复投入炮队。年武昌起义后,随柏文蔚进攻浦口,至中途,拔佩刀对士兵喊说:“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好男儿当随吾杀贼,血染沙场,殊快事也,何怖为!”血战一昼夜,攻下浦口,张勋败逃,继而攻克颖州,增援淮上义军,对倪嗣冲作战,因功晋升为团长。后随柏文蔚至皖,驻宣城。

年,二次革命爆发,张永正在宣城宣布独立,并率军攻克大通,任安徽讨袁军副总司令兼旅长。其时,陈独秀和袁家声遭龚振鹏绑架,张永正立即率领手枪营营救,于8月9日凌晨赶到三十五旅旅部,威胁轰毁龚的司令部,陈、袁二人才获释放。讨袁失败后,逃亡日本,与张汇韬筹建健行社,以谋再举。年初返回上海,5月17日,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法界巨赖达路。孙中山致电哀唁,派专使致祭。年12月20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柏文蔚为其主持公祭,葬于安庆南庄岭五烈士公墓。

39王宪章

王宪章(–),原名王应贤,贵州省兴义府普坪人(今安龙县普坪镇)。年,王宪章年仅17岁,兴义府中学堂保送他到贵州省城贵阳师范学堂学习,希望他学成后回家乡中学堂任教培养人才,王宪章却一意从军,认为振军经武方能救国。年春,投入湖北新军第三十标为士兵,与张廷辅等共组将校团,被推为团长。年将校团并入文学社,补选为副社长。10月11日潜入汉阳隆登堤军营,指挥部众光复汉阳,扩军一协,举宋锡全为司令,自任总指挥兼标统。汉阳告急时,奉黄兴密令将饷糈军械移往岳州,以图发展,不料被黎元洪电请谭延闿拦截,拘禁长沙狱。经多方营救,不久获释,任湖北军政府参议。年春改任湖北第二师师长,加入同盟会。

二次革命时,赴南京任讨贼军第四师师长,与冯国璋作战,失利后东渡日本,参加中华革命党。年夏,奉孙中山命,与詹大悲返上海,着手集合旧部,策划攻取南京。一日,冯国璋的特务高华廷前来找王宪章,诳称能够运动南京城内军队倒戈,王宪章还给予他活动经费。高华廷故献殷勤,请王宪章到上海一品香西餐馆吃饭,王宪章坦然赴约,高华廷暗中施放麻醉药于净面巾中,王宪章不察,不幸中计,高华廷拖王宪章入车内,连夜直驶南京。冯国璋秉承袁世凯旨意,在12月19日将其杀害于操场中,并秘密处理了他的遗体。王宪章牺牲时,年仅27岁。

40吕逢樵

吕逢樵(–),浙江省缙云县人,年,由秋瑾介绍入中国同盟会。同年五月,吕逢樵参与策划浙皖两省同时起义,徐锡麟任首领,秋瑾任协领,吕逢樵任分统。然而,计划失利,徐锡麟在安庆被捕,秋瑾不幸牺牲,吕逢樵也遭通缉,于是隐蔽于缙云,秘密筹集资金。年,武昌起义爆发,吕逢樵赴杭州与陈其美等策划浙江起义,回缙云后组织光复军,一举光复缙云、永康。11月25日,又率部光复处州,成立处州军政分府,担任都督。期间招募新兵四五百人,积极准备北伐。年3月,袁世凯窃任大总统,撤销处州军政分府,吕逢樵被迫离职。

年二次革命爆发,吕逢樵继续投身反袁,故为袁党嫉恨。9月,时已投靠袁世凯的朱瑞以调解浙省同盟会内讧为名,邀请省内民党闻人赴杭州协调,胡烈卿、王金发知道朱瑞不怀好意,拒绝前往,并劝吕逢樵勿中奸计,但吕逢樵慷慨赴宴。不幸,吕逢樵回到寓所后肚痛腹泻,医院医治,几日不见好转,又请中医治疗,依然不见起色,于10月4日逝世,年仅37岁。临终前留下遗嘱:“予生平行事,自问无愧;公私未遂,一病不起。望同仁等力谋兴教育、办实业,行善守法,各事生计。子孙求学不求贵,求业不求富,庶而可慰。”惜哉!

(未完待续)

编者附注

主要参考王建中《洪宪惨史》,徐友春等著《民国人物大辞典》,国民党史料编纂委员会《革命先烈先进传》,以及《湖南省志·人物志》等各省、县编纂的人物志,感谢各地方网站提供的文史资料,还有众多网友为当地撰写的名人传略。

歷史

之澜

History_Trend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4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