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治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鉴于本人之角色,行文之前,我一直纠结于标题中的首二字到底是该用“文人”还是“作家”?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所谓文人,无非指的是会写文章的读书人,人们常常在其后缀以“墨客”、“骚客”、“雅士”,于是一股清新脱俗之风瞬间扑面而来。可是,在如今这个盛行市场经济的商业社会,文人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孤傲、迂腐、清高、清贫、穷酸、酸不溜秋、格格不入、曲高和寡甚至孔乙己等不甚讨好的词汇,然而,作家则不然,它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倚马可待、文如泉涌、才思敏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思想深邃和阅历丰富等令人艳羡乃至顶礼膜拜的词汇。不过,如今的作家(含诗人)过于泛滥,于我看来,真正的作家实则少矣,真正的作家几可等同于古代的文人。出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宗旨,我还是在标题中使用“文人”二字算了,惟有如此,我才能将画家和书法家也纳入文人的范畴。至于哪些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作家、画家和书法家,此处不便多说,否则会让某些人心生不悦。近期,我做了一段时间的“商人”,请注意那个双引号,别怪我没提醒你,而这也正是标点符号之妙处,幽默中尽显诙谐。于是,我突然有了一种撰写此文的原始冲动。那么,我近期在销售什么呢?无非就是贩卖我创作的一份精神食粮罢了,因为我前不久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徐工职场打拼记——一个印刷工科男的激荡人生》(原书名为《广东,一个孕育沧桑的子宫》),我需要将一千本书籍通过个人渠道销售出去,以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存问题。作为一个毫无生活保障的自由撰稿人,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账了,客观地说,我需要这笔钱。言及进账,肯定回避不了金钱,你说它充满铜臭味也罢,你说它浊俗也罢,它就是那么重要,不可或缺,所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时候,你会觉得金钱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事物,你或许会丧失气节与骨气,跪倒在那个给你钱的人的膝下抑或石榴裙下,所谓英雄气短是也。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每天都有钱收,可以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啊!可是,经过这几天的实践,我自忖,我不是真正的商人,每天需统计进账明细,核算成本收益,揣度人情往来,我觉得这真是一件无趣的事情。当然,我承认,这样的生活我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但是,那顶商人的头衔不应该戴在那个叫做湘南徐工的作家头上。文人也罢,作家也罢,只要是人,就得活着,而活着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如果这个文人还有七情六欲的话,他(她)还得承担起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角色,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上有老、下有小,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涉及到养家糊口的生计问题。但是,文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活动和内心情感有异于常人,文人耻谈钱,脸皮也薄得很,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说出“钱”字来,用那句口头禅“活要面子死受罪”来形容文人自是恰当不过。基于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所以就冒出了“润笔费”一词,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式较好地保全了文人的一丝颜面与自尊。之前因为没有电脑与网络,文人写文章只好用毛笔,进而使用钢笔,既然涉及到笔,就回避不了书法,或软笔书法,或硬笔书法,故以前很多高素质的文人身兼多重角色,既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个书法家,还有可能是一个画家,正所谓学而优则仕。然则纯粹的写作涉及隐私,不管是当事人的隐私,还是别人的隐私,于是才有了笔名一说。如今很多作家采用电脑写作,需要敲键盘堆砌文字,譬如湘南徐工,如此说来,难道要取一个键名不成?这显然是不对的。关于润笔费,我们可将其理解成稿费,商业术语即劳务报酬,或曰对其价值予以物质上的合理回报。润笔费据说来源于《隋书·郑译传》:皇上令内史李德林立作诏书。李德林说:“笔干,没法写。”皇上说:“何故?”李德林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皇上听了,不禁抚掌大笑,说:“原来如此。笔干了,需用钱润笔。替我写完这道诏书,我立刻发放稿费,让你有钱去润笔。”是故,润笔费一词由此而来。作家与画家、书法家具有相通性,画家以卖画为生,书法家以鬻字为生,而作家以卖文为生。很多人对书法家不太明白,你不就是简简单单地写几个字吗?挥毫泼墨之间便成,举手之劳而已,还要收取那么高的费用?站在书法家的角度,他(她)心里会想:我凭什么送你字,殊不知写字也是有成本的。较之于书法家,画家现场绘画和作家立马撰文的难度显然在书法家之上,比如作家,如果别人向作家说:“麻烦你帮我写篇文章好不好?几百字就行。”他(她)心里会想:我凭什么要为你写文章,殊不知写文章也是有成本的,既要死脑细胞,又要消耗时间。沈尹默沈鹏那么,作家、画家和书法家的成本又在哪里呢?我不妨以书法家为例。首先,书法远不是在白纸上写几个字那么简单,若真要估算其成本和付出,那也是非常高昂的。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从小就要用功练习,如果能得高人指点或贵人相助,幸运地脱颖而出,起码也要30年以上,而最后成名成家的概率只有5%。很多书法家十年如一日,在拜师学艺和临池习书上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笔墨、纸张与金钱实则难以估算。譬如书法家沈尹默,他在练习书法时,曾一天写完一刀宣纸,那可是整整张啊!书法家沈鹏在其《咏书》一诗中曾说过:“废纸三千犹恨少”,这绝非妄语;画家齐白石也曾经说过:“别人看我的一幅画好像很简单,他哪里知道,有时我私下里曾画了数遍。”老子曰:“大道至简”。写字这种事情看似容易,但要写得用笔有法度,收尾有神采,线条有质感,全篇气韵生动,真的非常难。其实,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它融入了稍纵即逝的个人情感,而且其创作过程也是快速的,整幅字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奔泻而下的河流;书法作品是连续的,从首笔至最后一画都会完满地呈现,不可逆转;书法作品又是一次性的,落笔即成,不容修改。是故,书法作品的成功率其实很低,有时候更依赖于天机造化,哪怕是大师和书圣也概莫能外,所谓神来之笔是也。而书法家所耗费的宣纸和过往那些废弃的劣作,往往要比一个画家多得多,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作家和画家的创作过程又大大地超出“台上三分钟”。关于艺术家的创作成本,不妨再深入分析一二。拿作家来说,我曾经在文章中多次说过,写作是一件清苦、寂寞、孤独且备受煎熬的事情,文章的标题要酝酿再三,文章要布局谋篇,事前要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以汲取营养,或者田野调查以搜集素材;事中要默默地码字;事后要反复地斟酌、润色或修改,以尽可能地追求完美。反正,作家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内心的繁华。至于创作长篇小说,那更是一件痛苦至极的事情,纵使你像莫言一样天赋过人,但吃苦却是必备的,你总不至于叫别人帮你代写吧?拿画家来说,绘画也是一种既费脑力又费体力的活。与作家一样,画家也要耐得住寂寞与枯燥,没有人拿起画笔就成了画家。当别人已经休息了,夜深人静或是凌晨时分别人尚未起床时,画家可能就在练习了,因为这个时候没人打扰嘛!除此之外,画家还要趁闲暇时分读书,多汲取各种知识,多去外面的大自然走动走动,以化作哲思跃然纸上,就像很多画家在其死后他(她)的作品才会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ls/1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