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麒版画古典与浪漫的完美艺境

年11月24日上午9点30分,一生致力于艺术探索的北大荒版画杰出先驱张医院里平静地告慰人间。像一道划过夜空的孤星,这位诞生在最炎热的海南岛才子,终于奏完坎坷人生命运交响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在最遥远的北国悄然陨落。这时恰逢北方第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似乎是冥冥之中对他孤独而又执着的灵魂致以最深切的悼念与敬意。

张祯麒

年生于海南海口市。著名版画家,“北大荒版画”先驱、开创者之一。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版画院副院长。作品参加历届中国大型美术展和版画展。作品《牧归》等14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塔里木河暮歌》参加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打麦场上》参加年联合国中国现代绘画展,《艳秋出猎图》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获“鲁迅版画奖”。出版有《张祯麒版画选》、《张祯麒版画集》、《艺术与生活》、《非洲掠影》、《张祯麒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版画创作繁荣期诞生的北大荒画派,不但从色彩而且从题材上走出了黑白版画的旧路,为版画艺术开创了崭新而广阔的天地,张祯麒的作品构图生动严谨,色彩富丽和谐,风格细腻含蓄,意境清新幽远,他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审美理想,是一位具有古典风范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艺术家。

《牧归》套色木刻50cmXcm年

《打麦场上》套色木刻45cmX49cm年

张祯麒是勤奋多产的画家,至今创作版画四百余幅,其作品立意深远,构图宏伟壮阔,画面绚烂瑰丽、清奇新颖而富有韵致,代表作有:《烧荒》、《牧归》、《黎明》、《塔里木河暮歌》、《打麦场上》、《母校来信》、《艳秋出猎图》、《皎皎江月》、《春潮》、《海恋》、《寒林》、《冰江早晨》、《南疆巴扎》、《会后》、《渔烟》、《银辉》、《两个黑人妇女》、等。

《烧荒》套色木刻16cmX33cm年

《黎明》套色木刻33cmX51cm年

《冰江的早晨》套色木刻36cmX60cm年

《南疆巴扎》套色木刻30cmX62cm年

《塔里木河暮歌》套色木刻35cmX60cm年

《会后》套色木刻40cmX58cm年

《母校来信》套色木刻56cmX83cm年

《皎皎江月》套色木刻47cmX57cm年

《艳秋出猎图》套色木刻70cmX70cm年

《春潮》套色木刻44cmX50cm年

《寒林》套色木刻59cmX62cm年

《渔烟》套色木刻39cmX57cm年

《银辉》套色木刻47cmX60cm年

《两个黑人妇女》水印木刻45cmX53cm年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及重要大展,被选送40多个国家参展,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作品题材除北大荒题材,还涉猎新疆题材、非洲题材、内蒙古题材、海南题材。

下面我们就从“海南系列、北大荒系列、新疆系列、非洲系列、内蒙古系列”,这五个系列来认识张祯麒的版画世界:

一.海南系列(含海军时期)

张祯麒年生于海南岛,家庭成分是“小资产阶级”。年全家逃难到湛江,在教会学校上小学,抗日胜利回海口上学,期间,受美术老师影响开始尝试木刻。成长阶段接受的是教会学校教育、民国教育。年17岁参加海军(南海第一舰队),正式开始木刻创作。年20岁受反胡风运动牵连(与大胡风分子吕荧通信请教俄文诗歌翻译),开除团籍。年创作的《船坞一角》参加全军美展。年回海南探亲,到海南岛十数个县游历观光,收集创作素材,之后创作了一批描绘家乡海南的作品。

年南海舰队

《小憩》黑白木刻年

《晨妆》黑白木刻36cmX28cm年

《比赛》套色木刻29cmX32cm年

《船坞一角》套色木刻27cmX34cm年

《抢险》套色木刻24cmX20cm年

《下棋》套色木刻23cmX30cm年

《海恋》套色木刻38cmX59cm年

《渔风》套色木刻38cmX56cm年

《收获时节》套色木刻52cmX45cm年

《村道》套色木刻44cmX50cm年

《竹林中》套色木刻52cmX45cm年

《桅林》套色木刻40cmX61cm年

《夕》套色木刻41cmX54cm年

《黎女》黑白木刻15cmX18cm年

《赶集》黑白木刻22cmX20cm年

《树荫下》黑白木刻25cmX17cm年

《晒山峦稻》黑白木刻17cmX19cm年

《海猎》黑白木刻39cmX57cm年

二.北大荒系列

年24岁动员为复员士兵,远赴北大荒做农工。在农场用广州带来的木板继续创作,他恬淡内向少言寡语的表象下是倔强执着的性格。

年、年在北京举办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牡丹江垦区版画展》两次展览及之后的全国巡展确立了北大荒版画的地位。北大荒版画是题材内容和创作形式的大突破,真实刻画出北大荒人无畏开拓进取阳刚的精神层面,很多作品有鲜活的生活底蕴和建国初期纯净的精神理想。

张祯麒是北大荒版画粗犷绚丽风格中较为细腻精致的一个,讲意境,追求含蓄,很多作品仅从艺术本质上看极为出色,政宣的味道并不浓郁,可以脱离教化和时代背景而存在

北大荒“开荒”

年9月被北大荒画报领导张作良调入画报社

年《北大荒画报社》时照片(拍摄者吕向全,原《人民画报》记者)

张祯麒、张作良、晁楣为“北大荒版画展”创作

北大荒画报社

如果说,北大荒画派的总体艺术风貌是气魄深沉雄大和色泽绚烂迷人。那么,张祯麒在雄大壮丽方面虽稍逊晁楣,但在色彩富丽和谐方面却令人叫绝。

张祯麒的《牧归》、《冰江早晨》、《秋江归渔》、《打麦场上》等作品,都不仅构图开阔,刀法流畅,形象生动,而且色彩迷人。”

——摘自《中国现代版画史》/李允经

《惊扰》黑白木刻20cmX27cm年

《春播》套色木刻15cmX32cm年

《饮》套色木刻27.5cmX20cm年

《应战》套色木刻20cmX27cm年

《八月》套色木刻39cmX61cm年

《晒麦场上》套色木刻29cmX73cm年

《猎归》套色木刻30cmX62cm年

《破冰捕鱼》套色木刻30cmX45cm年

《晌午》套色木刻26cmX37cm年

《流动加油车》套色木刻27cmX46cm年

《垦荒队的傍晚》套色木刻23cmX49cm年

《到新荒地去》套色木刻24cmX46cm年

《乌苏里江晚眺》套色木刻27cmX34cm年

《江上俱乐部》套色木刻47cmX70cm年

《伏龙泉》套色木刻41cmX64cm年

《完达山的冬天》套色木刻32cmX62cm年

《荒地通讯员》木版套色35cmX57cm年

《秋》套色木刻35cmX47.5cm年

《秋江归渔》油印套色41cmX49cm年

《林海新材》套色木刻52cmX72cm年

年后,开始创作的第二个丰收期。总体来说作品人物逐渐变少,以景为主,风格细腻优雅,意境深远,试图在大自然的主题里释放压抑的情愫。

《北方的冬天》套色木刻44cmX57cm年

《静静的松花江》套色木刻47cmX59cm年

《秋汛》套色木刻45cmX55cm年

《夜雪》套色木刻45cmX60cm年

《三月》水印木刻46cmX58cm年

《林月》套色木刻55cmX54cm年

《月光》套色木刻48cmX60cm年

《晴雪》套色木刻62cmX61cm年

《田野》套色木刻50cmX64cm年

《夏泽》套色木刻45cmX53cm年

《早春》套色木刻41cmX55cm年

《风云》套色木刻42cmX58cm年

《秋籁》套色木刻38cmX51cm年

《霜实》套色木刻44cmX52cm年

《泉》套色木刻53cmX61cm年

《晨光》套色木刻48cmX63cm年

三.新疆系列

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新疆旅行写生采风,后创作出一大批新疆题材版画。

年《晁楣、张祯麒、杜鸿年旅行新疆作品展》在北京颐和园展出。

《艺术与生活》(新疆作品画册)自序(节选)

文/张祯麒年12月15日

新疆之旅自年2月中从北京出发到7月底返回北京,似乎历经半年。而此行的无尽感受和猎奇搜趣是融合到一年的旅疆创作之中。这样陆陆续续刻出“打羊毛”、“南疆巴扎一角”、“进窑”、“塔里木河暮歌”、“明月出天山”、“葫芦与老汉”、“火焰山下葡萄紫”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大概不合时宜,有被视作“形式主义”之嫌。在“W革”中就更被看作“毒草”了。

《打羊毛》套色木刻38cmX53cm年

《明月出天山》套色木刻42cmX46cm年

《葫芦与老汉》油印套色49cmX34cm年

《进窑》套色木刻56cmX40cm年

《火焰山下葡萄紫》油印套色37cmX53cm年

《雷雨来了》套色木刻38cmX43cm年

而一些别有心计又阴险的人知道,要消灭一个劳作者,最干脆便捷之道是消灭他劳作的产儿。于是趁人不备,他们从省美协仓库中把我“W革”前所有作品(包括新疆作品)的原版偷偷拉走,当卖破烂作废处理掉了,这也成了省图书馆家属钉门框鸡笼的好材料。对于我,这打击无疑是彻底而致命的,即我“W革”前作品已阒无,而现存得以付印画册的几张作品就都成海内孤本了!但是,人的辛劳结晶可以焚烧毁灭,而人的思维,人对外部世界千丝万缕的牵挂与忆念却极难令禁止与“消灭”。年。其实我患肝炎,不敢刻耗费体力的大画,偶翻开旅疆的几本速写,那潜伏意识深渊的许多记忆都浮升脑际,驱之不去了。而黑白小木刻是发泄这旅疆情结最便当快捷的手段,于是一操起刀笔,就欲罢不能,竟于一年间刻出三十三幅之多,名之曰“旅疆追忆”。这三十多幅中,有些是直接从旅疆速写中移花接木刻出的,这好处是既保存直观感受的鲜活又保留速写的概括的简约性。如“歌手”、“节日之前”、“搬家”、“擀毡子”……等。年,这套组画有幸被酷爱中国版画的日本友人小野田耕三先生在他的“众美馆”展示过。

现在“旅疆追忆”黑白木刻组画和在“W革”中被处死刑被毁灭了原版的旅疆幸存作品一起结集出版,以缅怀三十七年前我纵贯天山南北的难忘旅行以及为我依依难舍的旅疆情结打上一个小小的句号,也以此证明,人的无形思维记忆是恒久的。

如今,当代文明已进入新疆腹地,飞机火车风驰电掣。因为那片广袤的疆域太神奇,太具魅力,太包罗万象,而一切奉献在它脚下的艺术,都会在天山巍峨雪峰熠熠的光照下变得苍白无力。可是仍有艺术的献身者们成群结队蜂拥而前,相继踏上西域之旅。我但愿,那里的美仍保有冰清玉洁!

以上,是为序。

《戈壁烈日》套色木刻36cmX43cm年

《峡谷夜深》套色木刻年

《喀什一条街》套色木刻41cmX41cm年

《赛里木湖放牧》套色木刻39cmX54cm年

《天山拂晓》套色木刻39cmX51cm年

《歌手》黑白木刻18cmX21cm年

《春日》黑白木刻20cmX14cm年

四.内蒙古系列

张祯麒曾数度深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体验生活,有时个把月,有时两个月,有时春夏去,也有时秋冬去。

春天三月,天气还很寒冷,他住在放牧骆驼的老大爷的蒙古包里,熟识老牧民一家放牧骆驼,接生小羊羔以及在雪地上转移搬家的劳动生活细节。

夏天,他到东巴尔虎旗,烈日当空下坐在剪羊毛的妇女旁边画速写,了解剪羊毛的情况,早上和傍晚仔细观察牧民挤牛奶的劳动情景。

秋天,他曾到鄂温克自治旗去,参加过建旗三十周年的庆祝活动,那达慕大会那种欢乐气氛和盛大的场面,给他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冬天,他曾到东巴尔虎旗的边防连队的土堡,和边防战士住在一起,听他们讲骑马擒捉偷越边境特务的故事。

内蒙古草原写生

多次的深入体验草原人民的生活,张祯麒真的爱上了迂回曲折的伊敏河、莫洛根河和那漫遍草原的野花、雪白的蒙古包、奔马和驱马驰骋的牧民……他熟悉剪羊毛、挤奶、放牧等各种劳动过程,真正感受到牧民们的憨厚、直爽的性格和纯朴的美。

那段生活感受,创作出《容牧》《转移》和《新生儿》等表现内家古草原生活的版画;夏日莫洛根河和严冬边防土堡的生活经历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新月》和《雪漠夜巡》提供了原始的生活素材;和乌兰牧骑的那段形影相处的生活,则萌发《乌兰牧骑之歌》的创作契机,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草原牧区生活的作品:

《乌兰牧骑之歌》套色木刻50cmXcm年

《新收奶员》套色木刻60cmX64cm年

《风雪放牧》套色木刻46cmX65cm年

《草场姐妹》套色木刻44cmX93cm年

《上学》套色木刻36cmX78cm年

《新学年》套色木刻52cmX85cm年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套色木刻43cmX57cm年

《新月》套色木刻42cmX54cm年

《新老兽医》套色木刻60cmX90cm年

《晨曦》套色木刻38cmX54cm年

《小路》套色木刻39cmX53cm年

《云路》水印木刻44cmX60cm年

《流云》套色木刻47cmX66cm年

《野秋》套色木刻43cmX60cm年

五.非洲系列

年,张祯麒率中国美术代表团赴扎伊尔、刚果筹办“中国美术展”,回国后创作非洲题材版画,于、90年分别在扎伊尔、刚果举办“张祯麒版画展”。张祯麒这些非洲题材的水印作品,一改北大荒时期的壮阔风格。因地域风物的不同,造型无疑吸收了非洲木雕、面具艺术的元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处理,形象饱满、优美,并具有雕塑感,于简洁概括中突出了物象内在的神韵和气质。同时,采用中国传统水印技法,其柔和、空灵似乎又对强烈的色彩和人物造型予以某种调和,使得画面富有某种既不同于传统水印过于平和淡雅、又不同于油印过于强烈艳丽的新韵味。

年扎伊尔甘巴

非洲个展现场

“张先生的水印木刻显示出他对非洲强烈鲜明色彩的热切感受,表现出他对非洲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优美姿态所构成的图案和行驶所倾注的热情。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发现张先生对非洲的特征和美感所具有的敏锐观察、高超的驾驭和理解能力,而非洲和中国是何等截然不同的世界,张先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两个世界,常常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尼科西亚市奥普斯画廊《张祯麒版画展》开幕式上的致辞节选(兰尼蒂丝.特丽莎,塞浦路斯著名艺术家)

《市场》水印木刻46cmX57cm年

《面具一》水印木刻53cmX52cm年

《酣睡》水印木刻45cmX57cm年

《蜻蜓》水印木刻50cmX50cm年

《您早》水印木刻40cmX53cm年

《背影》水印木刻48cmX37cm年

《小憩》水印木刻49cmX49cm年

《日当午》水印木刻38cmX47cm年

《野牛》水印木刻40cmX56cm年

《家园》水印木刻51cmX41cm年

《待渔归》水印木刻46cmX58cm年

《街市印象》水印木刻40cmX55cm年

《刚果河上》38cmX60cm年

《斑马》水印木刻40cmX52cm年

《山庄》水印木刻40cmX60cm年

《非洲母亲》黑白木刻46cmX48cm年

《集市一角》黑白木刻40cmX46cm

《黑人少女》黑白木刻57cmX44cm年

《交谈》黑白木刻43cmX59cm年

《畅想》黑白木刻46cmX54cm年

艺术观点: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我常常要求自己用感叹号来对待生活。这些感叹号,保存着视觉和听觉活动中新颖活泼的第一印象,它随时能拨动我艺术幻想的琴弦。对生活的倾心能使创作激情维持饱和状态。

创作虚构和艺术想象,绝不是依赖无源的、飘渺虚无的灵感,生活阅历越深,艺术臆构的疆界也就越广。胸有丘壑,才能运笔畅达。生活点与生活面是互相补充,互为作用的。

现实生活既有共性,又各具个性。揭示生活中的个性特征是艺术探索的首要命题。对艺术家来说,生活中,凡是有个性的,都是美的。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令,特定的劳动和特定的生产道具,产生特定的情趣。画家应在生活中善于发现这些特殊美,在创作构想中强化这一特殊美。富有经验的作者,应充分利用生活中这些个性特征,酝酿艺术构思,调动构图布局,安排情节处理。

画面的构图、形象、色彩是为作品一定的意境所左右。在木板上作画,为突出主题,制造臆想中的境界,我往往先画大的气韵,总的整体效果,确定大的布局(形象与色彩的),然后提炼画面上所描绘的人、物、景的个性特征。不要拘泥于一草一木,又要力求做到巧密而浑成。”

——张祯麒《生活.创作.杂感》(《版画艺术》年第六期)

“艺术需要醉与梦。所谓醉,就是对人生的倾心与爱。面对变幻万千,气象恢弘的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一种醉的境界会在心中滕然上升。在深入生活的旅途中,我往往会沉醉于漫无边际的遐想之中。这遐想是由陶醉而产生的幻境,而幻境往往是艺术构思的萌芽。

所谓梦,其实就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与联想,就是作者调动广阔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生活知识,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形象思维过程,就是艺术家的思想、个性、修养、审美情趣与客观世界相交融的神与物游的过程。作者对生活洞察理解得越深,艺术构思和创作想象的天地就越广。”

——张祯麒《立足黑龙江描绘北大荒》(《黑龙江美术通讯》年第二期)

“为艺术可以奉献,可以牺牲,但绝不能忘我。忘我,意味着抹杀艺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意味着个性的泯灭和艺术风格的雷同。

艺术贵在广博深沉的艺术内涵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天然浑成。真正的艺术作品应是借助其整体的视觉结构表露自我的某种感情,视觉结构只是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

——张祯麒《服装革新与艺术革新》(《黑龙江美术通讯》年第二期)

“一个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家,应敢于垄断别人未能涉足的视觉疆界和感知对象,创造出一种唯我莫属的优越条件,为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形成站稳有利的阵脚。

艺术内涵是画家对世界独有的视觉感知和理解,是艺术修养、阅历、人格和个性的组合。艺术家独到的气质主要反映在作品内涵的丰满和深刻上。”

——张祯麒《变迁中的新北大荒版画》(《文艺评论》年第二期)

艺术评论:

“大家共创了北大荒版画的画派,其实每个人的艺术风格又都有或大或小的不同的。张祯麒便属于北大荒版画粗犷绚丽风格中较为细腻精致的一个。他讲究意境,他追求含蓄,他崇尚自然,他善于以小见大,他在柔和的刀法和散淡的色调中寄予着深长悠远的情思。从他的代表作《烧荒》、《黎明》、《冰江早晨》、《牧归》、《打麦场上》、《会后》、《塔里木河暮歌》中,我们都能从中读到和感觉到他那恬静而深沉、却不失激情的艺术家的心灵。后来,他去欧洲、非洲办展,又向国人奉献了许多展示异国风土人情的画作,绚丽多姿中依然可见他那哲思和情思的深长与宁静。

我想,这大约与张祯麒的性格是有关连的。他性格恬淡内向,沉默寡言,在家里在公众场合都极少言语。无论怎样的红火的处所,他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角,不显山露水,只是很友善地微笑,崇敬地听别人高谈阔论。他一定是把自己的语言和爱心都变成了画。画就是他献给人类的语言和爱。

别看他话不多,我知道他却是讲友情、明事理、懂是非、有骨气的好人和好朋友。他的艺品、人品俱佳是众所公认的。因此,他作为开创北大荒版画的先驱者之一、主要奠基人之一,至今受到友人和后来者的尊敬。”

——摘自《张祯麒版画集》序(张作良,《北大荒画报》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版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张祯麒是我国著名版画家,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是六十年代初在北方崛起的北大荒版画开拓者之一。他早期的作品,以写实的风格制作了多彩套印的木刻版画,表现垦区人民的生活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在许多生动、严谨、凝重而又富于诗意的画面上,渗透着艺术家火热的激情和对客观事物的敏锐感受,表达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审美理想。张祯麒是一位具有古典风范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质的画家。”

——摘自《张祯麒版画——非洲掠影》序(王琦,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著名版画家)

“著名版画家张祯麒是蜚声中外的北大荒版画创始人之一。他创作的垦区版画和新疆旅行写生画以其精细的写实人物、逼真的富丽的风情、浓重多层的套色打动我的感情。最近我应省美协之邀见到他60幅即将赴非洲个展的新作,令我耳目一新,使我振奋和赞叹。浑圆变形的人体、似梦般简洁的背景,充溢着异国情调的人间的爱与美,把我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唯现实主义是从的年代,他探索的是如何在一块“受盈幅限制”的画板上,更集中、更生动、更鲜明地反映生活,更为追求典型性、创造模仿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第二自然。

八十年代后,他提出了“艺术需要醉与梦”,逐步摆脱镜子式的反映生活,强调自我的感受,他的作品《银辉》、《海猎》、《海恋》等把我们引入如诗似幻的境界。

他经过“更深层的自我反思和求索”,艺术观继续发生新的变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应是借助其整体的视觉结构表露自我的某种感情,视觉结构只是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这次赴非洲展览的新作已不是其昔日北大荒版画风格在不同题材上的移植,而是以独到的艺术语言展现了一个新的审美视野。

在他艺术历程的第三阶段寻找自我表现自我的创作中,张祯麒规避了冷漠、痛楚和险恶,把他发现和开拓的爱、美与欢乐奉献给别人。”

——《爱与美探求的新里程——评著名版画家张祯麒的新作》(陶同,书法家、美学家)

“年出生于广东海南岛。读小学时,就曾以木刻处女作《高尔基像》发表在当时的《国民日报》上。

如果说,北大荒画派的总体艺术风貌是气魄深沉雄大和色泽绚烂迷人。那么,张祯麒在雄大壮丽方面虽稍逊晁楣,但在色彩富丽和谐方面却令人叫绝。

张祯麒的《牧归》、《冰江早晨》、《秋江归渔》、《打麦场上》等作品,都不仅构图开阔,刀法流畅,形象生动,而且色彩迷人。”

——摘自《中国现代版画史》(李允经,《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中国现代版画史》作者)

年在文联大院

艺术年表:

年5月18日生于海南岛海口市。

年躲避战乱,在西营(今湛江市)念小学。

年就读于海口市国基小学,初步接触到进步木刻作品。

年毕业于海口建华中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年广州海军第一舰队直属队文教。

年广州海军第一舰队舰文书。

年广州南海舰队一支队政训队学员、文书。

年调入广州南海舰队政治部美术组,创作《筑堤》。

年创作《小憩》、《晨妆》、《比赛》、《下棋》等作品8幅。其中,《比赛》、《晨妆》发表在《羊城晚报》上,《下棋》发表在海军刊物上,《船坞一角》入选《第三届全国版画展》。

年随十万官兵开赴北大荒,参加屯边劳动,在生产劳动的空闲捏刀向木。

年调入刚成立的《北大荒画报社》,创作出《鹿场初晓》等7幅作品。其中,《林中小憩》、《应战》、《烧荒》在《北大荒文艺》刊出,《播》、《乌苏里江畔》参加《东北三省第一届美术作品展》。

年创作出作品22幅作品。《烧荒》、《猎归》入选第二届全军美展。《流动加油车》、《晌午》等7幅作品参加《东北三省第二届美术作品展》。《八月》、《晒麦场上》、《猎归》、《乌苏里江晚眺》、《黎明》、《冰江早晨》、《荒地通讯员》、《支边青年》等16幅作品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

到哈尔滨市北方大厦(宾馆)参加室内装饰设计,进行美术创作,为人大会堂黑龙江厅创作大型版画《牧归》、《冰上捕鱼》(合作)。为哈尔滨风景组画创作《伏龙泉》、《江上俱乐部》。

年创作出19幅作品。《黎明》等5幅作品参加波兰《第三届华沙国际图书博览会》。《冰江的早晨》、《荒地通讯员》、《完达山的冬天》等17幅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牡丹江垦区版画展》。

年经中国美术家协会安排,与晁楣、杜鸿年、张路到新疆旅行采风。新疆之旅经历半年,返回后进行旅疆创作,刻出《塔里木河暮歌》等9幅新疆题材作品。九月,调入黑龙江美术家协会创作室,任专职创作员。

年创作出《艳阳秋》等24幅作品,其中《明月出天山》等新疆题材9幅。《晁楣、张祯麒、杜鸿年旅行新疆作品展》在北京颐和园展出。

年创作出13幅作品。《打麦场上》、《初秋》、《会后》、《队里的家务》4幅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公社风光美术展览》,《美术》杂志就这几幅作品发表何溶的文章《英雄与英雄的事业》。《明月出天山》参加日本东京《中日版画交流展》。《旅行新疆作品选》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年创作出10幅作品。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修铁路,到大兴安岭部队深入生活和办美训班。

年创作《路是我们开》、《冰封岁月》和《抢救》三幅作品。文革开始,到大兴安岭的作者被召回参加运动。

年从省美协进省文化局新组建的创作评论组,正逢热火朝天开发大庆油田。到大庆深入生活和办美训班,恢复创作,刻印《战油田》。

年创作《报捷》、《现场攻关》、《吊车上》和《新工作日》4幅作品。8、9月和杜鸿年到呼伦贝尔盟体验生活。

年创作《母校来信》、《乌兰牧骑之歌》等7幅反映牧民生活的内蒙题材作品。8月、12月两次到大兴安岭体验生活。

年和杜鸿年、李保瑞到牡丹江地区办业余美术班。《中国文学》(英文版)刊登《新收奶员》、《母校来信》及《乌兰牧骑之歌》。

年创作《林海新材》、《密林深山架彩虹》和《草原姐妹》3幅作品。《林海新材》参加《第二届东三省版画展》。

年创作《黑土早春》、《县化肥厂》2幅作品。在党校办版画学习班,在龙江县办版画训练班。8月和刘振铎到黑河、呼伦贝尔盟深入生活。

年3月和7月两次到呼伦贝尔盟深入生活。创作《春牧》等7幅内蒙草原题材作品。

年创作《新学年》、《出渔》、《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等14幅作品。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张祯麒版画选》,入选24幅作品。7月去呼伦贝尔盟,8月去加格达奇、黑龙江界江地区。

年创作《皎皎江月》等20幅作品。为人大会堂黑龙江厅创作大型版画《艳秋出猎图》,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获三等奖。在《世界美术》上发表译文《费申的命运》。

年创作《春潮》等作品36幅(含新疆小黑白木刻28幅)。年中患肝病,不能刻制大画,改刻《旅疆追忆》黑白小木刻。10月,母病危,回海口探亲,后到海南多县采风写生。

年创作《海恋》、《新月》等23幅作品(含新疆小黑白木刻6幅)。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晁楣、张祯麒、杜鸿年版画展》。《海恋》参加《第七届全国版画展》。《冰江的早晨》入选《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

年创作《初雪》、《秋水》等27幅作品(含海南题材小黑白木刻13幅)。到满归、黑龙江沿岸深入生活。《通南疆之路》参加日本《现代中国版画展》。《桅林》等5幅作品参加《姑苏之秋——中国现代著名版画家作品展览》。

年创作《渔烟》等5幅作品。和文化部的梁宇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扎伊尔、刚果两国筹办《中国美术展》。

年创作《秋汛》等11幅作品,其中6幅开始尝试用水印技法表现非洲题材,大异于北大荒版画风格。《渔烟》参加美国洛佛大学奇勒艺术中心《中国版画邀请展》。《渔民》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美展》。

年创作《银辉》、《夜雪》等12幅作品。《秋恋》等7幅作品参加深圳《北大荒版画十人展》。《渔烟》参加香港《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展》。《打麦场上》、《皎皎江月》入编《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

年进入创作的第三个丰收期,创作24幅作品(其中非洲题材16幅)。《秋汛》、《渔烟》参加波兰《克拉科夫第11届国际版画展》。《银辉》参加《第九届全国版画展》。

年创作35幅非洲水印题材作品。17幅作品参加澳门举办的《黑龙江版画四人展》。

年创作非洲题材作品11幅。33幅新疆小黑白木刻在日本小野田耕三先生的众美馆展出。

年创作3幅水印作品。《张祯麒版画展》在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品全部为非洲题材。《两个黑人妇女》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全国美展》。

年创作《寒林》等5幅作品。应邀前往刚果参加《张祯麒版画展》开幕式及交流活动,刚果文化部长塔蒂卢塔为开幕式剪彩并题词。《野牛》参加《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银辉》参加香港《北国风情版画展》。

年创作《晴雪》、《流云》、《山峦》、《田野》4幅作品。

年创作《夏泽》等3幅作品。《寒林》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

年创作6幅作品。赴塞浦路斯举办《张祯麒版画展》。

年创作《新绿》。

年创作《霜实》、《山涧》。在英国举办《张祯麒版画展》。《寒林》获日本村山美术馆征稿金奖。

年创作《风云》、《野秋》等5幅作品。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开始油画创作,并于之后十几年内完成油画创作四十余幅。

年创作《秋籁》等5幅作品。《寒林》在《美术》杂志发表。

年在珠海市创作澳门回归题材版画9幅。完成英国木版画基金会约稿《北方》。《黑龙江版画画库》之一《张祯麒版画集》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年创作《泉》。澳门题材作品以《澳门风采》在澳门展出,后在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十地巡展,出版《薛翊汉、张祯麒[澳门风采版画作品集]》。海南出版社出版《张祯麒—艺术与生活》,汇集全部新疆题材作品。

年继续油画创作。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秋籁》单幅印刷品。《皎皎江月》入选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百年》。《野秋》获《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奖。

年继续油画创作。《月光》、《寒林》参加北京《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春晨》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国际荣誉金奖。

年继续油画创作。撰写《我的集邮册》文章。

年赴芬兰参加《中国文化周》活动,文化周举办《张祯麒版画展》。

年创作《山河》。中山市云峰画廊举办《张祯麒版画精品欣赏展》。

年创作《夏日》、《夜行》2幅作品。

年创作《晨光》等3幅作品。《蜻蜓》等6幅非洲水印作品参加文化部《非洲的记忆》展览。《田野》、《夏日》参加深圳举办的《承上启下——中国当代版画名家邀请展》。

年继续油画创作。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非洲掠影—张祯麒版画》。

年创作《幽境》。在黑龙江美术通讯上发表回忆文章《流逝的岁月》。12幅作品参加《黑龙江版画50周年精品回顾展》。

年创作最后一幅版画作品《红云》。

年继续油画创作。《南疆巴扎》、《塔里木河暮歌》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天山南北》绘画展。

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张祯麒版画集》、《张祯麒油画速写集》。

年《草场姐妹》、《母校来信》、《新收奶员》、《喧闹的草场》4幅内蒙题材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浩瀚草原》展览。

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集邮闲笔》。

年帕金森症加重,无法创作。开始整理日记资料。

年《您早》、《小憩》、《蜻蜓》3幅非洲题材水印作品参加浙江美术馆举办的《水印千年》展。

闻名。不如相识!订阅《艺周刊》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rc/14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