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湖北的朋友,是个颇有名气的设计师。前几天他找到我,问我海口白沙门文创市集的情况,想来这里学习和交流。
其实,我是有些意外的。
一方面,我没想到,白沙门文创市集这个在海口已经开业一个多月,我作为海口市民都还没去过的地方,却已经名声在外了,连千里之外的湖北都知道了。
另一方面,这个开业即伴随着火爆和争议的白沙门文创市集,竟然有业内大咖要来学习先进经验。要知道,网上一度有不少网民,写长文唱衰甚至诅咒白沙门文创市集的发展前景,巴不得它快点挂掉。在这种喜忧参半的风评之下,我相信朋友想到市集学习考察,并不是假客套。毕竟,往返于湖北和海南之间,还是需要经费花销的,如果不是真的看好这,何必浪费这个钱。
所以,白沙门文创市集真的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对于海口人民来说,有点像啥呢?像妻子的角色。丈夫看妻子看的时间长了,审美疲劳,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都是缺点。但在外人看来,妻子又是另外的一种形象,美丽、贤淑、稳重,全是优点。
世间万物总是有多面性,而且是在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主要看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得到消息的渠道多了,看事物看问题也就更全面了。就拿白沙门文创市集来说,因为要帮朋友打听,所以我也了解了一些情况,对市集的面貌可以说看得更清晰一点了。
我就单说一点,之前有声音讲,别看市集刚开业火了那几天,但很难持续下去,因为海口的市民最开始过去,主要是出于好奇心,新鲜劲儿过后,客源就得不到保障了。其实我自己最开始也这么认为。毕竟,现在海口的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后浪推前浪,新人换旧人,只要有新的出来,旧的人气就堪忧了。
不过,对于白沙门文创市集的定位,或许我们真是有些误解了。实际上,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市集周边及海口的市民,更多的是岛外的游客,服务的不仅仅是海甸岛居民的逛和吃,而是要最终打造成具有景区属性的市集,做成岛外游客的海口打卡点之一,把海口从过境游城市转变为旅游目的地城市,说白了,人家一开始就没打算按某南门小吃一条街来打造,更不用说同质化恶性竞争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白沙门文创市集“墙内开花墙外香”就很容易理解了。从相关的数据来看,近一个月来,市集的客流量达到.5万人次,总销售额达万元,市集带动了约人就业,其中有多人为国外商户。您瞅瞅,花不但开到了墙外,甚至开到了村外,颇有冲向国际化的雄心壮志。
当然,市集到底会不会“香”,会持续“香”多久,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这是一场商业行为,不是舆论斗争,一个小小的白沙门文创市集,其实跟海口三亚或者整个海南十分类似,不会因为夸它,它就越来越好,也不会因为骂它,它就真的活不下去。商业的行为,还是要交给市场。市场,会给我们最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