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其中有:“--2-隋谯国夫人冼氏墓隋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
通知中,电白县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核定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冼夫人墓正式定为“国保”,也就正式成了“国宝”。
这是茂名市的第一个“国保”单位,是零的突破。
它确定了“冼夫人”是电白县、茂名市历史文化的第一品牌。
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定为“国保”,对电白县、茂名市的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历史研究、爱国教育、开发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它的最大意义,是由国务院确认了冼夫人故里是在茂名市电白县,而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
从而使纷争多时的冼夫人故里之争,一锤定音,尘埃落定。
之所以把“确认故里”作为它的最大意义,是因为不确认这一点,保护、研究、传承、开发都缺乏一个基础,甚至无从谈起。如今正式确认了,关键问题解决了,与此相关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其实早在年7月17日,广东省政府把“隋谯国夫人冼氏(含娘娘庙)”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时,冼夫人故里就已经得到确认了。
而现在,更由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家最权威的机构,对冼夫人墓进行了确认。由于众所周知古代俚族的习俗是女子死后归葬娘家,墓之所在亦即故里所在。因此,冼夫人故里在茂名市电白县,也就得到最权威的确认了。
难道还有谁,能挑战国务院的权威吗?
二、国务院的决定,当然不是随便作出的,它有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正式考古的结果为依据,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结果。
有关冼夫人故里及墓葬的史志,比比皆是。
最早的记载,是唐朝魏征的《隋书·谯国夫人传》:“隋谯国夫人冼氏者,高凉冼氏之女也。”而当时的高凉郡治址,在今电白县马踏镇禄岳村。
唐朝刘恂《岭表录异》:“冼氏高州保宁人也。”当时的保宁县治址,也在今电白县马踏镇禄岳村。
明朝万历《高州府志》:“电白县冼夫人庙,城北长乐街西巷中,又有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当时的电白县城,即今电白县电城镇。
清朝雍正《广东通志》:“高州府电白县夫人庙,一在城北长乐街,一在山兜,夫人所生之地。”
清朝道光《广东通志》:“高州府电白县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丁村。”讲得更加具体。
清朝乾隆、道光、光绪三个朝代的《高州府志》均同样记载:“电白县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山兜丁村。”
清朝康熙、道光、光绪年间的《电白县志》,民国《电白新志稿》,都与省志、府志的记载相符。
关于冼夫人墓地,最早的记载是宋朝·乐史《太平寰宇记》:“电白县冼氏墓”。当时的电白县辖地已含山兜。
明朝正德《琼台志》:“隋书谯国夫人没于隋仁寿初,墓在今电白县”。
明朝嘉靖《广东通志》:“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
明朝万历《高州府志》:“电白县诚敬夫人冼氏墓”。
清朝《广东考古辑要》:“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电白县山兜遗址犹存”。
清朝道光二年《广东通志》:“高州府电白县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失。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
道光七年《高州府志》、光绪十七年《高州府志》也有相近记载。
道光六年《电白县志》更详细写道:“谯国夫人墓在县北十里山兜娘娘庙后,土茔周围数十丈,碑佚,赑屃犹存。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碑,曰: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谯国夫人墓碑佚。龟趺石存,在县北山兜娘娘庙旁”。“谯国夫人墓旧有碑,已佚。负碑赑屃石质青白,刻鳞甲甚精致,从插碑孔中断,尚存一半,长三尺,欹埋土中,嘉庆二十三年始开出”。“山兜冼夫人墓,四围短垣,颓为高土,土人号鬼仔城。乃当日墓城之垣也。仿虽鞠为茂草,而遗址犹存,宽数十丈。”
自宋朝以来,明确记载冼夫人墓在电白县山兜之原的史志,有省、府、县七种十多部。
三、对冼夫人的墓地及故里,近现代及当代的考古成果,完全印证了历代史籍记载的正确。
当然,也有人提出过不置可否的“存疑”。清朝乾隆二十四年()《高州府志》写道:“冼夫人墓或在高凉岭,或在山兜娘娘庙后,迄今无定所,今并存之,以俟有识之君子。”
不过,只过了几十年,这一“存疑”就被解决了。清朝嘉庆二十三年(),特克星阿出任电白知县,就据史书所载,亲自实地调查,并开掘出山兜冼墓碑赑屃底座,知道原来确有一块墓碑。他认定山兜冼墓是真实的。于是在次年()为冼墓重新树碑,也即留存至今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碑。这可说是冼墓考古最早的成果了。
嘉庆二十五年()8月,两广总督及《广东通志》派人到高凉岭与山兜实地勘查,高州府与电白县也派人陪同勘查。一有充分史志记载为凭,二有墓碑底座龟趺石为据,三有明显的墓城遗址可考,四有墓前娘娘庙符合古制,为此得出结论,并载于《广东通志》:“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失。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
年3月7日,广东省考研研究所专家一行,对高州市高凉岭(冯婆岭)的疑似“冼夫人墓”进行开掘,挖出几件陪葬品和一块墓碑,碑曰“冯门朱氏墓”,考证为明代石室墓葬。
年3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高州市境内冼夫人相关遗址进行实地勘查。根据勘查情况,广东省文化厅5月复函茂名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根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实地勘查,凤凰山磨盘岭“冯宝墓”和高凉岭“冼夫人墓”未能找到与冼夫人墓、冯宝墓相关的证据。”
至此,高凉岭可能有冼夫人墓的“存疑”,就完全可以排除了。
年7月份5日至9月21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会同茂名市、电白县文博同行,组成勘探队,对“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进行了考古勘探。出土隋代墓用青砖、唐代风格陶瓷器和建筑构件、铁矛;墓地有唐制方形墙垣;墓接近唐代太子墓的规模;建庙于墓附近,也是帝王陵墓制度。
年12月21日至22日,广东省文物局召开“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园勘查成果论证会”,以麦英豪为首的专家组一致认为,“现场建筑遗址为广东省考古发现的第一个隋唐墓园建筑实例。”“墓园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很高。”
专家组《对建筑遗址年代的意见》认为:“据历史文献,冼夫人卒于隋仁寿二年(),16年后隋亡,其墓园应建于隋唐年间。勘查中发现有隋唐莲花纹覆盆砂岩柱础、莲花纹瓦当、勾头、以及唐代釉陶器皿和镂空圈足青釉砚台等器物,一些建筑尺度符合唐营造尺,亦与文献记载相符。
又揣《资治通鉴》载,唐圣历年(),冼夫人第五代孙潘州刺史冯君衡被“矫诬”罪及杀头抄家,株连九族,夫人故里丁村亦成废墟,故墓园地面建筑可能毁于此时。从发现宋钱、宋代建筑构件、器物,未见南汉钱和器物来看,建筑可能复建于宋代。”
考古证明,冼夫人墓就在电白山兜,冼夫人故里就在电白山兜丁村。
决定一个古代人物的故里,主要靠三条,一是原版史志为凭,二是正式考古为据,三是政府文件为准。冼夫人故里全都具备,可说铁证如山。如今国务院核定并公布隋谯国夫人冼氏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冼夫人故里再争也就没有必要了。
四、随着国务院核定并公布隋谯国夫人冼氏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冼夫人故里之争大局已定。当然,噪音总还会有的。一些地方,一些人,还会从某些利益出发,有意无意地曲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对此应取什么态度?应分清是官方或民间两种行为,而相应区别对待。
一切政府部门的文件,一切公开发布的宣传(包括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官方网页、文艺作品、理论文章、官员公开言论等等),都应与国务院的决定保持一致。如有违反,属违纪行为,甚至可视作“反政府言论”,严肃处理。
个人言论、研讨会发言、个人内部文稿,如有不同看法,可视为学术研究、言论自由。大局既定,有些不同议论,实属正常,宽容相待。当然对学术造假、造谣生事的,也应批评、教育。
作为党委政府机关与宣传文化部门,对此应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努力宣传、执行、落实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对于冼夫人故里这一命题,再也不能搞“模糊论”了。我们常见的所有登记表的“籍贯”一栏,都是要填到县一级的,一个人的故里,也要讲到县一级。国务院已把它明确为“电白县”,就不必笼统为“茂名市”了。这才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更不要像某个市局一样,公布全市的十大景点,却把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第一品牌的冼夫人的故里排除在外。类似的愚蠢可笑的行为,再也不应重现了。
我们应以冼夫人墓定“国保”为契机,保护好重点文物,传承冼夫人文化,弘扬冼夫人精神,促进电白县、茂名市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这正是千百万人民大众所热切盼望并为之努力奋斗的。
注:本文资料采自历代史志、政府部门有关文件及蔡智文研究成果,特此说明,并表达敬意和谢意!
(作者系海南省《海口晚报》原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海南省冼夫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