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历史图谱发布,欲品ldquo

中国古代的长江长啥样?从古至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读图时代,这部“长江高清图集”将长江的前世今生和盘托出。11月24日,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选、凤凰出版社出版的《长江历史图谱》正式发布。一起来读这部文质兼美之书。

开启一函五册“金镶玉”:

滚滚长江东逝水,

先看故宫名画《江山万里图》

《长江历史图谱》藏于一封复古的函套之中,金镶玉装帧,囊括五册线装书和一卷经折装插图。两种古籍装帧古朴精美,非常适合鉴赏和收藏。据悉,函套是保护书籍的一种古老形式,大小合适的五块板,上下左右四合,将卷册紧紧"拥抱"。上下两端不封,书根上的书名、卷次一目了然。

《江山万里图》

打开函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经折装长卷。展开则是经北京故宫博物院授权的名画南宋赵黻名画《江山万里图》(又名《长江万里图》《万里长江图》),十米长卷徐徐露出,滚滚长江随之出现在眼前。

西起西蜀,东至东吴,画面由虚而实,由远而近,烟霭弥漫,江波浩淼,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江上乘风破浪的小舟,空中穿云破雾的飞鸟,岸上老树掩映的村落,孤峰凌空耸峙的寺塔,最终以排空巨浪、茫茫大海收笔,势吞山河,大气磅礴。纵45.1厘米,横.5厘米,画家采取全景式构图,以滔滔江水为主脉,选择沿江代表性景点,艺术地再现了自西蜀到东吴长江两岸的山光水色。

作者赵黻,是南宋时京口(今镇江)人。宋高宗绍兴年间,他居住在镇江北固山,曾描绘多幅长江题材作品,但《江山万里图》是他唯一传世之作,也是现存最早有关长江的水墨画卷。整幅画卷充满慑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既是此类题材作品中风格独具的精品,也是南宋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被历代鉴赏家们视为拱壁。其中仅清代乾隆、嘉庆等皇帝的钤印就不下十数枚。乾隆皇帝生前对这幅画作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反复把玩,不但留下十方品赏钤印,而且特地题诗作跋,推崇备至。

采用经折装,高清彩印,古色古香,可赏可藏。“原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经多方积极争取,获得故宫博物院大力支持。故宫博物院还特事特办,先提供高清大图,再签相关协议,保证了影印出版的顺利进行。”张乃格说,“为最大限度地保存原作长卷样式,我们采用经折装形式,以展现长江的磅礴气势,努力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再来细读五册七卷线装书:

“五山”历史上是何风貌?

有图有真相

再来看五册线装书,典雅素净,封面连缀起来,恰好是一幅长江图卷。翻开柔韧的线装书页,泛黄的页面映着黑字,上下纸色洁白,犹如“金镶玉”。洁白如玉的平整新纸,在其中间位置铺上一张泛黄的古籍书页,粘贴书页四角,衬纸四边回折并压平。其实,“金镶玉”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这种装帧形式是从清代开始流行,一般用于对珍贵古籍的修复,可以将糟朽的书页保护起来。

仔细读来,卷一《长江总图》、卷二《上中游大江图》、卷三《下游大江图》,可以明万里长江大势大略。卷四《长江口图》、卷五《沧海桑田图》,可以明长江古今生态演变。卷六《江防图》,可以明忘战必危。卷七《沿江风情图》,可以明祖国山川壮美。

《幕府山图》

其中,卷一《万里长江图》所绘长江跨州过县,穿山越岭,宛若巨龙。卷二《岷山图》所绘岷山传统以为是长江之源,形似斧劈。《金沙江江源图》所绘金沙江是四川与西藏的界河,为长江上游的一部分,细若游丝。《巫山段大江图》所绘江流在悬崖峭壁间左冲右突,势若奔马。《湖口段大江图》所绘是长江中下游交汇处,别开一番新天地。卷四《清长江入海口图》所绘沿江城镇林立、港汊密如蛛网,凸显繁荣昌盛新气象。

各卷仿照古代图志体例,前面是图,卷后附说,对图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读者一书在手,尽览长江的前世今生,荣枯变化,明万里长江大势大略,知长江古今生态演变,感祖国山川壮美。

长江中的小洲,何时并入陆地?这里有图有真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总编辑徐海表示,在这部囊括长江的“前世今生”的“写真集”中,介绍了长江的历史风貌、地理形势和沿途风光,"读者想要了解历史上的巴山蜀水是什么样子,岷山、金沙江是如何走向,都可以在这套《长江历史图谱》中寻得答案。"

清《长江入海口图》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也说,“长江口图”,引人探索长江入海口由三角湾而三角洲的变迁,“沧海桑田图”,涉及“科氏力”对地形塑造与滩洲发育之影响,“江防图”虽以明清为主,却也引发对于“天堑”“南北”“避难所”“薪火相传”等军事、文化主题的思考。

《五山全图》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他来到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五山是哪五山,历史上是什么样风貌?也可以在这套书中寻得答案。

五山,包括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位于南通南郊,原散处于长江入海处,后来相继并陆。卷七“沿江风光图”中,不仅可以看到五山全图“大合影”,还有五座小山各自的“特写”,选自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五“沧海桑田图”中,收入“成陆前狼山图”,选自《古今图书集成》,与卷七中“并陆前狼山图”遥相呼应。卷七末尾附有图说介绍:“五山虽然玲珑小巧,但临江矗立,控江遏海,古称江海锁钥,清代设有狼山总兵镇守。”

发布会现场

读完感叹,江苏是水做的!

读图时代,

《长江历史图谱》堪称“长江图经”

据介绍,因为南京是六朝“江东”、唐宋“江南”和明代南直隶的中心,清江南省的省会,清康熙六年()江苏、安徽虽然分省,但安徽省省会最初寄驻在江苏近百年,加之上海地区明代隶属于南直隶,清代分属江苏省的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所以本书收图的重点侧重于江苏。

如果说长江与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长江就是江苏独一无二的摇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表示,水是江苏之体之魂,江苏人依水而生,江苏城依水而兴,江苏发展依水得势,江苏文化依水扬名。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江苏的特点,那就是“水做的江苏,水做的人”。比如,南京市以下的长江,因为江面宽广、呈现“三角湾”形态,赢得了“洋子江”即海洋之子的名号,又因流经古代的扬州地区,而得名“扬子江”。及至近代,“扬子江”这个名称,更被延伸扩展到泛指整个的长江。

江苏是全国的方志大省,历代编修的各级各类方志有一千多种,流传到今天约有八百种。其中,大量志书收录绘有古代长江的地图,这些地图见证了江心洲沙洲的坍塌、江岸的变迁、沿线的荣枯、江防的兴衰。早在去年下半年,省地方志办公室就提出选编《长江历史图谱》的设想,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经批准后,省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了专业的选编团队,进行选编工作。

据《长江历史图谱》主编张乃格介绍,其中有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西藏、青海等长江上游地区资料奇缺,江苏、安徽、上海等下游地区资料汗牛充栋,抉择工作量大,特别是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闭馆等困难,在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特别支持下,青灯黄卷,爬梳剔抉,从两千多种地方志和舆地、政书、兵书等古代文献中精选出多个简页舆地图、名胜图,编辑成书。

《江山万里图》局部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分享读后感说,“我喜欢把性情温柔的长江比作母亲河,把脾气暴躁的黄河比作父亲河。《长江历史图谱》堪称可眼读可神游、可宝可藏、鉴古知今的舆图文献整理精品。”

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认为:《长江历史图谱》通过对各种历史文献中诸多长江舆图的搜集、排比、整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古人眼中的长江形象,尤其侧重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视角,展现长江沿岸各地的历史变迁。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长江历史图谱》就是一部长江志,也是一部长江图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kouwanbao.com/hkrbrc/13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