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曾诞生多项ldquo中国第一

下面几个老昆明的产品

亲们还记得吗?

它们,曾是我们昆明制造的骄傲

春花自行车

年,位于昆明海口镇的云南老牌军工企业国营第厂,利用自身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开发生产轻便型自行车。主打轻便型的春花牌女士自行车,一亮相昆明就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白玫洗衣机

年白玫洗衣机诞生,成为全国少有的洗衣机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万元。凭借高质量,多次被评为全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洗衣机厂也获得全国家电强的殊荣。

兰花电冰箱

曾经几乎每个云南家庭都有一台兰花牌冰箱,它是航空航天部昆明电冰箱厂引进意大利先进技术生产的具有八十年代国际水平的产品。兰花冰箱有冷速度快、冷冻能力强、耗电省,噪音低的显著特点。

山茶牌电视机

年建厂的云南电视机厂,起初主要生产“山茶”牌电视机,是全国起步较早、发展较为领先的国有家电生产厂家。“山茶”质量好,在当时很好卖,即使是有昆明户口的人,也得凭票才能购买。后来随着产品做大做强,“山茶”还卖到了朝鲜、越南等国家。

曾几何时,“昆明制造”曾是我们老一辈昆明人的骄傲!昆明人曾制造出第一挺机枪、第一架军用望远镜、第一座水利发电站以及名噪一时的“五朵金花”!那时候昆明人对家的记忆就是家人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山茶”电视,出门郊游一起骑着“春花”单车!最奢侈的家用电器就是有一台“白玫”洗衣机和“兰花”电冰箱!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昆明人最为引以为傲的制造业悄悄地消失在我们眼前,“山茶”倒闭了,“春花”消失了,“兰花”也不在了,这些已经是老昆明人心中的痛,每次和老昆明人聊起这个话题,他们都觉得惋惜,想想现在,能响当当的“昆明制造”产品已经没有几个能数得出来的。

制造业领域1美元的产值,会带动其他领域3.6美元的产出。当前,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按照《中国制造规划》,云南数得上数、拿得出手的制造业非常……非常……非常少。

昆明制造业,会再创曾经的辉煌吗?

近日召开的昆明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把握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实施“主导产业培育行动”,不断夯实加快发展的产业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现状:昆明制造业总量低下

昆明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易建华曾做过相关课题,他介绍说,昆明制造业首当其冲的就是总量偏低。

来看一组数字:

曾经有人这样计算过:年昆明制造业为.76亿元,仅为广州的1/5,武汉的1/4,成都的1/3,增速低于南宁0.4%,落后贵阳5.8%。

若再剔除烟草产业、非烟制造业规模实际已经低于南宁,并被贵阳基本逼平。而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昆明这一比值始终徘徊在27%以下。

此外,结构畸形、产业单一,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是昆明产业发展的“软肋”,其表现就是过度依赖冶金、化工、烟草等产业。曾有业内人士这样比喻,只要冶金行业形势一打“喷嚏”,全市工业就“感冒”。除烟草行业,地方配套发展滞后,本土龙头企业很难在本土“寻觅”到优势特色产品配套,只好“肥水流入外人田”。

从辉煌到萎缩,昆明制造经历了什么?

从名噪一时的“五朵金花”,但为什么后来的发展却一路“跌跌撞撞”,最终跌出了中国制造业的榜单?现象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反思必不可少。

一、错失“第一粒种子”

进入21世纪,全球第4次产业转移浪潮袭来,随着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河南、重庆、四川等中西部省市纷纷趁势引进产业集群中的“第一粒种子”——河南建设了富士康工业园、重庆引进了惠普、宏基、华硕,形成了“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产出了“产业森林”,而昆明却没能引进一家足够形成“热岛”的“巨无霸”企业,丧失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入局机会。

二、创新不足定位不准

技术创新是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产业的生命线已经成为普遍认识。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昆明制造”一度拥有全国性声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注重产品和技术的引进、创新。但当全国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同类产品、甚至更好的产品时,昆明却未能与时俱进,推动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当市场上已经出现第四代洗衣机时,白玫洗衣机仍然是第一、二代产品,最终能不被市场淘汰吗?”

易建华颇为惋惜地说,同为国有企业,计划模式色彩浓厚,对企业一把手的使用、调整往往出于政治考虑而较少考虑生产经营因素,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延续性。

规划思想力的强弱不仅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也决定了一座城市发展的方式与速度。“谈农业谈半天,谈工业一支烟”——昆明多年来对制造业的定位不明确,直到年才提出全面实施工业强势战略,其次,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配套政策也比较乏力。

昆明制造业还有没有未来?

不少人犹豫过、徘徊过,甚至放弃过。

重塑“昆明制造”

虽然昆明错过了发展的好机会,但新兴产业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技术革新永远不会停滞。创新技术的出现,市场需求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发展速度的换档,都会给后进入者“弯道超车”的机会。

去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云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年)》,其中明确提出:在高端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布局上,要以昆明等滇中城市为中心,规划布局云南省优势特色装备制造。

一个观点已经达成共识——对于昆明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想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与突围,必须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新兴制造业:

刚成立的滇中新区汽车产业园有着明确的发展路径——以生产先进乘用车、SUV、MPV、皮卡、载重运输车、特种车辆及新能源汽车为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昆明今后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这一步,只是昆明加快培育新兴制造业、破解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切片。此外,做好新兴制造业、生物制品、智能产品、新材料行业的“加法”的同时,还要做好冶金冶炼、化学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减法”。

作为昆明高端装备制造最大的聚集区——昆明经开区,已有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上马。

打造特色资源深加工基地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陈纪军受访时表示,云南、昆明的烤烟、橡胶、咖啡、天麻、三七等优势特色农业颇具规模,但长期以来,这些生物资源优势只在烟草上转化成高附加值经济优势,其他资源基本为零。

陈纪军建议,昆明要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或加强与国内外实力机构合作,加强对高端花卉、高端橡胶制品,以及天麻、三七、咖啡等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打造基于高原特色资源的深加工产品基地。

引进制造业人才

“人才资源是最大的竞争力。要重铸‘昆明制造’同样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尹峻认为,“昆明蓝”也是昆明竞争力所在。昆明虽不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的突出优势,但可依托“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和综合生态环境优势,创新和完善信息化人才引进政策,筑巢引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赶超发展,引领现代制造业跨越发展。

“昆明制造”在努力突围

●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长水机场使用的行李处理系统由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制造,解决了目的地编码输送系统、托盘分拣系统集成、自动输送、自动分拣、条码识别及智能处理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成套设备国产化的技术空白。

事实上,昆明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大型数控落地铣镗床、乘用车柴油机、高级存折打印设备、高速密集储存系统、水下安防系列产品、高速水下蛙人运载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填补了国产化空白。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高速密集储存系统研究与开发应用”项目,使中国自动化仓储产品及技术摆脱了国外制约。目前已在物流、医药、图书馆等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中船重工(昆明)灵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水下安防系列产品集成多学科探测设备和多项信息综合处理技术,成为国内首创的海上油气田水下安防系统。该产品已经陆续在渤海、东海、南海投入使用,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

●昆明五威科工贸有限公司研发的高速水下蛙人运载器,实现了人机水下可承受2米/秒的最高航速,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技术国际领先。该型号产品已在水下搜索救援、设备检修及科研勘测等领域推广应用。

我们希望再次看到“昆明制造”重新雄起

我们希望再次感受“昆明制造”带来的骄傲!

昆明制造加油!

来源:春城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rc/13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