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让数据告诉你状元和一般考生有何不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本文为年高考状元调查,你不好奇状元的家庭教育和一般考生有什么不同?状元们平时都是如何学习的?某个省份的状元特别多是为啥?“寒门”出状元已经是过去式了?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状元,但状元的家教方式、学习经验、考前减压等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精华速览

1、相比于年,年第一名父母亲的学历显著上升,父母硕士学历占比10%,本科学历占比35%;

2、在受访第一名家庭中,年父母为公务员的占比最高,其中35%的第一名父亲为公务员,22.5%的第一名母亲为公务员,远超其他行业;

3、“寒门第一名”占比不足两成,40名高考第一名中仅有6名来自农村,其余85%的第一名均是城镇户口;

4、年不少第一名现身多家直播平台,分享“高分秘籍”,有第一名高中一毕业就拿到了“月薪一万”的实习工资;

5、超五成第一名曾参加过奥数、英语竞赛,除了学科类竞赛,不少第一名同时也是文艺、体育、科创类等活动的主力军;

6、过半第一名希望经管类专业,95%的第一名想要本科阶段在内地顶尖大学就读,近九成第一名有读研目标,72%的第一名更倾向于出国读硕士、博士;

7、近四成第一名的平时爱好是电子游戏,15%的第一名表示喜欢并经常玩网游,从没玩过网游的第一名仅占5%;

8、四成第一名曾恋爱,其中除了1人觉得会影响学习,其他15人均觉得与学习没有冲突,只有6名第一名明确表示反对早恋。

高考状元们都出自什么样的家庭

陪读现象在状元家庭中也有出现,但占比较少,40名高考状元中仅有9名状元在高中有过被陪读经历。接受采访的陪读状元表示,陪读不等同于依赖,而只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获得生活上的支持与陪伴。

状元自律性强,与父母沟通顺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参与程度”一项中,40位参与调查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位状元的学习是被过分参与的,只有9位状元是被较少干涉,其余均不被干涉,甚至很少被过问。

“父母平时对我的学习不提要求,是比较宽松的,很信任我的学习能力。有时会关心一下我的考试成绩,也会鼓励我。”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对父母的这种“适度关心”表示很满意。广西理科状元方建勋向澎湃新闻介绍,“小学的时候父母还会指导我写作业,到了初高中以后就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了。”

他认为,父母的这种“不过问”也是一种信任,让他能够迅速地学会照顾自己,独立生活,合理安排时间,进而把控学习上的进度,这种看似“放权”的自由反倒推动着他在一步步前行。“有时候父母如果干涉过多,你也会很烦的不是吗?我就喜欢他们这种恰到好处的关心,所以我才可以什么事情都能和父母摊开来说。”

同样的,江苏文科状元李天宇用“开放自由,寄予我自己最大空间的安排”来形容自己的家庭环境。李天宇说,自己的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都比较强,“从小到大读书都没让父母烦神过,学习很自觉,就算到了高三冲刺阶段,晚自习10点半回家,收拾收拾就休息了,基本上能在11点前睡觉,很少学习到深夜。”

在“平时与父母沟通的程度”一题中,八成的状元表示沟通顺畅,其中四成状元认为自己与父母相处像朋友一样,会时常交流自己的想法,没有“几乎无法沟通”现象的存在。

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平时与父母的沟通,大多是生活上的问题,“我们会聊聊八卦,偶尔会询问一下考试成绩。”

广西理科状元方建勋则表示,自己平时与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上都会有一些交流,沟通挺顺畅的,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小争执,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会主动与父母和好,“因为我也得体谅他们的辛苦,不能再惹他们生气了。”

当状元们有压力和烦恼时,大多会选择自己消化。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表示,“在别人考得比我好的时候,我会有压力,但是这种事情也不会跟父母讲,讲了他们也会紧张。”江苏文科状元李天宇也表示,“有压力也不会和他们讲的,就靠内部消化和调节。”

被父母潜移默化影响下的状元

孩子在父母所营造的环境中成长,并受此影响。据澎湃新闻高考状元调查中“父母亲学历”一项的数据,父母亲本科学历占比最高。“父母亲职业”一项中,公务员占比最高,其次为公司职员和教师。

四川理科状元黎雨佳的父亲就是硕士学历,平时对她在数学和理综上指点的比较多。“具体的题目的解题技巧他已经不太记得了,指导主要集中在对学科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他经常购买家长网课学习,网课中会讲解各个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习技巧,他看了就会告诉我。”

内蒙古理科状元翁楚彬的妈妈是小学老师,“母亲小学时候会给我检查作业,初中时教我自己预习,平时多给自己买书看,帮助我养成了自主学习、认真严谨、脚踏实地的好习惯。”

状元的兴趣爱好与专业选择,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申奥表示自己在初中的时候,看到爸爸在学习电脑,自己就在一旁跟着学。就这样跟着父亲一起摆弄电脑,申奥不仅学会了基本操作,还学会了编程技术,培养出了爱玩电脑的兴趣。这也决定了他大学的专业选择——计算机专业。

方建勋父母均为医生,从小受到父母职业熏陶的他却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当医生的。“小时候也会梦想当科学家、发明家什么的啊,但是到了现在就明白职业的选择总要和现实挂钩,而父母的职业就给了我多一种选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认识:可以救人,从中体会到成就感。”

6月24日《南宁晚报》曾报道称,清华大学教授张艳春在南宁招生时,得知了方建勋的故事,决定为他开设绿灯,这也是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首次在南宁招收生。

父母陪读,给予的是支持与陪伴

父母陪同孩子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据澎湃新闻的调查数据显示,40名参与调查的高考状元中,仅有9人在高中阶段有被陪读的经历,占二成左右。

四川理科状元黎雨佳从高三开始被陪读,“爸妈都一起陪着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青白江和成都两头跑,早上六点半给我做完早餐赶去青白江上班,晚上下班又赶回成都。不会影响正常上班,但感觉他们也很辛苦。”青白江到成都单程开车距离近40公里。

陪读的父母除工作辛苦外,也会有压力。黎雨佳回忆到,“记得高三有一次考试考得很糟,父亲也很紧张,没忍住说了我几句。我心里也不好受啊,就默默地哭了,觉得超委屈。看到我这样,他们后来就什么都不敢说了,第二天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其实我知道他们很担心我。”

状元们并不认为陪读就是不自立,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支持与陪伴。

江苏文科状元李天宇的母亲是全职妈妈,父亲做水电工程,还有个4岁的妹妹,高中三年均被陪读。他认为,“陪读能够帮助我减少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所以没有必要去考虑陪读是好是坏,是不是有关独立。”

谈及陪读对自己的帮助,黎雨佳认为,“陪读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母在身边陪我度过了高三那段紧张的日子,心里会觉得很温暖。”她十分珍惜这段陪读经历,“和父母多相处一下是很好的,毕竟和家人经常在一起的机会到了大学之后就很少了。”

方建勋虽未被陪读,但他对此表示理解。“我也有同学有陪读的,这是人家的学习方式吧,肯定会有节省时间这一好处的。当时我妈妈也提出来过,但是被我拒绝了,因为那样会耽误他们的工作,而且我也会有压力,会导致我心态不稳定。”

高考状元是不是都上培训班?

在很多人看来,参加竞赛似乎成了好学生的必备标签。因此,很多家长会以各种名义,挤破头把孩子往竞赛培训班里送。

状元中有52.5%的人参加过奥数竞赛,占比略低于参加过英语竞赛的人数。与此同时,也有四成状元从未参加过奥数培训。

此外,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型活动等也备受状元们青睐,其中社团活动的参与率高达72.5%。

事实上,全面“开花”的状元并不少见。甚至,还有人突发奇想做出了个专利产品,并因此获得了考学加分。

四成从没参加奥数培训

调查问卷表明,有16名状元从没有参加过奥数培训班,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40%。而有47.5%的状元仅在初中以前参加过奥数培训。

来自西北师大附中的甘肃省高考文科状元熊诗楠坦言,自己对奥数不感兴趣,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班,此前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只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数学水平。

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朱磊表示,自己只是初中以前参加过奥数、英语培训班,但并没有参加过奥数、英语竞赛。“奥赛这个事情并不一定是‘标配’,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适合参加奥数竞赛。”

对此,辽宁省理科状元李星池也表示,自己一开始就瞄准高考,对奥数这方面没兴趣,也接触少。

参加奥数、英语竞赛状元超五成

调查问卷显示,有52.5%和55%的状元分别参加过奥数、英语这两个学科类的竞赛。

青海省文科状元王雪琪坦言,自己对奥数、英语还算有兴趣,初中时曾参加奥数、英语竞赛获奖,但并没有特意参加培训班。作为政府支援的省外借读生,她高中参加奥数、英语竞赛的机会不多。

在她看来,参加奥数、英语等学科类竞赛的确是大部分状元的“标配”,“状元往往都是有能力且有竞争意识的人。当然,有些有数学、英语天赋的人,也未必是状元。这或许也是各大高校设置自主招生的原因之一吧。”此外,爱好写作的王雪琪在高中期间曾参加过“语文新报杯”作文竞赛,并获得不错成绩。

在吉林省理科状元曹宇涵看来,学习奥数、参与竞赛大多是从众心理,自己也不例外。“大家都在学,再加上自己有点兴趣,就一起学了。”她告诉澎湃新闻,很多人看重奥数可能是因为它对升学有帮助。“在我们这里,小学不学奥数似乎就意味着初中上不了好学校。”

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黎雨佳,在今年的高考中数学拿了满分,她说,自己在高一时还参加过一阵生物竞赛培训,并获得了四川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我数学、物理成绩不稳定,父母认为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在这两门科目上。而我却认为自己能兼顾,就这样跟他们争执了很久,最后我屈服了。”

状元也是“全能选手”

调查问卷显示,除了参与奥数、物理、英语等学科类竞赛,不少状元同时也是文艺、体育、科创类等活动的主力军。40位填写问卷的状元中,有25人参与过文艺类活动,13人参与过体育竞赛,还有8人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

河南省文科高考状元吴铮就有一项科创类的国家专利——“多功能防护菜刀”,主要适合刚刚学切菜的人使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4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