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今天,一整年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数据,公布了。
数据本身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小阳春之后,就一路回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速回落,国房景气指数回落……
嗯,只有开发商的到位资金增速,是上扬的。看来年底,开发商的融资情况真的变好了。
今天,局姐想分享数据所反映的,一个普通人更关心的话题:
在这样一个纠结反复的市场中,楼市真正火爆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里,对于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是这样写的: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5%,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4.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5.0%。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增长6.5%,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3%,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5.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6.5%。
这样看起来似乎很复杂,简而言之一句话:
比起上一年来说,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增速,都萎缩得很厉害。
但是,如果仔细看看,就能发现,原来每个区域的房地产销售情况并不一致,有的区域,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一枝独秀,不降反增,金额更是领跑全国,同比大增超过10%。
这个区域,不是长三角和大湾区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的东部,甚至不是新一线城市争相崛起的中部。
而是西部地区。
而且,这不是西部地区的销售数据第一次领涨全国了。局姐贴一张去年的表格给大家感受下: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西部地区交易量增长迅猛,是因为那边的开发商更喜欢降价,以价换量。局姐也曾经这样怀疑过。
事实上,也并没有。西部地区的房价,以及房价涨幅,一直维持在全国的水平线上。
是不是很惊讶?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西部地区除了成都和重庆,绝大部分都是三四五六线城市。如果非要给他们贴上城市标签的话,大抵是风光秀丽,但藉藉无名,自身产业薄弱,发展前景不明,人口大量流出……
这种地方,看上去,楼市不崩盘就不错了。
更令局姐惊讶的,是另一个更具体的图表:
一眼看过去,房价同比涨幅相对比较高的省份,几乎都在黑河-腾冲线以西,人口分布比较少的区域。
二线城市中,呼和浩特、西安、海口、西宁涨幅靠前,而陕西、青海、山西、内蒙古、山东、江苏的三四线城市同比涨幅超过10%。
从全国来看,有一半以上的省份,三四线销售均价,比同省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均价,涨得还要多得多。
不是一直在说,投资要逃离三四线吗?为什么在复盘的时候,发现调控保持高压的这一年里,三四线城市,尤其是西部的三四线城市,反而领涨全国?
首先,绕不过去的话题,是棚改。
复盘上一轮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放松,是从年开始的。先是货币政策转向,-年,光是降息,就来了5次。同时,在限购限贷、首付比例、税费、融资等政策上,都大幅放松。
政策一放松,大城市马有了反应。北京、上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房价翻了一倍多。直到年四季度调控政策收紧,大城市房地产市场才被控制住,逐渐降温。
但是,三四五线城市在这一轮楼市的暴击中,可以说是毫无反应。无论是放水,还是给小城市放开更多购房名额,购房者都完全不为所动。
所以,只能制造需求。
年-年,棚改货币化进场,三四五线城市的占比达到80%。旧房被拆掉,新的需求被刺激出来,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一飞冲天。
如今,年棚改的规模已经同比接近腰斩,但是,从拿到钱到买到房,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漫长时间的事情。
棚改有着强大的余温,在一二线城市被高压调控管得死死的一年里,维持住了三四五线楼市的体面。
其次,和东部地区,或者一二线城市相比,西部的中小城市,其实是有着更真实的需求的。
在《二狗子,老家政府喊你回去买房啦!》里面,局姐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
在棚改退潮之后,一个城市的城镇化率低,房价反而越难跌——因为,城镇化率30%-50%阶段,是城镇化率提升最快的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他们是不被棚改所左右的,一座城市的楼市坚实的内生力量。
这么一看,城镇化率不到50%的省份,基本都在西部。理论上,西部地区应该还有大量农村人口,可以进入城镇。
从以往五年人口流入的角度,也可以确认这一点。
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得最快的区域,是西部和中部的三四线城市。
鉴于常住人口的概念是“一年之内,在这座城市居住了半年以上”,这群新增的常住人口,是真实生活在当地,在不限购的三四五线城市,几乎可以被认为,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真实的托底刚需。
更何况,看图就知道,和大城市相比,这些城市的房价和收入比起来,还是相当实惠的。入手,并不困难。
写到这里,局姐忽然想起两件事。
第一件,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讨论正热火朝天的时候。
当时,很多人在讨论,成都和重庆哪里的楼市会有机会,但有个深耕川渝房地产的小伙伴告诉局姐,他认为地产市场真正的机会,并不在成都和重庆这两座中心城市,而在他们周边的,诸如泸州、宜宾、绵阳、万州、南充、达州这些产业基础好、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的,名不见经传的,三四线小城市里。
他举了一个案例:一家名叫“阳光大地”的房企,起家于四川眉山,去年的销售金额大概亿元,但光是年,就在四川花了亿拿地,重点布局在四川的三四线。
春江水暖鸭先知,本地房企,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第二件,是前段时间,行业老大哥碧桂园开了年度的工作会议。
当时的报道称,碧桂园总裁莫斌在工作会议上强调,未来碧桂园将坚定下沉五六线城市。
有接触过碧桂园的朋友私下说:“杨老板的意思是,不但要下沉四五六线,还要在这些城市里,做平的大户型。”
为什么呢?局姐一度感到很迷惑,直到前面那个深耕川渝的小伙伴说了这么一段话:
“在西部的很多小城市,平可能才是刚需。因为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普遍恋家,喜欢大家族住在一起,再加上有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习惯生很多孩子,如果房子不够大,真的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茅塞顿开。
看来,在这个多数全国性房企都看不到,也不屑于进入的,房地产的下沉市场,小城市的羊毛,或许,可能,真的,还没薅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