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口到鹤岗,一场代号叫飞鸟的全民共

一张远景,一张近景和一个特写。大磊迈着大步,双手持稳手机,咔嚓三下,就拍下一组“理想的”照片。这样的“三连拍”他再熟悉不过,济南人大磊,来到长春只是出差,拍照也不是为了旅行打卡——拍得的照片上是街边一处核酸检测点,有着蓝色凉棚和忙碌的“大白”。把这组照片上传到腾讯地图,标注定位,输入描述信息,最快2小时,被核实的点位便会化作地图上的核酸检测点图标。8月中开始,从海口到鹤岗,全国上百人参与到此次核酸检测点地图共建行动中来,在腾讯地图上新增了多个准确、有效的采样点位,其中贡献度最高的一位,一个人“扫城”半月,完成了多个有效点位上报。这群“共建者”们并不相识,但他们都知道这次行动有一个代号,叫做“飞鸟”。新的难题今年4月的时候,小婉的工作遇到了难题。作为腾讯地图的数据同学,她熟悉地图数据的整套运作流程,从数据的发现、制作、应用和反馈。她也是“地图战疫”项目中的一员——疫情期间,腾讯地图上线了从最初的发热门诊地图、疫情小区地图,到后来的疫苗、核酸采样点、管控区、风险区地图等一系列“战疫地图”,其中健全、准确的“数据”,成为支撑起这些地图的核心。去年开始,小婉负责核酸检测点地图的数据维护,市民在腾讯地图上能够清晰的看到附近哪些地点可以做核酸,其中大部分为固定的官方采样点,“我们接入了很多官方核酸检测点数据,医院、社康等官方定点机构。”小婉说。情况在今年有所不同。年初开始,在各个城市的小区内、街道旁,“蓝色的大棚”、“移动的小屋”支棱起来,这些临时搭建起来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方便市民快速采样,成为市民首选。一项新任务摆在他们面前,实现“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地图”的快速上线。临时搭建可移动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战疫地图”项目团队又切换回了“战时状态“。“先建立官方数据!”,基于此前的合作基础,团队在前期迅速接入了深圳等一线城市卫健委方的常态化核酸点数据,并且实现了核酸检测拥挤度的查询。但小婉却发现,把全国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搬上地图,并不简单。一方面,这些已上线的核酸检测点存不存在,运营时间是多久,变化很快,并不是一个定数。“随着当地疫情形势的变化,这些核酸点数据需要快速上线和下撤。之前遇到一场持续的大雨,我家附近的检测点位置就搬到别的地点。”即使是官方数据,要在地图上呈现也涉及到一条长长的链条,街道更新的数据汇总到地方医疗卫生系统,完成一次核对统计,再给到腾讯地图,团队要完成数据核验然后发布上线。“对于官方数据,我们优化了上线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接入,但因为本身的链条比较长,‘即时’的更新也很困难。”婉娟说到。另一方面,部分二三线城市此前没有官方的合作,团队只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上来的用户反馈、以及地方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nr/16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