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公里之外乡下的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甲班的58双小眼睛,盯着大屏幕上的陆少娟老师,带着惊奇和喜悦
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中心小学是一个“中转站”:通过视频设备,一年级的数学、音乐两科,先接收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老师授课,然后中心小学的老师开讲,演海小学教学点甚至隔海相望的北港小学教学点的一年级学生,进行“二次接收”听课
-->■ 本报记者 郭景水
城市农村学校
“同上一堂课”
通过开展“电子书包”(注:上课时,为班级学生人手配备一部平板电脑)的尝试,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初中部的课堂大都成了“信息化”“平板电脑上会呈现跳动的3d心脏,学生可以在平板电脑上弹钢琴”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信息中心主任曾慧珍老师告诉记者,海口晚报数字报有了更多的教学应用软件,就不用担心学生把平板电脑当玩具了
“互联网+教育”模式
通讯员 黄文光 何青松
通过“同步课堂”,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甲班的58名同学,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有了“同班同学”;在省农垦中学的手机校园网上,采集了学生的宿舍号、床号、课间操的行列号,如有缺勤或者违规,任课老师、班主任、学校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提交,这样学生的这些“底线信息”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案,学生发现后可以通过当天做公益进行“销分”……
放在优酷网站只有几天时间,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初二(1)班女生谢木芝制作的5分钟视频短片《成功,很简单》的点击就达到了上千次“校园大屏幕上播放的视频,绝大部分都是学生自海口晚报电话己做的,除了励志的主题,还有校园生活、自然科学等多个主题”校长王业俊说
海南中学开展“翻转课堂”(注: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师生互动),三亚市参加了全国20个区域慕课(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活动,我省初步形成了贯穿学前教育至职业教育的微课联盟,参加的骨干教师近3000人……
我省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建设,依托基础教育资源库、好研网等,目前已经建立了约80万个师生个人学习空间,开通了教师、家长、学生互动交流平台在加强教育装备方面,我省推进实施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投入1008万多元,在儋州、文昌两市开展试点,为村小和教学点配置1179台智能语音教具和1908台教师电脑今年在全省普及推广,我省又投入1500万海口晚报数字元,为全省19个市县1948所农村学校配置7142台智能语音教具
“信息化课堂”拓展了我省偏远教学点老师的视野文昌市东郊镇中心小学群合教学点老师黄循军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之后,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上的热点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化课堂”
这项称之为“同步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我省2014年秋季学期底在海口开始实施“通过实施‘同步课堂’,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和城市优质学校的学生可以一起上课”演丰镇中心小学校长张余全认为,学校老师在学习了城市优质的教学方式后,再通过“同步课堂”视频系统,给更为偏远的教学点上课
省电化教育馆馆长牛新文认为,开展“同步课堂”试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海口晚报广告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教育教学形式,构建一个线上线下强弱学校师生学习共同体
“今天我们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一年级(2)班的讲台上,数学老师陆少娟的课开始了
2014年,我省先后获批全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一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装备配备,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探索海南
设备有了,老师的培训和使用要同步跟上我省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目前全省已经有3万多名教师注册,积极开展交互式多媒体设备课堂教学、课件制作、论文评比大赛等活动,组织相关课题研究
全省多点开花
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一节数学课绝不仅仅海口晚报地址是数学的内容,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老师可以信手拈来旅游、历史等诸多知识,从而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立体知识的全景三维图因此,我们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形成具有海南特色“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本报海口6月16日讯)-->
省教育厅副厅长孔令德说,通过“电子书包”等多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信息化课堂”,学生正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什么和怎么学的权力掌握在个人的手里,从而实现了学习的“个人定制”
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