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籍红军埋骨江西66年后亲属洒泪祭拜

“幺爸,我们来看你了!”昨(23)日上午,在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海口村刘德元烈士的墓前,专程从南充赶去祭拜的刘跃庭带领烈士其余16名亲属向着墓碑深深鞠躬,滚滚热泪滴落。而站在他们身旁,曾默默守护烈士墓的海口镇人也是满含泪水……

烈士亲属长达66年、跨越多公里的思念,终在昨天得到了慰藉。经过《南充晚报》和中国铜都德兴网等媒体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长眠于江西的刘德元烈士迎来了故乡的亲属。

66年的等待烈士迎来亲属拜祭   昨日上午,德兴市的街头刮起刺骨的寒风。上午9时许,刘德元烈士的亲属们来到了海口镇。此时,天空飘着细雨,海口镇街道两旁锣鼓喧天,当地居民自发制作的横幅从街道一头挂到了街道另外一头。大人和小孩站在街道两旁热烈欢迎烈士亲属的到来。“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海口镇人66年来守护我幺爸的坟墓。”刘跃庭老人一边走着,口中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在千里之外感受着如亲人般的关爱,老人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在海口村旁有一片幽静的竹林,那里就是刘德元烈士长眠之地。烈士亲属在海口镇当地人的陪同下,来到刘德元烈士的墓前鞠躬跪拜,66年的思念骤然释放,烈士的亲属们泪落如雨……

  刘跃庭老人在儿子、侄儿的搀扶下,手捧故乡黄土洒在了坟上,抚摸着残存的碑文,喃喃地说道:“幺爸,你嗅到家的味道了吗?你的侄儿、侄孙、曾侄孙都来看你了,你安息吧!”

  刘跃庭老人还从南充老家带去了糍粑和豆干。他小心翼翼地解开一个布包,捧出了糍粑和豆干,轻轻地放在刘德元烈士墓碑前,静静地站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我还想跟幺爸多待一会儿”。

66年的守护感恩之情交织川赣   在现场,上千海口镇人都在为刘德元烈士迎来亲属祭扫而高兴、欣慰。海口村村民董红伟手牵着71岁的父亲董华旺从人群中走出来,一步一步走近了这座他们父子两代人默默守护多年的红军烈士墓。相隔千里的刘家人与董氏父子,仿佛一见如故,董华旺和刘跃庭在烈士墓前相拥而泣。董华旺老人抹着脸上的泪水说:“66年了,我们一直在等刘德元烈士的亲属,今天总算是盼来了!”

  董华旺说,在海口镇当地,人人都知道这座墓里埋着一位英烈。他年轻时就是从邻居那里接过守护的责任。66年来,镇里还有数百人参与守护这座红军墓,但遗憾的是一直寻找不到刘德元烈士的亲属前来扫墓。

  两年前,他们委托当地政府部门寻找刘德元烈士的亲属。但因为刘德元烈士留下的信息很少,无果。

  “今年,正好是刘德元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终于找到了刘德元烈士的亲属。”董红伟说,前些年一直是父亲和当地老人在守护这座烈士墓,如今父亲的身体不太好了,老人们就叮嘱他把烈士墓守好。

  绵绵细雨下个不停,在竹林间,刘德元烈士墓碑的基石上,镌刻着一个五角星和“永垂不朽”四个大字,模糊不清的碑文记载着他66年前英勇牺牲的英雄事迹。一抔黄土,千秋英烈,守护刘德元烈士墓碑的海口镇人与刘德元烈士的亲属一起三鞠躬,泪水顺着他们的面颊留下,来自南充和德兴的两地人怀着对刘德元烈士的无限崇敬,种种感情相互交织在一起。相关新闻:

本报记者接受央视采访“为烈士寻亲是我们的责任”   本报讯近一个月时间,《南充晚报》和江西多家媒体联手终于为刘德元烈士找到亲属,为烈士寻亲也受到中央电视台的   10月25日,中国铜都德兴网记者董世超电话打进了本报新闻热线,称希望寻找埋葬在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一竹林边的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的亲属。本报以《仪陇籍红军长眠江西海口镇人守墓66年》为题,报道了海口镇人想为长眠当地66年的仪陇籍红军烈士刘德元找寻亲人的故事,开始了为烈士寻亲之路。11月7日,一位市民打进南充晚报新闻热线称,刘德元可能是自己的同乡;同时,仪陇县民政局也传来消息,一位名叫刘跃庭的老人表示刘德元烈士很可能就是他的幺爸。经仪陇县民政局干部和本报记者比对,认为在市民提供的线索中,刘跃庭提供的线索与刘德元烈士的情况比较吻合。11月8日,为了准确核实刘跃庭的幺爸是不是在江西牺牲的刘德元烈士,本报记者前往仪陇县立山镇查证。11月10日,经过多方走访,最终确认刘德元烈士祖籍就在仪陇县立山镇,刘跃庭就是刘德元烈士的侄儿。

  从10月26日开始,本报接连在重要版面推出《曾领到“烈属光荣”牌“我幺爸就叫刘德元”》、《走访查实刘德元就是立山人烈士侄儿准备前往江西祭拜》等多篇报道,引起社会广泛   “为烈士寻亲是我们的责任。”本报记者张维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帮助红军烈士找到亲属,这是对英烈的莫大安慰,从接到新闻线索到找到烈士亲属,本报一直高度   站在刘德元烈士墓碑前,84岁的汪贵春老人睹物思人、老泪纵横,66年前的回忆一幕幕涌上心头。

  汪贵春老人说,年,年仅34岁的刘德元跟随部队来到海口镇,当地老百姓都知道镇里来了位英勇的“刘连长”。那时候,刘连长带领部队官兵就驻扎在海口当地一个叫练家弄的地方。

  当时,汪贵春跟着刘德元一起剿匪。在他的记忆里,刘连长个子不高,看上去却特别精干,说话时总是有很浓的四川口音,他常说自己的老家在四川仪陇,“正因为如此,大家都把他的故乡听成了‘尼龙’。”

  “我们都知道刘德元连长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汪贵春老人回忆说,那时候,刘德元连长还对战士们说起过他当年参加红军后的一些往事。记者手记:

关于烈士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昨日上午,刘德元烈士的坟墓,迎来66年里最盛大的祭扫。其侄儿刘跃庭带着晚辈们,含泪鞠躬跪拜。

  刘德元16岁参加红军,年不幸牺牲在海口镇。而海口镇人视刘德元烈士如亲人,使得烈士坟墓历经数十年风雨而完好如初。

  今年是刘德元烈士诞辰周年,得知找到烈士亲属,当地人自发筹办祭扫活动。而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如今事业有成的烈士亲属,自发筹集5万元现金及价值15万元的物资捐献给当地一学校,答谢海口镇人的深情厚谊。于是,这段恩恩相报的真情故事,成为寻亲活动所衍生的温情主题。

  “即便找不到烈士的家,我们这里永远是烈士英灵的托付地。”德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建华在祭扫活动上的诚挚表态令人动容。祭扫过程中,刘跃庭特地把从老家带来的黄土,抛洒在烈士的坟头。“幺爸,这是生你养你的家乡热土,你嗅到家的味道了吗?”一时间,话语凝咽、热泪纷飞。

  刘跃庭说,他年事已高,他和刘氏晚辈都有一个设想,希望能把幺爸的遗骸带回去,让他生前没有完成的回家夙愿,由晚辈们代他完成。

  记者在海口镇采访时感受到,关于刘德元烈士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但是,这些故事,一定会在德兴与仪陇两地永远流传……

  本版稿件由南充晚报特派记者张松张维   仪陇记者站张斌文/图









































白斑医院有哪些
白癜风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zn/7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