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
准确地说,标题应为《我为什么不出家?》,但是中国人普遍将出家理解成皈依佛门,所以我也就迁就大众一回。在中国,人们经常言必称儒释道。儒即儒教,以孔子为尊,强调正心;释即佛教,以释迦牟尼为尊,强调明心;道即道教,以老子为尊,强调静心。而事实上,儒教并不是宗教,它是一种思想学说的总称。中国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赫然居首,这也是我为何取此标题的原因。而事实上,佛教的受众群体最多,影响最深远,佛法最精深,学问最博大精深。人为什么要出家呢?于一般人看来,出家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不能享受床笫之欢、家庭温馨及天伦之乐,要到某个道观里做一个普通的道士,或到某个寺院里做一个普通的和尚或尼姑。更重要的是,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吃斋修道,同时还要戒掉七情六欲,这可真是“存天理,灭人欲”啊!人为什么又要迷恋红尘呢?因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注定你要去追逐功名利禄,权力也罢,财富也罢,名声也罢,著书立说也罢,要么为的是光宗耀祖,要么为的是流芳百世。佛教有五毒心一说,即贪嗔痴慢疑,分别对应贪婪、生气、愚痴、傲慢、怀疑,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一样妨碍我们修行。但是,世间绝大多数的人终究是凡人,他们喜欢卷进江湖里,他们喜欢在世俗的漩涡里挣扎沉浮,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的本性自是贪婪、自私、吝啬、懒惰、虚伪,所以才有江湖凶险一说。可人总是要死的,待我们百年之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你或许会突然喜欢上鲁智深那种彪形莽汉,诚如“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哦!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不过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北京白云观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这么一句话“施主,你无慧根,与佛无缘,阿弥陀佛”。是的,出家之人讲究一个慧根和缘分,我深以为然。那么,慧根又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佛家说的慧根就是悟性或灵性,心为万法源,心经就是为心源而说,故叫心经。心经的智慧,为大智慧、妙智慧,智慧功能来源于心,心为智慧体,心为智慧根,简称慧根。至于道教嘛,难免会言及这几个词语:仙风道骨、奇人异士、超凡脱俗、松形鹤骨、相貌清奇。我自忖我应该是有慧根的,但余生最终归属于佛教,还是道教,我现在也没有想透彻,一切顺其自然。但从个人喜好上来说,我似乎更倾向于道教。那么,我究竟有没有慧根呢?这个问题本应由置身于佛教或道教的大师或高人来评判,但是,因为我目前的生活圈子暂时没有这样的人,所以只好越俎代庖,自己解剖自己,哪怕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言及慧根,一般人总会联想到灵性和聪明,有的人甚至认为它们其实是一样的,但其内涵还是稍有区别。其实,此三者分别对应的是一个人和神、灵、物打交道的能力,换言之,慧根和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的生命有关,灵性和一个人的艺术天赋以及神秘存在有关,聪明和一个人学习知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有关,诚如明代大思想家吕坤所说的:“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如此说来,我兼具慧根、灵性与聪明,只不过三者之间的成分不同罢了。这里不妨重点说一下灵性,我记得某大学教授就说过我的作品非常唯美,富有灵性,也不知他说的话有没有恭维的成分?慧根是我们与生俱来、深藏不露的智慧,只有经过适当的引导,在因缘合和的情况下,才能让慧根显现,最后成就生命的高度。于此,我觉得我是有慧根的,不妨举几个例子予以佐证。其一,小时候,春节前父亲会与一帮人联手杀猪,当我听见猪的哀嚎声时竟然会悄悄地掉眼泪,心里想着“哦!这头猪好可怜,这些人好残忍,真是刽子手”;有时,母亲问我敢不敢帮她杀鸡,我说“不敢”,尽管我手无缚鸡之力,但这纯属夸张,杀鸡的能耐还是有的,用刀一抹鸡的脖子不就完事了,可是直到如今我都没有杀过一只鸡,如此说来,我真是无用极了;其二,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父亲在晚年竟然成为桂阳鹿峰寺的一名居士,就是位于东塔岭山上的那座寺庙,还经常在我面前说出“放生”一词,我那时候竟然连放生都听不懂,说来真是惭愧。但是,我现在无师自通明白了这一切,迟暮之年的父亲为什么要去做居士?他为什么要去买那么多的佛教书籍?他为什么天天待在家里诵经?他为什么要将活蹦乱跳的小动物放掉?诚如唐朝诗魔白居易在其诗《鸟》中所写的“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其三,自小学至高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霸,我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是同学们眼中的榜样,但我与别的尖子生不一样,我学得轻轻松松,绝没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现象;其四,当我观看与佛教有关的电影时,譬如《色戒》(钟丽缇版本)《大佛普拉斯》《佛在耻辱中倒塌》和《春夏秋冬又一春》,感觉特别舒服与惬意;其五,我去过不少的寺庙和道观,譬如北京的龙泉寺和白云观、成都的青城山、深圳的弘法寺、郴州的南禅寺、东莞的黄旗山古庙、大岭山观音寺和莲花山古寺等,虽不烧香磕头叩拜,但我的心灵却是安宁的、愉悦的;其六,自年做自由撰稿人以来,我写过大量的文章,作品体裁涉及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札记、诗歌、赋文、歌词等,题材涉及爱情、婚姻、亲情、骨肉情、师生情、友情、校园、乡土、乡愁、城市、新农村建设、职场、名山大川、感悟、游历等。但是,扪心自问,鉴于我的经济条件并不殷实,所以几乎不怎么看书,好多作品都是我自己感悟出来的灵魂之作。就算是推到年以前,为生计疲于奔命的缘故,我也没有看过什么书,说出来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浪得作家之虚名。当然,话得说回来,并不是我不喜欢看书,我当然是很喜欢看书的,但确实精力有限,我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与体力都耗在了写作、生存、应酬、亲子与游历这些事情上。成都青城山如果你认可我是一个作家的话,你便知道我做的事情都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虽然我读的书少,但并不意味着我写不出文章,运用之妙,存乎悟性。熟悉《易经》和佛教密宗的瑞士当代潜意识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曾经说过:“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是没有多少自主性的,他是他心中的魔鬼所驱动着的傀儡。富有创造力的人便是有悟性和灵性的人,心中魔鬼的驱使便是他不由自主的性子。之所以是魔鬼,是因为他们常常不想这样,他们的放纵也常常会反噬自己,使自己陷入苦痛的挣扎。”他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回眸过往,我的写作确实是心中的魔鬼所驱动着的傀儡。我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印刷工程专业,属于工科,毕业之后曾在形形色色的印刷公司工作过八年,但年过不惑,我才渐渐地明白,我真正感兴趣的学科其实还是哲学和宗教,而并不是你们理所当然认为的文学。我也知道,我的生存状况决定我此生不可能在哲学、宗教或文学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因为一则我不是一个身居高校且衣食无忧的学者,二则现实的生存问题需要消耗我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实无闲暇潜心治学。虽则如此,我只好退而求其次,认命于残酷的现实,一切顺其自然。叔本华是我最喜欢的德国大哲学家,他当然比我好,因为他是富二代,父亲为他留下了一大笔财产,家境殷实得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个我羡慕不来。但是,我与他有一个共同点,他几乎一辈子没有去工作,而是宅在家里创作他的哲学作品。至于我嘛,至少这两年多,我也没有去工作,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也是宅在家里创作我的文学作品。当然,我喜欢他的真正原因主要还是缘于他的真知灼见,他的观点确实对社会、对人性剖析得入木三分,他在《论天才》中的一段话不由让我对照其观点打量我自己是不是一个天才?至于我是不是一个天才,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重要,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无所谓,也许真的只有等我死了才能盖棺定论。这段话是这样子的:天才的内在苦闷是不朽之作的源泉。他们有时陷于梦幻般的沉郁,有时又显得激烈的兴奋。天才的生活是孤独的,因为天才原本就是极少数,所以不容易遇到知己,和常人相处也显得格格不入。天才不适于同凡人共同思考,也就是说不适于和他人交谈。一如天才不喜欢常人,凡人也不欢迎天才的优越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天才也要选择和自己对等的交谈。但茫茫人海,哪里有天才?所以天才通常只有通过书本与古人神交……上苍对待天才最好的安排是免除其不专擅的工作,而拥有自由创作的闲暇。不论天才的行为或工作,大都和时代相矛盾,甚或和时代相抗争,因此为外界环境所不容。写了这么多,貌似还没有回答我为什么不去皈依佛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严肃,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算我有慧根,就算有大师愿意指点迷津、渡我一程,我也得三思而后行,由不得心中的那个魔鬼恣意妄为,毕竟我是一个身份复杂的社会人,而不是一个绝对的自由人。至少有两个理由决定我暂时不能去皈依佛门:第一个理由是母亲尚健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最基本的孝道;第二个理由是我的两个女儿还小,长女才十一岁,次女将近十年,我必须挑起父亲这个沉重的担子。我何尝不想远离红尘、喧嚣与繁华回归宁静,以寻求生存上永久的解脱,但现在真不是时候,我还得在浊俗的人间继续炼狱,因为炼狱也是一种未来提前抵达的修行。罢!罢!罢!且容我诵一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姑且视我暂时皈依佛门,可寻求心灵片刻的安宁与慰藉。其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湘南徐工文化工作室
姓名:徐颂翔
身份:独立作家
自由撰稿
跨界中年
超级奶爸
邮箱:songka.x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