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椰风去看你
文/邵锦平
我的脑海里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片无垠的深蓝色大海,一棵椰子树托着一轮橘红的夕阳向着海的方向伸展。一个不再年轻的女人,坐在沙滩上凝视着大海。她与前面的大海,身后的椰子树,同被夕阳幻化成剪影,笼罩在朦胧的暮霭中……这个女人是我多年的好友阿云,一个像云一样自由飘逸,居无定所的人。阿云过完50岁生日,一个人去了海南。她没有乘坐飞机,不想因在空中飞越万水千山时,而遗失了与山野相拥的浪漫和遐思。她是坐着火车,在相对缓慢的时光中,穿过田野和村庄,一站一站地靠近那个她向往的地方。以阿云的个性,做出什么样的抉择都不奇怪。譬如放弃一份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隔山片海地去杭州办外国语培训学校;情窦初开的时候,谈一场在常人看来不合时宜的异地恋爱。尽管后来她的婚姻还是败给了无法超越的现实,她似乎也没有悔意,硬是顶着各种压力,独自把女儿养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她没有反对,自己留在中国,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她说每个人都是一片云,都有自己的天空,没必要用传统的道德和义务非要绑缚在一起。女儿大了,她要做飞鸟,就不能还把她当成风筝,人生是她自己的,未来也是她自己的,作为母亲能给予她的就是让她了无牵挂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阿云孑然一身,谁都能感觉到她的孤独。她却淡然一笑说,有孤独作伴就不孤独了。阿云这次去海南,想看看传中说的“天涯海角”有多遥远。我虽然也很向往,但终究因世俗家事,诸多繁忙没有能像阿云一样潇洒地说走就走。对于海南的了解,我只局限于书本中的描述,并自然而然的把它与北宋文豪苏轼联系在一起。当年苏轼被贬,流放海南三年,称那儿为“蛮荒”之地,足以见海南与中原相比,文化、物产都是相对荒凉与贫瘠的。苏轼豪放豁达,天生的乐观派,即使人生际遇不佳,命运多舛,被贬至遥远的蛮荒,他也并未消沉。在所居的“载酒堂”给海南学子讲学,使这块“蛮荒之地”开始“书声朗朗,琴声四起”。不久,海南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苏轼很快就融入了海南人的生活,还曾别出新裁地创造出“椰子冠”,引领“帽冠”新潮流。他用诗描述生活与心境:“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我把苏轼的故事和诗讲给阿云听,让她做心里准备,毕竟阿云这次海南之行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接受海风日照,在那里生活。一个渐入老年的女人,做了乳腺癌手术,尚在三年之内的观察融合期,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过另一种生疏的生活,不能仅凭意念和勇气。阿云到海南没多久,用邮寄的方式给我发来她在“天涯海角”的照片:一身白色的连衣裙,在以蓝色大海和三块标志性巨石为背景的映衬下,有种超凡脱俗的迷人气质。照片背后写着一行字:“他年谁作地與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我笑了,她是自比苏轼的乐观,把海南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有长期住下去的打算了。网络时代,方便快捷,无论离多远,人和人之间似乎只有一屛之隔。阿云却极少用这些现代的手段与我联系,除非是有需要立即分享的,她会发段视频给我,其余的依然是延续着她的传统,用快递邮件的方式给我寄来明信片,手写的一封信,还有当地的小特产。阿云说,隔着屏幕说话,有时就像是风,说完了也就被风刮走了,不留痕迹。而她用笔记录下来的生活,留在信纸上的,就沉淀在时光岁月里,不会被忘记。她也不赞成每天耳鬓厮磨地打扰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有事要忙,隔段时间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与好友分享,彼此不生疏,有亲切感,还有一种在思念中等待的期盼与回味。这样的交往彼此不累,还乐于接受,这是舒适的信件距离。阿云说的没错,接到她的信件,我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列绿皮老火车,载着恬笑的她,不紧不慢地穿过时光隧道,从长满绿草的原野,向我驶来。我平凡的日常琐碎就会被激越起的一朵朵浪花吞没。“海南不蛮也不荒。千百年前把它当做流放之地,只是因为它地处偏远。天之涯,海之角,是人们对遥远与孤独的畏惧,才生出分离的迷茫与伤感。其实不然,这里有湛蓝的大海,舒适的海风,温暖的日照,整洁的小镇,还有热情友善的居民,是个适合居住、养生的好地方。吃的呢,各种海鲜自不必说,单是一年四季的水果,之前有的都没听说过。椰子、芒果、榴莲、山竹、番石榴、莲雾、杨桃……一年四季,一茬接着一茬,好吃得不得了……”“我在三亚海棠湾的龙海风情小镇住下来了,跟我合租一套民宿的是我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位爱摄影的大姐,也是地道的北方人。这就是缘分吧,她总是改不了说话大嗓门,人道是相当热情友好。我们熟络了,每天一起去海边晒太阳。我去学游泳,她晕水,在沙滩上遛弯,拍照,各得其乐。都说癌细胞怕热,我要多运动,让身体的热能燃烧起来,把那顽固的小恶魔驱走……”“今天我挑战自己,游艇出海了。穿上潜水服,在导游的指导下,游向海心海底。我看到了珊瑚、热带鱼,还有海胆!我不知道怎么描述我看到的海底世界,珊瑚像盛开的会动的缤纷的花,各种各样的鱼一点也不怕潜水的人,在我身边游来游去。它们是把我当成同类了吗?这简直是个奇迹……”“做了几天的准备,和室友大姐辗转去了海口。我们去看了雄伟的跨海大桥,也去了骑楼老街寻找古迹。大姐拍了上千张的照片,相当满足。她的快乐就是对着满世界“咔嚓”一声按动快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我们生活的世界,用美美的心情表达知足与感恩,这未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我对雷琼地质公园更感兴趣。极佳的生态环境绝对是天然氧吧,呼出体内的浑浊之气,全身都变得清新且轻松了。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种如纤草一样的中草药“石斛”,也有人叫它“小灵芝”。灵芝能救命,它也一定能,那么纤弱却在火山泥中得以生存!它在暗示我,绝处逢生也不是不可能的……”“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水果店当钟点店员。每天6个小时,有事情做,还不耽误我看海,游泳,我是不是聪明又能干呢?最主要的是我能接纳现在的自己了……”“阿平,北方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这里依然温暖如春。这儿的生态环境好,温度舒适,越来越多的北方人都做了候鸟,在寒冷的冬季,飞到这里过冬。快放寒假了吧?要不,你也做一回候鸟,飞到我这来?张开双臂,用大海的胸怀拥抱你……”突然感觉阿云蓬勃的热情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她的心理年龄似乎只有30岁。她像一棵风华正茂的树,迎着朝阳正努力地伸展着自己的枝叶。我笑着打电话给她,为了你的期待,今年冬天,我乘着椰风去看你……作者简介:邵锦平,笔名:悠然,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中国散文家》、《北方文学》、《速读》、《躬耕》、《时代作家》、《东北风》、《城头山文学》、《三江晚报》、《佳木斯日报》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上。推阅读
本刊编辑部‖第二届“曲江海洋公园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征文启事
本刊编辑部‖著名作家憨仲呕心之作历史文化三部曲欢迎征订憨仲作品专辑李婷作品专辑主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问:林非贾平凹万伯翱
韩石山许晨石楠
社长:刘云龙
总编:憨仲
副总编:蔡永祥毛小东
总编助理:冯小军李婷
编辑部主任:白冰
值班编辑:魏玉玲
选稿编辑:张波
责任编辑:杨玉泰国际军张广利
李建文陈庆连丁素路曼曼
统一投稿邮箱:dfs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